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探索解读诗词是诗歌鉴赏的重要一环,解读诗词如能探得妙法,依法巧解,便可以省时省力,效率大增。在解读的过程中可用意象分析解读法、情感参悟解读法、语言品味解读法和技巧研析解读法。循法巧解诗词,有助于提高鉴赏能力、有助于陶冶性情,提高文学素养,从而更好地继承我国优秀的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2.
诗歌翻译是文学翻译的一种独具魅力的形式。中国古代诗词因其深刻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文学魅力给广大中外译者出了难题。诗歌最注重情感传递,古典诗词英译时,最值得注意的也正是情感的传递。本文旨在通过一篇广泛流传的译文来研究汉诗英译中的情感移植。  相似文献   

3.
诗歌意象是熔铸了诗人主观情感的客观物象,作者赋予它灵性,它又包含诗歌的旨趣、体现诗词的情调。我们在鉴赏诗歌的时候,要通过仔细品味诗词中所包含的意象,进而把握诗中的显性信息、分析运用的表达技巧来准确把握主旨、全面分析,最后做出全面的理解,感受诗词的感染作用,真正地解读诗人的情感倾向。  相似文献   

4.
解读诗词、领悟诗歌题旨、感受诗歌意蕴,是培养学生审美鉴赏能力的重要途径。教师应探寻有效的诗歌鉴赏方法,提高学生对古诗词的鉴赏能力,从而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  相似文献   

5.
我国现存的古典诗词有上万首,每一首古典诗词都是在我国悠久的历史文化中积淀下来的。从这些古典诗词中可以通过诗人的笔墨再现中华浩瀚的历史,可以了解各代君王的风采、社会底层人民的困苦、诗人丰富的情感及生活。通过对不同时期诗人所在社会背景的解读、写作手法的解读以及情感的解读,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古典诗词,可以借此提高自己的文学修养。  相似文献   

6.
隐喻与诗歌的紧密关系造就了隐喻的文化解读对诗歌翻译的重要性。以毛泽东诗词《蝶恋花·答李淑一》英译本为例分别从词、句以及文本的不同层面来探讨诗歌中隐喻的文化解读,并进一步研析在隐喻的不同文化解读中译者如何为其字面意义和实际意义间的疏离进行处理。实际上,对诗歌隐喻的文化解读是一次再创作,它使得原词隐喻在译文中呈现出新的意义,而译文读者则通过隐喻的解读增进了对诗人和诗词的世界的领略和认知。  相似文献   

7.
古典诗词以其简洁的语言和丰富的想象成为中学生阅读和文学欣赏的重要阅读素材。在古典诗词教学中,要想真正理解诗人在诗歌中所言之志,必须借意象入手,进一步深入到诗歌的意境。文章通过对贾铖虎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课例的研究反思,提出古典诗词教学的突破口在于抓住古典诗词的意象,引导学生通过意象去了解诗人的情感,并提出教学方法要根据教学内容来决定的观点。  相似文献   

8.
正纵观近三年河北省的高考诗词鉴赏题目,其问题的设置都是对诗词中作者情感的解析——或是问景物描写对诗词感情抒发的作用?或是问某些句子表现了词中人物什么样的情感?或是问整首诗词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可见,解读古诗词中蕴含的情感是诗词鉴赏乃是文学鉴赏的重中之重。情感是诗词的灵魂。在鉴赏诗词时,如果能够批文入情,抓住情感这条线,读懂和理解诗词的难度便会大大降低。下面笔者来谈一下"批文入情"的一般方法。  相似文献   

9.
王惠 《学语文》2013,(6):76-77
王廷相曾说过:“言征实则寡余味也,情直致而难动物也,故示以意象,使人思而咀之,感而契之,邈哉深矣,此诗之大致也。”意象,就是表意之象,即诗歌中浸染了作者主观感情的客观景、物,是作者内在的思想情感与外在的客观物象的统一。鉴赏诗歌有许多途径,意象解读是分析诗歌的重要角度。高中语文诗词教学如何提高教学效率,让学生更快速、更准确地掌握诗词意象,成为高中语文教师普遍关注的问题。意象的点拨教学,即通过一定的点拨方法,让学生掌握意象,体会诗歌意境,进而把握诗歌情感。  相似文献   

10.
诗歌是最具文学底蕴的一种文学体裁,但高中学生却兴趣不大,而且觉得很难。如何培养学生对诗歌的兴趣,传承中国的传统文化呢?本文中笔者从诗歌情感鉴赏入手,介绍了几种体悟诗歌情感的技巧,通过知人论世、关注题目、把握形象和揣摩语言来降低高中生分析诗歌情感的难度,从而减小高中生和诗歌鉴赏中的障碍,让学生在感悟诗歌情感的过程中,享受美,提升个人素养。  相似文献   

11.
诗词曲等文学作品中,作者很自然的将自己的恩怨、愿望、需求、动机、兴趣、情感、理想等心理因素通过诗歌词曲等文学形式生动的表达出来。本文便意在通过解读元人曲词,把握那些曾经鲜活过的生命脉搏,直接抵达他们的心灵角落,观看他们丰富多彩的深刻的精神世界,追寻他们内心幽微的那些曲折回环,探究元代文人的心理活动和心路历程。  相似文献   

12.
古典诗词的形象,是借助客观物象(如山川、草木等)表现出来的主观情感形象,我们称之为“意象”。意象是寄托诗人情感,构成诗歌意境的客观物象,是诗歌的基本单位。在鉴赏诗歌时,如果能熟知并懂得诗歌传统意象的象征性,从而以文化解读来理解诗歌作品,那么鉴赏诗歌也就成功了一半。这里试举几例有关愁苦寓意的意象,或表达忧愁、悲伤心情,或渲染凄冷、悲凉气氛。  相似文献   

13.
本文旨在向学生推介诗词欣赏的入门技法,探究方式是一个恰切的选择门径,以李白的诗歌为观照对象,鉴赏诗词时抓意象、会意境、探情感,记手法、析诗词、究情感,从而有助于丰富他们的文学素养,开阔艺术艺术视野。  相似文献   

14.
高考诗词类阅读题,从选材上讲可以是诗、词或者曲,但是从考查的题型来看却较为一致,主要考查诗歌的思想情感和如何表达这一情感的,即表达技巧。在具体的答题过程中,如果能依思维流程,探诗歌意旨,再借助一些答题技巧和方法,有助于考生准确抓住得分点,做到少失分甚至不失分。下面笔者以2015年高考诗歌类阅读题为例来探析诗词类阅读题答题模式。  相似文献   

15.
如何深入浅出地解读含蓄蕴藉、模糊多义的古典诗词,一直是语文教育工作者的一大困惑.事实上,中国诗的独特魅力即在于它的模糊多义,在于它的飘逸清淡.如何品到最醇正的诗词,我们必须透过模糊的表象窥视真切的情感与意境,越过飘逸的气骨感受到动荡强悍的热情.具体而言,必须对意象所体现的不同诗人所独具的审美情趣进行多重挖掘、时诗歌主体形象进行模糊化与真实化的转换、对情境进行想象及联想的重现和再创造、对诗歌的情感能够产生自觉性的转移和延伸.  相似文献   

16.
诗歌的意象是诗人情感的载体,是烙有作者主观情感色彩的客观物象,具有丰富的表情达意功能。解读文学意象就是通过作品浸染作家主观感情色彩的喜、怒、哀、乐、愁等一系列情绪来观照作品意蕴,从而走进作家细腻丰富的感情世界,获得较为持久稳定的文字蕴含,形成诗歌鉴赏中关于意象的方法论和世界观。  相似文献   

17.
诗歌是文学的重要形式。中学语文中的诗歌教学,应引导学生从形象、语言、情感、意境等方面去发现诗美,品赏诗美。运用比较法解读、鉴赏诗歌,是中学语文诗歌教学中一种行之有效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18.
正诗歌是形式与内容的完美展示,文学的精华浓缩,是作者情感思想的凝聚薄发。提高高中诗歌教学质量,需要学生个性的解读能力与积极高效参与,需要个性化的阅读和鉴赏。而有效解读诗歌、欣赏品味能够提高学生的语言感受能力和艺术审美与再现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那么,如何引导学生学习欣赏诗歌,提升诗歌教学的课堂质量呢?一、知人论世,还原诗歌本来面目诗歌的解读与欣赏虽然可以是多向的、个性的,但是,  相似文献   

19.
在浩如烟海的文学长河中,古典诗词是一颗璀璨的明珠,烛照古今。这文学长河,孕育了一代代诗词巨匠,他们吟哦讽咏、挥毫泼墨、文思飞扬、情感激荡。所以我们在解读和欣赏古典诗词时,必须追寻诗人情感流转的历程,在百转千回、跌宕起伏中走进作者的情感世界,领略诗词独美的意蕴。一、情感流露,孕育言辞美古代文人博览群书,含英咀华,文采斐然。情感表达或豪放洒脱,或温和婉约,或悲苦缠绵。情感的宣泄,倾注于字行里间,孕育了绝  相似文献   

20.
诗歌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在现有中考制度下,却长期处于一种缺失状态,一直到高中以前,语文教学对诗歌的要求仅仅是背诵和默写,导致多数中学生没有掌握基本的解读诗歌的方法。今天我将以范仲淹的《渔家傲秋思》为例,来谈谈我们该如何去读懂诗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