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礼仪是一个人、乃至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文化修养和道德修养的外在表现形式,是做人的基本要求。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非常崇尚礼仪,号称“礼仪之邦”。孔夫子曾说过:“不学礼,无以立。”就是说一个人要有所成就,就必须从学礼开始。可见,礼仪教育对培养文明有礼、道德高尚的高素质人才有着多么重要的意义。让孩子从小养成学礼仪、讲礼仪、用礼仪的好习惯,在农村幼儿园显得尤为迫切。  相似文献   

2.
礼仪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精华,也是世界文明的结晶。中国素有“文明古国”、“礼仪之邦”的美称。早在两千多年前就有《周礼》、《礼记》等礼仪专著问世。礼仪对培养孩子的自尊、自爱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幼儿礼仪教育内容与角色游戏的融合为视点,阐述了如何在角色游戏中渗透礼仪教育目标,融合礼仪教育内容,发挥角色游戏"小社会"的功能,让孩子在游戏中遵守礼仪要求,不知不觉中掌握礼仪,使用礼仪。  相似文献   

4.
正家长提问:专家支招:每一个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是一个知礼节、懂礼仪的人,那么,家长怎样来对孩子进行礼仪教育呢?其实在日常生活中,无论是去探亲访友,还是在家中款待亲朋好友,这都是让孩子学习礼仪、提高交往能力的好机会。在日常的生活中,让孩子学会待客之礼。在等待客人拜访前,对孩子进行礼仪教育是很有必要的。家长告诉孩子见客人应有的礼节,如在客人面前应面带微笑,起身主动问好;对客人的提问认真回答;孩子可以以小主人的身份热情招待客人,为客人端茶送水。在家长与客人交谈时,告诉孩子不要  相似文献   

5.
邹璇 《考试周刊》2014,(1):193-194
幼儿园的环境对幼儿礼仪行为的形成有积极的促进作用,教师应该从环境入手,培养幼儿良好的礼仪行为习惯。我们可以在活动环境、游戏环境、家庭环境和精神环境中渗透礼仪教育,让孩子有礼貌、懂礼貌。  相似文献   

6.
毛桂红 《考试周刊》2012,(92):187-188
在开展幼儿礼仪教育的同时,要有效增强家长的礼仪教育意识.从而以礼仪教育的氛围感染全幼儿园的孩子.整体提高幼儿的礼仪素质。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和感染着孩子,所以只有不断加强自身修养,才能给幼儿以身示范的教育影响。礼仪教育是伴随着幼儿日常生活的一项非常细致而长久的工作,应针对幼儿的年龄特点,以榜样为落脚点.通过环境创造,树立榜样,把幼儿引入生活情境,激发幼儿的社会情感,指导幼儿的礼貌行为,让他们乐中有学,玩中有学,在多种有趣的活动中挖掘素材,循循善诱地加以引导。  相似文献   

7.
礼仪文化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发展过程中逐渐演化而来的文明成果,是中华文化的瑰宝。中华传统礼仪演变到今天已经变成了在日常生活中约定俗成的行为规范,渗透在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在当今社会呼唤礼仪教育的背景下,幼儿教育作为孩子文明素质、行为习惯、人格品行养成的重要阶段,礼仪教育也非常重要。礼仪教育除了让幼儿从小培养懂礼貌讲规则的好习惯之外,还利于幼儿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塑造,使优秀的习惯、良好的道德修养,植根在孩子的灵魂之中。本文将从礼仪文化的内涵入手,浅谈如何开展幼儿教育中的礼仪教育。  相似文献   

8.
为使孩子们从小接受良好的礼仪教育.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幼儿园应该充分发掘潜在的教育资源.积极创设环境和氛围.在日常生活中对幼儿进行文明礼仪教育.让儿童在潜移默化中学习文明礼仪.从小养成良好的礼仪素养和行为品质。一、抓住幼儿一日生活各环节进行礼仪教育幼儿一日生活包含着大量的礼仪教育契机.将礼仪教育渗透在幼儿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对幼儿进行随机教育.强化幼儿礼仪意识.能帮助孩子形成良好的礼仪习惯。如利用幼儿入园和离园时间对幼儿进行礼仪用语教育。每天幼儿来园.见到教师要问早、问好。这是对孩子最起码的礼貌教育。教师先主动热情地向孩子问好.为幼儿做表率.并且肯定和表扬讲礼貌的孩子.然后再教幼儿与家长分别时说“妈妈再见”或“爸爸再见”。课间盥洗和喝水时对幼儿进行交往礼仪教育。  相似文献   

9.
针对眼下农村幼儿礼仪教育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幼儿教师往往感到辣手,作者结合自己多年农村幼儿教育的工作经验,从积极创造和谐、文明的园内环境,在一日生活中对幼儿的礼仪教育进行渗透及充分发挥学生家长的教育力量,形成礼仪教育的合力三个方面谈谈做法,从而使农村幼儿礼仪启蒙教育发挥到让孩子注重行为养成、促进内化发展,培养他们良好的文明礼仪习惯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鄂伦春族是一个很注重礼仪的民族。当孩子很小的时候,父母就对其施以传统的礼仪教育,因而鄂伦春人都懂得并遵守民族礼仪,且一代一代地传承下来。如果有谁不懂或违反了传统礼仪,就会受到别人的耻笑,重则还要受到长辈的责骂。鄂伦春人的社交及家庭礼仪比较讲究,也很严格。  相似文献   

11.
“为人师表”、“身正为范”是对教师的职业要求,高校教师应当具备更高的礼仪素养。但根据调查显示,还有四成的老师对教师礼仪还没有充分的重视;大多是的高校教师出现过不同程度的礼仪缺失的情况;大多数的高校教师由于各种原因从没有进行过任何礼仪知识的学习和培训。各部门、各学校应当将教师礼仪重视起来,开展各种形式的礼仪知识培训,加强对教师的日常礼仪管理,学校在物力和财力上也要大力支持,才能提高教师的礼仪素养,让教师真正起到为人师表、行为世范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中华民族以“礼仪之邦”享誉世界,早在春秋战国时期,人们就十分重视礼仪教育。苟子说:“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无礼则不宁。”在当今时代,更需要我们重视礼仪教育。但礼仪不是生之俱桌的,必须要经过长期的教育与训练,如何才能更好的对幼儿进行礼仪教育,让礼仪教育香满幼儿园呢?  相似文献   

13.
张丽红 《教师》2013,(31):121-121
古人云:“不学礼,无以立。”要想在社会中立身.就应该学礼仪。幼儿园作为孩子生活学习的一个重要环境.在幼儿园实施礼仪教育是尤其重要的,也是势在必行的。  相似文献   

14.
为了规范学生行为,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很多学校每个学期或多或少都会举行一些“行为规范竞赛”、“礼仪知识竞赛”等诸如此类的竞赛活动。操作方式大都是:先让学生背诵日常行为规范的条文、礼仪知识问答题,然后让学生做一张“行为规范”或“礼仪知识”试题,最后根据成绩分出等级,竞赛活动便完成了。  相似文献   

15.
由于现在的孩子多是独生子女,并且处于"四二一"这样的生活模式中,对孩子的礼仪教育就显得非常重要,尤其是物质生活非常丰富的今天,人与人之间的交流越来越频繁,餐桌上的礼仪被凸显出来。但是,现在很多家长都忽视了对自己孩子关于餐桌礼仪方面的教育,这种教育的忽视也是对我国传统礼仪的一种遗忘,同时还会影响孩子以后的礼仪发展。所以,必须从小要加强对孩子的礼仪教育。主要针对小学生的餐桌礼仪方面的现状和教育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6.
《中国德育》2012,(20):F0002-F0002
重庆市南岸区珊瑚实验小学创办于1986年。二十多年来,学校一直秉承“珊瑚最红,孩予最亲”的办学理念,以爱为核心,以亲近孩子成长需要为出发点,构建和实施“亲亲德育”:科技馆、无土栽培工作室、太阳能路灯广场等校园设施,让孩子们增知长智,培育他们坚持、负责、创新的科学精神;礼仪课程、爱心手拉手课程等校本德育课程,让孩子以爱育...  相似文献   

17.
嵇珺 《教育导刊》2006,(8):44-44
得当大方的礼仪不仅是社交的一种需要,更是生存所必需的一种素养。有良好文明礼仪的人才会被人尊重,受人欢迎。从心理学上讲,被众人接纳的程度高,有利于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发展事业。小孩年龄小,可塑性强,从小学习文明礼仪,有利于他们形成良好的习惯。有些成人片面认为,现代社会追求个人自由,孩子懂不懂文明礼仪没关系,只要学习好、有真本事就行了。事实并非如此。现代社会的确尊重个人的选择,自由度大了,然而,对人的文明礼仪要求却更高了。越是懂礼仪的孩子,越能获得自由发展的广阔天地。这样,礼仪的学习就成了一门重要的“必修课”。教孩…  相似文献   

18.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如果班主任能精心设计礼仪教育的内容和手段,寓礼仪知识于快乐之中,力求内容生动,形式活泼新颖,那么效果会出乎意料。寓教于动画片。没有几个孩子不喜欢看动画片,礼仪教育可以投孩子们所好,班主任把生动活泼的礼仪动画片放给学生看,通过具体可感知的影视资料,把空洞的说教变成精彩的画面,帮助学生理解、判断、模仿,使孩子们乐于接受。  相似文献   

19.
“这孩子啊,就是从小习惯没养好。”在我们的生活中,常常能听到这样的感叹。的确,小时候养成的习惯对一个人的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家长朋友们一定都知道养成好习惯的重要性,但如何才能让孩子养成好习惯,为他们今后的人生打下好基础呢?就让我们从生活习惯、学习习惯、礼仪习惯出发,培养一个有良好习惯的孩子吧!  相似文献   

20.
孩子是祖国的花朵,对孩子的教育要从小抓起,故而,对幼儿的礼仪教育也不容忽视。幼儿园作为幼儿的主要活动、学习场所,礼仪的重要性也毋庸置疑。那么,幼儿园教育的重点是什么呢,笔者认为,这一阶段教育的重点不是知识层面上的教育,而是礼仪教育。幼儿礼仪教育的关键是教师根据儿童的生理特点,制定具体的教育内容,通过制定规范化、兴趣化的礼仪指导方式,以确保儿童对礼仪教育产生浓厚的兴趣。教师通过指导、示范、演练等实践行为,对幼儿的礼仪行为进行细心指导,让孩子们在亲自体验和实践的过程中,逐步形成良好的礼仪观念和礼仪行为,最终促进幼儿综合素质的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