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国内外高校对体育休闲娱乐专业人才的培养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彭文革 《体育学刊》2004,11(4):27-29
国外的体育休闲娱乐早已进入专业教育阵地,有许多高等院校部设置了与体育休闲娱乐相关的专业,其学科体系相当完备,就业市场十分广阔;而我国的体育休闲娱乐专业尚处于起步阶段,仅有少数几所院校开设了运动休闲或体育旅游管理专业。我国社会体育专业和旅游管理专业应积极学习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先进经验,调整专业设置重点,加强休闲与娱乐管理类课程,拓展专业范畴,促使我国体育休闲娱乐专业人才的培养符合时代的发展潮流。  相似文献   

2.
《体育与科学》2014,(4):12-17
美国大学休闲体育专业课程设置凸显出专业培养目标的"通才"性、人才培养方案的严谨性与应用性、课程体系的广博性与动态发展性、专业方向课程设置的多元性与靶向性、课程实施的连贯性与实践性、课程评价体系的科学性与制度化等特征。提出以适应社会市场需求为定位,培养体育与休闲相结合的复合型人才;拓宽休闲体育课程的覆盖面,体现课程体系建设的动态发展;加强休闲体育课程的改革与建设,专业设置上体现多样化的社会需求;成立第三方专门机构,制定适合我国特点的休闲体育专业审核制度等启示。  相似文献   

3.
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及逻辑分析法,对国内34所在教育部备案的高等院校休闲体育本科专业进行调查分析。调查结果显示,我国休闲体育专业在建设中存在专业定位不准确、课程体系设置相近、师资力量薄弱、教材与教学设施落后、忽视实践环节的问题;提出休闲体育专业特色建设的途径:准确定位专业、创建具有特色的课程体系、构建"多元化"的休闲体育专业师资队伍、加快教材与教学设施建设、重视实践环节,以期为我国高校相关部门的决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通过文献法、访谈法、逻辑分析法,以河南省郑州师范学院体育学院休闲体育专业课程设置为研究对象,对其课程设置与就业前景进行探讨,进而了解休闲体育学专业在河南省的开展现状,指出在开展的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提出有关建议,旨在为休闲体育专业探索完善课程设置的方法和途径,为河南省的休闲体育教育发展贡献微薄力量。  相似文献   

5.
采用文献资料、调查、比较分析等方法,对广东海洋大学体育与休闲学院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课程设置进行分析,旨在为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发展提出合理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6.
通过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对已经开设休闲体育专业的13所体育院校的课程设置、招生规模、师资队伍、培养目标、实践教学等方面进行调查研究.结果显示:招生规模呈逐年递增的趋势,培养目标的定位和课程设置应以满足和适应社会的需求为前提,师资队伍应不断充实,注重实践教学.进一步得出,从我国体育院校休闲体育专业发展现状及学生就业趋势来看,休闲体育专业学生应向复合型人才进行培养,并根据需求及各院校自身的特点设置培养目标及课程等.  相似文献   

7.
采用文献资料法,对国外休闲体育专业培养目标、修业年限、课程结构进行了初步研究,旨在找出其借鉴的参考依据,深化对休闲体育专业的认识,为进一步探讨休闲体育专业课程设置的研究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四川省6所高校休闲体育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为研究对象,对四川省高校休闲体育专业课程设置的现状进行对比分析,找出四川省高校休闲体育专业课程建设中存在的优势与不足,并参考发达国家休闲体育及相关体育专业建设情况的基础上,为四川省高校休闲体育专业的健康发展提供合理化建议和优化策略.  相似文献   

9.
采用文献资料、专家访谈、逻辑分析等方法,从“生活化健身”理念的角度对我国高校休闲体育专业的建设进行了分析,认为:“生活化健身”理念下的社会迫切需要休闲体育专业人才。到目前为止我国已有33所高校设置休闲体育专业,但现有的休闲体育专业建设还不尽人意。由此,提出了:适应社会对休闲体育人才需求,整合学校教学资源;构建“多元化”的休闲体育专业师资队伍;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共同培养休闲体育人才;组建仿真实践教学体系,强化实践能力的培养等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我国现有体育院校休闲体育专业人才培养现状分析,借鉴国外发达国家休闲人才培养的经验,从人才培养目标与规格、课程设置、实践教学等方面对我国休闲体育专业人才培养问题进行思考,构建"宽专业、厚基础、善学习、强能力、爱创新"的"复合型、应用型"休闲体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为高校培养休闲体育人才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经济成分、注册资金、投入经营时间、盈亏情况的调查了解了江西省城市休闲体育企业的基本情况.以对经营项目、经营优势、经营方法的调查,来反映江西省城市休闲体育企业的经营现状.从宏观、中观、微观3个层面对影响江西省城市休闲体育企业发展的因素进行了分析.同时对江西省城市居民的休闲体育消费的态度、动机、项目、支出等进行了调查研究.提出了促进江西省城市休闲体育企业发展和居民扩大休闲体育消费的一系列对策.  相似文献   

12.
农民体育参与的行为学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从行为学的激发动机理论和群体动力理论视角,结合甘肃、安徽、江苏三省18村农民体育调查的数据和访谈资料,分析农民体育参与行为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健身动机是农民参与体育的内部驱力;健身氛围是农民参与体育的外在动力;体育价值观是影响农民体育参与的心理因素;健身场地是影响农民参与体育的基础条件.  相似文献   

13.
研究全国10地颁发的贯彻中央7号文件的实施意见及其结构和内容,认为其总体上是中央7号文件精神在地方的细化,总要求差别不大。但是,各地又针对具体情况提出了各自的要求和措施,详略程度不一。特别是在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目标任务,加强体育师资队伍建设,加大经费投入和设施建设,加强督导评估等方面要求各不相同。有些在部分条款上还突破了中央7号文件的框架。  相似文献   

14.
采用文献资料、访谈、比较等研究等方法,展示延安时期多姿多彩的女子体育活动的发展状况及其原因.认为延安时期女子体育活动范围广泛,活动内容丰富,在我国近代体育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女子体育活动为新中国体育事业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的实践经验,奠定了新中国女子体育事业的基础.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两个村寨社会变迁的跟踪调查,运用社会转型和失范理论,对我国民族传统体育生存现状进行了实证与理论建构相结合的研究.研究发现:我国民族地区传统体育失范具体表现为组织混乱、意义匮乏,目标过重、动机不纯、核心形式丢失等方面;我国民族地区传统体育失范的成因主要包括3个方面:第一,是社会发展的必然;第二,政策性的失误;第三,具体执行过程中的偏差.矫治我国民族地区传统体育失范必须规范创新.  相似文献   

16.
“实证”与“理解”是科学研究的两大范式,这两种范式在当前体育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中都得到应用。体育界对这两种研究范式的不同看法,造成了它们之间处于对立的状态。一种观点认为只有客观的、实证的和定量的研究才符合科学标准,质疑“理解”范式的科学性和客观性;另一种观点则认为实证范式把人“物化”了,得到的结果是冷冰冰的数据,且忽视事实意义的丰富性。在两种研究范式对峙的过程中,人们对它们各自的优缺点及其适应范围逐渐清楚。体育问题的多样性决定了体育科学研究中这两种范式都不可或缺;体育现象的复杂性又决定了需要整合这两种范式,实现对立的统一。  相似文献   

17.
以自组织和他组织理论为基础,研究我国竞技体育改革的实施路径。在社会变革和制度变迁的过程中,自组织起着重要的决定作用。竞技体育改革应遵循自组织理念,但二者并非水火不容,他组织的退出与自组织的成长,是一个辩证统一的过程。我国的竞技体育制度变迁首先应是保护带的调整,以保证制度的内核处于一种相对稳定的状态,从而使一种制度在渐进的状态下逐步地实现变迁。目前情况下应充分利用原有的竞技体育体制中既存的组织,依托长期积累起来的他组织制度资源,通过有序的边际创新,稳步推动他组织制度的变迁与创新,从而避免改革出现激烈震荡。  相似文献   

18.
论我国城市农民工体育贫困的产生与应对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运用问卷调查、实地考察、访谈、文献资料等方法,从体育贫困概念入手,导出了当前我国城市农民工的体育贫困,分析了我国城市农民工体育贫困的五大原因,即制度贫困、经济贫困、物质贫困、动机贫困和技能贫困.提出了加快城市化建设,改革户籍制度,建立农民工城市利益分享与保障制度;创新就业制度,实现农民工与城市居民就业平等;健全社会服务体系,提高组织化程度,消除农民工体育参与的动机、物质与技能贫困等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9.
以科学发展观审视我国竞技体育发展的经验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遵循社会发展规律,以科学发展观为基本理论视角,从我国竞技体育发展观、竞技体育发展思路、竞技体育培养模式、竞技体育赛事管理4个层面出发,分析总结我国竞技体育发展的经验。研究认为,竞技体育的发展应由增量型发展模式转变为集约型发展模式,改变对运动员价值认同绝对化并注重其全面发展,改变单一赛事目标管理为多元赛事目标管理。  相似文献   

20.
我国学校体育发展基本趋势的探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分析了我国学校体育所处的背景以及中央7号文件寄予的期望,在此基础上,认为我国学校体育发展的基本趋势主要表现在:①深入推进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提高教学质量;②积极落实学生每天1h体育锻炼时间;③广泛开展阳光体育运动,形成长效机制;④全面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制度;⑤加强体育师资队伍建设,提高师资质量;⑥加大学校体育投入,加强学校体育场地设施器材建设;⑦建立学校体育安全保障机制,防范风险;⑧实施体育考试制度,加强学校体育督导制度;⑨营造全社会关心的学校体育氛围,形成共建的合力;⑩加强学校体育科学研究,提升学校体育理论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