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一个民族、一个国家要发展,就得靠高素质的创新性人才。培养创新性人才,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因此,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是素质教育的关键,是素质教育的灵魂,也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要发展的希望。我们教师应积极实施素质教育,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应从小学抓起。小学科技活动课是开阔学生视野,增长学生知识,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思维能  相似文献   

2.
职业素质教育就是以提高学生职业素质为目的的教育,重点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中与职业发展有关的部分。笔者根据我院学生管理工作和我系学生素质教育的重点,总结归纳出我系学生职业素质教育模式。该模式分基本职业素质教育、岗位适应性素质教育、社会发展性素质教育三步走,针对三大模块群进行培养。  相似文献   

3.
吴秧芬 《中学教育》2002,(11):43-46
有些专家认为素质教育就是要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独立思考 ,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造精神。英语教学上的素质教育就是要培养学生具有以英语为工具进行交际的能力。课堂教学改革是全面实施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的素质教育的主攻方向 ,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初中英语教学如何才能真正成为对学生施行全面素质教育的过程 ,关键在于转变观念 ,确立正确的教学指导思想 ,把素质教育的目标落实到每一节课、每一个教学环节。为此 ,必须树立学生为主体的意识 ,面向全体学生 ,变学生被动发展为生动、活泼的主动地发展 ,全面提高学生运用英语进…  相似文献   

4.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为学校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高学生整体素质,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一代新人指明了方向。本文拟就中学思想政治教育如何充分发挥其在素质教育中的功能和效能的问题试作探讨。 一、思想政治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功能 素质教育是在邓小平关于教育要“三个面向”的指引下,以全面育人、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发展学生个性和创新能力为宗旨的高质量教育。其实质是面向全体学生,开发学生身心潜能,培养学生整体素质,养成学生健全个性,发展学生创造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守纪律”,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整体性教育活动。  相似文献   

5.
素质教育是为改变应试教育的负面影响而提出的一种教育思想。素质教育具有面向全体意识、全面发展意识、学生为主体意识。在中学化学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素质,加强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对学生进行美育和公民意识教育。  相似文献   

6.
在化学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把学生培养成为素质全面、个性鲜明、勇于创造、适应发展的技术型人才,是知识经济和时代发展的需要。从化学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必要性出发,结合化学教学的实际工作,分别从提高教师的自身素质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保证;提高学生的政治素质,是提高学生整体素质的前提;改进课堂教学方法,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全面发展学生的能力是实施素质教育的目的等四个方面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7.
素质教育就是要让学生主动发展、全面发展。怎样才能使学生主动发展、全面发展呢?学校作为素质教育的主阵地,教师作为对学生知识的传授者、能力的培养者,当然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操作者。在教学中怎样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是落实素质教育的关键,而...  相似文献   

8.
高等学校素质教育的实施是高校发展的方向。本文结合高等教学学生素质教育的现状,重点论述了专业课授课过程中素质教育的实施,即学生思想意识层面的内在素质的培养和学生外在素质的培养,最后论述了专业课授课过程中素质教育培养的优点。  相似文献   

9.
素质教育是一种着力于打基础、着眼于发展的教育。在小学阶段实施素质教育是国民素质教育的奠基工作,关系着每一个学生今后的发展与成长。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用实际行动践行素质教育,为学生成长成才打下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10.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与现代化要求相适应的高素质人材,学校从应试教育转变为新型的素质教育,关系到中华民族的长远发展。素质教育的实质在于促进学生内在身心的发展与人类文化向个体心理品质的内化。音乐教育具有开发智力、促进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想象力和创造能力的进一步发展,提高学生智能,陶冶情操,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使学生身心健康成长。器乐演奏对于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音乐教育是素质教育不可缺少的环节。  相似文献   

11.
高中数学实施素质教育,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思维能力,发展智力和学生个性等四个方面为着眼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素质教育的前提;培养以思维能力为核心的智力素质是素质教育的核心。素质教育的关键是培养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学习能力。  相似文献   

12.
宋伟 《学苑教育》2020,(2):42-43
义务教育的根本目的是提高全民素质教育,在越来越强调素质教育的今天,各个学科都逐渐开始注重学生的学科素质教育培养。素质教育在学科知识中,注重学生的智能和能力培养,思维能力是智力的核心能力之一,也是能力培养的基础。因此,在初中课堂教学中,注重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是素质教育的培养方向之一。在中学的数学教育中,其数学课程具有抽象性、广泛性和严谨性的特点,初中教学的目的就是打开学生的思维方式、拓展学生的思考方法、提升学生的想象空间。随着数学这门学科的不断发展和前辈的不断探索,对数学方法的探索,对数学思想的培养,已经成了时代发展的前行方向,是学科进步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3.
高等学校实施素质教育,应既重视学生全面发展,又重视培养学生的个性,更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自觉地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念,将各个教学环节同素质教育结合起来,即以素质教育为指导思想,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为教育目标来从事教育活动,以使学生得到能力的培养和训练。  相似文献   

14.
张进 《华章》2013,(16)
电脑教育在素质教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素质教育最主要的还是对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要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它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强化学生的思维训练,促进学生思维品质的变化,使学生立于不败之地。  相似文献   

15.
素质教育是教育的核心。文章针对大学化学教学中素质教育的现状,提出以下建议:加紧编写与素质教育相适应的教材,设法提高教师对在大学化学教学中进行素质教育的认识,对教学模式进行改革以适应发展学生能力的需要。同时结合实际在大学化学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锻炼学生的坚强意志,培养学生的科学作风,注重发展学生的多种能力。  相似文献   

16.
“素质教育的基本使命是人格教育”,其终极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所以,素质教育既要着眼于学生在智能方面对未来社会的适应性,把他们培养成“才”,也要关注学生全面和谐的发展以及可能对人类文明进步和未来社会发展产生的巨大作用,把他们培养成“人”。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  相似文献   

17.
"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着力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党的十八大报告中这一论述,充分体现了在科学发展观统领下,教育事业新发展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这是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主题,是提高教育质量的必然要求,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时代要求。其核心是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重大问题,重点是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着力提高学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在党的十八大报告精神指引下,职业学校应确立素质教育在学校工作中的中心地位,大力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合格接班人。一、素质教育的出发点、着力点和终极目标  相似文献   

18.
具备个性特长是学生多才多艺的基础源泉,而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提高整体素质的动力。不管是对学生的个性特长进行培养,还是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都是为了学生的发展,都是为了促进学生知识水平的提高。现代教育的发展既需要学生的德智体美达到应有的水平,也需要学生多才多艺、各有特色。现就学生个性特长的培养与素质教育的关系进行简要解析。  相似文献   

19.
实施素质教育应处理好几个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蒋元利 《教书育人》2001,(15):11-12
一、正确处理素质教育的发展学生特长的关系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有的同志认为,素质教育就是要改变片面追求升学率所造成的学校无特色、学生无特长的状况,就是要发展学生特长。他们把素质教育等同于学生特长的教育。其实,这是一种误解。其根源是对素质教育的目的理解片面,认识模糊,对学生的全面发展与培养特长的关系混淆不清。注意发现和培养学生的特长,是实施素质教育的目的之一,但决不是主要目的。素质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充分开发学生的潜能,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全面发展。要实现这…  相似文献   

20.
陆祖卫 《课外阅读》2011,(4):160-160
实施素质教育,旨在提高全民族素质。素质教育要求: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努力提高学生的全面发展,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素质教育的核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