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秀民先生(下称先生)的《宋张文节公(知白)年谱》发表,是宋张知白个案研究中的一桩盛事。此谱补正了正史诸多的缺漏,如生卒年月日,是在其他文献中难以找到的。其史料价值可想而知。我们从《宋会要辑稿》(下称《辑稿》)等文献中辑出  相似文献   

2.
《正字通》一书自康熙十年(1671)岭南廖百子(讳文英)授梓南康,署名及书前序言均大书廖文英撰。然时隔不久,即有人提出:“《正字通》一书,廖太守百子刻于南康,此张尔公之书也。”①自此关于该书的作者,三百年来时有论证,大多论断为张自烈(字尔公)所辑。但时至今日,却一而再的有人认为“《正字通》著者是廖文英”②,“《正字通》著作者应为廖文英”③。查检吴小如先生《中国文史工具资料书举要·文字学类》“正字通”条,虽注明为“明人张自烈编”,但又加括号“一说清人廖文英编”。可见《正字通》的作者,在学术界并非人…  相似文献   

3.
情爱哲理诗集《守望美丽》(重庆出版社出版)共分两辑,第一辑为“驿站风铃”,所选作品都是对生活的浅吟低唱,第二辑为“思路花雨”,辑录则侧重思辨色彩。  相似文献   

4.
看黄晨新编的《报刊博览》版上有两句“诗”:“早晨起来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立即联想到我们的编辑工作:编辑上班三件事,约稿编稿画版面。太平天国名将石达开为理发店题过一幅妙联:“虽云毫末技艺,却有顶上功夫。”编辑的日常工作也为“毫末技艺”,“约稿编稿画版面”可谓“雕虫小技”也,但此中更有“顶上功夫”。这“顶上功夫”体现在杜甫的名句:“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里,也体现在编辑的“辑”字里。我觉得编辑编辑,“编”和“辑”是一回事,也不全是一回事。说它是一回事,是按照《辞海》的解释:编辑是指新闻出版机…  相似文献   

5.
书目文献出版社出版的《北京图书馆古籍珍本丛刊》(以下简称《丛刊》)第114册中收录了“据明成化十一年郑、郑琥刻本景印”的《麟溪集》,集前署名为“明郑太和辑郑玺续辑”。查阅《北京图书馆古籍善本书目》和《中国古籍善本书目》,两书在著录《麟溪集》时也一律作“明郑太和辑”。其实,此集最初应为元代的郑文融(一名大和)所辑。《丛刊》本集首为元人程益所作的《麟溪集序》,序曰:“《麟溪集》者,郑君大和之所类也。大和之家,九世同,海左无有之者。朝廷有旨以旌别之。台阁暨公侯及山林文学之士或发于诗,或形于颂赞,或见于…  相似文献   

6.
这些年,金马一直从事“青春系列”研究,写作了大量情感同智慧结合的短章。他的新作《青春化育》从“青春境界”、“金领、绿手指和新新人类”、“浪漫情感世界新景”、“生存战略新观点”、“信息时代的心理软件”、“智慧生存的青春指令”、“赛博空间与心灵胜地”、“箴言与经典”八个方面分辑作品,读者由之可以感受到金马同当代青年心灵的贴近。每辑都是一个小的精神空间,八辑就是一个较大的空间了,就是一个系统工程了。该书给我的感觉是:金马的精神系统,第一不是封闭的,而是留有出口的。第二是在“横”的开掘上花费了较多心血,…  相似文献   

7.
《加拿大地平线》丛书第一辑出版由中国社科院加拿大研究中心主持编纂的《加拿大地平线》丛书,在加拿大驻华使馆文化处的资助下,最近已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这套丛书每年出版一辑,内容以知识性为主,文字深入浅出,形式生动活泼。第一辑《“生存”的生存》从各个...  相似文献   

8.
看到日历上“早晨起来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诗句,立即联想到我们的编辑工作:编辑上班三件事,约稿编稿画版面。 太平天国名将石达开为理发店题过一幅妙联:“虽云毫末技艺,却有顶上功夫。”编辑的日常工作也为“毫末技艺”,“约稿编稿画版面”可谓“雕虫小技”也,但此中更有“顶上功夫”。这“顶上功夫”体现在杜甫的名句:“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里,也体现在编辑的“辑”字里。 我觉得编辑编辑,“编”和“辑”是一  相似文献   

9.
编辑,是由编和辑组成的。照《辞海》解释:编者,制作也;辑者,聚集也。按照编辑工作的程序来理解,我认为,编辑工作的前道工序应为“辑”,即收集材料(选择稿件);其后道工序才是编,即加工整理检校出版。可以这样说,“辑”乃“编”之基础和先决条件,无“辑”便无“编”可言,犹如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其实,在新闻宣传中,“辑”的含义已远远超出了其固有的特性,它不再是单纯地收集材料,而是在收集材料的过程中,蕴涵了策划和组织的成分。但它又有别于策划和组织,策划和组织是一种总体的构思,宏观的把握,高屋建瓴。编辑收集材料,则是在  相似文献   

10.
本文收集并梳理了清以来81种支志书目补辑目录,在此基础上,对清以来史志书目补辑工作做了系统的总结与研究。  相似文献   

11.
说“雉”     
《左传·隐公元年》:“都城过百雉,国之害也。先王之制,大都不过三国之一,中五之一,小九之一。今京不度,非制也。”此中所谓“雉”,是古代墙垣、城墉的特殊计量单位。虽然其使用范围仅限于修城建屋,行用时间主要在春秋战国,古书记载亦不甚详尽,但对它的出现、衰败、量制以及一些相关问题,还是有必要探索一番。一、“雉”伴随古代板筑法筑城修墙而出现“雉”的出现,盖源自上古土建。土建必然实施测量计算,讲究规矩方圆。(左传·昭公三年)记载诸侯为周天子在宗周筑城时讲到“计文数(算城墙长短)。揣高卑(量城墙高矮)、度厚…  相似文献   

12.
“一元书库”现象“一元书库”1998年推出第一辑,共五十册,每一册一印张,定价一元。用一元钱买一本书,由这一本一本的一元书为中小学生读者们衍构一个基本的知识体系,这是“一元书库”的路子。1999年,“一元书库”推出第二辑,共二十册。“一元书库”推出后,有两点特别引人注目。其一,“一元书库”首辑初印二万套不到半年就告罄。第二辑的市场效果也很好。在1999年中宣部、教育部等八部门的优秀少儿读物评奖中,“一元书库”获二等奖。“一元书库”还获湖南省“五个一工程·一本好书奖”一等奖。其二,在“一元书库”首辑出版后不久…  相似文献   

13.
《师堂丛录》是福州著名学人、书法家、藏书家林公武先生继《夜趣斋读书录》(河北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之后的又一部文集。凝聚着作者数十年间有关读书和书法的思考。全书分“翰墨流芳”“前序后跋”“题记书艺”三辑。既有先生多年的藏书、购书、读书感悟,又有为古今各种书籍所做序跋,还有对各人书法的独特评论与见解。  相似文献   

14.
寻找科学与社会的结合点──“新视野丛书(第1辑)”评价隋干存,宋玮山东教育出版社于1996年2月推出了10种被何作麻院士撰文称作“近年来少见的、选题新颖的著作”的“新视野丛书”(第一辑)。这套丛书由朱光亚、张玉台、张岱年、倪维斗任顾问,清华大学、中国...  相似文献   

15.
文汇出版社继《敬宜笔记》后,又推出《敬宜笔记(续编)》,两本书分别列为“‘夜光杯文丛’&;#183;个人专辑”之第一辑与第六辑,同列在文丛中的,还有季羡林、王蒙、李辉等其他作家的专辑。  相似文献   

16.
近十年来,出版界一些热心的人士围绕“编辑有学无学”展开了激烈的讨论。本文无意于对编辑概念作任何界定,只从编辑角色转换的角度来探讨编辑概念的发展变化,梳理出编辑概念的发展变化脉络,并阐述21世纪市场经济中中国出版业改革的编辑角色转换模式。 一、书斋模式 许慎在《说文解字》中称:“编,次简也。”以丝次第竹简而排列之日编;“辑,车和辑也。”辑与集同,合也。可谓,编辑的本义即收集整理,按次第编辑之。从事这种工作的人称为编辑。编辑整理后的作品是经过精心筹划、选择、收集、整理和加工后的结果,体现了编辑者的意志…  相似文献   

17.
边缘体──报道方式的变革成果 新闻品种的创新之举 (一) 正由于诸多的新事物、新概念、新行当、新产业、新学科等等皆发端、发育、发展在各个原有主体的结合部,因而一旦形成,便往往呈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五花八门、浑然一体的独特形态,具有亦此亦彼、非黑非白,诸味杂陈、别具一格的多元性质。以现实生活中的一个大是大非问题为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之所以不要搞姓“社”姓“资”、姓“公”姓“私”的无谓争论,我想也是因为我们研究的对象出现在多种所有制的结合部上,现阶段分不清楚,也争不明白,况且它还处于发展过程之中,也…  相似文献   

18.
一年一度的冯氏贺岁片《天下无贼》年底热映,很多热爱冯氏电影的观众都对“贼艺大比拼”那一场印象深刻:“贼公贼婆”刘德华、刘若英与以“贼王”葛优为首的李冰冰拼斗正酣,便衣警员“黄雀在后”,利用移动高科技将犯罪记录在案,并做出大量分析,这时HP的标志便出现在影片中,HP的笔记本电脑大显身手,在这一环节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一) 近年来,在编辑《中国古籍善本书目》中,收录了一部宋刻海内孤本——《太学新增合璧联珠声律万卷菁华》(以下简称《万卷菁华》)。此书共一百四十卷,巾箱本,每半页十五行,行二十一字,小黑口,四周单边,单鱼尾,栏高10.5公分,宽7公分。金镶玉,黄绢包角,书套为绣花丝绢制造,十分秀丽精美。书中钤有“五福五代堂宝”“八徵耄念”“太上皇帝”“天禄琳琅”“天禄继鉴”“乾隆御宝之印”“聊复得公  相似文献   

20.
早就想写一篇谈论“新世纪万有文库”的文章,但一直没有动笔,促使笔者写下这个题目的动因是看到了编者为第五辑所写的弁言。虽然编者援引陈原先生关于保留书目的名言作为自勉,并不无悲壮地表示“我们还是会出下去”,但言语之间仍流露出难以掩饰的失望语调,不如以前各辑所写的弁言那么从容了。原因正如编者所讲的,这套书“至今还没有成为读书界的畅销读物或热门抢购的对象”。这从己出各辑的印数上也可以看得出来,一、二辑的印数都是高达一万册,到四、五辑时已经变成三千册。对一套大型丛书来讲,三千册是个维持生存的数字,离畅销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