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该文运用批评话语分析分析理论,从及物性、情态和转换三个方面分析CNN的一则对华经济新闻报道,揭示美国媒体在看似公正、客观的背后所蕴含的意识形态,从而提高读者的批评性阅读意识。分析结果表明看似,客观的经济新闻报道渗透着饱含偏见的意识形态,进一步证明语言是一种社会实践,它受人们意识形态的影响,同时也对人们意识形态有反作用。  相似文献   

2.
崔楠李健 《海外英语》2014,(7):229-230,239
新闻语篇作为一种大众语篇是社会文化的反映,众多经济类新闻报道看似客观公正,实则含而不漏的表达着各种意识形态,隐含着报道者的态度和权利倾向,对读者产生着潜移默化的影响。该文以Halliday的系统功能语法和Fairclough的批评语言学三维模式为理论框架,运用定性和定量的方式,从文本的及物性层面对关于中美双反案报道进行研究。该文研究的目的在于丰富对经济新闻报道的批评性话语分析,证实新闻报道(尤其是看似客观公正的经济类新闻报道中)也存在一定的意识形态和权利倾向。  相似文献   

3.
随着大众传媒的迅猛发展,新闻作为信息传播的进行最主要途径已经越来越多地被人们所关注。人们在分析英语新闻语篇时尤其关注新闻转述引语。虽然新闻报道一再强调客观、真实,但是报道者以不为人察觉的方式传递自己的观点,从而影响读者。通过对"China Daily"的一篇英语新闻进行深入的个案研究,从转述方式、转述动词和消息来源等方面考察在新闻转述引语中意识形态如何影响语言的运用,语言如何为意识形态服务,传播并强化特定的意识形态。  相似文献   

4.
马冀明 《考试周刊》2012,(56):13-15
本文从系统功能语言学出发,以韩礼德及物性理论为分析工具,对所选美国主流报纸的有关人民币汇率报道的新闻语篇进行批评话语分析,目的在于验证新闻语篇的基本语言特征,揭示经济新闻语篇所隐含的意识形态,从而提高读者的批评性阅读意识,深刻认识美国霸权主义,强权政治的新表现手段。研究结果表明,在其公正客观的表面下,经济新闻报道同样受到特定利益集团思想意识形态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批判性话语分析主要探讨了语言、权力和意识形态之间的关系.美国的新闻报道虽然鼓吹客观公正,但却受其意识形态的影响,其语言常常体现出霸权主义的思想.从两篇美国的新闻报道可分析出暗念在美国新闻语篇中的美国的霸权主义.  相似文献   

6.
批评性话语分析主要探讨语言、权利和意识形态的关系.新闻报道的本质在于客观、公正地呈现事实,然而新闻报道者在报到时添加了很多主观意图的内容,从而误导读者的判断力.本文论述了国内一些学者对新闻语篇的批评性话语分析的研究;并对《纽约时报》和《泰晤士报》上的几篇新闻报道从系统功能语法人际功能下的分类,及物性,情态三个角度来进行分析试图揭露新闻语篇中隐藏的意识形态和操纵意图,从而提高读者对新闻报道的正确评价.  相似文献   

7.
转述引语是新闻报道中的重要部分,它被认为可以增强报道的客观性和真实性。以批评话语分析理论为基础,从消息来源、转述方式和转述动词等方面分析了三篇英语新闻报道中的转述引语。研究表明,新闻报道中的转述引语并非绝对客观公正,报道者往往以各种方式对转述引语加以控制,使其按照自己的意识形态和交际目的采展示给读者。  相似文献   

8.
不同于人们通常所理解的传说,巴特所说的“社会神话”指弥漫于政治、经济以及社会文化各个方面的广泛被人们认同的生活方式、生活态度,它们表面上看似自然,实则是虚构的符号或者说是意识形态。社会神话以独特的修辞方式进行虚构,在形成过程中要借助审美过程为自己赋予合理性,一旦成形,它就迅速借助认知过程进入意识形态。社会神话是修辞与意识形态的合谋。  相似文献   

9.
不同于人们通常所理解的传说,巴特所说的"社会神话"指弥漫于政治、经济以及社会文化各个方面的广泛被人们认同的生活方式、生活态度,它们表面上看似自然,实则是虚构的符号或者说是意识形态。社会神话以独特的修辞方式进行虚构,在形成过程中要借助审美过程为自己赋予合理性,一旦成形,它就迅速借助认知过程进入意识形态。社会神话是修辞与意识形态的合谋。  相似文献   

10.
管鲁 《考试周刊》2012,(82):17-18
新闻报道的实质在于客观公正地呈现事实,事实上很多新闻机构成为国家或政党塑造大众意识形态的工具。记者在写新闻时夹杂了许多表达主观意图的内容.读者便会成为被蒙蔽的对象。本文运用批评性话语分析的方法。通过对《纽约时报》的一篇经济报道的分析,试图揭露经济新闻语言中的隐含意义.培养读者的批评性话语意识。  相似文献   

11.
批评性话语分析主要探讨语言、权力和意识形态之间的关系.新闻报道的本质在于客观、公正地呈现事实,其实有些新闻报道者在文章中夹杂了很多主观意图的内容,以致使读者成为被误导和蒙蔽的对象.本文运用批评性话语分析理论,通过对美国<时代>周刊的一篇新闻报道和莎朗斯通辱华言论的人际意义分析,试图揭露新闻语言中的歧视现象,培养读者的批评性话语意识.  相似文献   

12.
以系统功能语法为基础的批评性语篇分析因其巨大的实际应用价值,已被广泛使用于分析各种语篇。本文从概念功能的及物性,人际功能的情态系统以及消息来源三个方面对英国路透社关于欧洲债务危机对美国经济的影响这一新闻语篇进行了分析,旨在揭示看似客观公正的新闻语篇背后所隐藏的意识形态。  相似文献   

13.
名词化语汇在新闻英语中使用频繁,此类语汇能隐性地表达意识形态,同时保持语篇结构的大信息量及预设性,使新闻报道具有客观、直接的特点。  相似文献   

14.
批评性话语分析是研究语篇形式的话语、权力及意识形态之间关系的一种话语分析形式,其主要以韩礼德的系统功能语言学为理论基础。新闻报道的本质在于客观、公正地呈现事实,实际上新闻报道者在文章中夹杂了很多主观意图的内容,读者成为被误导和蒙蔽的对象。本文运用批评性话语分析的理论,通过对纽约时报中一则关于新疆记者被判15年的新闻报道的分析,试图揭露新闻语篇中隐藏的主观倾向和偏见,培养读者的批评性话语意识。  相似文献   

15.
《学周刊C版》2015,(31):194-195
批评性语篇分析以大众语篇为分析对象,揭露语言与意识形态两者之间微妙的关系,以及反映语言如何被用来影响人们的思想意识。本文从分类、及物性、情态三个方面分析了两篇针对新疆叶城暴力事件的英语新闻报道,探讨了某些形式和结构的运用在语篇中可能具有的意识形态意义,以期增强读者批评性阅读大众语篇的能力。  相似文献   

16.
张杰  孟祥宏 《考试周刊》2014,(69):33-35
批评话语分析是通过分析语言形式揭示语篇中隐含的意识形态的研究方法论,其分析的目的是揭示语言背后隐藏的权力关系和意识形态。本文分别从具有代表性的媒体刊物《中国日报》和《华盛顿邮报》中选取两篇近期关于中国新出版的竖版地图这一事件的新闻报道,以菲尔克拉夫的三维分析模式和韩礼德的系统功能语法为理论框架,从词汇选择、及物性两个方面进行批评话语分析,揭示新闻报道中的意识形态。读者在阅读新闻报刊时,应培养批评性话语分析意识,正确地对待新闻报道。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通过对西方媒体的新闻报道进行批判性话语分析,揭示其报道通过语言手段塑造专制、强权的中国形象,并暗指"中国梦"隐含着中国试图称霸世界、将"中国梦"作为政治工具统治中国的野心的错误论断,阐释了英语新闻报道通过隐性语言表达话语与意识形态和权力的关系,以期唤醒人们辩证对待西方媒体新闻报道的意识。  相似文献   

18.
新闻是对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源于事实的新闻在内容上是客观的。新闻报道的客观性是媒介的价值取向的标志,是人们认识世界的一个重要环节。新闻报道应该是客观、真实、公正,使受众在接受新闻时能获取准确而真实的信息。  相似文献   

19.
纵观西方新闻报道,它给读者客观、悬念、刺激感,而中国新闻报道讲究准确、直观、主观.那么是什么造成中外新闻报道上的差异?在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中,我国的新闻报道的手法是否会和西方新闻报道手法趋同,一直是学界关注的焦点.本文试图揭示国外私营媒介新闻报道叙事手法产生的原因,启迪读者.  相似文献   

20.
批评性语篇以大众语篇为其主要分析对象,试图揭示语篇背后的意识形态意义。从分类、及物性、转换等方面对同一事件的两则不同新闻报道进行分析,有助于揭示两家媒体是如何操纵语言资源来引导人们对于事件的不同解读,从而树立读者解读新闻语篇的批评意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