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教育是与人的生活同构的活动。教育学术研究直接指向并服务于人生,具有鲜明的实践智慧色彩。而专门化的教育研究则具有强烈的功利性。西部农村的教育中,始终蕴含着教育学术研究的要素。然而,受西方教育学研究范式的影响,以往教育实践活动中的个别化理论被宏伟叙事的话语所掩盖并被学科化。在实施国际项目的过程中,文化的交融使西部农村教育本有的学术传统得到了萌发,找到了自己的生长点。它启示要恢复教育研究的学术传统、关注教育活动中的"草根"理论,这是教育科学创新和发展的前提。  相似文献   

2.
以研究范式转换理论为我国研究生教育研究范式转换的理论依据,审视既有的研究生教育研究范式,认为其具有三个方面的特点:根植于学术型研究生的培养而形成;基于教育学科及高等教育学科的相关理论而建立;学术共同体的专业化水平及稳定性程度均不高。进而从“发展多维价值取向的研究生教育研究范式”“构建独特的研究生教育理论体系”和“建立专业化的研究生教育研究学术共同体”三个方面提出我国研究生教育研究范式转换的趋向与选择。  相似文献   

3.
教育即对话既是一种教育理念,也是一种教育基本理论范式。教育活动在本质上是一种对话式教育,通过教育对话达到教育主体之间以及个体与人类文化之间生命精神能量的转换,促进个体生命质量的不断提升。教育对话是一种民主、平等、合作、共享的关系,是一种人与人之间相互理解和自我理解的过程,也是一种个体与人类文化之间生命精神能量的转换和创造性生成过程。"教育即对话"倡导把现行教育中束缚学生的传统教育范式转换为教育对话范式,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教育对话范式。  相似文献   

4.
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在30年的建设进程中形成了自身的学科范式。思想政治教育学科范式具有明确的政治导向性、鲜活的实践性和高度的综合性。学科范式的确立将学术共同体聚焦于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并对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内容起到筛选、规范与调节的作用。从学科范式包含的基本要素看,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在概念体系、理论基础、方法论和学术共同体方面的发展尚不够成熟。因此,要推动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科学发展,可以采用推动学科立论基础研究、增强学科意识和规范学科发展的路径来实现。  相似文献   

5.
批判与探索:思想政治教育人学范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思想政治教育人学范式的提出反映了社会转型中对"人"的重视,但现有的思想政治教育人学范式的研究将思想政治教育最终视为一种教育活动,从而遮蔽了思想政治教育自身的存在。不仅如此,思想政治教育人学范式所隐含的预成论式的人的价值悬设,实质上是一种形而上学的思维。只有在新的历史地平线上,使用马克思的"从后思索法",重新厘清思想政治教育的起源,才可能有效避免当前思想政治教育人学范式研究中的"人学陷阱"。  相似文献   

6.
从研究视角的全面性、研究主题的重要性、研究方法的规范性、研究范式的继承性这4个方面评论了《学校教育·地方知识·现代性:一项家乡人类学研究》一书的学术贡献,认为它是裕固族教育研究领域的学术精品,同时在人口较少民族教育研究、教育人类学研究方面也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人类学与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内在的契合性.人类学将教育看作一种文化存在、社会存在和历史存在.思想政治教育更着眼于人的精神发展,实质上是一个"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的过程.将田野研究范式引入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可以推动思想政治教育从注释式研究范式转向实践性研究范式.  相似文献   

8.
研究范式关涉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理论建构、学术话语体系生成、学术共同体打造以及理想信念坚守等学科发展的切近问题。在范式创生、转换、融合的历史进程中,暴露出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存在学科壁垒森严和范式对峙割裂这一碎片化的研究困境。思想政治教育出场学范式以其整体性视域为求解这一理论困境提供了一种可供选择的方案。  相似文献   

9.
思想政治教育学科自主性研究聚焦的核心议题是这一学科在研究范式、知识生产以及价值取向等方面表现出来的独立意识与反思意识。当下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在研究准入机制、基础理论建设、学术成果发表以及学科伦理规则等方面受政治与经济运作逻辑的影响较大,知识生产逻辑相对式微。这就使得研究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相关学者在享受政策红利的同时,对自身学术身份的合法性存在焦虑。因此,有必要正视学科知识生产与政治--经济场域、中西方社会科学场域之间的关系,在坚持党和国家对该学科政策定位的基础上,对学科的研究对象、研究范式以及核心理论体系进行反思与优化。进而使思想政治教育形成与当代学术精神相契合,具有学科专属性的思维方式、话语体系和研究范式,实现学术与实务、本土化与国际化的结合与统一。  相似文献   

10.
教育设计研究是当前欧美教育创新研究的一种新范式,强调在具体教学情境中,分析具有普遍性的教学问题,设计具有教学理论特征的教学干预,并通过不断应用、评估、修正的迭代与渐进过程来探索实际问题的解决方案和理论解释,是一个整合教育研究与设计的系统化过程。通过厘清教育设计研究的学术脉络,从比较的视野来阐释这一研究新范式的本质要义、价值归属、迭代过程与操作框架,将有助于推动教育设计研究这一新范式在教育研究领域的应用。  相似文献   

11.
教育研究范式是教育学术共同体在教育研究过程中所公认的教育信念、教育价值取向以及在研究教育问题时遵循的研究程序和研究方法论等所形成的体系.目前对教育研究范式的分类与阐释众说纷纭,包括二元对立说、多元整合说、范式变迁说、范式创新说等.现有范式分类繁多且存在诸多问题.遵循教育研究范式分类的方法论原则,可将教育研究范式分为思辨...  相似文献   

12.
讨论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如何借用范式的问题,首先要正确解托马斯.库恩发现和描述的范式之本义、本质及其方法论阈限。范式的本义是指自然科学研究的"共同体的成员所共同拥有的研究传统、理论框架、研究方式、话语体系",本质上反映的是自然科学研究发展的"自然历史过程",属于科学学和科学史的范畴。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借用"范式是可能的,也是必要的,但需要认清范式对于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方法论阈限,厘清思想政治教育样式与研究范式的学理边界,在唯物史观的指导下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范式的逻辑结构及历史发展等诸项研究课题。  相似文献   

13.
自19世纪初开始,西方比较教育研究范式的演进呈现出徘徊于科学主义和解释主义之间的“钟摆轨迹”。基于知识-权力视角的解读,可以发现:在朱利安与萨德勒时期,民族国家政府的强制性权力推动比较教育研究范式的产生及其解释主义转向;在20世纪60年代,作为学科规训的制度性权力推动比较教育研究范式的科学主义转向;在20世纪80年代,伴随着左与右的争论,作为意识形态的结构性权力又推动了解释主义比较教育研究范式的发展;而从20世纪末至今,随着生产性权力的扩散,比较教育研究则呈现出一种范式的多元主义取向和方法论的个人主义取向。研究范式演进的“钟摆轨迹”启示比较教育研究者不仅要突破个人局限性,认识到研究范式选择背后所蕴含的知识-权力关系,而且还要锚定自身的范式立场,形成学术共同体内的自觉意识。  相似文献   

14.
郭秉文的《中国教育制度沿革史》是现代中国第一本教育制度通史。该书以美国实用主义教育学说为理论基础,运用西方教育学术范式对中国的现实问题开展研究,力求中西结合,经世致用,建构了现代中国实用主义教育学术范式。作为20世纪初期世界教育研究重镇哥伦比亚大学师范学院第一位中国留学生撰写通过的教育学博士论文,《中国教育制度沿革史》的写作模式成为此后同门蒋梦麟、胡适、陶行知等人撰写博士论文参考借鉴的样板。该书及作者的其他早期相关论著建立了现代中国实用主义教育学术范式,实际开启了中国教育学转向美国实用主义教育学术范式的进程,影响了一代中国学者。  相似文献   

15.
长期以来,教育研究惯用科学和人文范式构建和书写美好教育生活,培育了自成一派的范式文化.科学范式搜集和复现各种教育事实关联的理性线索,人文范式将教育现象进行非实验室般的思想概化,最终产生了范式文化纷争.经验描述与超验建构、客观论证与思辨阐释、情境限制与理性敞开、确定结论与模糊想象、固定程序与文本注解等多维度范式的相对主义表征,无法审慎把握可能教育生活世界的真理.科学与人文分野的教育阙失以及教育时空转型,客观决定了两种范式都是慎思和追问教育信念的学术手段,因此,要以范式文化互融为旨趣,消除偏见的研究认知,停止岛屿式的范式割裂,构建范式兼容模式.当前,要打造科学与人文并育的"双范式"教育研究文化生态,探求超越本有教育生活的出路以及获致人间生活尽美的根本道理,据此发掘非凡的教育发展成就,鉴赏教育生活的时代神韵.  相似文献   

16.
"虎妈式"教育再次掀起中西教育观念差异的大讨论,甚至一度成为不少人倍加推崇的教育理念和方式。就中国独生子女一代颇受诟病的"小皇帝"、"小公主"式的教育方式而言,"虎妈式"教育似乎有其值得借鉴之处。但细细思量,尤其回望并体味自身的成长和受教育经历,对其便多了几分批判性的反思。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主义"灌输论"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基础,具有理论先进性和真理性双重价值。放弃马克思主义"灌输论",将使思想政治教育失去重要的理论依据。以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要求,对马克思主义"灌输论"深刻理解和重新解读,构建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权力观的理论体系,是思想政治教育应对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范式人学转换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18.
现代远程教学范式是教育科学共同体在远程教学领域内,所共有的学术信念、价值规范、基本理论模型、教育技术及教学行为方式的总称。预成性远程教学范式具有预成性和去生活性的特征,在其统摄下,远程教学陷入了成效不佳的困境。而生成性远程教学范式是对预成性远程教学范式的建设性的超越,它具有生成性、情境性、生活性的特征。远程教学范式从"预成性"向"生成性"的转变,对于摆脱教学困境,扩展课程与教学的生成性空间,促进远程学生的创造性和个性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9.
技术视角下的教育范式变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面对21世纪全球化以及技术革命的挑战,教育范式转变已是大势所趋。教育的全球化、信息化、个性化、多元化是教育范式变革的出发点,只有以此"四重化"教育范式指导下的教育系统才能真正实现教育"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才能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的个性化人才,也才能使我国的教育取得突破性的进展。技术是教育范式转变的必要条件,为教育资源的全球化共建共享、信息技术与学习环境的全面融合、创新型人才的个性化发展,以及多元化的教与学方式提供了有力支撑。  相似文献   

20.
行动研究与传统教育研究在理论基础、研究主体、研究场域、研究目的上具有显著的差异性。行动研究具有自身内在的逻辑,即“行动一研究”逻辑、“反思一行动”逻辑、“理性一反思”逻辑。行动研究与传统教育研究走向融合是教育研究范式的变革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