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推进产学研协同创新需要重视体制机制创新,特别是市场配置机制、政策激励机制和合作运行机制的创新。在市场配置机制方面,要正确协同高等教育发展规律、企业经济发展规律和市场经济规律的关系,坚持互惠性、互补性、主动性和协同性原则。在政策激励机制方面,要注意营造高校内部和校企外部的创业创新环境,同时制定校内的激励政策和政府的激励政策。在合作运行机制建设方面,要充分把握世界产学研合作模式创新的趋势,认真理解胡锦涛总书记关于"深度合作"和"协同创新的战略联盟"的思想,积极探索校企合作新模式和运行新机制。  相似文献   

2.
《教育与职业》2012,(22):72-75
2011年4月,胡锦涛在清华大学百年校庆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从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高度出发,明确指出高校要积极推动协同创新,鼓励高校通过体制机制创新和政策项目引导,同科研机构、企业开展深度合作,建立协同创新的战略联盟,促进资源共享《。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最近出台的《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都作出了积极推动协同创新的战略部署。  相似文献   

3.
产学研协同创新是适应市场经济发展和国家创新体系建设需要而提出的新要求,也是我国"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中的重要内容。法国产学研协同创新致力于科技带动创新的理念,以科技成果转化和组建方式为模式基础,以发挥特色区域优势以及创新性人才培养为导向,重视优化产学研投资环境和创新体制保障建设,以实现产学研协同创新突破。以法国产学研协同创新为鉴,我国应从加强内部创新型体制建设和外部保障体系构建入手,即:健全法规,完善法律保障体系;转变观念,培育协同创新文化;强化政策,推进企业主体战略;深化改革,加强政府引导调配;加强协作,完善利益分配机制;锐意进取,培养战略合作能力。以此达到强化创新理念、完善产学研协同创新体系、提高产学研协同创新质量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当前,科技创新愈发呈现系统性、复杂性和协同性的特征,主体分散式的创新无法完成时代赋予的创新使命,创新链、产业链无缝衔接,需要强化产学研协同创新。产学研协同创新联盟作为一种复合型、创新型联盟,在推进协同育人、协同创新,促进创新资源配置和创新要素流动方面应发挥积极作用。部分省域以推进产学研协同创新联盟建设为重要抓手,推动高等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取得成果的同时也存在建设主体责任不清、建设动力机制不足、功能尚有欠缺等问题。以产学研相关理论为指导,正确处理市场与政府的关系,建立政府宏观引导、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双导"联动机制,将有助于构建联盟发展良好生态系统,促进联盟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5.
“产学研”协同创新的内涵、要求与政策构想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协同创新是胡锦涛总书记在清华大学百年校庆的讲话中针对高等学校与科研机构和企业的合作提出的新要求。作为一种新的产学研合作理念,产学研协同创新是通过多个主体的协同作用和资源共享,产生整体大于部分的协同效应,实现创新价值的最大化。它不仅要求创新主体的协同合作,也要求创新目标、组织、制度和环境等的协调与整合。为了鼓励和推动产学研协同创新,政府应制定和完善与产学研合作有关的法律、政策,为各方主体的紧密协作提供制度保障;积极创建产学研合作的战略联盟、中介机构和各种公共服务平台,为产学研协同创新提供组织保障;出台促进产学研协同创新的财税、金融、人才流动、仪器设备共享等相关配套政策,为产学研协同创新提供人财物保障。  相似文献   

6.
随着我国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不断向集约型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产学研协同创新发展成为推动区域经济社会不断发展的重要力量。在集约型发展模式下,产学研合作还存在转型困难、合作机制不健全等问题,区域经济社会科学发展对产学研协同创新提出了迫切的要求。因此,政府、高校、企业等参与产学研合作的相关部门,要通过打造阳光政务平台、构建科技金融体系、建立战略联盟合作机制等方式,构建面向区域发展的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  相似文献   

7.
自主创新能力是衡量当今世界各国核心竞争力的关键,产学研协同创新实践是国家建设创新体系的重要力量,良好的产学研协同创新实践模式是提升创新效率的重要环节。在分析美国、法国、日本及韩国产学研协同创新实践的基础上,通过发挥高校的科技创新资源汇聚优势,深化校企平台建设,完善产学研协同创新法律政策体系,争创科技创新服务型政府,建立高度市场化的协同创新中介组织,着力培育协同创新文化等方式,可为我国产学研协同创新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8.
产学研战略联盟是地方高校参与区域科技创新的重要途径。本文从地方高校产学研战略联盟的运行机制出发,分析其制约因素并提出推进地方高校产学研战略联盟运行机制创新的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9.
大力推进协同创新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根本路径,是高校加强科技创新、增强科学研究能力的必然要求和发展方向。大学联盟作为加强高校之间合作与协作的重要平台,对高校推进协同创新具有特别的现实意义。重庆市大学联盟成立后,积极建立协同创新机制,共享协同创新资源,搭建协同创新机构,大力推进协同创新,努力提高科技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0.
科教协同是推动创新型国家建设的基础动力和提高国家创新能力的基础工程,是世界许多国家加快推进创新型国家建设的战略选择和政策取向。通过构建科教协同发展模型对中美两国科教协同发展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我国的科教协同度低于美国,因此,我国应建立协同创新联盟、优化科技资源配置、打造科技创新平台,提升科教融合发展的协同度。  相似文献   

11.
程豪  张峥 《教育技术导刊》2019,18(10):186-190
为了综合比较国内外协同创新领域的研究现状与热点,运用信息可视化软件CiteSpace V,以CSSCI数据库中1 186篇文献与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中1 502篇文献为数据池,绘制国内外协同创新研究领域知识图谱。通过文献年度分析、核心作者及重要机构合作网络分析、关键性共现分析,对国内外协同创新进行评价与比较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创新绩效与技术创新是国内外共同关注的焦点,高等院校是国内外协同创新研究的主要阵地;国内协同创新侧重于对战略性新兴产业与学科建设的探索研究,而国外协同创新偏向于系统与模式研究及绩效研究。  相似文献   

12.
高校与企业、科研院所协同创新已经取得积极成效,但仍存在一些问题。今后要从坚持"扶强扶优"与"扶弱扶需"相结合原则,引导地方高校踊跃参与省级层面的协同创新;建立形式多样且功能齐备的高校协同创新平台;将服务"国家急需、世界一流"目标与满足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相结合,分层次构建区域高校协同创新服务体系;构建多元化的高校与企业、科研院所的协同创新模式;以体制机制创新为根本保障,实现高校协同创新外部需求和内生动力之间的协调与平衡等方面来推动高校与企业、科研院所的协同创新。  相似文献   

13.
针对国家协同创新政策的现实要求,以全国独立设置职技高师院校联盟为例,分析了其发展的新模式,提出了协同创新发展策略,即在联盟体系建设和职教师资培养标准建设上加强合作,实现全方位、多层次、专业化的合作模式.  相似文献   

14.
新升地方高校强化协同创新的挑战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积极推进协同创新,对于大力提升新升地方高校的创新能力具有重要意义。作为一所新升地方本科院校,肇庆学院近年来通过选拔协同创新领军人物,打造科研创新平台,整合优势资源等举措强化协同创新,有力提升了地方高校的创新能力,也为其他高校构建协同创新体系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5.
我国高校科技成果的公益公产属性、信息不对称、服务资源不足等问题给产学研协同创新带来诸多障碍。 基于专利信息对创新过程的支撑作用,按照协同创新的目标规划、组织建立、研发运行和成果转化四个流程构建专利信息服务体系,能够进一步优化高校创新资源配置和协作机制,确保高校产学研协同创新活动中专利信息务体系目标实现。  相似文献   

16.
协同创新是高校提升"人才、学科、科研"三位一体创新能力的有效路径,依据复合系统协调度模型,可以构建高校内外部协同创新协同度测度模型以及协同度测度指标体系。运用2012年至2017年山西省18所高校相关数据对高校协同创新复合系统协同发展状况进行测度,并对协同发展趋势存在差异的3所典型高校进行分析发现:山西省多数高校经历了从低度协同到一般协同的转变,高等教育资源的匮乏会影响高校协同创新整体发展水平;外部协同创新有序度是影响高校内外部协同发展的关键因素;高校自身的先赋性基础对内外部协同创新的有序发展也有很大影响。  相似文献   

17.
在新疆偏远、经济欠发达地区,作为培养人才、生产和传播新知识、新思想的高校,应当义不容辞地承担起区域协同创新体系建设的重任,但是偏远、欠发达地区高校在协同创新中发挥自身作用方面却面临着诸多的困境与问题。作为学校科研工作对内、对外联系桥梁的欠发达地区高校科研管理部门,应在提升学校科研竞争力、建设科研团队、制定科研规划和创新科研管理体制等方面切实发挥好自身的引领作用。  相似文献   

18.
This paper aims to make a contribution to the stream of literature on action research by describing a longitudinal collaborative research project which evolved out of a long-term, participation partnership with Volvo Cars. The collaboration was aimed at developing innovation capabilities in the company and accumulating knowledge on how capabilities are developed. The paper provides insights into the design of collaborative research projects to enable mutual, sustainable learning. It draws on key notions in the literature on collaborative management research and action learning, highlighting the research design of the project at Volvo Cars and its relations to action learning. The paper describes how the research design opened the way to establishing a learning system at Volvo Cars while simultaneously generating new scientific knowledge within the area of innovation capabilities. The paper provides rich and detailed data on a collaborative research setting and highlights key aspects related to organizing and undertaking collaborative research.  相似文献   

19.
为解决航空专业产学研协同创新效率不高、创新意愿低的问题,构建产学研协同创新的演化博弈模型。博弈双方采用“积极合作”和“消极合作”两种策略,通过对协同创新行为的动态演化博弈和参数变化的分析,明确其演化机理与均衡稳定性。研究结果表明协同创新风险系数的增加、创新资源水平差距及学习能力差距的扩大,促使创新主体选择“消极合作策略”;协同创新预期收益的提高会增加选择“积极合作策略”的概率。并从政府引导支持、动态分配协同创新收益与成本、“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建设、学术团队建设四个方面提出对策建议,以促进航空专业产学研协同创新的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