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李大钊非常关注民生问题,如何改善民生是贯穿他一生的思考主题之一。李大钊的民生思想经历了从传统思想影响下对民生的关注,到主张资本主义民主政体下用国家政策改善民生,再到马克思主义革命理论指导下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彻底改革民生的转变历程,发生了根本质变。这种质变体现于关注范畴、主客体转变及解决途径等方面。李大钊民生思想是中国共产党早期民生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2.
王艳 《唐山学院学报》2020,32(4):1-7,21
1919年,李大钊发表《我的马克思主义观》一文,较为系统地介绍了马克思主义,这被认为是其转变为马克思主义者的标志。在这篇文章中,李大钊将"互助"与阶级斗争并举,坚持了"物心两面"的社会改造观。然而,长期以来,李大钊的互助思想被认为是"互助论"无政府主义的思想残余,是李大钊向马克思主义者转变的沉重负担。实际上,在接受"进化论"的基础上,李大钊形成了个人独特的互助思想。在由急进的民主主义者转变为马克思主义者的过程中,他的互助思想非但没有成为负担,反而推动了这一转变。其早期的互助思想为他理解并接受马克思主义奠定了思想基础;在他接受阶级斗争学说后,其互助思想也未与之相冲突,而是在经过马克思主义视域下的改造后,逐渐失去原有的"互助进化"色彩,成为社会主义精神层面的改造工具。  相似文献   

3.
李大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先行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新文化运动到毛泽东思想的诞生,马克思主义经历了一个由表层到内在的中国化的历程。作为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先驱者,李大钊传播马克思主义和领导中国革命的历程无不透射着他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问题的思考和探索。以寻求中国问题的"根本解决"为出发点,李大钊坚持"求真"的方法论原则,汲取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朴素的辩证思维、民本思想、义利观和革故鼎新精神,立足工农群众的实际,以发展生产力和走共同富裕道路为价值取向,从而形成了其对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问题的思索轨迹。  相似文献   

4.
李大钊是中国共产党救国救民的先进代表,在其一生的理论求索中,使用了大量与"民"相关的概念,提出了一系列关于为民、救民、重民、爱民的主张,形成了内容丰富、独具特色的"民"思想。文章从中国传统哲学的熏染、西方近代政治学说的洗礼以及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奠基几个方面对李大钊"民"思想进行理论探源,说明李大钊"民"思想有着深厚的理论积淀,并在他接受马克思主义之后逐渐走向成熟。  相似文献   

5.
李大钊在关注国民素质与国家政治的关系时,开始思考国家建构中的国民性问题。他对国民性的思考以接受马克思主义为分界线,形成了以特定国家建构目标为基础的"立宪国民"和"阶级自觉"两种改造主张。"立宪国民"的改造力求从精神层面来唤醒国民,但是这种以精神状态为基础的国民性改造仍然无法解决国家建构的问题。"阶级自觉"既强调对国家建构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劳工阶级的"自觉",以确保国家建构的社会主义指向,又强调要有其内在的张力,从而引导对国家建构实际工作的把握。李大钊从"立宪国民"到"阶级自觉"的根本性转变,是从以国民性改造作为国家建构的出发点到以国家建构目标来对国民进行改造的转变,由此找到了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家建构的方向和动力。  相似文献   

6.
在李大钊的人生道路上,经历了从放弃资产阶级共和国理想,到接受社会主义思想和马克思主义,率先在中国高举起马克思主义旗帜的种种抉择,形成了艰难的思想转变历程。李大钊对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的选择,实际上是一种自觉的文化选择,是他对中国革命和中国思想、文化、学术发展的卓越贡献。  相似文献   

7.
在李大钊的人生道路上,经历了从放弃资产阶级共和国理想,到接受社会主义思想和马克思主义,率先在中国高举起马克思主义旗帜的种种抉择,形成了艰难的思想转变历程。李大钊对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的选择,实际上是一种自觉的文化选择,是他对中国革命和中国思想、文化、学术发展的卓越贡献。  相似文献   

8.
李大钊是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宋介为中国共产党最早的党员之一。五四运动后,在与李大钊的密切交往中,宋介深受李大钊的教育和影响,其思想发生了根本的转变,初步接受马克思主义、倾向社会主义并主张社会革命。宋介及其主编的《曙光》杂志对五四运动后期山东新文化运动的发展有较大影响,对推动马克思主义在山东的广泛传播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李颖 《唐山学院学报》2023,36(2):20-27,75
理解李大钊转变为马克思主义者的原因,既不能忽视时代条件的推动作用,也不能忽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引领作用。"五四"以前,李大钊矢志追寻的民族解放理想在现实面前陷入困境。与此同时,在《我的马克思主义观》一文发表以前,马克思主义的一些话语与方法已开始出现或渗透于李大钊的著述之中。李大钊初步掌握的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和方法与他自身的思想诉求之间形成了内在自洽,从而引领李大钊从一个民主主义者转变为马克思主义者。李大钊对马克思主义的选择并不是单纯基于时势的情绪化选择,而是一种基于比较、批判和鉴别的理性化选择。  相似文献   

10.
周良书  孙延 《唐山学院学报》2021,34(4):16-23,30
李大钊和毛泽东都是中国共产党的缔造者,前者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第一人,后者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集大成者。毛泽东与李大钊的交往经历,对李大钊历史观、世界观、人生观的继承,对李大钊关于中国革命对象、动力和策略等思想的发展,是其成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集大成者的一个重要原因。他们的这种交往互动、代际传承和知识创新,也是中国共产党思想史研究必须关注的内容。  相似文献   

11.
杨孝青 《唐山学院学报》2023,36(2):12-19,35
重视创造是李大钊哲学思想的鲜明特点。李大钊在会通"中西马"文化的基础上,构建了基于"创造"为核心的新哲学体系。从宇宙论来看,李大钊将《周易》的变易思想、道家的"道生"说、西方进化论学说以及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主义思想相结合,揭示了宇宙的存在是一个生生不已的创造过程;从认识论来看,李大钊从传统文化"民彝"一词切入,通过引入西方近代民主政治观念对其加以诠释,指出创造是人民的固有本性,进而揭示了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从方法论来看,李大钊主张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会通东西方文明之长,创造灵肉一致的"第三文明";从实践论来看,李大钊通过"少年运动"扩大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为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提供了源头活水,为推进马克思主义学术体系建设作出了开创性贡献。  相似文献   

12.
面对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积贫积弱的历史情景,中国人民受尽侵辱而毫无尊严的生存状态,李大钊尊严观开始萌发并不断发展,为中国人民追求尊严生存的斗争指明了历史方向。在吸收中国传统文化尊严思想、马克思主义尊严思想和西方人权思想基础上形成的李大钊尊严观,其关于肯定人的主体能动性,注重安定国家秩序,追求个人解放与自由,关注妇女尊严等方面的思考,对当代中国尊严建设实践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3.
李大钊是我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者,率先在中国举起马克思主义旗帜,开启了马克思主义传播的历史化演进历程。李大钊对马克思主义的传播过程呈现出从理论信仰到革命实践的历史化轨迹:从理论介绍到接受信仰,开启了马克思主义传播的理论自觉;通过与非马克思主义思想的论战,不断深化对马克思主义的认识,扩大了马克思主义的影响;通过革命实践,坚持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积极探索中国革命道路,完成了中国马克思主义开创者从理论信仰到革命实践的历史使命。  相似文献   

14.
李大钊关于文化的精辟论述,是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一部分,也是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在中国的重大创新发展,研究意义重大。近三十年来对李大钊文化思想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李大钊文化思想形成与发展研究,李大钊文化思想内涵研究,李大钊文化思想的价值意义研究。通过概述和评析李大钊文化思想研究的现状,以期对进一步研究李大钊文化思想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5.
《滨州学院学报》2020,(5):63-67
"纪念李大钊同志诞辰130周年学术研讨会"以"先驱者的初心与新时代的使命"为主题,对李大钊精神和初心使命、李大钊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及其中国化、李大钊思想理论、李大钊革命活动以及如何深化李大钊研究等进行了深入研讨,成果丰硕,意义重大,必将推动李大钊研究进一步深入。  相似文献   

16.
李大钊是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先驱者和党的创始人之一,也是著名的马克思主义思想家和教育家.在李大钊诞辰123周年之际,探究李大钊在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初期,关于教育平等、教育改革、教育创新的思想,揭示其教育思想的前瞻性、科学性、实践性,既是对李大钊丰富而深刻的教育思想的再认识和新思考,也是为当代中国教育的改革创新和科学发展,提供一些经验借鉴和思想启示.  相似文献   

17.
伟大的五四革命运动,开辟了我国革命史的新篇章,是我国旧民主主义革命转变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它掀起了我国第一次马克思主义思想运动的高潮,在思想上和干部上准备了中国共产党的创立。在这个革命转变的时期里,李大钊同志的思想经历了从民主主义向马克思主义转变的过稃,终于成为我国最早接受和宣传马克思主义的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  相似文献   

18.
五四时期是中国革命发生急剧的根本性质的变化的时期。“五四”运动划分了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和新民主主义革命两个历史阶段,掀起了中国第一次马克思主义思想运动的高潮,准备了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在这个大转变的时期里,李大钊同志的思想经历了从民主主义向马克思主义的转变,并且是中国先进知识分子从民主主义转变到马克思主义的代表、是宣传马克思主义的先驱,是五  相似文献   

19.
李大钊对十月革命从迟疑、有所保留,到大力宣传,代表着李大钊从一个民主革命者向早期的社会主义者再向马克思主义者转变的复杂历程。仔细考察他对十月革命认识的转变,将有助于理解李大钊接受马克思主义的具体途径。  相似文献   

20.
《太原大学学报》2020,(6):20-28
作为中国第一代马克思主义者和系统译介马克思主义的第一人,李大钊受到国内研究者的重视,但是从日语文献展开研究的尚不多见。李大钊在日本留学时曾阅读过的日语文献表明,国内李大钊研究的某些基础结论尚待商榷。李大钊最初开始转向社会主义,并不是通常所说的受到河上肇的影响,更多的是受到他的老师安部矶雄的影响;他真正转变成为马克思主义者是在《物质变动与道德变动》一文发表之后,而不是通常所说的《我的马克思主义观》。从李大钊译介日本文献的数量之多、涉猎范围之广可以看出,李大钊的思想中确实存在不少日本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