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0 毫秒
1.
在大量现场监测数据的基础上,利用标准比照法分析泾河流域(陕西段)的水质现状,并采用断面水质类比法,对泾河流域陕西段的水质进行分级评价.结果表明干流水质由2013年、2014年的轻度污染提高为2015年的良好水质逐年好转.支流三水河水质良好,泔河水质最差,为劣Ⅴ类水质.黑河水质大部分指标满足Ⅲ类水质.分析水污染产生的原因,并以"东庄水库"重大课题为契机,针对泾河流域现有污染,提出了近期和远期分期治理方案.  相似文献   

2.
1项目的提出金堤河位于黄河北金堤滞洪区内,是黄河下游一条重要的支流。1999年金堤河干流一期治理工程实施完成后,金堤河流域接连发生几次较大的洪水,洪水呈现汇流快、偎水时间长、排水入黄困难的局面。张庄闸改建后闸底板高程提高到40.0m(黄海标高,下同),入黄口门处黄河滩面高程为43.0m,金堤河洪水排水入黄日渐困难,  相似文献   

3.
详细阐述了清江流域降水、径流、泥沙、暴雨、洪水等水文特性 ,为合理、高效开发利用流域的水资源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4.
《治黄科技信息》2005,(2):15-16
黄河网报道淤积在黄河下游河道里,水流冲不走、搬不动的粗颗粒泥沙主要来自哪里?经过黄委多个部门的协同攻关,3月29日,黄委成功破解出了对黄河下游河床不断淤积抬高影响最大,粒径大于0.1mm,且粗泥沙输沙模数为每平方公里1400t以上的粗泥沙集中来源区。该区域位于黄土高原地区的窟野河、皇甫川等9条黄河重点支流流域内,面积为1.88万km^2。此举将实现水土保持与黄河河道减淤的有机结合,使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治理目标更加明确,措施更加有效。  相似文献   

5.
“泾渭分明”是一句成语,人们常用它比喻人或事就像泾河和渭河的水那样清浊分明,界限清楚。泾河是渭河最大的支流,于我国两安市东北方向的高陵县注入渭河。由于历史上泾河的水清澈透明,渭河  相似文献   

6.
黄河下游河道逐年淤积抬高,河道断面萎缩,过流能力降低,漫滩流量大幅度减小,致使黄河洪水出现小流量、高水位、大险情的特点.通过对黄河下游的泥沙淤积规律的认识,以黄河下游洪水不同时期水位的变化、洪水传播时间的变化以及漫滩流量和削峰作用的变化来论述下游河道淤积对洪水特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梦斩泾河龙"故事形成过程中政治及民俗方面因素的考察后认为:"梦斩泾河龙"故事与唐太宗入冥故事的形成具有相同的政治目的;泾河流域的旱涝灾害则是这一故事形成的根本原因。综合这两方面的因素,初步认为这一故事当源于民间,最初只是求雨不灵,以违反天命、少下雨数的罪名把泾河龙王编排死。到了武后主政时期,政客们则听闻了民间斩杀泾河龙王的传说,为迎合武氏政治野心,将这一故事别有用心的作了加工,把批评矛头指向唐太宗,以降低其威望。这一故事最初形成大致如此。  相似文献   

8.
简介三峡水库建库前河道特征基础上,阐明了水库泥沙淤积对水库长期使用,航道和航口的影响以及对重庆市洪水的影响等方面的研究情况,分析了研究成果,得出了对可能出现的泥沙问题已基本清楚、并可通过适当措施予以妥善解决的结论。  相似文献   

9.
《治黄科技信息》2006,(3):13-13
黄河网报道记者从5月10日黄委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经国家防总、水利部批准,黄河防总3月下旬首次通过调度万家寨等水利枢纽利用并优化桃汛洪水过程冲刷降低潼关高程试验取得圆满成功。经测验评估,试验过程中潼关高程由327.99m降至327.79m,下降了0.20m。这次试验还改善了万家寨、三门峡水库泥沙淤积形态,进一步深化了对黄河水沙运动规律的认识。  相似文献   

10.
正黄河是一条多泥沙河流,泥沙淤积是黄河下游洪水危害的根本原因。黄河的大量泥沙淤积,一方面构造了广阔的黄淮海大平原,成为历史上中华民族繁衍生息的中心地带,另一方面在流经平原地区淤积形成的悬河状态,历史上曾给两岸人民带来了严重的洪水灾害。由于泥砂问题,黄河成为世界上最复杂最难治理的河流,泥沙处理一直是黄河治理的重中之重。近几年来,对黄河泥砂治理进行理论研究的课题已有许多,但结合黄河泥砂的经济利用  相似文献   

11.
土脑子河段处在三峡工程135m运行水位的变动回水区,天然情况下具有汛期淤积、汛末及汛后冲刷、年内冲淤平衡的规律.三峡工程蓄水以来,河段洲滩、岸线无明显变化,河床冲淤主要集中在右侧主槽土脑子一带.由于汛期淤沙在汛末、汛后及次年消落期冲刷不足,河段产生了累积性淤积.分析表明,水库调度、来水来沙、河床形态是影响冲淤变化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2.
根据近50年来的降水、径流和泥沙等方面资料,对陕西省渭河流域水沙空间分布特性及变化情况进行了分析计算.结果表明:渭河流域具有明显的水沙异源特性;在时间分布上,水沙输送主要集中于降水量较大的汛期,年内分布相对集中;同时水沙年际变化较大,从20世纪50年代到90年代总体均呈下降趋势,并且不同时段水沙匹配模式不同.  相似文献   

13.
研究螺山断面水沙特性,对长江中下游防汛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尤其是三峡水利工程蓄水后的水沙变化过程研究,对三峡水利工程运行、调度和安全度汛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4.
长江三峡工程蓄水运行后,来自长江上游的泥沙滞留于库区,清水下泄,出库泥沙量明显减少,坝下河床受到冲刷,支流湖泊的供沙也将发生变化,使得进入长江中游河段的泥沙有所减少。本文对长江中游干流河段螺山水文站的径流及来水来沙等水文特性影响进行研究,对于该地区乃至下游地区的防洪调度、港口修建、航道整治与维护、滩涂围垦、工农业生产及生态环境保护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陕西省渭河流域,特别是下游频发的洪水,严重影响了陕西省社会经济的发展.文章结合该流域的洪灾情况,从地理学角度探讨了渭河流域下游洪水灾害的形成机理.结果表明:造成洪水频发,既有自然原因,如降水年内分配集中、径流含沙量高,又有人为因素,如三门峡水库的修筑和防洪体系脆弱.  相似文献   

16.
对王家崖水库泥砂淤积情况进行了深入、细致的分析,认为该水库淤积的主要原因是在最初设计中没有足够重视防淤排砂,没有修建有足够排量的排砂洞,使得一些水力排砂新技术得不到实施,水库长期蓄洪排清。提出了“防治并举,综合治理,立足目前,设想长远”的治理思路,得出了用降低蓄库水砂限,开展流域水土保持工作的方法减少泥砂入库。修建排砂洞,彻底排除水库运行41年淤积的泥砂,是实现水库“蓄清排浑、水砂同时调节、冲淤平衡”的水库良性运行方式。  相似文献   

17.
洞庭湖是调节湘、资、沅、澧四水和分蓄长江洪水的重要天然湖泊,三峡水库蓄水后,对长江上游来水来沙进行了有效调节。通过分析洞庭湖区5个控制站在三峡水库蓄水前后的泥沙变化趋势,揭示了三峡水库蓄水对洞庭湖的影响情况。  相似文献   

18.
在统计分析广东省水旱灾害的基础上,对水旱灾害的成因和特点进行了讨论,从而提出减灾的措施和对策。  相似文献   

19.
洞庭湖位于长江中游南岸,水安全问题突出,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泥沙淤积、洪涝灾害、水污染与环境退化等.文章采取模糊数学方法,对洞庭湖水安全总体状况进行了定量分析和评价,结果表明,水安全形势最好的是东洞庭湖,最坏的是西洞庭湖,南洞庭湖介于二者之间,说明洞庭湖区水安全状况从东向西逐渐恶化.再从泥沙淤积、洪涝灾害、水污染与环境退化等具体水安全问题的表现看,三者也表现出较大的相似性,说明洞庭湖的水安全问题是全湖性的.但不同之处和差异性依然存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