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众所周知,高中学生课业压力大,学生也将主要精力集中在学习上,这也是高中学生的主要任务。对于高中学生而言,健康的身体是其学习的基本保障,在高中体育教学中,不仅要引导学生进行体育锻炼,而且要引导学生树立终身体育的意识,这也是新课改对体育教学的要求。笔者立足体育教学实践,探究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方法,仅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高中课外体育活动过程中,学生自发体育群体逐渐增多,且体育活动的形式、效果深得学生喜爱。通过对高中学生自发体育群体特征的分析,为高中体育工作者提供了正确引导学生自发体育群体的方法和手段,为开展高中学生课外体育活动提出了建设性意见。  相似文献   

3.
高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根据中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特点,培养其身心全面发展的教育活动。在体育教学中,应当重视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利用体育教学的竞赛,合作等特点,培养学生的坚强意志.竞争精神和团队合作能力等。促进高中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通过体育课程建立良好的身心素质。  相似文献   

4.
高中新课程实施以来,部分学校高中体育模块教学还没有条件实行,教学中学生只喜欢体育但不喜欢上体育课的现象仍然存在.本文试图根据这个现象结合体育新课标的实施要求,对高中学生上体育课兴趣进行研究.探索高中学生不喜欢体育课的原因和解决途径,以期激发学生的运动热情,最终使学生养成终身体育的意识,促进学生在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诸方面健康、和谐、全面地发展,从而推动素质教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田学华 《教育》2014,(9):66
正培养高中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是高中体育教学义不容辞的责任,只有激起高中学生学习的主体意识、主体精神,并且将学习转变为学生自身的内在需求,才能从根本上促进高中学生认知与个性的良性发展。高中体育教学中学生的自主学习,主张为学生构建真实、生动的学习情境;主张在教师的引领、点拨、指导下,学生能够进行有效地自主探索与自我锻炼,通过让学生自主品尝失败,自主经受挫折而更好地去领悟学习知识的内涵,主张通过学生的自主努力获得成功。笔者认为,  相似文献   

6.
一、审视现在的教学体育教学曾经被认为只是体育技能的指导与传授,相对于其他学科而言,没有思维能力培养、创新能力挖掘的机会。但在今天的情境中以这样的观念来教育高中学生,显然是不合时宜的。从教学理念上讲,今天的体育教学需要创设灵活多变的、符合今天高中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的项目与内容,以此来培养学生的体育素养。如,在双杠教学中有这样一个教学项目:支撑后摆转体180°成分腿坐,这是一个高中学生非常喜欢的项目,同时  相似文献   

7.
高中学生身体素质练习的内容应以全面身体练习为主,练习内容、方法和手段的选择要全面多样;应着力培养高中学生的终身体育观,使体育锻炼成为生活的一部分并终身受益;要重视对高中学生进行良好心理品质的培养。体育教学中应对补偿性体能素质教学的方法和手段进行探索,力图使学生的体能发展有机融合于技能学习过程,渗透于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的各个环节,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和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8.
高中体育课程教学的难度在初中的基础上有较大增加。而高中学生由于需要参加高考,在文化课程的学习方面具有较大压力,导致高中体育课程难度增加,高中学生参与到体育课程中的时间不增反减。为此,高中体育教育教学活动肩负着促进学生身体健康成长和调节学生紧张学习气氛的双重任务。这就给高中体育课堂的教学效率提出了更高要求,只有教师牢固树立高效课堂的意识、确立高效课堂策略,通过多种多样的途径激发学生兴趣并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才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更好发挥高中体育教学的重要作用。为此,对高中体育高效课堂策略进行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陈武 《考试周刊》2016,(13):105
新时期学生的学习要求全面综合地提高,要实现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高中学生的学习压力较之以往较大,体育的开设,具有特殊的意义。高中体育课不仅能让学生强身健体,增强学生的体能,让学生具备强健的体魄,进而保障其他科目的有效学习,更能给高中学生在紧张忙碌的学习生活当中有放松身心的机会。为了适应新时期学生的体育需求,高中体育教学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需求进行创新。文章就新视野下高中体育教学的创新之路进行了探讨,希望对高中体育教学的实践和研究提供些许参考。  相似文献   

10.
高中体育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是改变传统体育教学的机械性、枯燥性,丰富体育教学内容,缓解高中学生学习压力大、学习气氛紧张等情况,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从而达到理想的学习效果。文章在分析体育游戏特点的基础上,对体育游戏在高中体育教学中的运用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1.
高中新课程要求高中学校体育与健康课进行模块教学,采用学分制;每位高中学生三年内必须在体育与健康课中获得11个学分,才能毕业.模块教学的实施,使得很多同学对体育与健康课的兴趣有了大幅度的提高,再加上每个模块,学生都要获得相应的学分,学生对体育与健康课堂的投入增多了,所以学生的体质也有了明显的改变.高中体育新课程到底对学生有多大的影响?实施后的效果如何,能达到一个怎样的高度?本文通过系列问卷调查研究,来讨论高中体育新课程对高中学生的影响、变化.  相似文献   

12.
随着高中体育课程改革的深入,课外体育活动作为体育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对学生身心发展尤其重要。本文通过对温州市高中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态度、形式、时间、频度、内容等状况和影响参加课外体育活动因素的调查,发现温州市高中学生对课外体育活动具有正确的认识和积极的态度,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时间和次数明显不足,参加课外体育活动选择项目以篮球、羽毛球、排球为主;影响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主要因素有运动场地不足、运动器材缺乏、对体育不感兴趣等。并提出一些建设性意见供相关部门参考。  相似文献   

13.
顾帮前 《教师》2014,(30):11-11
正在如今竞争激烈的社会中,高中生不仅要有健康的身体,还要有健康的心理。因此,在高中体育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是非常有必要的。现阶段的高中学生有着叛逆的心理,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应加强对高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学生的身体健康发展,从而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人才。1.在高中体育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学生的心理健康是目前社会最关心的一个话题,之所以要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是因为它对于一个学生的  相似文献   

14.
体育意识是在漫长的体育实践中逐步形成的,培养学生良好的体育意识是一项非常艰巨而漫长的系统教育过程。只有让学生树立起自我体育意识,才能实现终身体育的目标。基于此,文章从教学设计、教学实施以及教学环境三个角度探讨了高中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策略。  相似文献   

15.
在全面贯彻教育方针,落实素质教育,以提高学生身心素质为根本宗旨的今天,如何发挥高中学生对体育课程的积极性和学习潜能,提高学生终身体育意识,是高中学校体育课程发展的必然要求。体  相似文献   

16.
在竞争激烈的社会大环境下,高中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提高是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的,正所谓少年强则国强。但是纵观全局,高中学生体质健康水平一直呈现下降趋势,究其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对体育运动缺乏重视、对体育教育缺乏端正的态度、高科技时代对体育锻炼的冲击、体育教学存在不足。为了提高高中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本文从社会、学校、家长、学生四个方面提出了一定的改善措施。  相似文献   

17.
《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中指出,“运动参与是学生增强体能,发展运动技能,改善健康水平,形成良好生活方式的重要途径。因此应十分重视促进高中学生自觉参与体育活动。”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具有鲜明的实践性,是一门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的课程,要达到增进高中学生健康,帮助学生形成运动爱好和专长的目的。让学生参与到体育运动中来是最重要的第一步。  相似文献   

18.
本文旨在分析高中学生体育思维能力现状,探讨高中"体育思维教学"操作范例,设计教学实验验证实施效果。研究结果表明:在高中实施"体育思维教学",不仅能提高学生动作准确度、协调性等技能水平,还可以激发学生积极思维,发展体育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19.
《考试周刊》2020,(59):125-126
高中学生体育技能学习效率取决于其在体育教学活动中的参与程度,一部分学生因心理承受能力较差或个人身体素质问题无法顺利融入课上学习环境,体育教学方法的单一性与课程内容的枯燥性阻碍了高中学生形成稳定长期的运动锻炼习惯,青少年对机械的运动项目演练缺少足够兴趣,对竞赛式游戏的兴趣远高于重复性较高的运动技巧练习。为了顺应高中学生个人兴趣,应改变运动项目的理论知识与实操技巧传授方法,引入更多游戏化成分与竞赛活动构建充满生机与活力的体育课堂,以此减轻学生学习压力,促进其身心协调发展。任课教师必须随学生运动能力的不断增长调整运动项目游戏的难度与复杂度,保证教学效果和学生安全。本文立足教学实践详尽分析了"运动项目游戏化"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并总结了在高中体育教学体系中提高游戏化教学内容比重的可行策略。  相似文献   

20.
《考试周刊》2018,(38):124-125
篮球运动作为校园体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受到众多高中学生的喜爱。篮球运动不仅有利于传承篮球文化,增强学生体质,还有利于发展学生体育实践能力,减轻学生学习压力,促进学生养成终身体育意识,全面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本文简要探讨了高中体育男子篮球运动队训练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