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研究拟共形映照之下曲线的变换性质 ,得到了Teichm櫣ller映照之下解析曲线的不变性质 ,推广了共形映照理论中的相应结果 .  相似文献   

2.
研究拟共形映照之下曲线的变换性质,得到了Teichmuller映照之下解析曲线的不变性质,推广了共形映照理论中的相应结果。  相似文献   

3.
对拟共形映照中Teichmǖller映照的Hamilton序列的构造问题进行研究,进而得到了一类Teichmǖller映照为极值映照的一个充分条件。  相似文献   

4.
对拟共形映照中Teichmoller映照的Hamition序列的构造问题进行研究,进而得到了一类Teichmuller映照为极值映照的一个充分条件.  相似文献   

5.
通过引进新的参数,利用动态估计方法,研究极值拟共形映照理论的一个关键性的变分引理中一类与零类有关的极值拟共形映照的最大伸缩商的估计。所得结果改进了Reich于1987年的相应结果。  相似文献   

6.
用QI表示单位圆到自身且保持边界点不动的拟共形映照全体所成的类,对f∈QI,本文研究了使分解f=f1。f2,f1,f2∈Q1满足max{K(f1),K(f2)}达到最小的最佳分解问题。  相似文献   

7.
将单位圆盘上具有正实部的函数(即Caratheodory类)在多复变中作进一步推广,定义一组新的映照类,详细讨论了关于此类映照集的一类复值偏微分方程的解的性质.  相似文献   

8.
本文研究了空间单位球 B~n上的拟共形映照 f 的 Hlder 连续性,当 logJ_f 的 BMO 范数足够小时证明了 f 在 B~n上具有Hlder 连续性,该结果是 K.Astala 和 F.W.Gehring 在文定理5.7的平面结果的空间推广。  相似文献   

9.
文给出了k—拟共形映照的一个性质,推导了Beurling—Ahlfors扩张函数的Jacobian式。  相似文献   

10.
本文研究 n 维 Gr(?)tzsch 问题,用[1]的方法证明了在所有将一个 n 维长方体映为长方体的拟共形映照中,使其最大伸张 K_t 最小的映照是仿射映照,且是唯一的。  相似文献   

11.
本文用两种方法将单位圆盘上的Bloch函数空间推广到双曲型区域上的Bloch函数空间,因此,许多基本性质得到扩张。  相似文献   

12.
借助经典的面积原理,通过改进一复数域中的cauchy型不等式,从而得到单位圆盘外亚纯单叶函数族的实系数子族ΣR中函数的一个较精密的畸变定理,由此该族函数的映射特征得到很好的刻画.  相似文献   

13.
文章利用分式线性变换计算单芯偏心电缆单位长度的自感,并对结果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4.
对压缩映像原理进行探讨,发现压缩映像原理在研究递推形式序列的极限时是一个很有力的工具.因此,利用压缩的数列一定收敛,并且它的极限值是一个压缩映射的不动点,给出利用压缩映像原理求递推形式序列极限的求法.  相似文献   

15.
概念图的研究及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简单介绍了概念图的研究简史 ,进行了画概念图的理论溯源 ,并介绍了国外开展概念图研究的情况。  相似文献   

16.
本文利用泛函分析和复函分析的基本理论,对复内积空间中单位球,给出其上一类螺形映照的增长定理至与1/4—掩盖定理。并且所给结论是精确的。  相似文献   

17.
基于通量分裂方法及逆风特性,通过引入平均逆映射概念,选取数值通量导数,结合二阶Runge-KuttaTVD时间离散方法,构造了求解双曲型守恒律方程的一个二阶无振荡中心差分格式.最后,给出几个标准数值算例,验证了格式具有形式简单,计算量小及高分辨率等优点.  相似文献   

18.
类-关系数据库之间的映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面向对象开发方法是目前软件开发的主要方法,它以类作为软件分析,设计和实现的基本单元,而关系数据库则是许多人都青睐的持久信息存储方法,所以类-关系数据库之间的映射是开发者必须关注的一件大事,文章扼要地介绍类-关系数据库之间的映射原则。  相似文献   

19.
由Buckley—Feuring定义的模糊可微性的概念,利用模糊映射的左右手函数讨论在可微条件下,伪凸模糊映射、严格拟凸模糊映射、强拟凸模糊映射和严格伪凸模糊映射的特点,深入讨论了四者之间的相互关系,分析了四种映射互相转化的条件及如何削减某些凸性规划条件和简化模糊规划问题。  相似文献   

20.
以《尚书》理雅各译本为研究对象,引入认知语言学中的认知映射模式,从其中的等价、变价、附加、还原映射四个维度展开,运用归纳和演绎等研究方法,结合《尚书》理译本特有的语言现象,验证该模式对《尚书》理译本翻译过程中文化传真的解释力。期望此研究方法有助于拓展认知映射模式的应用领域,加深译者对翻译过程的理解和认识,并给中国典籍英译研究提供一种新的研究视角和实践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