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现代运动训练是由负荷——疲劳——消除疲劳——恢复——堤高构成的过程。恢复与疲劳在运动训练中有着同等重要作用。人们充分认识到,没有负荷就没有训练,没有恢复也就不会有提高。当今速滑强国高度重视恢复训练,这是因为大负荷训练给予运动页以极深的刺激作用,使疲劳程度加深,这就必须让运动员有足够时间和采用科学合理的方法促进恢复,及时进行疲劳消除,以保持运动训练节奏,提高运动能力。  相似文献   

2.
冰球运动员运动疲劳恢复的途径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项树清 《冰雪运动》2009,31(3):30-32,39
冰球运动员的运动训练恢复是运动训练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只有采用良好的消除疲劳方法,才能提高运动员的体能水平和比赛成绩,才能保证日常训练的有序进行和保持其运动状态。通过分析疲劳的产生与特征,提出采用合理安排训练计划与作息制度、合理营养与膳食、心理学恢复、物理恢复等方法与手段促进运动员运动疲劳的积极恢复。  相似文献   

3.
谈运动员疲劳的消除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谭福  单佰玉  刘宇刚 《冰雪运动》2004,(6):36-37,44
"没有疲劳就没有训练,没有恢复就没有训练",训练过程中,在疲劳的状态下,有良好的消除措施,才能保证日常训练的有序进行,保持其竞技状态.对一些疲劳消除措施与手段进行分析,对运动队提高运动效果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4.
正所谓运动性疲劳,对体育高考生来说,就是参加训练或比赛时,负荷超过机体承受能力而产生暂时性的生理机能减退现象。产生运动性疲劳是考生进行了大运动量、大强度训练及心理压力所致。"没有疲劳就没有训练,疲劳是检查训练效果的一个标志。"所以产生疲劳是训练的正常反应。一般来说,轻度疲劳会较快消除;中度疲劳就需要进行调整和休息;重度疲劳则必须采取相应的恢复手段,才能使身体的各项生理指标尽快恢复到原水平或达到超量恢复。因此,对教练员来说,除了在思想生活上重视和关心考生外,还应把训练手段和恢复手段结合起来,采用科学方法帮助考生快速消除疲劳、恢复体能,以达到提高成绩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运动恢复是指使用合理的恢复手段及方法加快运动员体力和精神疲劳的消除。修复运动创伤、恢复和提高机体的活力,为运动成绩的继续提高打下基础.如何快速消除运动疲劳,恢复身体的机能状态,一直是运动实践中的热点和难点,运动训练产生的疲劳.需要通过合理的恢复休息.机体机能才可恢复至超过训练前的水平,这一过程称之为“超量恢复,训练结束后,身体必须得到恢复和超量恢复.使机体水平得到巩固提高,为下次运动训练创造物质基础。科学研究证明。运动训练没有恢复就没有运动成绩的提高.运动恢复必须提到与负荷同等重要的位置。  相似文献   

6.
速滑运动员运动性疲劳的消除方法   总被引:5,自引:5,他引:0  
现代运动训练是由负荷--疲劳--消除疲劳--恢复--提高构成的过程.恢复与疲劳在运动训练中有着同等重要作用.人们充分认识到,没有负荷就没有训练,没有恢复也就不会有提高.当今速滑强国高度重视恢复训练,这是因为大负荷训练给予运动员以极深的刺激作用,使疲劳程度加深,这就必须让运动员有足够时间和采用科学合理的方法促进恢复,及时进行疲劳消除,以保持运动训练节奏,提高运动能力.  相似文献   

7.
中长跑项目的训练特点是运动量大,持续时间长, 这在训练中也加深了机体的疲劳。如果疲劳不能很快地消除,就不能连续完成训练任务,使训练受到严重影响,因此要把青少年中长跑训练后疲劳的消除提到重要的位置。恢复是训练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运动后的恢复与训练中的负荷有同等重要的作用。没有负荷就没有疲劳,没有疲劳就没有超量恢复,没有超量恢复也就没有提高。在以往的业余训练中,有些教练员只是把训练放在第一位,忽视了疲劳的消除,这是一种不科学的跟着疲劳走的被动训练,无法保证中长跑训练的高强度大负荷,不可能达到和保持较高的训练水平。同时,将会影响青少年的生长发育,无法使青少年有充沛的精力投入到学习中,因此本文从多层次浅谈青少年中长跑的疲劳产生原因及机能恢复手段和营养补充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篮球运动员体能恢复的营养学手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训练后疲劳的及时恢复是篮球训练的重要环节。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针对篮球运动的特点结合运动营养补剂的研究成果,对篮球运动员恢复的营养学手段做出分析探讨。在篮球训练与比赛过程中平衡膳食、合理使用运动营养补剂是运动员消除运动疲劳、提高体能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9.
"没有疲劳的训练是无效的训练"然而训练后疲劳的消除是随之而来的更为重要的一步工作。本文结合激流回旋项目的运动生理代谢特点,运用运动营养学等相关知识,对于激流回旋运动员在训练期阶段的训练前、训练中、训练后的营养与补充进行相关研究探讨。使运动员身体得到较快恢复,为更好完成大运动量训练与建立有效训练负荷奠定营养基础。  相似文献   

10.
朱静华  丛林 《中华武术》2006,(11):56-57
疲劳是一种作为负荷结果的特殊的身体和心理状态,它体现在有机体机能的不协调性上和成绩暂时下降上,疲劳状态是暂时的、可逆的、同时也是一种包含身体和心理过程在内的综合现象。疲劳是训练的必然产物,同时也是提高成绩的前提,因为只有不断重复的、能导致疲劳的负荷,才能充分挖掘人体机能的潜力,并产生适应。研究证明,没有疲劳的训练是无效的训练,没有恢复的训练是危险的训练,提高成绩最关键的两个条件是运动训练的科学性和恢复手段的有效性。可见消除疲劳、恢复体力对于运动员是非常重要的。那么如何尽快消除训练疲劳呢?下面就向大家介绍一些切实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在体育运动中疲劳的产生以及如何及时消除疲劳是很重要的问题,笔者根据所学的理论知识以及近几年的训练体会,在疲劳机制与恢复手段问题方面与大家共同探讨一下。不足之处请提出宝贵意见.  相似文献   

12.
"没有疲劳的训练是无效的训练"然而训练后疲劳的消除是随之而来的更为重要的一步工作.本文结合激流回旋项目的运动生理代谢特点,运用运动营养学等相关知识,对于激流回旋运动员在训练期阶段的训练前、训练中、训练后的营养与补充进行相关研究探讨.使运动员身体得到较快恢复,为更好完成大运动量训练与建立有效训练负荷奠定营养基础.  相似文献   

13.
<正>运动恢复是指使用合理的恢复手段及方法加快运动员体力和精神疲劳的消除,修复运动创伤、恢复和提高机体的活力,为运动成绩的继续提高打下基础。如何快速消除运动疲劳,恢复身体的机能状态,一直是运动实践中的热点和难点。运动训练产生的疲劳,需要通过合理的恢复休息,机体机能才可恢复至超过训练前的水平,这一过程称之为"超量恢  相似文献   

14.
仇璐 《精武》2013,(23):23-24
疲劳是竞技运动必然经历的过程,没有疲劳就不会产生恢复,不产生恢复就不可能有效的提高运动员的运动机能水平。本文简要论述了运动性疲劳产生的中医学机制,井对运动后疲劳恢复常采用的中医学手段进行了归纳总结,旨在提高大众对运动疲劳中医学本质的认识,对运动训练囊劳恢复提供相应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5.
运动性疲劳是运动训练过程中普遍存在的现象,运用科学的方法可以尽快地消除疲劳,使机能尽快得到恢复,进而提高运动能力.为此,本文阐述了近年来对运动性疲劳的恢复过程及恢复手段的一些新观点和方法,以期给教学和训练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6.
恢复训练在现代中长跑训练体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同时也是运动训练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现代中长跑训练为了使运动员获得较好的成绩,都必须从事大运动量训练,伴随而来的就是疲劳的产生。如何才能使运动员的疲劳更快的消除呢?因为训练结束后恢复得好和坏与运动员的成绩息息相关,目前运动成绩的竞争,也就是大运动量训练结束后恢复效果的竞争,谁大运动量训练结束后恢复抓的好抓的紧,就可能成为明天赛场上的获胜者。  相似文献   

17.
竞技体育界常用的一个理论就是“无疲劳的训练是无效的”,随之就产生了一个新问题---高强度训练后的疲劳如何尽快消除。虽然可以运用的方法有很多,但其中的手段之一营养恢复则是极为重要的,甚至说是不可或缺的。本文结合了激流回旋项目代谢特点及运动营养学相关理论,分别从营养恢复的概念意义、青少年激流回旋运动员的营养恢复原理及手段和运用运动营养恢复手段需要注意的问题三个方面进行论述,对青少年激流回旋运动员在训练期和比赛期的营养与补充问题相关进行研究讨论,旨在为一线的激流回旋项目的教练员和运动员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8.
为了加速运动性疲劳的消除和运动能力的快速恢复以及运动成绩的迅速提高,在对运动性疲劳产生的生物化学机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科学而合理的运动性疲劳恢复的方法和手段,并对各种方法和手段进行了逐一详细论述,为教学和训练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9.
钟丹 《体育世界》2010,(12):95-96
运动性疲劳的产生与体能的恢复是当前体育科学研究领域中的重要课题之一,本文希望通过对武术项目在运动训练竞赛中产生运动性疲劳的特点,提出了有针对性地消除运动员生理和心理疲劳的手段,以期为提高运动员的竞技能力和运动成绩、增进运动员的健康提供有益的帮助。  相似文献   

20.
1、运用教学课中恢复法加强运动员的恢复运动生理学理论观点认为疲劳是运动中产生的,疲劳产生之际恢复开始之时,那种认为运动员的疲劳恢复是训练后的事情是错误的,因此,在制定训练计划时就应该充分考虑到训练安排与疲劳和恢复的关系,合理安排运动负荷和训练手段,以延缓训练中疲劳的到来,减轻训练后疲劳的程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