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娟娟 《新体育》2009,(8):46-47
《新体育》的老师打电话说要采访我,我立刻想到,并脱口而出:“是不是关于奥运一周年的话题呀?”对方很惊讶,你怎么会想到呢?  相似文献   

2.
奥运不仅是体育的盛会,也是经济的大舞台。奥运场上龙腾虎跃之日,也是奥运经济如火如茶之时。中奥成功,规模空前的奥运大赛终于与中国携手。奥运与经济相连,不仅因为奥运会的经济收入,更是因为举办奥运会能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拉动经济的增长。历史给飞速发展的中国一个长达7年之久的机会。奥运经济如何深刻地影响中国。面对奥运,我们除了弘扬奥林匹克精神外,用经济的眼光办奥运,让奥运的作用最大化。  相似文献   

3.
张文悦  陈功 《网球》2008,(6):52-56
当杂志社确定了采访网管中心主任孙晋芳的时候,我就意识到在奥运前这个比较敏感的时期,采访她应该是一件挺难的事情。还好,我对孙晋芳的印象很好,孙晋芳给外界的印象比较严厉,其实和她接触多了,就知道她和很多运动员出身的人有相同之处,比如直爽,热心,敢作敢为等。  相似文献   

4.
6月14日我和中央新闻单位体育记者代表团在革命圣地延安采访第四届城运会采火仪式时,忽然我的手提电话响起。中国体育杂志社办公室向我报告了陈锡联老将军已于3天前深夜遽然在北京301医院去世。 我17日早晨返回北京,陈老将军的警卫参谋和我通了话,说去世5天前他还很健康,还主动提出去医院看望了年届90岁、住院许久的耿飚同志。看完耿飚同志,见老战友病情还算稳定,他心情不错。也就是去世前两天,又主动提出去钓鱼。夫人和警卫也都  相似文献   

5.
原先计划采访孙一民的时候,只知道他是中国农业大学体育馆——奥运摔跤馆的设计师。没想到细一打听,才惊悉北京工业大学体育馆——奥运羽毛球馆也是他设计的!2008年奥运会总共新建11个场馆,而孙一民就包揽设计了其中两个,可谓名符其实的奥运"双馆"设计师——"双冠王"。孙一民居住在广州,要在北京采访到他着实不易。约了几次没成,终于  相似文献   

6.
声与音     
"我不需要借奥林匹克表达自己的立场。"在面对天主教电视台采访时,布什对于有消息称自己拒绝参加奥运会而感到非常地不满。点评:本该出现在政治报刊中的人名却不合时宜地一次又一次与奥运的话  相似文献   

7.
我国在申办2008年第29届奥运会时。提出了绿色奥运、科技奥运和人文奥运三大理念。这是完全符合奥林匹克运动宗旨的三个要素,它们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几乎是缺一不可。有人认为,人文奥运体现奥运的人性化,科技奥运体现奥运的现代化;而绿色奥运则体现奥运对自然的尊重。这有一定道理。我想如果我们真正做到了这三点,一个“新北京、新奥运”的理想就能实现了。  相似文献   

8.
大屏幕开场短片:奥运回顾、蹦床夺金、采访冠军等感人场面再现。 雄壮的开场音乐起,男、女主持人出场。 主持人: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观众朋友们,大家晚上好!  相似文献   

9.
杨波 《乒乓世界》2008,(10):156-156
“我的奥运故事”开始征集以来,收到了不少球友的来稿,大家尽情讲述自己的奥运情结,或者自己与奥运乒乓的不解之缘。随着北京奥运会乒乓球比赛的结束,北京奥运立即成了大家讲得最多的话题。本期我们从中选择了几篇优秀之作,以后还会不定期地选登球友们的激情故事。  相似文献   

10.
镂空镶钻透视装?脱衣女郎?怎么又是她?这个头顶奥运宣传大使称号,自称生活在童话里的孙敬嫒,在欧洲杯期间火了一把,当质疑声扑面而来时,她还敢说出"我希望看到的是一种什么都不穿的状态。"面对这样的她,只想说一句"你可长点心吧!"  相似文献   

11.
情系奥运会     
在青岛采访的几天中,无论走到何处,无论是晨练的老人、玩沙滩排球的年轻人、悠然的垂钓者,以及我所遇到的任何一位普普通通的市民,一提起奥运会,就会毫不犹豫地讲出作为一名青岛人心目中的奥运。  相似文献   

12.
刘郁林 《新体育》2009,(8):49-49
北京奥运一周年了,我早已不是那个奥运志愿者车队的小队长了,可仍有队员打电话要我行使职权:“小队长,咱们是不是该聚聚了!”其实,此前,我们聚过两次,全小队12个队员无人缺席。大家先吃饭,后卡拉OK,聊个没完没了,而做奥运志愿者的那段经历当然是聊天的永恒主题。  相似文献   

13.
这是中国与世界的冰雪之约。当奥林匹克之火再度照亮北京的夜空,照亮人们的心头,一段关于拼搏与梦想、团结与和平的故事将从这里起笔。2008年的夏天,世界看到了一届"无与伦比"的奥运盛会。2022年的冬天,当奥运之火再次燃亮"鸟巢",当奥林匹克运动发出"更团结"的召唤,中国,以一届如期开幕的冬奥盛会,向世界展示着"言必行、行必果"的担当。  相似文献   

14.
周到 《乒乓世界》2006,(9):38-39
2006年8月8日,北京奥运会倒计时两周年的日子,所有媒体铺天盖地都是奥运会,中央电视台更是用10小时直播的方式将北京奥运会乃至前几届奥运细数一遍。为了配合8月8号的节目,我特地采访了陈玘,问他有没有信心参加北京奥运会,他听完问题长叹了口气:"现在啊?我也不知道。""你觉得形势怎样?"  相似文献   

15.
也许是因为奥运年,因为晴光再次成为奥运选手的缘故,2000年,令我不断地思索,我们干了二、三十年的体育,它空间意味着什么?  相似文献   

16.
心动五环     
《新体育》2003,(3):62-64
明星专线 “新兵”莫慧兰 找到莫慧兰不容易,她现在是记者兼凤凰卫视的节目主持人,很忙。电话打通时,她正在外地采访。 兰兰依旧快言快语,但多了几分成熟和自信:“过去我是体操冠军,现在是电视主持人中的新兵。每周六晚上8点30分,我都会在香港凤凰卫视‘中国奥运行’栏目和大家见面,请朋友们多提意见。” 提及兰兰的“隐私”:是否有心上人。她不好意思的说:“有一个。他很成熟,和我各方面都合得来。适当的时候,大家会知道他是谁的。” 2003年春节,兰兰到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地去旅游,既长见识又休息了。问她会和谁…  相似文献   

17.
大友爱是日本女排冉冉升起的 新星之一,她有着出众的身体素质 和顽强好学、敢于进取的精神,在高 中时就被授予了全日本奥运希望奖。 如今,她已在日本排球界初露峥嵘, 并且入选新一届的日本国家女排, 受到众多行家的器重。本文通过记 者采访,以对答的形式让大家对大 友爱的成长经历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记:你从小学开始就在体育方 面有着非常出众的能力,对吗? 大友:最初我只是很想当一名长跑运动员。在小学四年级时,我第一次参加了3000米长跑比赛,取得了学年组第一名。小学六年级时在校跳高比赛中取得了第一名,萌发了我想当…  相似文献   

18.
李兴海 《新体育》2008,(10):3-3
关于奥运项目的专业数据统计应该是国家奥委会和中国国家体育总局等官方的事情,作为普通的奥运电视观众,我在看奥运比赛时总喜欢在成功与失败的背后去寻找一些金牌、欢呼之外的东西。  相似文献   

19.
5月15日晚,由陕西电视台与西安体育学院共同策划的“心手相连、众志成城”大型赈灾募捐专题活动在我院田径场举行。来自西安各行业的奥运火炬手专程来到我院参加爱心接力跑,数千名师生一起为火炬手加油,为汶川祈福。我院党委书记董小龙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西体学子愿用真诚、真心诠释体育精神和奥运理念,并积极行动起来支持灾区人民,希望他们面对灾难,众志成城,早日重建美好家园。  相似文献   

20.
一球成名     
马玉星 《新体育》2007,(10):38-38
宋晓丽真的火了。 8月28日之前她的搜狐博客上的四篇日志不过四五百次的阅读次数,面最近的儿篇刚轻轻松松换来上万次的点击率。这种一球成名的效应甚至波及到她的家庭,在9月12日对丹麦队进球后的48小时内,驻扎在武汉的足球记者通过各种渠道蜂拥扑向她和她的父亲,甚至于连她在江苏舜天队踢球的男朋友也未能逃脱媒体的眼睛。在武汉豪生酒店驻地,宋晓丽满带歉意地接二连三地对记者沅“你们有事问我吧,千万别打扰我父亲了,他这两天为了接受采访,眼睛都熬红了。或者我给你们我妈的电话,他们俩轮着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