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战后台湾农村的复兴为世人所注目。期间,以蒋梦麟为首的农复会积极参与台湾土地改革、农会改组、水利建设、农民教育与农业技术改良等工作,从而为战后台湾经济的起飞奠定了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2.
裴植 《现代企业教育》2012,(20):207-208
朱家骅先生是近代中国著名的科学家、教育家,同时也是一位对历史产生了重要影响的政治家。他在国民党系统和国民政府中长期担任重要职务,在培养和教育现代人才、整顿全国教育、保护文物瑰宝、促进与友邦合作共同抗日等方面做出了突出的业绩。本文即以朱家骅先生与流亡中国的韩国革命团体间的交往为着力点,希图展现这位学者型官员在应对严峻抗战局势和提携友邦中发挥的作用。朱家骅(1893—1963)字骝先,浙江吴兴人。他22岁自费留学德国,25岁因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而辍学回国,到北京大学教授德文,成为当时北大最年轻的教授。1922年,30岁的朱家骅取得柏林大学博士学位后留校从事研究工作,两年后重回北大担任德文系主任  相似文献   

3.
1949年12月,蒋介石决定去台湾,同时安排阎锡山和陈立夫、朱家骅等人乘飞机从成都起飞.当飞机飞到四川与湖北交界处,遇到了寒流,机翼结了厚厚的冰,被迫下降了700尺,仍无法前行,只得返回成都.  相似文献   

4.
1949年12月,蒋介石决定去台湾,同时安排阎锡山和陈立夫、朱家骅等人乘飞机从成都起飞。当飞机飞到四川与湖北交界处,遇到了寒流,机翼结了厚厚的冰,被迫下降了700尺,仍无法前行,只得返回成都。  相似文献   

5.
战后台湾教育之所以能与经济协调发展,一个重要的原因是重视对教育的投入,多渠道筹措施教育经费。并且适当地调整教育投入的方向,以配合经济发展的需要。本文试从教育投入角度来探讨战后台湾投入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希望从中获得某些启迪。  相似文献   

6.
台湾战后赴美留学生群体是特殊历史条件下的产物,带着国际冷战、国共内战留给他们的精神创伤,在留学的同时表现出十足的流亡心态和归属感缺失.另外,美国霸权及战后对台湾的美援也在无形中塑造着台湾社会,它在给优秀学子提供赴美机会的同时也造成了台湾人才的流失.留学生在美援与援美两种现象的互动中扮演了十分活跃的角色,某种程度上可被认为是战后台湾社会思潮的载体.  相似文献   

7.
在开罗会议明确了台湾在战后的归属后,蒋介石开始为台湾的回归做具体安排。他主持复台规划,组织台湾调查委员会,筹建台湾省行政长官公署,训练和储备人才。在一段时间内,蒋的做法与美方在必要时占领台湾、组织美方主导下的军政府、经较长时间的过渡再将台湾交还中国的设想其实是不一致的。蒋介石在配合盟国的同时,又不为盟国所捆绑,启动了以中国为主导的接收台湾计划,并利用有利时机,提议组织三强会议,使中国能够对接管区行使一定权力。虽然蒋介石的这一想法未能实现,但其较早启动复台准备,为台湾顺利回归赢得了时间。基于国共斗争等方面的考虑,战后蒋介石对在台日俘日侨及日产处置确立了宽大原则,确保了国民政府派遣入台的军政人员迅速完成对台湾的接收,使台湾顺利回到中国治下。  相似文献   

8.
《老年教育》2009,(6):10-10
美国参与制定了《开罗宣言》和《波茨坦公告》,公开承诺,战后将东北、台湾和澎湖列岛归还中国。但与此同时,美国海军总部却另搞一套,称台湾极其重要,战后应由“美国单独军政管理台湾”,不要中国介入。  相似文献   

9.
战后台湾经济得到了迅猛的发展。台湾在大力发展经济的同时,不断增加对教育的投资,扩大教育规模,提高教育质量,培养经济发展需要的各级各类人才,教育和经济发展是相互适应,相互促进的。战后台湾教育与经济协调发展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重视对教育的投入,多渠道筹措教育经费,并且适当调整教育投入的方向以配合经  相似文献   

10.
2005年是抗日战争胜利60年,日本“实现战后补偿市民基金会”,于5月20、21日在东京主持举办了“‘战后60年’·与受害者共同清算日本的过去国际会议”。与会者为来自韩国、中国、菲律宾、荷兰、美国、朝鲜、日本和中国台湾等8个国家和地区的200余人。有受害者(韩国劳工,韩国与中国朝鲜族当年的日本兵,受原子弹伤害的韩国人,各国受害女性等)、律师、支援者、研究者、国会和地区议会议员(韩国、台湾、菲律宾、日本)等。这次会议是2002年5月平壤会议的继续。会议内容主要有两大方面。第一,促成日本特别立法,解决战后遗留问题5月20日,与会的各国…  相似文献   

11.
台湾著名女作家刘继荣的女儿说:“我不想成为英雄,我只想成为坐在路边鼓掌的人。”可是,为别人喝彩固然重要,亲自参与人生努力奔跑才是一种圆满。倘若人人都在路边鼓掌,那么这条光荣的,  相似文献   

12.
一、说说余光中余光中,福建永春人,生于南京;中学时代在四川度过,抗战后回到南京;母亲是江南人,故又自称“江南人”。1947年考取南京金陵大学外文系;1948年转入厦门大学外文系;1949年随父母到香港;1950年去台湾,就读于台湾大学外文系;1952年出版现代诗集《舟子之歌》;1953年,与  相似文献   

13.
台湾著名女作家三毛(原名陈平),在完成了她的电影文学剧本《滚滚红尘》以后,她终于逃脱人生远远地去了,人们也许都觉得她去的未免有些太匆忙了!  相似文献   

14.
沟通被日本殖民统治割裂、隔阂误解丛生的台海两岸是张我军一生的重要追求,在二战结束这个重要的历史节点,他就台湾光复问题写下一组文章,让大陆正确认识台湾殖民历史及其影响,助益在台接收工作,使台湾顺利回归并融入祖国.虽然小有争议,但结合战后台湾历史与遭际,不能不赞叹张我军的远见卓识.  相似文献   

15.
当代台湾女性文学的发轫及其主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结合战后至50年代台湾女性文学发轫期的历史、政治、经济和社会环境,论述了当代台湾女性文学产生的文化背景及其时代机遇,论述了以“乡愁散文”和婚恋小说为代表的女性文学在台湾文学史上的价值。  相似文献   

16.
李冰 《中国德育》2006,1(1):68-71
时间:2005年11月4日 地点: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南山附属学校 主持人:张嘉骅(台湾著名童话作家)汤素兰(著名童话作家) 张嘉骅(以下简称张):今天的话题是“永远的童话,美丽的人生”,首先欢迎汤素兰姐姐跟我们谈谈她的童话观。  相似文献   

17.
为对抗台湾恶劣的卫生条件,日本殖民政府以防治疫病作为公权力介入医疗体系之开端;尔后以法令与行政管理作为管理医疗的常态性关系,台湾现代医学教育从此诞生.1945年台湾改隶,然公卫遭战火摧残、瘟疫再度四起,独立恢复战前医疗水平似不可为.战前东亚最主要的美国医疗援外单位,洛克菲勒基金会、美国中华医学基金会与北京协和医学院关系深远,亦因此与1947年之国防医学院渊源深厚.1949年后,这些外援藉由一批随国防医学院来台的协和校友,为挣扎中的台湾公卫事业注入新的力量,也为傅斯年掌校时的台大医学院"改制"提供了脚本.透过一批自大陆时期就与美方密切合作的医疗与卫生专家,1949年后逐渐把外国援华的资源移转到台湾,并将影响范围推广到国防医学院以外的台湾其他医学院与医院.从疟疾的DDT喷洒计划到荣民制药厂的出现,代表了战后台湾的医疗与卫生体制正逐渐走出日据时期的架构.从医学教育的分科与新设系所的出现,到美式公卫体系深入基层,乃至于自制学名药、处方药的努力,都可看到战后台湾的医疗与公卫将走向今日更多元化的方向.  相似文献   

18.
台湾的现代主义文学是一种动态的开放的精神现象,也可以理解为个体认同危机与文化认同焦虑的一种复杂呈现方式,即战后台湾知识者精神私史的一种文学叙事。台湾现代派小说所揭示和隐喻的精神困境,既是个体成长过程中的认同危机,也是战后台湾政治文化生态中的文化与价值认同危机。对于现代派小说作者群而言,无论是某种极端化的文体修行,或者是认同文化中国的乡愁叙事,抑或是孤独隐遁的自言自语,以及浪迹天涯的精神漫游和离散书写等都是经由艰辛漫长的艺术追寻来实现精神突围和建构自我的途径。  相似文献   

19.
人生情境与文学情境密不可分。文学情境就是文学作品中表现特定的或虚拟的人生情景和境地,它与人生情景有着相当密切的关系,体现出人生的精华。本文以台湾作家爱亚的小小说《回家》为样板,阐述了诉诸文学表达的人生情境。  相似文献   

20.
台湾发展教育的基本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台湾发展教育的基本经验王学风战后,台湾缔造了蜚声世界的“经济奇迹”,引起国际社会和海内外经济学界的普遍关注。人们争相讨论其经济快速增长之原因,其中重要的一项就是它十分重视教育的发展与改革,这已为各界所共识。台湾重视发展教育事业,通过教育为其经济发展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