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2 毫秒
1.
【教学目的】1.了解话剧的有关知识,培养学生关注和了解各种文艺表现形式的能力与兴趣。2.了解戏剧冲突在话剧中的作用。3.理清剧本的思路,把握人物关系,把握情节的发展脉络(即写作思路)。4.了解莎翁作品的语言特点。【教学重难点】1.让学生体会“话剧是说的艺术”。2.学生有表情地朗读(表演)课文,以读(演)来体会人物,把握情节的发展。3.帮助学生正确了解、认识夏洛克这个人物,体会莎翁是怎样表现这个人物的。4.训练学生把握戏剧冲突的开端、发展及高潮,进而了解话剧的戏剧冲突。【教学设想】教学方法诵读与研…  相似文献   

2.
【教学目标】1.理解作品中蕴含的人文主义理想;2.揣摩语言,把握人物性格;3.初步领略本剧的悲剧美。【重点难点】1.理解作品中蕴含的人文主义理想是重点;2.揣摩语言,把握人物性格并在此基础上初步领略本剧的悲剧美是难点。【课型课时】自读—研讨课。一课时。【教学步骤】一、课前准备组织全班同学认真预习课文,以竞争方式,选出两名导演,自由组织A、B两套班子,饰演帕里斯、罗密欧、朱丽叶及侍童。在研究剧情的基础上,A、B两组演出课文的“殉情”一段。二、导入新课据说18、19世纪英国牛津大学图书馆的阅览室放着一…  相似文献   

3.
【教学目的】1.理解“希望工程”的人文关怀及社会意义。2.激发学生珍爱生活、热爱学习的欲望,从而坚定刻苦学习、报效祖国人民的志向。3.引导学生了解电影文学剧本的创作特点。4.培养学生欣赏电影文学剧本的审美情趣。【教学重难点】1.剖析人物动作、表情、语言所反映的人物性格。2.把握故事场景,体会故事画面组合的内涵。3.欣赏电影文学剧本描绘画面、表现视觉形象的特色,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教学设想】教学方法1.朗读品味赏析法。2.导演说戏点评法。3.人物形象剖析法。媒体设计1.播放电影片断。2.配乐。教…  相似文献   

4.
【教学目的】1.了解古代劳动人民向往追求美好爱情的思想感情。2.体会诗中重章叠句的形式及《诗经》的表现手法。3.掌握下列字、词的音和义:雎鸠、窈窕、逑、荇菜、寤寐、蒹葭、坻、、、埘、、桀。【教学重难点】1.把握诵读的要领,掌握诵读的技巧。2.《诗经》的内容理解。【教学设想】教学方法鉴赏、背诵、讨论、比较。媒体设计图片、音乐、录音。教学时数3课时【教学步骤】第一课时一、导语设计在我国几千年的古典文学长廊中,《诗经》是一颗璀璨夺目的明珠,它是诗歌文学的鼻祖,是现实主义文学的源头。今天我们学习的三首诗…  相似文献   

5.
【教学目的】1.调动已有的知识储备理解课文———古今汉语在语音、语汇、语法方面的差异。2.理论联系实践,积极运用本文所学知识解释相关的语言现象,促进文言文的学习。3.了解祖国的语言文字,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字,正确规范地使用祖国的语言文字。【教学重难点】1.理清全文的论证思路。2.古今汉语在语汇方面的变化。3.古今汉语在语音方面的变化。【教学设想】教学方法问答法、讨论法、阅读法等。媒体设计教师可将语言演变各种具体情况的实例、素材提前准备在powerpoint幻灯片中,以便学生参与讨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教学时…  相似文献   

6.
【教学设计思路】 运用板块式教学结构教学《雷雨》。整个教学分为三个大的板块(三课时完成),以演读课文,整体感知戏剧内容为切人点,帮助学生了解戏剧梗概和人物关系;以品析戏剧中富有个性化和动作性的人物语言为重点,引导学生把握尖锐激烈的戏剧冲突,认识人物性格特点;再围绕“周朴园对鲁侍萍的怀念是真情还是假意”这一主问题,展开课堂辩论,探究人物性格的复杂性,把握人物形象.揭示戏剧的社会意义。  相似文献   

7.
【教学目的】1.学习本文的行文特点:借水行舟,排解胸中郁结,迂回曲折,但又脉络清晰。2.体会文中表现出的作者身受极辱后忧愁幽思、激愤慷慨的情感。3.学习司马迁忍辱负重、发愤著书的精神,树立正确的荣辱观和生死观。【教学重难点】1.把握课文内容安排上借水行舟的特点。2.通过具体句段,揣摩体会作者遭受奇耻大辱后的精神苦痛和著书雪耻的顽强意志。栏目主持徐永平【教学设想】教学方法1.诵读点拨。2.讨论指导。媒体设计1.课文录音。2.投影:用于课文结构和部分文句的展示。教学时数两课时【教学步骤】方案一第一课…  相似文献   

8.
【教学目的】1.掌握文中出现的重点文言词语、语法现象和特殊句式。2.领会史传作品在选材、布局和揭示人物性格方面的特点。3.认识廉颇蔺相如的思想品格;培养学生先国后私的爱国主义精神;教育学生严于律己,有错就改。【教学重难点】1.归纳文中重点词语、语法现象和特殊句式;学习辨析词义,判断文言特殊语法现象、特殊句式的方法。2.欣赏文中个性化的对话描写。【教学设想】教学方法1.诵读法。2.归纳法。3.对比阅读法。4.“引导—探究”学习法。媒体设计1.课文录音。2.投影:用于展示课文结构、词义辨析、语法现象…  相似文献   

9.
作为一部伟大的文学作品,《红楼梦》犹如雄奇的大山,千岩竞秀,万壑争流;犹如万里长河,烟波浩渺,天光云影共徘徊。阅读《红楼梦》,正如蔡元培先生所说,“横看成岭侧成峰”。《红楼梦》作品的教学,应抓住伟大作品的丰富性特征,挖掘文本有利于教学的诸多功能。我们在过去的教学中,较重视文学作品的社会文本、思想文本的意义,《宝玉挨打》教学不妨引导学生再作点文化文本、叙事文本意义的研究。为此,我们将《宝玉挨打》的教学作了以下设计:一、教学目标:1.领会《宝玉挨打》一课丰富的社会、思想、文化内涵。2.领会《宝玉挨打…  相似文献   

10.
【教学目标】1.学习作者高远的志向和养气为文的做法。2.学习本文新奇的立意和巧妙的构思。3.反复诵读,体会本文的“气”、“势”。【教学重点】1.理解养气与为文的关系。2.领略本文“注意在此,而立言在彼”的精妙。3.反复诵读,体会本文疏荡的文气和跌宕的文势,背诵课文第1、2段。【教学设想】教学方法1.探究式学习方法。设计问题,分组搜集有关苏辙其人、其文的资料。2.比较法。与其他请谒书比较阅读,体会本文的妙处。3.替换法。针对文中的精彩之处用换句的方法品味咀嚼。4.开展诵读竞赛,在诵读中体会本文的立…  相似文献   

11.
【教学目的】1.概括文中所述数学文化的特点,掌握提炼文章要点的方法。2.领会作者对数学的高度评价,以及从文化兴衰、民族兴亡的高度认识数学的思想。3.提高学生对数学文化的认识,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科学观。【教学重难点】1.体会文章语言的准确性,认识数学文化的特点。2.揣摩文中较难理解的句子,分析并理解其含义。3.掌握并学会运用提要钩玄的阅读方法。【教学设想】教学方法1.整体把握,理清思路。从解决文中疑难语句入手,逐层深入地分析文章。2.学生自读,归纳阅读中发现的问题,集中讨论解决。教学时数两课时【教…  相似文献   

12.
一、在教学过程处理上,要注意快慢适宜、详略得当。设计教学节奏时,宜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这就要求教师安排内容要错落有致,分配时间要大体适当。如《孔乙己》一文的教学,人物形象分析为一重点,一般都安排一课时,试以这一课时的两种教学安排为例来稍作说明。安排甲:1.明确教学目标3';2.逐段讨论分析人物性格35';3.小结人物性格5';4.归纳主题思想2'。安排乙:1.明确教学目标3';2.学生自读并自选片断对人物性格进行分析10';3.指名分析,教师点评10';4.重点片断讨论10';5.归纳人物形象,小结塑造…  相似文献   

13.
【教学目的】1.有感情地朗读全诗,整体感受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2.细致品味重点诗句,把握全诗所表达的中心。3.学习这首诗,懂得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4.了解赏析新诗的方法。【教学重难点】1.反复朗读这首诗,准确把握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情感。2.准确理解关键诗句。【教学设想】教学方法1.引导学生了解艾青新诗创作的特点及本诗的写作背景,为学生准确理解这首诗奠定基础。2.注重朗读。在反复朗读中体会诗人所要表达的情意。3.引导学生分析诗歌语言的特点,品味重点诗句,在品味语言的过程中加深对这首诗的理解。4.课堂…  相似文献   

14.
【自读导言】1.理清全文思路,把握作者观点。2.结合有关语言知识或现象,理解文中富有深意的语句。3.培养学生迁移运用能力。(解说:本文是一篇语言学论文,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学生要在理清全文思路的基础上,理解其中的语言理论知识,特别要抓住作者的观点,进而更好地阐释文章中富有深意的语句。学习是为了运用,要通过应用文中的理论解释相关的语文现象,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自读程序】1.预习课文。(1)根据单元提示,明确学习目标。(2)通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初步把握作者观点。(3)围绕课后练习一指出…  相似文献   

15.
学习目的:1.积累课文中出现的词语,理解词语在语境中的含义。2.理清本文写作思路,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重点一)。3.学习选取典型事例表现人物性格的写法(重点二)。教学方法:借鉴魏书生的“六步教学法”,注重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引导学生采取“自主、合作、探究”方式学习本文。教学用具:多媒体。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1.我从遥远的北方辽宁来到六朝古都南京,今天有机会和同学们共同上一节语文课,我感到十分高兴。虽然我们并不相识,但是我坚信:这节语文课会架起我们师生情感交流的桥梁,我们会成为心…  相似文献   

16.
【教学目的】1.提高学生对科技论文提要钩玄的能力。2.理解本文对“熵”的说明。3.体会本文节选部分对人类生存的新的哲学思考。【教学重难点】1.研讨文章论述的观点,训练提要钩玄能力。2.学习用日常事例说明科学道理的写法。3.把文章中所举的事例与有关“熵”的概述结合起来理解“熵”的含义。【教学设想】教学方法1.点拨引导法。教师在学生自读的基础上,提出具有普遍性的问题作点拨引导。2.分组讨论法。让学生结合已有知识分组展开讨论,各抒己见,质疑解难。3.联想类比法。让学生把文中所讲的道理与生活结合起来深入…  相似文献   

17.
《雨说》     
【教学目的】1.激发学生阅读诗歌的兴趣,启发学生感受现代诗歌的节奏美、意境美、人情美。2.初步培养学生解读意象和品味意境的能力。【教学重点】1.用喜悦、欢快的语调朗诵全诗,体会本诗明丽清新的风格。2.理解意象,把握本诗的主题,感受作者饱含的真情。【教学设想】教学方法1.诵读感悟法。指导学生反复诵读,从语言入手,充分入境。2.联想想像法。指导学生展开想像把握诗中的意象。3.评析欣赏法。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积极性,发挥其主体作用,畅所欲言。4.探究学习法。用于诗歌鉴赏方法的探究,根据学生实际酌情进行。…  相似文献   

18.
设计独具匠心教学生动活泼──五年制小学语文第五册第26课《爬山虎的脚》教例评析广西小学教育研究中心余耀才【教例】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学习作者观察事物的方法,培养学生细致观察事物的能力和习惯。2.使学生知道怎样抓住特点,具体详细地描写事物。教学重点:...  相似文献   

19.
【教学目标】1.弄清说明对象,理清文章思路。2.认识岩石记录时间的奇异功能,启迪学生的探究意识和科学精神。3.体会文章生动有趣的语言。【教学过程】一、导入(出示两件物品)同学们知道实物投影仪上的东西是什么吗?它们是雨花石和三叶虫化石标本。谁能说出他们的作用?雨花石可以欣赏,三叶虫化石标本可供科学研究。除此以外,在科学家,尤其是地质学家的眼里,它们还有记录时间的奇异功能。今天这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地质学家陶世龙先生所写的说明文:《时间的脚印》。二、整体感知课文1.这篇课文中有一些字词我们接触较少…  相似文献   

20.
【教学目的】1.积累文言字词,品味语言情致。2.理解作者思想,思考现代人生。3.训练语言思维,强化朗读背诵。【教学重难点】1.对语句及中心的理解。2.对论证方法的理解。【教学设想】《鱼我所欲也》是一篇经典的传统课文,出自《孟子》,相对于初中阶段的其他古文,它在文字上有些难度,又是以议论为主,初中生学习起来可能兴趣不大。但教师应对学生的自学能力有充分的自信,允许他们提问,提倡进行探究性学习。其次,在文言文的教学中一定要重视诵读,采取不同的形式,如默读、齐读、跳读、研读、自由读、指名读……让学生在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