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以第二语言习得理论及认知心理学理论为基础,调查研究背诵式语言输入对大学生英语写作能力的影响。研究表明:背诵式语言输入明显有助于大学生增加英语写作词汇和语块的输入,减少写作中母语的负迁移;减少学生写作学习和输出时的情感焦虑;学生的背诵水平与英语写作水平显著相关,能促进学生写作整体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2.
写作是高中英语教学的一个重点和难点,能直接体现学生综合运用英语语言的能力。但是,当前高中生的针对以上问题,本文主要通过二语习得理论分析影响高中学生英语写作的因素,并积极探索将二语习得理论运用于高中英语写作教学中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3.
写作是语言习得的终端环节,是语言学习者语言综合运用能力的反映,也是多年来一直困扰中国学生及广大外语教学工作者的难题。本文作者以Krashen提出的二语习得中"可理解性输入"理论为依据,分析了背诵与可理解性输入以及背诵与写作输出之间的关系。结合高职学生英语学习上的特点,经实证研究,得出一个重要结论:背诵是中国高职学生提高英语写作水平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4.
刘曲 《现代企业教育》2014,(22):401-401
"输入"与"输出"的相关研究是二语习得领域的重要研究课题,英语写作是语言习得中一个"输出"的过程,是英语学习者思维能力、语言组织及运用能力的综合反映。以"输出驱动假设"理论为切入点,通过不同教学法的动态组合应用来探讨如何有针对性地发挥不同写作教学模式的优势来切实提高学生大学英语写作的综合应用能力具有积极的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王艳芳 《考试周刊》2015,(22):93-94
英语阅读是语言习得的有效输入,英语写作是语言习得的有效输出,它们是语言习得的两个不可分割的部分。本文阐述了通过对单元话题的阅读文章教学,提高学生的英语写作能力。  相似文献   

6.
背诵输入是英语写作学习的重要策略。从二语习得理论的角度探讨背诵式语言输入对克服写作中的母语负迁移影响、培养学生的英语语感、降低英语写作焦虑、加强语言使用流利度和准确性方面所起的作用,强调教师在英语写作教学中,应该灵活运用这种传统有效的语言输入形式,促进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7.
《考试周刊》2014,(A2):81-82
本文以二语习得理论在英语写作教学中的运用作探析,阐述其对提高学生英语表达综合运用能力的促进作用。围绕情境化引导,鼓励学生从课程资源、句式活用、规范训练等方面探寻写作策略方法,提高英语书面表达的准确性。从二语习得中探寻写作策略,对培养学生正确英语表达思维和语言感知具有一定的指导价值,便于学生在实践体验中灵活掌握运用。  相似文献   

8.
“语言僵化”这一术语最早出现在美国语言学家Sellnker(1972)提出的中介语理论中,用以描述语言学习的停滞现象。僵化现象是第二语言习得过程中的独特现象,不仅大部分成人学习者。而且语言发展处于最佳期的儿童第二语言习得者都无法获得与母语使用者同等水平的语言能力。本文在综合分析相关理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中国部分大学非英语专业学生在英语写作中的语言僵化现象进行尝试性分析。试图进一步探讨大学英语写作过程中语言僵化现象的成因,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一些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9.
语言输入输出理论是二语习得研究中的重要理论,本文通过简要介绍此理论,结合当前五年制高职英语写作教学现状,认为英语学习中的输入和输出是密切联系,相辅相成的,进而阐述了语言输入和输出对五年制高职英语写作教学的启示。  相似文献   

10.
《考试周刊》2016,(69):77-78
写作是语言习得中产出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大学英语教学的最终目的之一。模因论为英语写作教学提供了一崭新的理论基础。随着模因论的发展,背诵和模仿这一传统的语言教学模式被重新认识并应用到语言教学中。本文以湖北工业大学工程技术学院学生为对象进行了一项实证研究,旨在探讨背诵—模仿这一英语写作教学模式是否有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