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抗日战争时期,在党的直接领导下,抗日民主根据地的文艺运动,得到了很大的发展。据极不完全的统计,仅延安和侠甘宁、晋察冀、晋冀鲁豫、晋绥、山东、华中等根据地,出版的文艺刊物和报纸文艺副刊就多达百种以上。这些刊物,发表了大量反映我国人民抗日斗争生活的优秀作品,开展了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研究工作,对于推动抗日战争的胜利,促进我国革命文艺运动的发展,发挥了积极的作用。抗日根据地的文艺运动,是我国现代革命文艺运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现  相似文献   

2.
延安文艺进入中国现代文学的版图,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成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经典范式,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革命与文艺事业的高度融合与深度互动。延安文艺运动坚守人民至上的文化价值观,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文艺方面的核心特质;延安文艺运动大众化的追求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文化社会性及其在中国语境下所实现的新的文化自觉;延安文艺运动的民族形式建构赋予了文艺民族品格和中国气派,实现了对马克思主义民族形式问题创造性的继承和发展。一百年来,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包括文艺在内的人民革命事业中,延安文艺是一个经典的辉煌篇章。  相似文献   

3.
如果把延安时期的文艺成就比作一株参天大树的话,那么,各文艺协会就是支撑大树的主干,而众多的文学艺术团体则是连结主干和树冠的支干.主干挺拔,枝繁叶茂,从而结出累累硕果.和延安时期的文学团体一样,延安时期的戏剧、音乐、美术、电影等艺术团体,也都以自己的独特风貌团结和带动广大艺术工作者,活跃在延安和陕甘宁边区,为波澜壮阔的延安文艺运动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现将当时的一些主要艺术团体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4.
《延安文艺丛书·文艺史料卷》是我校孙国林、曹桂芳二同志参加编写的,即将由湖南人民出版社出版。为了保存这些得来不易的珍贵史料,也为了使看不到《延安文艺丛书》的广大读者有机会了解延安文艺运动情况,我们将请孙曹二同志在现有资料基础上,重新编写《延安时期文艺团体和文艺刊物简介》一文,分为综合编、文学编、戏剧编、音乐编、美术编、电影编、艺术教育编和文艺刊物编共八篇,从今年第二期起,分四期在本刊刊出。这篇《前言》不仅对《延安文艺丛书·文艺史料卷》作了全面的介绍和说明,在一个方面,也为本刊即将连载的《延安时期的文艺团体和文艺刊物简介》一文作了介绍和说明。  相似文献   

5.
《宜宾学院学报》2018,(2):12-20
大生产运动与延安新秧歌运动有着密切的联系。延安文艺整风后,延安戏剧界不仅对"大戏"进行了全面的否定,而且确立了文艺为政治服务的方针,走文艺的工农兵路线。此时,延安轰轰烈烈的大生产运动成为文艺服务的首选对象。随着《兄妹开荒》的成功演出以及延安领导人对其在大生产运动中价值的肯定、秧歌的价值被发现,延安的新秧歌运动由此拉开序幕。在新秧歌运动中,秧歌也一改民间文艺的娱乐性成为了党政策的推广者,并自觉承担起了宣传与规训的任务。  相似文献   

6.
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积极致力于传统文艺的改造与利用。中国共产党对传统文艺进行的改造与利用,有着科学的理论基础。其中,马克思、恩格斯关于改造与利用传统文艺的学说是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改造与利用传统文艺的基础理论来源,列宁关于改造与利用传统文艺的相关论述是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改造与利用传统文艺的重要理论参考,建党以来中国共产党领导文艺工作的理论经验是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改造与利用传统文艺的可靠理论借鉴。以上科学的理论,也是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改造与利用传统文艺取得辉煌成效的理论保证。  相似文献   

7.
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艰苦卓绝、波澜壮阔的反帝反封建的伟大斗争中,延安文艺应运而生,中国共产党指导革命运动的基本思想自然成为指导革命文艺运动的思想。由于人民是这个伟大运动的主体,因而在其丰富、复杂、曲折的发展历程中,延安文艺逐渐确立了立场鲜明的以人民为中心的文化价值观。以人民为中心始终是延安文艺运动的总方针、总主题、总基调。  相似文献   

8.
延安文艺不是突然、孤立出现的,如同任何一种社会现象一样,它的形成有着历史的、现实的原因,又有赖于一定的政治的、文化的条件。从政治方面看,延安文艺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工农红军两万五千里长征的随行产物。原来的陕北和延安,地域偏僻,经济和文化都很落后。1935年10月,中央红军在党的领导下,经过艰苦卓绝的战略大转移,行程两万五千多里,历时一年多来到陕北。1936年10月,红军一、二、四方面军在陕北胜利会师。1937年1月党中央进驻延安。从此,延安便成了全国革命的政治中心,被誉为“革命圣地”。抗日战争开始之后,党中央和毛泽东在这里领导全国人民,进行伟大的民族解放战争,延安成了革命的灯塔。革命斗争的现实,要求文艺的配合,党对文艺工作提出了明确的要求:服务于抗战,以笔当枪,打击日寇,动员人民,保卫国土。在这一历史背景下,适应时代和人民的需要,  相似文献   

9.
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之前,张闻天是党意识形态领域的实际领导者,其科学的、民主的、系统的文艺思想对于延安的文艺运动有着直接的推动作用。这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张闻天对于党的革命文艺事业有一个整体的规划与设想,他提出了当时文艺的总的服务方向,即中华民族新文化为抗战建国服务,在抗战建国中建立中华民族的新文化;张闻天对于中华民族新文化从理论上进行了全面细致的考察,指出了中华民族新文化建设中若干重要理论与实际问题;张闻天推行以"人"为本的文化统一战线政策,十分关注文化团体和知识分子,体现了中国共产党文艺政策的民主性精华。  相似文献   

10.
一、简述延安文艺整风运动的意义和对中国新文学的主要影响 延安文艺整风运动的意义: 1.推进了“五四”新文学与中国广大人民群众,主要是与农民群众的结合。这是“五四”思想启蒙运动的一个发展,也是对“五四”新文学弱点的克服。 2.在文艺整风中,产生了毛泽东的《讲话》,成为中国共产党的文艺理论的重要内容。 3.为中国共产党领导文艺运动创造和积累了重要的经验。  相似文献   

11.
延安文艺是在中华民族救亡图存的革命战争年代生成和发展的文艺形态,它为现代中国革命和文化建设提供了弥足珍贵的精神支撑和历史经验,是中华民族精神文化家园中的一朵艳丽的奇葩。鲜明的时代性、深广的人民性、坚实的民族性和始终不渝的创新性是其超越历史规定性、具有普适性和永恒性的精神内核,这些精神品质使延安文艺超越了特定历史时空,具有恒久的思想价值和艺术魅力。其中,对时代精神的准确把握和自觉弘扬是延安文艺最重要的精神本质。  相似文献   

12.
延安时期,在残酷的战争年代,广大文艺工作者不仅勇敢地投身于火与血的战斗,而且以极大的决心和毅力,创办了一个又一个文艺刊物,开辟了一片又一片文艺园地。在这些园地里,他们用辛勤的汗水乃至宝贵的鲜血,浇灌了艳丽多姿的文艺鲜花,创造了丰富多采的艺术珍品,为我们研究和总结延安文艺运动的经验,进而继承和发扬革命文艺的优良传统,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尽管当年的文艺作品并不都发表在这些刊物上,尽管由于战争的残酷,这些刊物也已遭到了严重的损失,但通过保存下来的文艺刊物这  相似文献   

13.
<正>亲爱的老师、同学们,大家好,欢迎大家来到延安文艺纪念馆。延安文艺是以人民为中心的艺术创作,延安时期的鲁艺木刻版画是这一创作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受战争环境和陕北当地条件限制,油画、水彩画、中国画等绘画材料都非常短缺,但延安和陕甘宁边区普遍生长的杜梨树,却是极好的木刻材料。同时,刻刀和工具,可以用敌人的弹壳来制作,这些条件为延安鲁艺木刻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4.
延安文艺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大众改天换地的革命斗争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革命文艺,是我国“五四”新文艺发展史上的丰碑,也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文艺理论在我国特殊条件下的成功运用和重大发展.延安文艺既是具有明确的纲领和组织、具有自觉的队伍和活动的文艺运动,也是具有共同艺术主张的文艺思潮和拥有大量优秀作品、有着自己独特面貌的文艺形态.它不仅从理论上明确地解决了新文艺发展史上长期以来试图解决却没有解决的一系列重大理论问题,而且从文艺实践上开了一代新风.它在我国新文艺发展史上所占的承前启后的显著地位,是有目共睹的.因之,重视延安文艺的研究,对认真总结我国新文艺的历史经验,对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正确认识和评价毛泽东文艺思想,以及更好地推动社会主义文艺事业的繁荣发展,都有着积极的意义.这无疑是一个很重要的课题.在这里,我们试就延安文艺的木质特征问题,进行初步的理论探讨.  相似文献   

15.
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艺理论,始终贯穿着一种崇高的精神,一种强烈的情感,这就是邓小平同志文艺理论的人民性。关于文艺与人民群众的关系问题,在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发展中,始终把它作为文艺发展方向的中心问题。马克思恩格斯曾明确指出了文艺应表现人民的利益和愿望,歌颂工人、农民和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的战士,描绘无产阶级新纪元的诞生。列宁在1905年发表的《党的组织和党的出版物》中,鲜明地指出无产阶级文学应该是“为千千万万劳动人民,为这些国家的精华、国家的力量、国家的未来服务。”毛主席在《在延安文艺座…  相似文献   

16.
延安文艺作为20世纪中国大众文艺最典型的实践形态,秉承五四文化运动逻辑,显现出“传统”与“现代”的碰撞融合。同时,延安文艺在接纳西式“歌剧”的形态重构中,不断进行外来文化“本土化”的文艺生产。延安歌剧是延安文艺运动高潮的文化艺术形态,由西方引入到不断本土化的嬗变过程,也正是延安文艺自身不断发展的历时性和共时性的缩影。延安文艺不仅受“文艺为工农兵服务”的政策指导,还受到多重话语碰撞融合的影响,具有多质的特点。延安歌剧以现代的艺术形式,与传统文化接壤,不断进行嬗变发展,体现了延安文艺在多重因素下促成的“历史多质性”特点。  相似文献   

17.
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在领导文艺工作的过程中,一直秉持着初心使命。从左翼文艺运动为无产阶级革命文学定向,到延安讲话为文艺创作摆正立场,到建国后“双百方针”与“二为方向”的探索,直至新时代文艺路线的确立,党紧跟时代发展的潮流,对文艺工作的领导越来越灵活,而贯穿始终的主题和初心,依然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新时代赋予了新使命,当代文艺工作者应当致力养德修艺,潜心打造精品;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立足新的历史方位,传达时代的声音;坚定文化自信,弘扬中国精神,让当代的文艺作品不仅深入我国人民心中,更能为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和国际影响力贡献力量,从而早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相似文献   

18.
对于长达14年的延安文艺史,有各种不同的分期方法。按其文艺创作和文艺思想发展的实际情况,应该分为四个时期:开创时期、发展时期、新文艺方向确立时期和迎接全国胜利时期。这四个时期,各有其特点,又相互联系。科学的分期,是为了更好地研究延安文艺。  相似文献   

19.
延安时期,别林斯基、车尔尼雪夫斯基、杜勃罗留波夫的文艺思想得到了积极译介,在形塑工农兵文学范式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促进了党的文艺政策、文学创作、批评体制的建立,同时,延安文学在接受此种思想的过程中也出现了某些偏差。历史背景的相似、理论体系建设的需要及马列作家的推崇,使"别、车、杜"的文艺思想对延安文学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20.
互文性否认文本的独创性,认为没有任何文本可以脱离其他文本而被阅读.延安文艺与俄苏文论有着密切的互文性关联.首先,就历史的、社会的条件而言,延安文艺的参与者之前的阅读经历、知识储备,都突出体现了对于俄苏阶级斗争学说的认同.其次,就经典文本而言,俄苏文论中很多具体问题的论述,被延安文艺所照搬照抄,或是被节略、改写、转换后使用,形成表层修辞层面的互文性.最后,就实践层面而言,通过整风、“党性”原则、普及优先、“写光明”、出版管制等措施,俄苏文论的思维结构或构造模式被延安文艺抽象、提炼、总结后套用,形成深层运作机制上的互文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