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语文学习离不开语言学习,而语言的学习是以提高语感素养为前提。本文说明了语文、语言、语感的关系,并着重提出了培养语感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语言知识在语文教学中之所以成为一个问题,是因为没有辨清语言知识的内涵、语文教学所需要的语言知识、语言知识与语文教学的关系。语文教学最需要的语言知识是“如何使用的语言知识”,其往往以语感和语识为表征。语言知识的基本教学策略有:体验、训练、案例分析、语感实践和语感分析。  相似文献   

3.
一、在吟咏中生发语感吟咏是我国传统教学中培养学生语感的重要方法,所谓“读书百遍,其意自见”,就是说的这个道理。学习语言是相通的,要让学生获得语言能力的根本途经就是多读、熟读、反复吟咏,在琅琅的读书声中用心灵去拥抱语言。牛津版教材中选用的课文都是与小学生的日常生  相似文献   

4.
语感是一种特殊的语言能力,是对文学语言敏锐的感受力。语感能力的培养就是训练学生感知语言之神妙,洞察语言之精髓,把握语言之理趣,让学生听得真、懂得深、说得好、写得美。营造良好的阅读教学氛围,是培养学生语感能力的绿色通道。  相似文献   

5.
语感是对语言文字直觉敏锐的感知力,它是理解语言文字的基础,是思想认识通向作者的桥梁,是训练学生感知语言之精妙,洞察语言之精髓,把握语言之理趣的金钥匙。语感不是自发形成的,需要经过长期的培养。如何进行语感培养呢?笔者认为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感。要落实在听说读写之中。  相似文献   

6.
语感是人们对语言文字直接的感受、领悟、把握一种能力。语感是理解语言文字的基础,是思想认识通向作者心灵的桥梁,是训练学生感知语言之精妙、洞察语言之精髓、把握语言之理趣的金钥匙。由此可见,语文教学中朗读的首要目标,就是培养学生的语感能力。  相似文献   

7.
本文对当今语文界具有较大影响的"语感中心说"进行检讨.指出其主张的语感之"语"为"言语之语"而非"语言之语",有失于片面.认为语感之"语"应并包两个层面:语言之语和言语之语.语感包含三种意义指向:基础语感;体式语感;语境语感.这些方面共同构成人的语感认知结构.  相似文献   

8.
所谓语感是人们对语言文字正确、灵敏、丰富的感受,是把握语言文字的一种能力。它是语言能力系统中最基本、最重要的一种能力。早在30年代,我国著名的语文教育家夏丐尊先生就认为“语感是一切文字的基础”。叶圣陶也曾说过:“文字语言的训练,我以为最要紧的是训练语感。”语感是理解文字的基础,是思想认识通向作者心灵的桥梁,是训练学生感知语言之精妙,洞察语言之精髓,把握语言之理趣的金钥匙。由此可见,语文教学中首要的目标就是培养学生的语感能力,这是我们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下面就阅读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语感谈几点做法。  相似文献   

9.
<正>所谓"语感",是对语言文字的一种敏锐的感知力和丰富的理解力。如何发展学生的语感能力,指导他们品析语言,是每一个蒙语文教师必须长期研究的课题。因为语感能力的培养,不仅能使学生感知语言之神妙,洞察语言之精义,把握语言之理趣,还能推动阅读教学,大幅度提高教学效率。学生具  相似文献   

10.
语感是读者对语言文字准确、细腻的感受力,不同生活经历、文化修养的人,对语言文字的感受程度不同,理解语言文字的角度深度不同,对文字的记忆、迁移、应用等方面也存在差异。语感的培养,关健在于后天教育。小语"课标"中指出:"小学语文教学应注意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文和中华优秀文化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注意培养学生的语感,努力提高学生语言感悟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本文就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语感谈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11.
所谓"语感",也就是语言意识,即指对语言的感受、认识、把握能力。阅读教学的语感就是训练学生感知语言之神妙,洞察语言之精髓,把握语言之理趣,推动阅读教学,大幅度提高教学效率,  相似文献   

12.
谷丽敏 《文教资料》2010,(13):60-61
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就是要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语感能力。语感的培养离不开“读”“想”“练”。教师只有有意识地引导学生通过“读”“想”“练”来用心揣摩和体味语言,逐步实现语言的内化和文化的积淀,才能使学生形成对语文的深刻的审美感觉——语感。  相似文献   

13.
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就是要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语感能力.语感的培养离不开"读""想""练",教师只有有意识地引导学生通过"读""想""练"来用心揣摩和体味语言,逐步实现语言的内化和文化的积淀,才能使学生形成对语文的深刻的审美感觉--语感.  相似文献   

14.
“语感是理解一切文字的基础”(夏丐尊先生语),是读者思想认识通向作者内心的桥梁,是训练学生感知语言之精妙、把握语言之理性的金钥匙。教育家叶圣陶也指出:“文字语言的训练,我以为最要紧的是训练语感,就是对语言的敏锐的感觉。”  相似文献   

15.
语感是人们思维不直接参与作用下直觉地感受、领悟、把握语言文字的一种能力,是语言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语言培养的途径是:一是联系生活,激活生活,将文字还原为生活,让学生感性体验;二是揣摩品味,反复推敲,仔细地探求、体会、玩味;三是为学生提供运用语言的环境即语境,让学生尝试着把习得的语言灵活地加以运用,这是语感培养的最终目的.  相似文献   

16.
新编全国职业高中八五规划语文教材,体现了鲜明的职业高中语文教学特色——直接为学生学好各自的专业服务,特别强调了对职高学生语文素质的培养,即具有较强的实用的阅读能力,较强的写作能力,较强的语言交际能力及书写能力。如何利用这套语文教材,切实重视职高学生语文素质的培养,我认为在语文教学中,训练的着力点应该是培养语感、把握思路、展开联想。一、培养语感,打好基础语文的核心是语言,语言的核心是语感。因此,培养语感应成为语文教学的一项最基本的任务。  相似文献   

17.
实践·感悟·表达──谈培养学生的语感能力武绍华语感不是什么玄乎的东西,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郝嘉杰同志在《积淀语感:语文素质教育之本》一文中对语感定性为“语感是对特定环境中的话语不经过逻辑推理,直接迅速整体地感知和把握。它是一种语言心理直觉。”说得简单明...  相似文献   

18.
实践·感悟·表达是语感积淀的三条途径江苏盐城市龙岗镇中学武绍华语感不是什么玄乎的东西。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郝嘉杰同志在《积淀语感:语文素质教育之本》一文中对此定了性:“语感是对特定环境中的话语不经过逻辑推理,直接迅速整体感知和把握它是一种语言心理直觉”...  相似文献   

19.
在向“素质教育”转换的过程中,我们摸索在小学语文朗读教学中加强学生的语感训练,发挥阅读教学中的语言训练和形象感染的双重功能。“语感是一切文字的基础”(夏丐尊语),是读者思想认识通向作者内心的桥梁,是训练学生感知语言之精妙、洞察语言之精髓、把握语言之理趣的金钥匙。因此只有抓住对学生语感的培养,才能形成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语文课的特点才能充分体现出来。一、凭借朗读,诱发语感语言是情感的载体,而情感则是语言的内蕴,要使语言训练与情感熏陶融为一体,就须挖掘语言与情感的结合点,并通过情境的创设,角色…  相似文献   

20.
孙冬霞 《课外阅读》2011,(3):212-212
语感是对语言文字的一种感觉,是在长期的语言实践中形成的会意能力,是一种高级的语文综合能力。《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感受·鉴赏的目标是“阅读优秀作品,品味语言”,使之“具有良好的现代汉语语感,努力提高对古诗文语言的感受力”。教学中,我深深地体会到指导学生积累语言、习得和积淀语感是培养学生语文能力的基本途径。在此,我对语感训练的策略作如下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