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8 毫秒
1.
宋初的行卷古文存在"立则"和"开道"两种倾向。前者以王禹偁等人为代表,他们的古文多以"六经"为准的,试图为君臣定制定行为准则,展现出欲为帝王师的姿态。后者以柳开、张扶等为代表,试图希望以古文言说天地之道及仁义礼智信等"儒行",继而使自己的古文获得与"六经"同等的地位甚至超越"六经",达到成为"圣人"的目的。张扶等士子抱有"言天地之理不当使人易度易揣测"的想法,力图以古涩之语生成深奥的意义。把握这两种倾向,对于今人窥视当时的文坛以及理解"传道明心"等古文理论有着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柳永的《望海潮》(东南形胜)一词在学界有赠孙何与赠孙沔两种主要的观点。从孙何与孙沔为官于两浙、杭州的经历来考较,会得出作词时间分别处于柳永年少与年老相差50余年的极端相异的结论。结合孙何在宋初文坛的影响,柳永之兄柳三复对丁谓之干谒,以及王禹偁与柳宜、孙何之关系,基本可以确信柳永此词为赠孙何之作。同时,将柳永、孙何、王禹偁、孙沔诸人一并综合加以思考与辨析,对于古代文学史的考证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北宋初期王禹偁的《端拱箴》是一篇价值非凡但被长久忽略的讽谏之作,可谓作者政治主张之纲要、文章经营之佳构。从北宋初期政治文化特点与唐宋文体革新倾向之双重视角来考察,《端拱箴》具有重要的文化史与文学史意义。  相似文献   

4.
齐鲁籍作家王禹偁在宋代文学史上的地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宋初文坛“白体”诗的代表作家和“复古派”的核心,齐鲁籍作家王禹偁以丰富而优秀的创作实绩著称于世。本文结合其文学主张及诗文作品,论述了王禹偁为宋初文坛摆脱颓糜之风,重新走上健康发展的道路所做出的独特贡献。  相似文献   

5.
王禹偁,北宋白体诗人、散文家,因直言敢谏,屡遭贬谪,因此其诗歌创作也充满了游历色彩。尤其是被贬滁州之时,虽然只有短暂的一年半时间,但王禹偁却创作出了大量的精美诗歌,既有对滁州琅琊山脉风光的讴歌赞美,也有对当地风土民情的记载,奠定了其在宋代诗歌史上的地位。本文中,笔者就对王禹偁滁州诗歌的主要内容以及特色进行详细的分析论述,以期能够加深大家对王禹偁及其诗歌的进一步了解和认识。  相似文献   

6.
在宋初文坛上,一位独具风采、个性鲜明的作家相当活跃,他就是王禹偁。在浮华卑弱文风弥漫文坛的当时,他首倡“传道明心”之说,主张“句易道、义易晓”。他的诗文创作风格平易浅近,能够较深刻地反映现实。成为宋初最有成就的作家及诗文革新运动的旗手,对后人有不小的影响。本文以他的散文代表作《黄冈竹楼记》,与宋代诗文革新运动的领袖欧阳修的散文名作《醉翁亭记》比较,以期看出王禹偁对欧阳修的影响,了解欧阳修散文对王禹偁散文的继承发展,从某些方面粗略地窥见北宋散文在艺术上的发展轨迹。  相似文献   

7.
王禹偁(954—1001年),字元之,北宋济州巨野(今山东巨野)人。由于他正直敢言,所以屡遭朝廷贬谪。这首诗就是诗人被贬商州时所作。诗歌既表现了对当地乡村风光的喜爱,又流露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相似文献   

8.
宋初的行卷古文存在“立则”和“开道”两种倾向。前者以王禹偁等人为代表,他们的古文多以“六经”为准的,试图为君臣定制定行为准则,展现出欲为帝王师的姿态。后者以柳开、张扶等为代表,试图希望以古文言说天地之道及仁义礼智信等“儒行”,继而使自己的古文获得与“六经”同等的地位甚至超越“六经”,达到成为“圣人”的目的。张扶等士子抱有“言天地之理不当使人易度易揣测”的想法,力图以古涩之语生成深奥的意义。把握这两种倾向,对于今人窥视当时的文坛以及理解“传道明心”等古文理论有着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看是平易 其实精纯——说王禹偁《村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禹偁(954—1001)的这首七律《村行》,平易自然而形象鲜明地描述了晚秋黄昏时候和平宁谧的山村景象,表现了他喜爱农村风光和怀念乡土的感情。清代文学家赵翼在他的《瓯北诗话》中,评论白居易诗“无不达之隐,无稍晦之词,工夫又锻炼至  相似文献   

10.
王禹偁因直言敢谏而被贬滁州,虽在滁仅一年半,却在滁州人文史上留下重要影响。他留给滁州人民最宝贵的诗篇当数《八绝诗》。此诗第一次集中描写了琅琊山的八大景观,开此后以组诗描写琅琊风光之先河。  相似文献   

11.
王禹偁对杜甫诗歌结构和语言的学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宋初诗坛,王禹偁的理论和创作实践都较高跤韨犜谒未冉显绲刈⒅叵蚨鸥κ柩埃?尤其是王禹偁对杜甫诗歌创作结构和语言的学习,在模仿和学习中提高了诗艺,形成了自己的诗歌风格,并对后来的宋代诗歌创作产生了很大影响。  相似文献   

12.
王禹偁因直言敢谏而被贬滁州,虽在滁仅一年半,却在滁州人文史上留下重要影响。他留给滁州人民最宝贵的诗篇当数《八绝诗》。此诗第一次集中描写了琅琊山的八大景观,开此后以组诗描写琅琊风光之先河。  相似文献   

13.
王禹偁谪居商州一年有余,这是他创作历程中最敏感、最辉煌的时期。在这里,他的人生体验、思想境界和创作实践发生了质的飞跃,从而铸起他诗歌创作的里程碑。王禹偁的诗歌创作在宋初诗坛代表着主流,对宋诗风格的形成和发展具有开启之功。  相似文献   

14.
《黄州新建小竹楼记》是宋初大文学家王禹偁的代表性作品。文章写得清新明丽、飘逸俊爽。  相似文献   

15.
王禹偁是北宋初年一位重要的政治家和文学家,他虽未最终高居庙堂成为执政,但一生大胆直言,意在改革。在宋初诗风和文风不振的情况下,他强调恢复风雅传统。这显示了王禹偁受儒家传统教育而具有的主流文化取向。但王禹偁是一个具有多重文化人格的封建文人,这种复杂的文化人格便体现为:尊儒、排佛、亲道。  相似文献   

16.
秦蓁 《文教资料》2006,(17):52-53
北宋初年诗坛风行一时的“白体诗”侧重继承的并不是白居易的讽喻诗,而是其杂律唱和之作。它经过晚唐五代的流变,到宋初已蔚为风尚,主要的白体诗人如李昉、徐铉、王禹偁都曾写作过大量唱和诗?褪摹奥室舛伞北厝换?造成其流易粗疏的不足。  相似文献   

17.
在中国古代音乐文学史上,以齐言或长短句为主要歌辞形式的歌曲创作并行不悖,宋人早已清楚地认识到了这一点.李清照词"别是一家"之论,开宗明义即指出"乐府、声诗并著";张炎<词源>序中亦以为"声诗间为长短句".北宋太宗朝"乐府、声诗并著"的创作,王禹偁可谓典型.王禹偁有"谪居始信为儒苦"的生活,有"醉中官妓乞歌诗"的经历;有声诗<畬田词>,也有"乐府"(曲子词)<点绛唇>,而他总以"词臣"的身份,时刻关注"风谣"、"山歌"修教易俗的意义,反映了北宋立国之始文人士大夫对声诗、"乐府"(曲子词)功能的明确认识.  相似文献   

18.
北宋王禹偁、冯伉是科举同年,才干学识匹敌,但彼此友谊在同朝为官中出现波折.宋淳化年间,二人在商州相遇,又重修旧好.文章目的在于探讨他们在商州的情结表现,分别从商州之前隔阂出现、商州相处隔阂消除、商州友谊重新建立三个方面论述,并归结出冯伉对左迁商州的王禹偁在精神状态、诗歌创作上起到很大影响作用的结论.  相似文献   

19.
陈为兵 《唐山学院学报》2019,32(4):82-87,92
作为北宋初期向韩愈学习的作家之一,王禹偁在写作赠序时不仅表达惜别之意,而且还阐述自己的主张,评论时事,抒发自己的人生抱负等;在写作手法上,融叙事、议论、抒情于一炉。其送友人序一改韩愈叙事为主的传统写法,以议论为主;其送门生序则普遍采取"未见其人先闻其声"的叙事结构,叙事跌宕起伏,错落有致。  相似文献   

20.
王禹偁在北宋初期诗坛地位之我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禹偁谪居商州,是他创作历程中最敏感、最辉煌的时期。此时此地,诗人调整了世界观和创作方向;丰富了人生体验和创作素材;受接了商州丰厚的“江山之助”,从而铸立起他诗歌创作的里程碑。王禹偁以其理论上的倡导性、实践上首创性和组织力量上的号召性,成为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早期领袖,扣接了唐宋诗的转换链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