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22年冬奥会申办成功极大推动了国内滑雪体育旅游产业发展。地方特质和游客感知可影响游客的亲环境行为,进而影响旅游目的地的可持续发展。以崇礼密苑云顶滑雪乐园为研究案例地,引入地方特质变量,依“地方特质—游客感知—行为意向”的逻辑关系构建结构方程模型,分析滑雪游客的亲环境行为。通过对359份滑雪游客调查问卷数据进行Smart-PLS结构方程模型分析发现:①滑雪游客感知可进一步划分为体验感知和价值感知2个维度,游客体验感知对游客亲环境行为影响显著,而价值感知影响不显著;②地方特质包括自然环境特质和社会环境特质,两者对游客体验感知和游客价值感知均具有显著影响;③游客体验感知和价值感知在滑雪旅游地自然环境特质与游客亲环境行为之间均存在中介作用,而游客价值感知在地方社会环境与游客亲环境行为之间不存在中介作用;④影响游客亲环境行为的因素复杂,在不同旅游目的地与不同旅游者特征属性下表现出不同的影响路径。据此,滑雪旅游目的地管理经营者应在充分了解地方特质的情况下,因地制宜,从提高游客体验感知和游客价值感知两方面,改善游客亲环境行为,促进滑雪旅游目的地与滑雪体育旅游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
历史街区是城市景观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向人们展示古风的建筑与景观,是一座城市最宝贵的精神财富。但在面对社会高速发展与复杂的经济背景时,历史街区已经无法很好的适应节奏。为了摆脱现状,人们开始对历史街区进行保护更新设计。旅游开发作为激发街区活力、保护和利用街区文化环境的一个有效途径,从游客的需求、行为和价值观等主体要素与街区的文化、建筑和景观等客体要素两方面统筹考虑,发现旅游开发过程中的问题,采用VEP方法对采集的照片分析处理,挖掘街区的潜在价值,为今后街区的景观更新保护与旅游的发展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乡村性是指能使人感受到乡村气息、乡土风情的特有属性,是乡村旅游的重要标志.基于乡村性、乡村旅游动机理论结合深度访谈和专家意见确定了这一概念的五个维度:社区参与、乡村景观、区位条件、乡村文化和农业经济,目的是研究游客对于乡村旅游的乡村性感知情况,了解游客对乡村旅游的需求,发现乡村旅游现今的发展与游客感知所存在的不足之处.对乡村旅游的发展影响因子进行量化分析和有效评定,以期根据游客感知的重要性程度对以后的乡村旅游的发展提出改进.  相似文献   

4.
城市景观体育能为城市的体育事业和旅游事业发展带来双丰收。针对全国优秀旅游城市肇庆市的体育发展现状,提出城市景观体育建设的三结合框架,即结合历史文化特色,结合旅游特色,结合体育中心、城区场馆和社区。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进一步的发展策略,并指出了打造旅游城市景观体育要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随着城市经济结构的优化,越来越多的城市成为旅游活动的中心,在此背景下对城市旅游过程中旅游者的体验开展研究显得尤为迫切。选取长沙市作为案例地,从具身理论视角出发,搜集游客的网络游记作为数据进行扎根,通过开放性、主轴和选择性三级编码,经过反复提炼、抽象和归纳,探究出城市旅游体验的生成模型。结果表明:游客的城市旅游体验在身体体验、情境互动、感知体验、情感体验等6个方面的相互作用中形成。其中旅游者个体因素影响着游客的互动感知,游客体验又在互动感知中深化为情感体验,而后形成价值内化。  相似文献   

6.
城市园林公墓与生态旅游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为城市生态园林特殊组成成分的城市园林公墓 ,与生态旅游业密切相关。城市园林公墓有利于保护现有旅游景观 ,同时可以创造新的城市旅游景观。城市园林公墓的生态建设有利于保护城市生物多样性 ,改善城市生态环境 ,维护城市生态平衡。城市园林公墓生态建设必须运用生态学原理和美学原理进行统一布局、科学规划 ,做到艺术性与文化性的统一 ,才能更好地为生态旅游业服务  相似文献   

7.
近代城市是我国的城市类型之一,是因为受到了一些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影响,城市的发展速度比较快,并且形成了一些历史性的街区,为城市的形象增添了更多的历史和文化气息,成了当代城市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景观建设。因为这些近代城市的历史街区形成的都比较晚,街区在发展的过程中,也会遭受一定的破坏。所以说,对于这些历史街区要进行一定的保护。在这个基础上,还应该进行旅游资源的开发,从而为城市发展贡献力量。本文就近代城市历史文化街区文化景观保护与旅游开发进行相关的分析和研究。  相似文献   

8.
科普旅游是科学普及工作发展到新阶段的产物,是旅游业的发展逐渐进入高层次的表现。本研究从分析科普旅游游客感知因素入手,选取具有代表性的20个指标,利用因子分析法萃取出影响科普旅游游客感知的四类因子,按照影响程度依次为资源与产品感知因子、服务感知因子、价格感知因子、环境感知因子。通过计算和比较各个指标的权重,得出各个指标对科普旅游游客感知的重要程度。最后,针对影响科普旅游游客感知因素,提出了提升科普旅游游客感知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城市滨水区旅游资源的开发与规划已成为学界关注的热点问题。仁怀市是一个典型的山地滨水型城市.滨水区旅游资源丰富,市场前景广阔,滨水文化、红色文化、盐运文化突出,但却未得到充分开发利用。文章在分析仁怀市滨水区旅游资源的基础上,探讨了滨水旅游的主题和形象,并制定滨水区景观功能分区与开发的原则。从滨水区旅游资源的特色和空间分布实际出发,提出“一心两翼三线”的空间布局构想,将其分为6个景观功能区。并对各个景观功能区从内容到开发思路进行了阐述,以期促进赤水市旅游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人本主义地理学强调人对环境的感知与反馈的角度,依据旅游六要素与城市旅游形象设计等相关理论设计出对福州在校研究生进行福州市旅游地形象建设问题的问卷调查,梳理分析调查数据得出福州市旅游形象建设需要做的几点工作建议:1.提高对目的地软件资源的重视与体验,加快新时期福州城市对外营销与宣传2.加强夜生活、节庆活动品牌建设,打造福州"不夜城"品牌;3.控制旅游景区物价,树立亲民形象;4.解决交通拥挤,改善社会治安;5.采用规划措施,扔掉"火炉"头衔。  相似文献   

11.
体育赛事与提高城市体育旅游服务质量具有一定的关联性。运用文献资料、专家访谈等研究方法,提出我国体育赛事举办城市促进体育旅游服务质量影响因素主要有:交通状况(包括便捷抵达旅游目的地、到达比赛现场和找到旅店)、住宿条件(包括住宿的环境、服务及性价比)、场馆设施(包括场馆的环境,服务质量性价比)、体育赛事(包括比赛过程和比赛结果)等方面。其研究将为体育赛事举办城市决策者,制定我国体育赛事促进体育旅游服务质量管理政策提供参考,为体育学术界研究我国体育赛事举办城市促进体育旅游服务质量提供借鉴,对指导我国体育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经济和社会价值。  相似文献   

12.
改革开放以来,苏州旅游业迅速发展.丰富的自然旅游资源、绚丽的人文历史景观和发达的社会经济,是苏州发展旅游的独特资源优势.作为旅游强市,在塑造城市旅游形象,打造名城旅游品牌;旅游开发与城市建设的"一体化";理顺管理体制,加强宏观调控,完善行业管理;旅游业内部的有机协调、有序发展等方面,给我们很多启示.  相似文献   

13.
语言景观是城市内外公众互动的重要途径。本研究以广东潮州为例阐释了语言景观提升的紧迫性,并提出构建和谐语言生态、丰富符号系统资源、突显地域人文特色、提高文化自觉四个提升语言景观新路径,旨在最大化再现信息功能与象征功能,增强对外交流的身份属性及文化认同,促进城市形象的构建与传播。  相似文献   

14.
以携程、去哪儿、马蜂窝旅游网站收集的有效评论作为研究数据,基于旅游形象“认知—情感”三维理论模型,运用网络文本分析中的词频分析、情感分析、语义网络分析等方法对上海红色旅游认知形象、情感形象、整体形象以及不同类型红色旅游景点形象感知差异进行分析。研究发现:游客对上海红色旅游形象感知呈现出“核心—次核心—外围”结构特征,体现出以上海革命历史文化为核心主体,以纪念馆、历史建筑为物质载体,拓展出红色旅游的功能属性与情感属性,共同构成上海红色旅游形象感知的基石。游客关于不同类型的红色旅游景点认知形象、情感形象和整体形象感知存在一定差异性。基于以上分析结果,提出上海红色旅游形象优化与提升建议。  相似文献   

15.
文章在借鉴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古村落旅游发展的现状与特点,基于游客感知视角,从服务设施、服务响应、服务保证、服务关怀、人文氛围、游览环境等六个方面构建古村落旅游服务质量评价指标体系,以期为古村落服务旅游质量的提高及古村落振兴战略的实施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景观格局与生态过程是景观生态学研究的重要内容,基于生态功能和过程影响的景观格局优化是提高景观效益和稳定性重要方法之一.选择六安城市区域为研究对象,应用GIS技术,对2003年城市景观格局进行定量分析,并采用阻力面模型研究景观格局优化途径.结果显示:以累积耗费距离面、生态源地、耗费路径为依据,构建源地、生态廊道的景观组分优化景观格局.加强保护核心斑块源地、提高景观连通度是实现景观格局优化的关键.该研究结果为城市土地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提供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塑造城市景观环境己经成为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一个热点问题.全国各大中小城市都先后掀起了城市景观建设的热潮,但也暴露了一些问题,文章以池州市为例,依据城市景观规划的原则,对池州的城市景观作了分析,指出了池州在城市建设中所取得的成绩及城市景观的不足之处,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及建议.  相似文献   

18.
本文通过分析2010年和2011年两次对承德市创建国际旅游城市之食、住、行、游、购、娱、安全、环境等旅游要素进行的市民抽样调查,了解市民对承德市旅游环境的整体评价,进而掌握市民支持与参与情况,为承德创建国际旅游城市提供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19.
徽州古城居民对旅游影响的感知与态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古城旅游地因保留了诸多历史元素,而成为重要的旅游目的地。居民对旅游影响的感知与态度是旅游业发展的"晴雨表",关系到旅游业能否可持续发展。文章以徽州古城为研究对象,探寻古城旅游地居民对旅游影响感知与态度的规律。研究发现,徽州古城居民对旅游积极影响的感知大于对消极影响的感知,对旅游业发展普遍支持态度。提高居民个人的旅游获益程度,是提升居民旅游支持力的根本。  相似文献   

20.
在夜间经济高质量发展背景下,夜间旅游逐渐受到关注。本研究以鼎盛元宝街为研究对象,借助ROST CM6软件获取网络文本试图剖析其夜间旅游形象感知规律。研究发现夜间旅游的感官感知角度较为集中,旅游者更多体验到的是视觉与味觉的冲击;夜间旅游目的地的形象感知正向影响潜在旅游者的旅游意愿;“夜间旅游”行为是人们晚饭后时段的家庭休闲活动,孩子是家庭出游决策的核心影响因素;旅游者夜间旅游对旅游目的地的文化元素感知程度较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