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师范院校的根本任务是培养和造就精于从事素质教育的师资。在“数学学科教法”的教学中该“粗”的地方,“点拨”为主,通过引导,让学生理解、掌握、充实、提高;该“细”的地方,“讲、示、评、练”为主,通过师生互动,让学生掌握教书育人的基本功;该“粗”、“细”交替的地方,通过“说课”、“微格教学”强化和巩固学生的教学基本技能、技巧。  相似文献   

2.
在数学教学中,让学生"说了算",即让学生先"说"后"计算"很有好处.让学生"说了算",能真正了解教师的教学效果.通过让学生"说",教师不仅可以了解学生对所学知识掌握的情况:哪些已经掌握了,哪些还未掌握,哪些掌握得好,哪些掌握得还不够好.  相似文献   

3.
相同课文,两份预案,有两个显著的不同点。第一,教者的视角不同,教学思路有别。第一份预案,围绕一个"美"宇展开,"谈话引入--唤起美,感知课文--欣赏美,课外延伸--创造美";第二份预案,围绕一个 "写"字展开,"抓朗读,抓观察,抓表达",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深入体会作者情感,认真掌握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两种思路,异曲同工,达到了提高学生语文素养之目的。第二,教案的编制方法不同,预设粗细有别。第一份教案,预设较细,教学流程设计如"实录",问题、答案、板书、活动历历在目,连学生的回答都预设了几种;第二份教案, 框架式预设,流程清楚,教与学的自由空间比较大。粗有粗的好处,有利于课堂的动态生成;细有细的优势,预想多种情况,让动感尽在掌控之中。  相似文献   

4.
提问是教学过程中积极实现教学目标和多维教育效果的有效手段.笔者认为在小学阶段,"问"对于教师有三大作用:第一,课堂上通过有趣设问,提高教师课堂聚焦能力;第二,利用提问,让教师更好地掌握课堂节奏;第三,消除疑问,矫正学生回答问题或提问的动机.  相似文献   

5.
三“、细、实、活、深、严”的教学风格过去,曾批评语文教学教得过细,把语文教成了“碎片”。这种批评,是针对语文教学分析过细,让学生死记硬背一些词语、段意、中心思想,以及进行文字游戏式的练习等而言的。对于“细”要具体分析,要细在什么地方,细到什么程度,要防止走向另一端,即“过粗”。现在有的青年教师的教学就有些过粗“”过虚“”过浮”:有的词语该让学生理解的,马虎过去了;有的句子该让学生体会的,也放过去了。针对这些偏向,我认为我们学一学袁老师的教学风格很有必要。袁老师对于自己的教学风格曾做过科学的阐述:“所谓细,就是既…  相似文献   

6.
过去人们把学校称为"学堂",学堂可理解为学习的场所.从这点上来看,学校是以教学为中心,而教学应以学生的学习为中心,学生在学习中应是主人.因此,教学中要相信学生,做到"三不讲":过于简单的且学生能通过看书自学掌握的内容不讲;应该让学生操作实践后才得出结论的内容不讲;能让学生讲的内容教师不讲.  相似文献   

7.
人教版实验教材小学语文从四年级开始增加了"词语盘点"这个训练内容,但是,"词语盘点"的教学现状却不容乐观.关于"词语盘点"训练,教学参考书上没有提出教学建议.教学中存在着很严重的问题.只有让词语回归文本,与文本对话;教学中立足文本,进行拓展积累;超越文本,让学生学会灵活运用词语;教师搭造平台,帮助内化提高,这样学生才能够真正地学会积累和运用词语.  相似文献   

8.
有效的数学教学应该把握好"度":提升师生间的人文"温度",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提炼探究的"高度",让教学更富有数学味;提取教材的"深度"内容,发展数学的本质;提高教学"力度",让生活实践具有数学味.掌握好这"四度",才能缔造实效、和谐、理想的教学境界.  相似文献   

9.
"复述"是一种能增强大脑对知识的记忆与理解的学习方法,在物理教学中很多地方可以通过"复述",加强学生对所学物理知识的记忆、理解、掌握与应用,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拿到手"是傅正泰先生"少而精,拿到手"教育理论的缩略语,其内涵是指在社会要求多样化与知识爆炸时代的高等教育机构,应根据社会的需要,对大学生实施精品教育,从而真正地让学生熟练地掌握一门或数门技能,并能切实而有效地应用于社会之中.为了实现让学生"拿到手"的教学目的,教师必须认真思考、认真落实每一个教学环节,哪怕是细小的环节.只有这样,"拿到手"的目标,才不会成为可望而不可及的"空中楼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