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观察血栓通联合银杏达莫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临床确诊为急性脑梗死的患者100例,随机分为两组,血栓通联合银杏达莫治疗组(治疗组)与血栓通治疗组(对照组),每组各50例患者,输液治疗每日1次,疗程均为14日,观察治疗后两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较及临床治疗效果比较。结果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治疗组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临床疗效比较,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4%,两组总有效率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且无明显副反应。结论血栓通联合银杏达莫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藻酸双脂钠(PSS)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液成分变化及疗效。方法:急性脑梗死患者158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78例,常规治疗;治疗组:80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应用藻酸双脂钠注射液100mg加入0.9%氯化钠静脉滴注,每日一次,连续观察14d。对比分析二组治疗前后脂蛋白(a)、血脂、纤维蛋白原等血液流变学指标.并动态观察治疗前后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结果:藻酸双脂钠可降低全血粘度、血浆粘度、血小板聚集率、纤维蛋白原及血清TC、TG、LDL,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性改变(P〈0.01或P〈0.05);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或P〈0.05).但对脂蛋白(a)无影响;近期预后较常规治疗组好(P〈0.05).结论:藻酸双脂钠可改善血液高粘滞状态,起到降低纤维蛋白原、抗血小板聚集作用,可改善近期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舒血宁联合小剂量低分子肝素治疗高FIB(纤维蛋白原)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标准的12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双盲给药。治疗组:0.9%氯化钠注射液250ml+舒血宁针20ml静脉点滴,每天一次,持续10天;同时用低分子肝素钙针4100u腹部皮下注射,每天两次,持续10天;对照组:低分子右旋糖酐注射液500m l静脉点滴,每天一次,持续10天。治疗前后进行CSS、B I评分及FIB测定并比较两组间是否存在差异。结果:治疗前两组间CSS评分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d14、d28、d90两组间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均低于对照组;治疗后d28及d90的B I,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间血浆FIB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d3、d7、d14治疗组血浆FIB含量下降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90d总有效率治疗组优于对照组(X2=7.743,p〈0.05)。结论:舒血宁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对伴有血浆FIB含量增高的急性脑梗死患者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有利于伴有血浆FIB含量增高的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的康复。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舒血宁注射液对急性脑梗死的治疗效果以及对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影响,综合分析其作用机理.方法:将6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舒血宁注射液加常规药物治疗组(治疗组)30例,常规药物治疗组(对照组)30例.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有效率、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以及血液流变学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6.7%,平均减少积分为(9.33±4.47)分,明显优于对照组的63.4%、(8.50±4.60)分(P<0.05);在降低全血粘度、全血还原粘度、血浆粘度、红细胞聚集指数、红细胞压积、红细胞刚性指数及升高红细胞变形指数方面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舒血宁做为急性脑梗死联合用药,可明显提高临床疗效,其作用机制与扩张血管、降低血液粘度有关,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丹红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急性脑梗死患者9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血塞通注射液,治疗组应用丹红注射液,治疗前、后进行临床疗效评定及内皮素、一氧化氮水平比较。结果:治疗组显效率及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 治疗组内皮素、一氧化氮水平较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结论:丹红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良好,能改善血管内皮细胞功能。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依达拉奉治疗脑梗死的疗效。方法:选择急性脑梗死患者65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应用抗血小板聚集治疗,根据脑水肿程度酌情应用甘露醇治疗;治疗组加用依达拉奉30mg,静脉点滴,2次/d,14d一疗程。结果:4周后,两组NIHSS评分均有所改善,但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依达拉奉治疗脑梗死能明显改善临床症状,降低致残率。  相似文献   

7.
高压氧治疗急性期脑梗死40例临床疗效观察与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通过对急性脑梗死的患者,实施高压氧治疗及相应护理,观察其临床疗效.方法 4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通过高压氧治疗2-3个疗程,观察其功能恢复,并与药物对照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结果 高压氧综合治疗组总有效率87.5%,显效47.5%.药物对照组总有效率77.8%,显效37.8%.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高压氧综合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疗效是显著的,同时及时做好治疗时的护理工作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氨溴索治疗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选取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患者9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44例和观察组48例.对照组患者给予抗感染、祛痰、镇咳、平喘等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盐酸氨溴索葡萄糖注射液滴注.结果:观察组临床控制率和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平均住院天数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两组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氨溴索治疗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临床疗效佳,且用药安全,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缺血性脑血管病治疗时机和临床预后关系的回顾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缺血性脑血管病发病后的不同治疗时机和临床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2005年1月至2007年5月在我科入住的缺血性脑血管病病人1272例,其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271例,急性脑梗死患者1001例,然后按照发病时间的长短分为7组:发病3h内组;发病3-6h内组;发病6-12h内组;发病12-24h内组;发病3天内组;发病3-7天内组;发病7天以上组,各组均应用常规方法治疗,进行统计学分析,探讨比较其临床预后与治疗时机的关系.结果:以入出院患者的入出院症状、体征、影像学变化为评判标准判断预后,各组别之间相互比较发现,各组间临床预后与治疗时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间预后情况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死亡率在各组间无明显差别(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不同治疗时间和临床预后有关,来院时间越早,其临床预后越好,尤其对发病时间较短的就诊患者其远期预后的干预意义深远.  相似文献   

10.
奥扎格雷钠治疗急性脑梗死对凝血机制和血脂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观察奥扎格雷钠治疗急性脑梗死时对凝血机制和血脂的影响及其治疗急性脑梗死后的复发率。方法:将入选患者按入院顺序随机分为奥扎格雷钠治疗组和灯盏花素对照组,于治疗前、治疗后14d分别进行血凝和血脂等血液相关指标检测并进行对比,同时追踪观察一年,比较两组复发率。结果:治疗组凝血酶原时间(PT)延长、凝血酶时间(TT)延长、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延长、纤维蛋白原(FIB)下降;与对照组相比有明显差异,具有临床意义;血脂两组均无明显变化。治疗组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结论:奥扎格雷钠能降低急性脑梗死时血浆纤维蛋白原的含量,延长凝血时间,对血脂无明显影响,可以降低脑梗死的复发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粘附分子CD18、CD54粘附功能及其表达变化与急性脑梗塞(ACI)关系.[方法]用流式细胞术检测88例ACI患者白细胞粘附分子CD18、CD54含量与脑梗塞发生时程、部位、面积及治疗前后表达。并与30例正常人作对照.[结果]ACI患者CD18、CD54表达明显增高,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与梗塞面积、部位关系不大;ACI患者CD18、CD54表达在7d内均可有较高水平的表达,治疗10d后表达降低,治疗前后比较CD18、CD54差异有意义(P<0.05).[结论]CD18、CD54参与脑梗塞发生发展病理过程.可做为诊断脑梗塞、评估预后的一项辅助指标.  相似文献   

12.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frequency and significance of ApoE gene polymorphisms in Chinese patients with atherosclerotic cerebral infarction (ACI). Methods: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and gene sequencing, 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 of ApoE gene were used to analyze 33 cases of patients with ACI and 35 controls. Results: The frequencies of ApoE gene 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 465C/G, 462C/G and 451delC in the ACI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P<0.05). The prevalence of polymorphism 486G/T in the control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ACI group (P=0.011). Conclusions: 465C/G,462C/G and 451delC polymorphisms might be associated with ACI.486GT allele might have protective effect on the pathogenesis of ACI.  相似文献   

13.
INTRODUCTIONAtheroscleroticCerebralInfarction (ACI)isoneofthemostcommoncerebralvasculardis easse.Itspathogenesishasnotyetbeencom pletelyexpounded ,althoughmoreandmorestudiesshowingthatgeneticfactorsmayplayanimportantrole ,especiallygeneticmutations.Lo cat…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低分子肝素(速避凝)加丹参注射液治疗急性梗塞的疗效.方法对60例起病在48h内的急性脑梗塞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给予低分子肝素加丹参及普通治疗.结果治疗组较对照组治愈率(P<0.05)明显提高.结论本疗法疗效理想,应用方便,副反应轻而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注射用丹参多酚酸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生命体征和肝、肾功能变化状况,评价该药物在临床应用中的安全性.方法 将40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根据其合并用药情况分为无合并用药组(A组,8例)、合并使用降压药组(B组,12例)和合并使用治疗脑梗死口服药物(C组,20例)3个组,对所有患者连续静脉滴注丹参多酚酸14天,在患者用药前和用药结束后3天内分别进行常规体格检查和肝、肾功能检测,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40例患者3个组别,组内比较时,患者生命体征和肝肾功能指标用药前后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两两比较时,除了B组与C组患者用药后的舒张压、A组与B组患者用药后的肝功能ALT,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其余组间比较,患者生命体征和肝肾功能指标用药前后,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注射用丹参多酚酸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生命体征和肝、肾功能影响甚小,该药物在临床应用中比较安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土茯苓中药复方制剂和大蒜油的排铅效果,为铅中毒的防治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方法:以40mg/L的醋酸铅溶液,按0.01mug体重剂量连续15d灌胃造模,造模成功后将48只雄性成年小鼠随机分成4组,即土茯苓中药复方制剂组、大蒜油组、乙二胺四乙酸组和中毒不治疗组,连续15d驱铅治疗。在造模前、第16天、第31天分别测定各组小鼠的体重及抽取小鼠尾部全血并用石墨炉原子吸收法直接测定小鼠的血铅含量,对实验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①血铅含量:统计学意义驱铅治疗后,土茯苓中药复方制剂组、大蒜油组、乙二胺四乙酸组分别与中毒不治疗组的血铅含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土茯苓中药复方制剂组、大蒜油组、乙二胺四乙酸组的血铅含量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驱铅治疗后各组的血铅含量为:土茯苓中药复方制剂组〈EDTA组〈大蒜油组〈中毒不治疗组。(参体重:土茯苓中药复方制剂组、大蒜油组分别与中毒不治疗组的体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土茯苓中药复方制剂组与大蒜油组的体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土茯苓中药复方制剂组的体重〉大蒜油组的体重。③存活率:土茯苓中药复方制剂组、大蒜油组分别与中毒不治疗组的存活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土茯苓中药复方制剂组与大蒜油组的存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O.05)。结论:土茯苓中药复方制剂、大蒜油对血铅均有促排作用;驱铅功效为:土茯苓中药复方制剂〉大蒜油。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老年脑梗死患者血清和脑脊液(CSF)中C-反应蛋白(CRP)的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对20例老年脑梗死患者进行血清和CSF中CRP的检测,分析血清CRP与CSFCRP的相关性。结果:直线相关分析显示,血清CRP与CSFCRP水平呈正相关(r=0.9606,P=0.01)。结论:老年脑梗死患者CSF出现CRP的基础可能是血脑屏障受损。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在监测血清脑钠肽水平下,短期使用注射用重组人脑利钠肽治疗急性心力衰竭或慢性心力衰竭急性发作的临床效果。方法:48例急性心力衰竭患者根据是否使用注射用重组人脑利钠肽分为常规组和注射用重组人脑利钠肽组,对比两组治疗的临床效果和超声心动图情况,并监测BNP水平。结果:治疗7d后,注射用重组人脑利钠肽组临床有效率明显好于常规组(81.7%vs61.6%,P〈0.05),左室射血分数明显高于常规组(51±6)%vs(46±5)%,(P〈0.01),且血清脑钠肽水平明显降低(498±209)pg/mL vs(642±318)pg/mL,(P〈0.01),血清脑钠肽下降水平和左室射血分数提高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效者治疗后左室射血分数提高及血清脑钠肽下降均强于无效者(P〈0.01)。结论:在血清脑钠肽指导下短期应用注射用重组人脑利钠肽有助于改善急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症状和心功能。  相似文献   

19.
以前代文献中的反切相较,对《广韵》一书中的错乱反切下字加以辩正,从中窥见唐宋时期咸、凡两韵的音近关系,看到《广韵》博采隋唐韵书和字书成分。  相似文献   

20.
在pH:2.0的B—R(Britton—Robinson)的缓冲溶液中,对制备的多壁碳纳米管,双十六烷基磷酸(MwcNT—D船)膜修饰电极进行了循环伏安法(CV)表征;分别研究了涕必灵(1BZ)在裸玻碳电极(GcE)和MWCNT—DHP膜修饰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采用微分脉冲伏安法(DTV),以MWCNT—DHP膜修饰电极为工作电极,建立了一个简单、快速、灵敏的涕必灵电化学分析检测体系;并结合固相萃取技术,测定了环境水中涕必灵含量,检测限达到2.0×10-8mol·L-1,平均回收率为97.28%-99.40%,RSD为1.3%~2.8%(n=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