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第一章 计算机系统介绍 1 掌握电子计算机的产生和发展 1946年,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ENIAC问世。其后四十几年的发展可分为四个阶段:第一代电子计算机主要以电子管作为元器件;第二代电子计算机主要以晶体管作为元器件;第三代电子计算机主要以集成电路或大规模集成电路作为元器件;第四代电子计算机主要以大规模集成电路或超大规模集成电路作为元器件。  相似文献   

2.
第一篇 计算机基础知识 第一章 计算机系统介绍 1.掌握电子计算机的产生和发展 一九四六年,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ENIAC问世。其后四十几年的发展可分为四个阶段:第一代电子计算机主要以电子管作为元器件;第二代电子计算机主要以晶体管作为元器件;第三代电子计算机主要以集成电路或大规模集成电路作为元器件;第四代电子计算机主要以大规模集成电路或超大规模集成电路作为元器件。  相似文献   

3.
第一篇计算机基础知识第一章计算机系统介绍1.掌握电子计算机的产生和发展一九四六年,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ENIAC 问世。其后四十几年的发展可分为四个阶段:第一代电子计算机主要以电子管作为元器件;第二代电子计算机主要以晶体管  相似文献   

4.
1 计算机基础知识 1.1 1946年第一台电子计算机ENIAC(埃尼阿克)在美国诞生,它是根据冯·诺依曼提出的原理制造的。其后的发展经历了四代,各代的主要特点表现在使用的元器件不同,顺序是电子管、晶体管、中小规模集成电路、大规模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 计算机的研制正在朝着第五代发展,其特点是巨型化、微型化、网络化和智能化。 1.2 微型计算机的发展是以微处理器的发展为表  相似文献   

5.
1 计算机基础知识1.1 1946年第一台电子计算机 ENIAC(埃尼阿克)在美国诞生,它是根据冯·诺依曼提出的原理制造的。其后的发展经历了四代,各代的主要特点表现在使用的元器件不同,顺序是电子管、晶体管、中小规模集成电路、大规模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的研制正在朝着第五代发展,其特点是巨型化、微型化、网络化和智能化。  相似文献   

6.
关于计算机教育,讲一点意见。一、为什么要重视电子计算机技术。计算,跟语言一样是人类社会每时每刻都不能缺少的东西,是一种基础性的思维工具,离开了它,社会的生产、人们的生活就无法正常运转。复杂的计算思维常常需要借助工具来进行。古代的算盘、近代的计算尺都是用来帮助脑力计算的计算器具。计算器不断向高水平高质量的方向发展,发展到用电力驱动的时候就出现了电子计算机。随着现代技术的发展,电子计算机的发展速度非常快,从1946年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产生到现在45年当中,其运算速度提高了几十万倍。它的基础部件,已经经历了四代:第一代电子管计算机;第二代晶体管计算机;第三代集成电路计算机;第四代大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目前正向新一代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计  相似文献   

7.
计算机基础知识□李雪梅(一)计算机的产生、发展和应用领域(一)计算机的产生和发展电子计算机自1946年问世以来,已经历了电子管、晶体管、中小规模集成电路、大规模集成电路四代。从第一代到第四代,计算机性能不断增强,体积显著减小,价格急剧下降。据国外报导...  相似文献   

8.
1 基础知识部分1 1 选择题(1)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诞生于(  )。 A 194 2年        B 194 4年 C 194 6年D 194 8年(2 )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诞生于(  )。 A 德国B 日本 C 英国D 美国(3)第一代电子计算机使用的逻辑元件是(  )。 A 电子管B 晶体管 C 中小规模集成电路D 大规模集成电路(4)第一代计算机主要应用领域为(  )。 A 数据处理B 人工智能 C 科学计算D 过程控制(5 )第二代计算机主要应用领域转为(  )。 A 数据处理B 财务管理 C 科学计算D 过程控制(6 )计算机指令一般包括(  )和地址码…  相似文献   

9.
1 基础知识部分1 1 选择题( 1)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诞生于(  )。 A 194 2年        B 194 4年 C 194 6年D 194 8年( 2 )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诞生于(  )。 A 德国B 日本 C 英国D 美国( 3)第一代电子计算机使用的逻辑元件是(  )。 A 电子管B 晶体管 C 中小规模集成电路D 大规模集成电路( 4 )第一代计算机主要应用领域为(  )。 A 数据处理B 人工智能 C 科学计算D 过程控制( 5 )第二代计算机主要应用领域转为(  )。 A 数据处理B 财务管理 C 科学计算D 过程控制( 6 )计算机指令一般包括(  )和地址…  相似文献   

10.
刘小星 《当代电大》2003,(11):42-45
1 基础知识部分基础知识部分内容的考核形式为单项选择题、填空题。1 1 选择题(1)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诞生于 (   )。 A .194 2年     B .194 4年 C .194 6年     D .194 8年(2 )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诞生于 (   )。 A .德国      B .日本 C .英国D .美国(3)第一代电子计算机使用的逻辑元件是 (   )。 A .电子管 B .晶体管 C .中小规模集成电路 D .大规模集成电路(4)第一代计算机主要应用领域为 (   )。 A .数据处理     B .人工智能 C .科学计算D .过程控制(5 )第二代计算机主要应用…  相似文献   

11.
计算机辅助教育管理初探杜洪文计算机这一现代科学技术的基础核心,发展速度之快,应用范围之广,给现代科学技术发展带来了勃勃生机。从1946年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产生到现在这47年当中,已经历了四代,由电子管到大规模集成电路,而且正向计算机的“四化”(巨...  相似文献   

12.
自1946年第一台电子数字计算机诞生以来,计算机的发展经过了第一代电子管计算机(1946~ 1958年)、第二代晶体管电路计算机(1958~ 1964年)、第三代集成电路计算机(1964~ 1970年)、第四代大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1971年至今),短短60多年的发展,计算机已经极大地影响和改变了人类的生活.在人类的科学史上,没有哪一门学科像计算机学科这样,集这样多的贤哲智慧,对人类社会产生如此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1引言 1946年第一台电子计算机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诞生至今,电子计算机已经历了电子管、晶体管、中小规模集成电路以及大规模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四代产品了.第五代人脑智能化计算机的诞生在不久的将来也是必然的事.1946诞生的那台计算机,体积庞大、运算速度慢、用途单一,占地170平方米,用了约18000个电子管,重达30吨,每秒运算仅5000次,与当今随处可见的微机以及手提电脑无论是运算速度还是各种功能已不可同日而语.而今,我国生产的列世界第三位的大型计算机,其运算速度是每秒10万亿次.当年为军事上弹道计算而研发了电子计算机,研制者们可能没想到它会极为迅猛地发展,短短几十年已发展成随处可见,广泛地应用于各行各业,成为了人们日常工作、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工具了.  相似文献   

14.
一、提高创造力关系企业的兴衰由于新技术革命的兴起,世界各国工业企业都面临着产品结构迅速变化的趋势。随着新产品不断涌现,用户对产品也不断提出新的要求。例如:电子计算机,自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就经历了第一代电子管、第二代半导体、第三代集成电路、第四代超集成  相似文献   

15.
电子计算机是20世纪重大的科技成果之一,多年前它是为提高数字运算速度而发明的。从电子计算机问世至今,其更新换代日新月异,大致经历了五个阶段:第一代电子管计算机(194年至1958年),特征是采用电子管元件,用机器语言或汇编语言写程序,主要用于科学计算。第二代晶体管计算机(1958年至1964年),特征是改用晶体管元件,用高级程序设计语言,建立了管理程序,广泛用于商业、银行、保险和企业管理等方面。第三代集成电路计算机(1964年至1970年),特征是采用中小规模集成电路元件,使用微程序技术,引用了多道程序、并行处理等新技…  相似文献   

16.
一、数控系统的发展历程数字控制(NC,Num erical Control)简称数控,是指利用数字化的代码构成的程序对控制对象的过程实现自动控制的一种方法。数控系统(NCS,Num erical Control System)是指利用数字控制技术实现的自动控制系统。最初的数控系统是由数字逻辑电路构成的,被称为硬件数控系统(H ARD-W IRED NC)。随着元器件的发展,这个阶段历经了三代,即1952年的第一代-电子管;1959年的第二代-晶体管;1965年的第三代-小规模集成电路。到1970年,通用小型计算机业已出现并成批生产。于是它被移植过来作为数控系统的核心部件,随着微型计…  相似文献   

17.
现代计算机所用的芯片是以半导体硅为基本材质而构成的大规模集成电路。商品化大规模集成电路上元器件的尺寸约在0.35微米(即350纳米),称为微(米)电子器件。而纳米计算机指的是它的基本元器件尺寸在几到几十纳米范围。  相似文献   

18.
三安光电成立于2000年,主要从事全色系超高亮度LED外延片、芯片、Ⅲ-Ⅴ族化合物半导体材料、微波通讯集成电路与功率器件、光通讯元器件等的研发、生产与销售.其第一大主业LED芯片业务前期由于竞争激烈陷入低迷,但随着Mini LED等新应用出现,正逐渐摆脱冗余、利微的窘境;此外,公司第三代化合物半导体业务也在快速行进,整...  相似文献   

19.
一、引言本世纪初数理逻辑学家一直在探讨关于计算及可计算性的概念,1936年基本奠定了可计算性的理论基础。同年英国人图灵(A.M.Toring)也正式提出了图灵机。 40年代人们开始研制电子计算机时,可计算性理论与模型图灵机为电子计算机的研制提供了理论基础,特别是匈裔美籍数学家冯·诺依曼(Von·Neomann)对图灵机进行了改进并将它作为电子计算机的基本设计思想。目前电子计算机虽然已经历了四代的发展,正向第  相似文献   

20.
浅论中规模集成电路的应用金花荣在电子电路中,根据电路结构不同分为分立元件电路和集成电路。在集成电路中,依据一片半导体芯片上包含的元器件的多少分为小规模、中规模、大规模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通常把包括(10~10O)个元器件的集成电路称为中规模集成电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