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管理心理学表明:需要是人的积极性的源泉,是动机产生的最根本的心理基础。教师,作为社会文化的继承人和传播者,他们的文化层次、审美倾向和个人需要的档次都较高,他们深刻理解自己所从事的育人工作对于社会和个人的意义,他们在默默奉献的同时,渴望自己的人格受到尊重,渴望自己的劳动成果受到肯定和赞誉,渴望独特自我的实现。因此,学校管理者在确立管理目标时,  相似文献   

2.
管理心理学表明:需要是人的积极性的源泉,是动机产生的最根本的心理基础。教师,作为社会文化的继承人和传播者,他们的文化层次、审美倾向和个人需要的档次较高,他们在默默耕耘的同时,渴望自己的人格受到尊重,渴望自己的劳动成果受到肯定和赞誉,渴望独特自我的实现。因此,  相似文献   

3.
管理心理学表明:需要是人的积极性的源泉,是动机产生的最根本的心理基础.教师,作为社会文化的继承人和传播者,他们的文化层次、审美倾向和个人需要的档次都较高,他们深刻理解自己所从事的育人工作对于社会和个人的意义,他们在默默奉献的同时,渴望自己的人格受到尊重,渴望自己的劳动成果受到肯定和赞誉,渴望独特自我的实现.因此,学校管理者在确立管理目标时,应充分考虑教师的心理需要,从人文关怀角度定位管理策略,从而最大限度地激发教师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  相似文献   

4.
李变琴 《河北教育》2003,(10):13-13
管理心理学表明:每个人都生活在群体中,他对群体产生认同和依附的倾向,并由此而产生获得尊重、信任、支持的心理需要,当这些需要获得满足时,就会产生满意感,从而激发工作的热情和积极性。教师从事育人工作,他们所受的文化教育和工作特点造成了他们对成就的需要、自尊的需要、知识的需要,特别是我国教师受传统文化的影响,对育人活动的深层理解和为人师  相似文献   

5.
班主任热爱自己的学生是管理好班级的基础,班主任只有关心和信任每一位学生,学生才能敞开心扉说出心里话,班主任由此才能了解他们的性格特点、学习习惯和兴趣爱好等,从而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一、关怀学生,让他们在温暖的集体中健康成长对于初中阶段的所谓"双差生",长期以来都受到家长和教师的批评指责,在心理上或多或少都有一定的自卑感。所以,他们更渴望被关注,也更渴望取得成功。因此,班主任就要注重对他们的情感教  相似文献   

6.
行为心理学认为,人的行为的动力源泉是其心理需要,即人对某种事物或精神的渴望和追求。在长期的学校管理实践中,我们深深地认识到,学校管理的核心是对教师的管理,要提高教师管理的绩效,就必须研究教师的心理需要,实施心理管理。  相似文献   

7.
学校管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管理的对象是有鲜活思想的独立的个人,同时它又是一种特殊的带有文化价值取向的管理。在管理的过程中,始终离不开教师的思想、行为、道德意识等方面,因为他们既具有一定的文化知识水平,又具有自我意识,渴望实现自我价值。学校管理需要人文性和科学性。  相似文献   

8.
激励,是指调动、激发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它是以社会的需要和人的内在期望、动力的结合为特征,所表现出来的一种普遍的、共性的、积极向上的行为导向."水不激不跃,人不激不奋."行为科学研究表明,一个人在没有受到激励的情况下,他的能力仅能发挥20%~30%,如果受到正确而充分的激励,能力就有可能发挥到80%!90%,以至更多.教师的积极性是教师在教育、教学和管理活动中所表现出的~种内在能动心理状态和向上、进取的行为.运用激励方法调动教师的积极性,是学校领导管理艺术的重要体现.激励能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使他们的潜能和创造力得到充分发挥,进取心和责任感大大增强.  相似文献   

9.
董泽雨 《教育》2012,(27):29
制度管理和情感管理是现代机构管理方式的两个重要方面,成功的学校管理,需要两者的良好配合与和谐交融。所谓情感管理,就是管理者以真挚的情感,增强与教师之间的情感联系和思想沟通,满足教师的心理需求,形成和谐融洽的工作氛围的一种管理方式。情感管理最能体现文化管理的亲和力,其核心是激发教师的积极性,消除教师的消极情绪,通过情感的双向交流和沟通实现有效的管理。情感管理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尝试:  相似文献   

10.
大学教师需要的心理分析与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需要是引起人们积极性行为的心理动力.大学教师的心理需要是教师在从事高等教育活动中产生的对大学生活、工作条件、自身完善和事业发展等方面所必需的客观要求在心理上的反映.大学教师独特的心理特点、职业特点和较高的文化程度,决定了大学教师需要具有不同于其它职业的需要特点.大学教师需要的管理.就是通过加强内外刺激,促进大学教师心理需要引发的心理动力向工作动机转化,从而调动教师积极性,并产生积极性行为,以实现学校工作目标.在管理上主要通过满足教师正当而合理需要、激励教师高层次需要、调节和转化教师不合理不正当需要来进行.  相似文献   

11.
在学校文化管理中,教师群体是管理的主要对象.根据教师群体需要的特点,遵循激励的基本原则,构建科学的激励方式与策略,调动广大教师的积极性,是学校文化管理的本质要求,也是学校管理者办好学校的基础和前提条件.  相似文献   

12.
学校管理工作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最大限度地调动教职工的积极性,以确保办学目标的圆满实现。而教职工积极性的基础是教师需要的满足状况。教师由于受职业教育和职业活动特殊性等因素的制约,其心理需要的发生发展,不仅遵循一般规律,而且也有自己的特点。一、成就需要几乎所有教师都渴望成功,都有强烈的成就需求。教师需要的这个特点是由其职业性质和社会地位决定的。传授人类精神文明成果的工作性质和为人师表的特殊地位唤起和激发了他们的成就需要。这一特点表现为高度敬业,力求使学生成为出类拔萃的人才。正因为如此,教师才普遍具…  相似文献   

13.
情感管理即管理者以真挚的情感,增强与员工之间的情感联系和思想沟通,满足员工的心理需要,形成和谐融洽的学习和工作氛围的管理方式。作为学校管理工作者,一定要注重情感管理,尊重每位教师,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为教师提供更大的发展空间。一、营造氛围,提供良好环境环境对人的影响不容忽视,对教师来说,校园是一种环境,各项政策、规章制度、学校领导氛围都是一种环境。优美的校园可以  相似文献   

14.
朱昕 《教师》2019,(16):15-16
幼儿园工作的关键是管理,管理的重点是人员的管理,而人员管理的最终目的是调动人的积极性。积极性又称主观能动性,从来源上讲它是指个体意愿与整体长远目标任务相统一的动机。主观能动性是士气的表现。这种心理状态是在需要和动机的推动下产生的。要调动教师工作的积极性,重在激发教师内在的工作动机,满足教师的优势需要,从根本上发挥教师的积极性,这与园长的管理是密切关联的。  相似文献   

15.
衡锋 《江苏教育》2014,(21):49-50
教材是教学的主要课程资源,但不是唯一的资源,教师要发挥自己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以较为开阔的文化视野,对教材进行合理的发掘,对有关的数学文化进行还原、拓展、延伸、补充,放大教材负载的育人功能,让学生在习得知识的同时受到数学文化的浸润,以提升他们的数学素养。  相似文献   

16.
魏书生曾说过:“管理是集体的骨架。”而班级作为学校管理的基本单位,也是一个小集体,管理:亡作当然也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作为教育战线的一位年轻教师,笔者认为具有良好的班级管理,任何工作就有头绪,班集体工作就会有序地运转。对于学生来说,他们对生活充满好奇,渴望新生事物,渴望积极介入生活,更渴望自己能得到同学们和老师的表扬,渴望自己在获得成功品尝到成功后的喜悦。因此,笔者在工作中特别注意这一点,那就是在班级中给学生创造机会和条件,让他们成为管理班级的主人。[第一段]  相似文献   

17.
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教师在社会、学校范围内承担着较大的心理、生活压力,这对于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创造性以及教育目标的实现会造成一定的影响。教师管理的人性化,需要从尊重教师的个人利益、民主权利和自我实现等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8.
需要是人对某种事物、某种对象的期待、渴望,是人的思想、行为产生的原动力和积极性的源泉。小学生对学习的需要往往是模糊的、不稳定的。因此,教师必须艺术地启发学生形成学习的需要,激励他们学习。如在低年级数学教学中,可根据其年龄特征、心理差异,设计一些能激起学生...  相似文献   

19.
成人高校教师队伍中的主体是兼职教师,传统的经济契约管理模式很难调动其积极性,也给成人高校的教师管理工作带来诸多不便.心理契约作为一种新型的管理理论深受欢迎,将心理契约管理理论引入到成人高校的教师管理工作中既是创新,也具有一定的适切性.成人高校应该以完善招聘制度来建立心理契约、以关注教师的发展和需求来巩固心理契约、以合理的激励机制来发展心理契约、以良好的组织文化和人际关系来维护心理契约,从而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实现其组织目标.  相似文献   

20.
一、教师文化影响班级管理风格1.教师文化影响班级管理观念。传统的班级管理过程中,受"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分数成为教师衡量学生好坏的主要指标。由于教师的管理过于权威和专断,学生被排斥在管理主体之外,形成了"课本中心""教师中心"的班级管理观念。教师是谁?教师是"传道、授业、解惑"者;教师是班级管理主体之一。在教师文化诸多内容中,教师对自身角色的认同是必要的,教师文化影响下的班级管理应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尊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