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击球时,视线盯住来球的最高点 福原爱擅长“反手位突击下旋球技术”。她娴熟的反手进攻技术已经成为比赛中得分的主要手段。  相似文献   

2.
采用录像观察法、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对2016年乒乓球世锦赛团体赛中刘诗雯与福原爱技战术使用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刘诗雯发抢、接抢出手果断,速度快、落点刁,针对特殊打法战术明确;福原爱实力稍弱于刘诗雯,变化少,战术运用被动,相持中依靠反手长胶发挥出部分实力,但存在正手回球质量不高等问题.  相似文献   

3.
被球迷称作“瓷娃娃”,在中日之间堪称民间大使,永远微笑的福原爱,一位年仅18岁的日本乒乓球选手,早早就来中国闯乒乓球世界了,虽然她没上过中文学校,但中国话说得却非常溜,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她,笑着说“我喜欢王楠,她球打得特漂亮,我恨中国队,因为她们太强大了.”  相似文献   

4.
《乒乓世界》2014,(1):78-79
2013年年底的德国公开赛,文佳获得单双打双料冠军,女单决赛中,她战胜了日本名将福原爱。福原爱早已不是一个只有名声在外的对手,自从换了“半长胶”胶皮,连中国队的主力对上她都很别扭。在德国公开赛中,福原爱单打和双打都打进半决赛,1/4决赛还淘汰了小将胡丽梅,气势正盛。但在女单决赛中,文佳4比0把福原爱打得没了脾气。“其实这归功于提前打了双打,我和赵岩在双打中赢了福原爱和若宫三纱子,这对我在单打决赛中打出气势很有帮助。”  相似文献   

5.
尽管福原爱加盟北京女队参加2005年中国乒超联赛尚未最终敲定,但已经被众多媒体炒得纷纷扬扬。  相似文献   

6.
18问福原爱     
正如近藤先生所说的那样,对于福原爱的期待,已经不仅仅是一名引人注目的明星型参赛选手,而是作为主力,肩负起为日本摘金夺银的重任。  相似文献   

7.
2004年卡塔尔世乒赛时,福原爱第一次为了让人签名而撕下自己球板上的胶皮,偶像王楠的签名让她欢呼雀跃,那次比赛之后她戏言,自己如果到中国国家队,只有给人家送水的份儿。  相似文献   

8.
季文镭 《乒乓世界》2010,(4):138-139
王璇是来自哈尔滨的一位国手,因为打法的原因一度模仿福原爱,但她信誓旦旦地说自己的偶像是邓亚萍。一个小时的采访中,给记者最大的印象除了皮肤好就是爱笑。性格开朗的王璇并没有让人感觉到她有伟大的梦想,但她心明如镜,属于自己的路该如何走。  相似文献   

9.
《乒乓世界》2009,(8):2-2
7月10日,国际乒联职业巡回赛摩洛哥站比赛在拉巴特结束。由于本站比赛的奖金和积分并不高,绝大多数高手都高挂免战牌,最终白俄罗斯老将萨姆索诺夫和“瓷娃娃”福原爱分别获得了男、女单打冠军。  相似文献   

10.
代恬的器材配置是一面长胶一面反胶。本期两组技战术都是她正手使用长胶,反手使用反胶的套路,虽然在少JLTJll练中这种打法并不多见,但业余圈如此打法的人却不在少数。第一组的训练计划有两板球,第一板是拱接下旋球,第二板是挤推上旋球,位置都是给到运动员的反手位。  相似文献   

11.
"我不聪明,老被别人骗。我特好骗,我自己都知道。" 5年前的2002年,本刊主编徐寅生提出建议,"关注一下那个日本小女孩。"徐主编所说的小女孩,就是当时不满16岁的福原爱。一年之后的2003年巴黎世乒赛,这个小女孩就凭借单打八强的战绩(淘汰李佳薇、李恩实)引起了媒体的广泛关注,可爱的她,美丽的她,赢球之后会奶声奶气地叫一声"噻!"的她,自此成为乒坛人气小天后。  相似文献   

12.
《乒乓世界》2008,(7):2-2
6月6日,日本奥委会透露:在中日两国有着很高知名度的日本乒乓球运动员福原爱将出任北京奥运会日本代表团的旗手,而男子100公斤级柔道运动员铃木桂治则被选定为日本代表团的队长。  相似文献   

13.
文章通过实践练习和理论分析认为,"直拍横削结合推攻打法"的构思是可行的,它能在反手位用正面反胶进行反手攻和加力推,增强了削球打法反手位的进攻实力;能在反手位用球拍正面反胶和反面长胶两面不同性能的旋转变化,干扰对方,为进攻创造机会;还能在反手位用正面反胶和反面长胶进行推挡、推挤、磕球、拨球等技术,积极多变地防御对方的发球抢攻、搓中突击,从而为削球打法找出一条新路,走出低谷,争取更好成绩。  相似文献   

14.
刘柳  汤媛媛 《新体育》2006,(3):17-19
“福原爱,乒乓球天才少女,作为广告明星、电视节目嘉宾和唱片歌手也很活跃,更是日本乒乓球运动的未来与希望。”在日本,福原爱的名字被收录到辞典里,并做出上述解释。随着她加盟中国的乒超联赛,小爱又在中国掀起一阵旋风。在福原爱与中国的情缘当中,教练是最重要的纽带。福原爱从开始打乒乓球起,先后师从四位中国教练。现在指导她的教练叫汤媛媛,一个只比福原爱大6岁的女孩。亦师亦友亦姐妹,这样来形容汤媛媛与福原爱的关系,无疑是最恰当的。缘分让我们重逢1999年的一个夏日,辽宁省体院的乒乓球训练馆。教练将一个11岁的日本小女孩领到一个1…  相似文献   

15.
陈彬 《乒乓世界》2012,(9):82-85
女单1,4决赛 从伦敦奥运会的表现来看,福原爱确实有了很大的进步,尤其在把控颗粒胶打法的凶稳结合方面要比以前强了很多。在对阵丁宁的比赛中,虽然整体感觉福原爱还是以搏杀为主,但是其出球质量确实提高了不少,特别是第一局的出色发挥给丁宁制造了很大麻烦。但从心理状态上来看,福原爱在比赛中显得信心不足,关键时刻不够坚定。尤其是第一局被丁宁逆转之后,她的状态一直没有再拼出来,无谓失误一旦增多,后三局也就输得比较快。  相似文献   

16.
《乒乓世界》2007,(10):104-105
女子选手的对抗通常都集中在反手位半台,虽然在相持过程中也具有节奏变化,但是这种“轻量级”的相持缺少一招制敌的威力。李晓霞通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她的技术中具备了越来越多的男性化意识。无论进攻还是防守,她都能合理地运用正手技术,通过正手的杀伤力占据绝对主动。[第一段]  相似文献   

17.
晏学宁 《乒乓世界》2001,(7):23-23,26
在中国公开赛女单预选赛上,12岁的日本女孩福原爱吸引了所有记者的视线,这位年龄最小、个头最矮的选手,不仅模样可爱,球技也相当不错,她在预选赛中连胜三场,以小组第一的身份打入正选比赛。虽然在首轮单打比赛中输给了中国选手白杨,但她与高桥美贵江合作,在双打中将张怡宁/郭焱淘汰出局,爆出冷门。当地报纸和本次大赛的网页上登出了福原爱的大幅照片,她成了老瓦之外最受人欢迎的外国选手。  相似文献   

18.
《乒乓世界》2007,(1):102-102
2006年7-8月的“DIY专家”评选活动,主题是为“横板两面异质快弧打法”配球拍,四川崇州的陈建读者对这一主题作出了如下注解:横板两面异质快弧打法属于横板快攻结合弧圈打法的一种,大体可分为横板正手正(生、防弧)胶、反手反胶和横板正手反胶、反手正(生、长、防弧)胶等几种。  相似文献   

19.
《乒乓世界》2007,(10):98-99
女子单打决赛,郭跃对阵李晓霞。李晓霞身材高大,技术全面,尤其是反手技术比较突出。郭跃发对方正手位不转短球(图1—5),李晓霞摆短对方中路。郭跃看到来球较短,并不急于用正手进攻,而是移动到中间位置用反手进攻。郭跃的反手进攻很突然,她观察到李晓霞的站位靠近球台中间位置,于是她在击球的瞬间突然将手腕外撇,挑打了一板直线(图8—12),压住了对方反手位空当。[第一段]  相似文献   

20.
石小娟 《乒乓世界》2007,(8):102-105
高手们在实战中使用最多的发球,就是几乎出台而又不出台的短球(如下图)。这样对方很难在接发球时发力,且不好摆短,能够比较容易上手抢攻。上图福原爱采用的就是这种发球,然后反手发力弹打得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