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以Walter Fisher创立的叙事范式为理论框架,对墨西哥湾漏油事件发生后Kindra Arnesen在海湾紧急峰会上的演讲进行叙事修辞批评。Arnesen演讲中的修辞情景因素以及它的修辞运作揭示了该演讲旨在影响听众,说服他们积极自救的"以叙事行事"的修辞行为的本质。  相似文献   

2.
基于《我是演说家》第一季冠军的五篇演讲,本研究旨在探讨普通民众如何使用演讲策略以实现话语意图。研究发现,演讲者可采用主题建构策略、受众体验策略和叙事修辞策略来增强演讲效果。主题建构策略包括:主线明晰,旗帜鲜明;以小见大,见微知著;热点元素,社会关注。受众体验策略包括:主动引导,润物无声;顺应受众,投其所好。叙事修辞策略主要有:正话反说,以迂为直;巧用互文,应情应景;借用排比,由情入境;巧妙设问,借问引思;类比联想,化虚为实。这些演讲策略的成功运用,为"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提供了成功范例。  相似文献   

3.
本研究以彭丽媛在联合国教育演讲为语料,从提供事实论据功能、表达情感功能以及主题升华功能,探讨演讲话语中叙事的劝说修辞功能,且得出修辞学的劝说策略对研究演讲话语中的叙事具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4.
修辞在英语演讲中起着举足轻重的重要作用。各种修辞手段的巧妙运用不仅让听众迅速地领悟到演讲语言的优美,而且还达到演讲者对其进行劝说的目的。本文从语音、词汇和句法三个方面分析英语演讲辞的修辞特征,强调演讲者应当注重演讲语言的美学价值。  相似文献   

5.
小说叙事作品中存在着种种叙事修辞技巧,这些技巧并非中立,而是与作者的意识形态立场密切相关。本文通过对镜像修辞、叙事因果关系等叙事修辞手段的具体分析,表明叙事修辞总是千方百计地维护着作品的意识形态取向。不过,某一叙事修辞再完美,也可能与文本中另一部分的叙事相龃龉,从而影响修辞可靠性,进而导致意识形态幻象的崩溃。  相似文献   

6.
修辞与演讲素有渊源,演讲者会使用一些修辞手段使得演讲有强烈说服力、表现力、感染力。马丁.路德.金的著名演说《我有一个梦想》使用了比喻、平行结构、反复、对比等修辞手法,显示出其杰出的语言驾驭能力,多种修辞的灵活运用,使文章形象生动,富有极强的感染力。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叙事可以作为修辞的论述,展开对文本《雪山飞狐》的解析,从文本的角度来对"叙事作为修辞"进行支持,包括叙事的角度、叙事的结构、读者效果以及叙事的意识形态等基本范畴,从而认为该文本是"叙事作为修辞"最好的文本体现。将叙事作为修辞对我们进行文本解读有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8.
先锋小说文体研究大致归纳为叙事研究,结构形式研究,语言、修辞研究等三个方面.其中,主要从元叙事、叙事时间和叙述视角这三个关键性的文体特征进行叙事研究;在结构形式上,先锋小说的时空结构遵循的不是传统的故事逻辑,而是一种反传统的叙述逻辑,呈现出"迷宫"式结构,其文体特征与模糊性的语言特色和大胆的修辞技巧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
励志广告不同于商业广告追求利益最大化,其通常主要以"叙事"为手段,达到传递励志信息,说服目标受众坚持梦想、不懈追求的目的。潘婷泰国广告《你能型》在励志广告中堪称经典,它的励志故事感动并鼓舞了无数观众。不可否认的是"修辞叙事"手段在里面扮演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本研究主要以此广告为例,详细分析其叙事者、叙事对象、叙事事件、叙事主题等关键性元素,阐述励志广告如何通过修辞叙事视角来说服目标受众,激励目标受众,并影响其人生观、世界观及价值观。  相似文献   

10.
教育叙事的深化需要视角的转换、方法的更新,空间理论的兴起、叙事研究的空间走向为教育叙事提供了空间化叙事的可能.应用空间并置、多视角叙述、空间句法和意象并置等空间叙事方法和结构,有利于把握叙事的动态性和节奏感,聚焦教育情境的"关键点",使教育事件从社会、文化、心理等多维度上呈现,实现叙事文本的灵活性、多元性和开放性,达到叙事的深描.  相似文献   

11.
申丹《叙事学》以其国际化的视野对叙事学、文体学、翻译学进行交叉研究,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体系化叙事理论轨迹。文章引用其观点展开对电影《我的父亲母亲》的叙事解读,通过影片“叙事主体”的追问来证明女性形象的陪衬地位。在“叙事色彩”的特点上,笔者通过“顺逆时序的色彩”、“时距中的叙事频率”以及“叙事空间与视角”、“叙事空间的阐释”来凸显“时间叙事”和“空间叙事”中的色彩性。最后,通过“叙事补充”,让原本被影片“过滤”掉的历史重新浮现,包括经济、政治和社会领域的“叙事补充”等。  相似文献   

12.
中国古代"叙事"范畴及"叙事"之"叙"都有相关的同义词构成的同义词群,内容侧重各有不同,如"序事"之于"叙事","序"、"绪"之于"叙"等,这些词从不同侧面丰富了"叙事"内涵,也扩大了"叙事"的外延。在中国古代"叙事"范畴的历史发展中,"叙事"首先作为表达方式出现,后来演变成文类,清代刘熙载正式提出"叙事之学"的概念。  相似文献   

13.
"回归丰富的成人生活世界,走进缤纷的成人精神家园",是一个重要的成人教育研究与实践纲领。然而现行的成人教育课程仍旧照搬普通教育的方法与模式,脱离成人生活。叙事课程,是成人教育课程的一个重要选择与积极转变,这不仅因为"叙事"的重要价值与意义,更因为其符合成人学习的特点,利于发挥成人学习者的优势。  相似文献   

14.
本文着重探讨了《冈底斯的诱惑》突破传统的叙事技巧,应用消解真实、营造迷宫、插入评论等叙事手法,使传统单向、封闭的叙事结构不断走向多元、开放,为叙事文学开拓出了一条新路。  相似文献   

15.
《包待制三勘蝴蝶梦》是关汉卿元杂剧公案戏代表作之一,可简称《蝴蝶梦》.《蝴蝶梦》结合文本叙述与舞台叙述的特殊要求,以“悲剧性”叙述手法进行创作,剧情发展弥漫着浓郁悲剧气氛,但关汉卿却在结尾处笔锋一转,以喜剧形式落幕,让《蝴蝶梦》戴上“喜剧”的光环,产生明显反讽效果.“以悲剧叙述,以喜剧结局”根源在于:元杂剧创作形式的特殊要求;儒家伦理观念惩恶扬善的历史要求;以不现实喜剧结尾消解“悲剧”所带来的痛苦.  相似文献   

16.
小说《一日重生》是作家米奇·阿尔伯姆创作的一部具有疗伤风格的作品。作者以独特的叙事方式展现了平凡人生活的一个个断面和切片,使读者从平淡中感受爱的光芒。论文讨论了小说中空间化叙事结构,多角度人物塑造和作家时空体等叙事手法。  相似文献   

17.
英语表示强调的方式很多,而it强调句是英语中最常用的一种强调句型。对it强调句的传统研究主要是从句法、语法和语义的角度进行的。本文从认知语言学的图形-背景理论出发,认为英语的it强调句是这样一种机制:说话者通过“图形-背景”机制,将普通的陈述句的认知过程在语言中的现实化就是说话者将“主语(图形)-谓语-补语(背景)”转化成有标记句式“主语(图形,即itis/was+强调部分)-谓语-补语(背景,即that从句)”,凸显主语。说话者的这一主观变化可使听话者的注意力完全集中到主语即图形上,更好地起到了强调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约瑟夫·海勒是美国当代最伟大的小说家之一,是“黑色幽默”的代表作家。他的代表作《第二十二条军规》通过战争间接地给读者展现了战后一个疯狂,荒谬,无秩序,非理性的美国社会全景。通过“第二十二条军规”这个中心象征,暴露了美国社会官僚与资本势力勾结的腐败本质和给普通民众带来的巨大痛苦。海勒采用“反传统”的叙事方法充分展现出“黑色幽默”小说的魅力。本文试从三个方面:碎片式的叙事结构,反传统的叙事时间和重复叙事法展现《第二十二条军规》的叙事特点,从而使我们更好地欣赏这部经典之作,体会其价值所在。  相似文献   

19.
王蒙在小说《活动变人形》中有意识采用了纷繁复杂的叙事学手法。小说在以第三人称为主要叙述视角中插入其他叙述视角,并且融入了个人叙述情调,这些复杂的叙事手法为小说的艺术机制形成添加了色彩。  相似文献   

20.
宁稼雨在“中西结合”的指导思想下,运用西方“主题学”研究成果,参用“旧学”考据之法,奠定了“叙事类型”最初的学术通道,做出了可喜的业绩。中国叙事文化学研究的下一步应该专注于个案研究,并努力使该研究进一步向纵深拓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