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研究了锰氧化物修饰壳聚糖吸附剂吸附水中汞离子的动力学特性。吸附动力学实验结果表明:吸附在120分钟可达到平衡,其吸附动力学更符合准二阶动力学模型。  相似文献   

2.
钙钛矿型复合氧化物的结构及制备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钙钛矿型ABO3复合氧化物是一类性能优良的新型功能材料,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介绍了钙钛矿型复合氧化物的晶体结构;概括了其制备的主要方法,包括固相反应法、溶胶一凝胶法、水热法以及化学共沉淀法和微乳液法.  相似文献   

3.
分析了国内外飞灰吸附燃煤烟气中单质汞的研究进展,研究了飞灰中汞的分布特性、飞灰性质对单质汞吸附效果的影响以及不同烟气条件对飞灰氧化单质汞的影响,探索了汞的吸附模型,指出了飞灰作为吸附剂目前面临的问题及未来发展的前景。  相似文献   

4.
用传统的溶胶-凝胶法、改进的溶胶-水热法制备了纳米TiO2和掺杂纳米TiO2,通过对甲基橙有机废水的光催化降解模拟实验,比较不同产品的光催化性能,发现改进的溶胶-水热法优于传统的溶胶-凝胶法,掺杂纳米TiO2优于纯纳米TiO2.  相似文献   

5.
采用溶胶-凝胶法,以秸秆活性炭、聚乙烯醇(PVA)和九水合硝酸铁为原料,成功制备了活性炭负载氢氧化铁复合吸附材料(活性炭负载(Fe(OH)_3),以XRD、SEM等表征手段对所得材料的形貌、组成及结构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通过溶胶-凝胶及低温煅烧,纳米级Fe(OH)_3粒子均匀分散在活性炭表面,而Fe(OH)_3的随负载量是影响复合吸附剂的重要影响因素。吸附实验结果表明,活性炭负载Fe(OH)3复合吸附剂对磷具有良好的去除效果,Fe(OH)_3的最佳负载量为5.6%,其最高吸附量可达5.56 mg/g。吸附等温线符合Freundlich等温吸附模式,且复合吸附剂对磷元素的吸附为优惠型吸附。  相似文献   

6.
《中国科技奖励》2014,(4):36-41
半导体氧化物纳米结构的可控制备及其场发射、传感性能研究 主要完成人:朱自强、郁可、张健 主要完成单位:华东师范大学 该项目以半导体氧化物为材料模型。针对其在场发射电流强度和传感器灵敏度仍不够高这两个瓶颈问题,通过特征纳米结构的可控构筑及材料的精确表征和性能测试,发现其构效关系与新的物化现象,揭示材料形貌、结构生长、演化机制和其表/界面特性的调控规律,  相似文献   

7.
采用共沉淀法和水热法分别制备了铁、钒和银、碳的双组分共掺杂改性TiO2吸附剂Fe-V-TiO2和Ag-C-TiO2,并分别以亚甲基蓝和活性艳红X-3B为目标物来评价吸附剂的活性;采用XRD、FT-IR、SEM等现代手段对吸附剂的理化性能进行详细表征.结果表明,成功制备了Fe-V-TiO2和Ag-C-TiO2纳米高效吸附剂,其吸附具有一定的选择性;吸附处理30 min,前者对100 ppm亚甲基蓝的脱色率达95.86%,后者对50 ppm活性艳红X-3B的脱色率达92.06%.  相似文献   

8.
本文分别通过模拟实验舱和实际装修房子,研究了块状竹炭和粒状竹炭、负载锰氧化物活性炭和活性炭对甲醛吸附性能的比较。实验结果表明:粒状竹炭对甲醛的吸附性能大于块状竹炭,归功于粒状竹炭比表面积大,与甲醛的接触面积大,更有利于对甲醛的吸附。负载锰氧化物活性炭表面含有大量的MnO2,而MnO2对甲醛具有很高的反应活性,因此负载锰氧化物活性炭比未负载锰氧化物活性炭对甲醛具有更强的吸附性能。  相似文献   

9.
纳米氧化物陶瓷的制备技术一直是纳米陶瓷领域的重要研究课题.溶胶-凝胶法是制备纳米粉体的先进工艺,它具有工艺简单,设备成本低,反应过程可控,制备的粉体纯度高、均匀性好等一系列优点.本文综述了利用溶胶凝胶法制备TiO2、Fe2O3、SnO2、SiO2、Al2O3、ZrO2纳米陶瓷粉体的方法,并对溶胶-凝胶法制备这些纳米氧化物的优缺点进行了分析.最后,总结了目前溶胶-凝胶法制备纳米氧化物陶瓷粉体存在的问题,并对其未来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0.
用浸渍沉淀法制备复合金属氧化物脱硫剂,添加竞争吸附剂可以使金属氧化物在载体γ—A12O3上高度分散,有利于其与硫化物反应.常温、缺氧条件下精脱H2S穿透硫容可达16.8%.分析了竞争吸附剂的分散作用机理,采用EP、TEM技术分析了金属氧化物活性组分的均匀分布及脱硫前后的脱硫剂微表面的变化.  相似文献   

11.
采用水热法、溶胶-凝胶法和溶胶-凝胶-水热法3种化学法合成Al掺杂ZnO纳米导电粉体,并对其成分、结构、形貌和电性能进行了表征。通过该实验,学生可以比较完整、系统地了解纳米粉体的主要制备工艺和表征方法,并通过观察不同工艺合成的粉体在形貌和性能上的不同,理解各种纳米材料化学合成方法在合成机制上的差异。  相似文献   

12.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TiO2溶胶,采用浸渍-过滤法将TiO2负载于载体颗粒竹炭(BC)的表面,制成竹炭负载二氧化钛的TiO2/BC复合材料,并对竹炭和TiO2/BC复合材料进行电镜扫描和甲醛吸附性能对比实验.结果表明:竹炭负载上TiO2后,TiO2在载体竹炭上的分布较均匀,主要集中在竹炭大孔和表面的凹陷处,没有将孔隙阻塞,所以TiO2的负载造成的竹炭比表面积减小的幅度并不很大;竹炭本身极性较弱,属于弱极性的材料,负载上强极性的TiO2后,极性增加;竹炭负载TiO2后,其对甲醛的吸附性能大大增加.  相似文献   

13.
采用溶胶-凝胶法和溶胶-凝胶+浸渍法两种方法制备了CuO-Ce0.7Zr0.3O2催化剂,并对催化剂进行了XRD、Raman等表征,考察了催化荆的CO氧化性能。研究结果表明,溶胶-凝胶+浸渍法制备的CuO/Ce0.7Zr0.3O2催化荆CO氧化活性明显高于溶胶-凝胶法制备的CuO-Ce0.7Zr0.3O2催化剂的性能,CuO-Ce0.7Zr0.3O2催化剂表面CuO分散度高.从而提高催化活性。  相似文献   

14.
《商洛学院学报》2015,(2):28-32
以疏水型SiO2气凝胶为吸附剂,研究其对Cr(Ⅵ)的吸附性能。考查了pH、吸附时间、气凝胶用量对Cr(Ⅵ)吸附率的影响,探索了吸附Cr(Ⅵ)的动力学特性。实验结果表明,在pH=2、气凝胶的量m=0.4 g、反应时间t=75 min时,疏水型SiO2气凝胶对Cr(VI)的去除率较高;疏水型SiO2气凝胶对Cr(Ⅵ)吸附行为更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使用乙醇作为脱附剂,脱附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5.
探求废旧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锰酸锂溶解在维生素C溶液中的溶解条件,并进一步采取溶胶-凝胶法制备新的锰酸锂正极材料.对废旧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锰酸锂在维生素C溶液中的溶解条件研究的结果表明:适宜的溶解条件为维生素C浓度为1.00mol·L-1、溶解温度为20℃、料液比为45g·L-1、搅拌溶解时间为10min,在此条件下正极材料锰酸锂在维生素C溶液中的溶解率超过99%.采取溶胶-凝胶法制备的新的锰酸锂正极材料具有优异的电化学性能.  相似文献   

16.
通过合成8种多孔二氧化硅材料,并用所制备的多孔材料作为吸附剂,考察了其对苯蒸汽的吸附性能。实验结果表明:饱和吸附量主要取决于吸附剂材料孔径和比表面积的大小;骨架的有机化将有利于其对苯蒸汽等有机分子的吸附;比表面积较大的二氧化硅气凝胶对苯的吸附性能最好。在结构特点上总结了影响多孔材料吸附性能的众多因素,为作业场中苯的吸附处理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7.
采用浸渍法制备有机胺功能化Al_2O_3二氧化碳吸附剂,利用XRD、N_2吸附-脱附、FT-IR和热重分析等方法对样品进行表征,在固定床反应器中评价吸附剂对模拟烟道气的CO2动态吸附性能,结果表明,有机胺活性组分负载到Al_2O_3载体介孔孔道内,四乙烯五胺(负载量20%)Al2O3样品具有最高的穿透吸附活性68.3 mg/g,经20次吸附-脱附循环实验其吸附活性仅下降6.7%,因此该吸附剂在烟道气捕集CO_2具有较高的工业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文章介绍了近年来纳米尺寸LiMnPO_4的合成方法,如固相合成法、溶胶-凝胶法、溶剂热法、喷雾热解法、多元醇法、沉淀法等.分析了制备方法与材料微观形貌和电化学性能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纳米二氧化锡粉体的制备及影响因素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采用液相直接沉淀法、溶胶-凝胶法和均匀沉淀法三种方法来制备纳米二氧化锡,并在对这三种方法进行了简单对比分析的基础上,对液相直接沉淀法制备纳米二氧化锡粉体工艺进行了详细的研究和优化。  相似文献   

20.
溶胶-凝胶(Sol-Gel)技术是一种很有发展前途的固体材料制备方法,已引起众多领域重视.简述了溶胶-凝胶技术的发展历史,总结了溶胶-凝胶技术的分类、原料以及无机盐和金属醇盐的水解反应机理,并概括了该技术的优点及存在的问题,着重介绍了溶胶凝胶技术在耐烧蚀陶瓷纤维、高温超导纤维、铁电压电纤维、磁性纤维等氧化物纤维制备方面的应用现状,并对溶胶-凝胶技术的未来发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