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是学生能否积极思维的动力。要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求知欲,行之有效的方法是创设合适的问题情境。在数学问题情境中,新的需要与学生原有的数学水平之间存在着冲突,这种冲突能诱发学生数学思维的积极性。如在讲授等比数列一课时,在授课之前先设置一个这样的问题情境:  相似文献   

2.
新课标下数学问题的设计原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数学家常常这样看待问题——"问题是数学的心脏"。的确,问题是数学的灵魂,问题是学生思维的中心。巧妙的问题可以诱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激发学生的兴趣,所以课堂上每节内容都应精心恰当地设计有意义的问题。所谓"精心设计"指的是问题设计必须符合一些原则,笔者下面结合自己在数学教学中的一些体会来谈谈这些原则。  相似文献   

3.
数学家常常这样看待问题--"问题是数学的心脏".的确,问题是数学的灵魂,问题是学生思维的中心.巧妙的问题可以诱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激发学生的兴趣,所以课堂上每节内容都应精心恰当地设计有意义的问题.所谓"精心设计"指的是问题设计必须符合一些原则,笔者下面结合自己在数学教学中的一些体会来谈谈这些原则.  相似文献   

4.
兴趣是各种创造力、求知欲的原动力,小学生对数学的迷恋往往是从兴趣开始的。小学生的思维模式以直观形象思维为主,而教师平铺直叙的讲解会把数学课堂变得枯燥乏味,达不到良好的效果。因此,如果能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获取知识,使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浓厚、求知欲强烈,就能转变学生的学习态度。那如何才能提高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呢?本文对此进行浅谈。  相似文献   

5.
在当前高考制度背景下,针对高中学生的心理特征,创造良好的数学课堂情境,特别是积极有效的思维情境,能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诱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点燃思维的火花,促进其主动学习,发挥其主体作用,在数学知识发生、形成、发展的过程中感受数学,学习数学,提升数学能力。创设思维情境也是当前高中新课程改革积极倡导的实施教学的重要手段与策略,帮助学生走近数学,走进数学,成为学习的真正主宰者。  相似文献   

6.
<正>《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指出:"数学教学活动,特别是课堂教学应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鼓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而好的情境创设对于学生的兴趣、好奇心、求知欲的调动,情感和思维的参与,对数学问题的思考和探究的培养等具有重要的意义.在这种理念下,情境创设已成为多数教师进行课堂教学  相似文献   

7.
一、营造宽松环境,提供创新平台创造性思维与创新能力的形成和发展,必须有民主、平等的教学氛围.只有在轻松、自由、民主的氛围中,人们才会产生好奇心,萌发求知欲,才会有创新的意识和行动.在课堂教学中,学习氛围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师生关系."亲其师,信其道",师生情感融洽,能使学生敢想、敢问、敢说,从而诱发创新思维.如在教学"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人教版九年级上册100-102页)时,在多媒体展示"太阳升起"过程中,引出数学问题:"直线和圆有怎样的位置关系?"学生通过观看太阳的升起过程,结合教师所提问题,引发自主思考探索,让他们处于兴奋和积极思维状态.激发学生的求知欲,给学生一个想象空间,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促使"创新"思想的幼芽在学生的心灵中萌发.  相似文献   

8.
数学创造性思维既是逻辑思维与非逻辑思维的综合,又是发散思维与收敛思维的辩证统一,要培养学生的数学创新能力,必须培养学生的数学创造性思维。一、激发兴趣和求知欲1.巧设悬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应根据课文的内容而巧设疑问,以悬念来激起学生学习兴趣。如在教授平面内有n个点,任意两点连接成一条线段,问总共能连多少条线段时,  相似文献   

9.
教师的智慧有时并不体现在循循善诱上,还在于把握时机巧装"糊涂",把问题抛给学生,诱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引导学生数学思维的提升。  相似文献   

10.
朱敏 《华章》2013,(14)
数学情境是从事数学活动的环境,也是产生数学行为的条件。是一种以激发学生积极意识为价值取向的刺激性的数据材料和背景信息。运用数学情境的目的是为了引起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启迪思维,激起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产生认知冲突,诱发质疑猜想,唤醒强烈的问题意识,从而使其发现和提出数学问题,解决数学问题。  相似文献   

11.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创设良好的问题情境,能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诱发学生的探究动机,激发学习数学兴趣,促进学生的主动学习,让学生亲近数学,从而培养学生终身学习数学的能力.本文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就“如何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习数学兴趣”作些阐述.  相似文献   

12.
兴趣是学好数学的前提,是诱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和自觉性的内部动因,它能唤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同时,它也是一种驱动力。在学习过程中,可以使人的思维活跃、想象丰富、印象深刻。因此,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是增强学习效果的关键。为了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笔者在教学中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采取了不同的教学方式,以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相似文献   

13.
学生能否自觉地参与到数学教学活动中,是教师课堂教学的一个难点。要解决这一难题,教师首先要在教学活动中想法设法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只要教师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对学习数学入了迷,才能叩开他们思维的大门,学生的智力和能力才能得到发展。那么,作为教师该如何善于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首先,激发学生求知欲,引起学生学习兴趣;其次,利用问题质疑,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第三,变抽象教学为形象教学,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第四,利用思辨问题或实验结论,引导学生学习兴趣。  相似文献   

14.
<正>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曾说:"就数学本身来说,是壮丽多彩、千姿百态、引人入胜的……"入迷才能叩开思维的大门,智力和能力才能得到发展。《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使学生"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对数学有好奇心与求知欲"。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要充  相似文献   

15.
亚里士多德有句名言:"思维是从疑问和惊奇开始的,常有疑点,常有问题,才能常有思考,常有创新."一个良好的数学问题,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诱发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引起学生联想,激发学生兴趣,使学生能更加自主参与知识的获取过程和问题的解决过程.那么在"小立课程"背景下教师应如何有效创生问题,让学生不断走进数学,积极思考,主  相似文献   

16.
许建平 《考试周刊》2013,(46):68-69
本文主要探讨反例在中学数学教学中的构造模式及其重要性.在数学教学中利用反例能够有效地诱发学生的求知欲,促使其主动积极地学习,对基础知识有更进一步的理解.不仅有利于学生全面正确地理解、掌握数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定理,而且促使学生养成善于发现问题、纠正错误的习惯,更能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相似文献   

17.
民族需要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才 ,时代呼唤创新教育 ,创新教育是素质教育的核心与灵魂。为此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 ,关键是要坚持创新教育 ,要加强对学生进行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才能适应新形势对教育的要求。那么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 ?1.创设问题情境 ,培养学生探究意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求知欲望和探究意识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基础和前提。小学生好奇心强 ,求知欲旺 ,好的问题能诱发思维动机 ,能激起学生的学习热情 ,能激发学生探究创新的兴趣。为此 ,创设问题情境 ,使学生产生学习数学知识的需要和强烈愿…  相似文献   

18.
正在数学课堂教学中,通过激发与引导学生的思维来提高课堂效率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手段。改革"单一"的知识传授的传统教学模式,运用引导探索与讲练结合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初中数学课堂改革的一个重要举措。一、巧设疑问,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是学生进行学习和积极思考的老师。要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求知欲,行之有效的方法是以学生已学过的数学知识为基础,通过巧设疑问,创设合适的问题情  相似文献   

19.
引导学生在学习中善于发现数学问题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前提。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问题也许数学上的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看旧的问题需要创造性的思维。"数学问题的发现便点燃了学生思维的火花,学生提出了数学问题,他们的思维才有方向,才有动力。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当心里有疑团时,就能激起他们的求知欲,能使学生进入"心求通而未通,口  相似文献   

20.
现代教学理论研究指出,产生学习兴趣的根本原因是问题。没有问题也就难以诱发和激起求知欲,教学实践证明,创设良好的问题情境可以激活学生的求知欲,促使学生为问题的解决形成一个合适的思维意向,从而收到最佳的教学效果。把问题解决引入课堂不仅是数学教学的一种趋势,而且将会有效地促进学生由被动、单一地学习向自主、实践、探索、合作的学习转变,提高学习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