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近年来页岩气开发越来越受到重视,但由于页岩储层渗透率过低,需要进行压裂优化设计才能获得较高的产能。用雷诺数表征页岩气在裂缝内的非达西流动以及对井底流压的影响,建立了裂缝有效渗透率模型,将其引入到支撑剂指数模型中,建立了页岩气产能计算模型,并拟合了f函数,归纳总结了新的页岩气藏水力裂缝参数优化设计方法。通过应用实例计算表明,考虑页岩气在裂缝中的非达西流动后,裂缝有效渗透率、最优缝长以及页岩气产能都会明显减小,最优缝宽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2.
为了准确分析CO2驱注入管柱的受力情况,需要考虑CO2流体在注入管柱内的相态分布,合理预测CO2驱注入管柱温度场、压力场分布。首先,根据三大守恒定律建立了CO2驱注入管柱温度压力及物性参数耦合微分方程;然后,根据四阶龙格库塔算法的计算步骤编制MATLAB程序分析某油田4口CO2驱注入管柱的温度场与压力场;最后,对CO2驱注入管柱的温度场、压力场分布进行了敏感性因素分析。结果表明:在CO2驱注入的过程中,CO2驱注入管柱的温度和压力均随地层深度的增加呈近似线性增长,流体温度在管柱1 400 m之后均超过临界温度(31.1℃),CO2流体相态转变为超临界态;注入管柱温度场分布受CO2流体注入速度影响最为显著,其敏感度系数达到3.10;注入管柱压力场分布受CO2流体注入压力影响最为显著,其敏感度系数达到6.00。  相似文献   

3.
温室效应是全球可持续发展面临的巨大挑战,CO2是造成温室效应的主要原因之一,也是巨大的碳资源。微藻固碳可节约大量能源,不占用耕地,是一种环境友好、可持续发展的CO2固定技术。本文从高效固碳藻种的选育、光生物反应器结构的优化以及微藻固碳技术耦合烟气减排和污(废)水处理三个方面进行综述,以期为中学生物学有关微生物相关内容的教学和在教学中渗透“双碳理念”提供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4.
目的:1.通过全面的实验研究考察阻尼在流固耦合(FSI)问题中的影响作用;2.提出一套光滑粒子流体动力学(SPH)和有限元方法(FEM)相结合的耦合算法,并对流固耦合系统进行数值模拟。创新点:1.通过一系列实验研究惯性驱动问题中阻尼的影响并使用本文提出的数值方法进行验证;2.该数值方法能够在不解耦的情况下对完整系统进行求解。方法:1.构建数值模型模拟流体和弹性结构之间的强烈相互作用;2.利用SPH和FEM对流体和结构分别进行模型化;3.采用接触力学对系统中的流固耦合机理进行建模。结论:1.基于SPH-FEM耦合的FSI模型可成功模拟自由液面形状、橡胶板的位移以及容器壁上的压强;2.模拟结果显示,在连续相互作用的惯性驱动问题中阻尼并不是必要的考虑因素。  相似文献   

5.
《大连大学学报》2017,(3):16-22
深基坑开挖降水过程中,坑内外压力差可能引起严重的工程事故。本文通过有限元软件MIDAS/GTS,采用渗流应力耦合理论及摩尔库伦模型,结合某桩锚复合支护深基坑工程实例建立三维有限元模型分析了该深基坑工程的变形情况,并与不考虑耦合的基坑变形情况进行对比,主要包括锚杆轴力图、桩剪力图与弯矩图、基坑地表沉降、坑底回弹、侧向位移等。结果表明:在两种不同的有限元模拟条件下基坑变形形态基本一致;总的来说,流固耦合分析引起的基坑变形小于不考虑耦合分析的基坑变形,支护结构的受力变形也较小,更接近实际情况。考虑地下水流固耦合分析对基坑变形的影响不容忽视,对实际工程的设计优化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6.
在评析相关文献工作的基础上,根据盐酸与碳酸钠分步反应的原理,探析盐酸与碳酸钠反应过程中模拟的pH、 CO2浓度变化的双纵坐标曲线应具有的特征。为获得接近该模拟曲线的实验数据,采用蠕动泵、真空循环泵对实验装置进行改进,优化实验条件。实验结果表明,盐酸溶液与碳酸钠溶液均为0.01 mol/L、滴定速度约为5 mL/min、空气循环流速度为第三档的条件下,较准确地反映了反应物之间的量比关系,改善了CO2浓度测定数据滞后等问题,获得的pH、 CO2浓度变化的双纵坐标曲线与模拟曲线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7.
以“核心素养”为本的浙江新高考改革,对化学课堂教学提出了更高要求。为了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科核心素养,创设真实问题情境“用CO2与H2制CH3OH”。以“用CO2与H2制甲醇可以实现吗?→用CO2与H2制甲醇反应能进行到什么程度?→用CO2与H2制甲醇反应快吗?”为教学主线,构建化学反应原理的认知模型,为高三化学反应原理复习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8.
利用FDS数值模拟软件,建立不同走廊宽度的三组全尺寸高校宿舍标准层模型,对其进行火灾动态模拟,主要测量了火灾过程中的烟气温度、CO浓度、能见度、烟气层的高度和烟气中CO2浓度等参数,并对模拟结果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火灾发生后,烟气在短时间内开始聚集,迅速向走道两端开始蔓延,出现在走道两端烟气中各参数值高于中间区域的现象;不同走廊宽度对烟气层高、CO2浓度的影响不大;在能见度和温度方面,走廊越宽,能见度越大,烟气温度越低;在CO浓度方面,在相同高度处,走廊越宽,CO浓度反而越大.综合这些因素,在新建宿舍时,建议走廊宽度选取为1.8m.  相似文献   

9.
一、实验原理CuO+CO(?)Cu+CO2;Fe2O3+3CO(?)2Fe+3CO2。二、实验仪器及药品石棉网、集气瓶、玻璃片、酒精灯、剪刀、毛笔、表面皿;CuO、Fe2O3、CO、澄清的石灰水。三、实验装置实验装置见图1。四、实验步骤1.取一块保温性良好的石棉网,用剪刀剪取长约10 cm、宽约3 cm的石棉网条。2.取少量黑色CuO粉末和红色Fe2O3粉末分别在表面皿  相似文献   

10.
目的:目前,潜蚀过程并不能被直接观察到。本研究期望采用透明仪器直接观察潜蚀的演化过程,探讨K0应力状态下间断级配土的潜蚀过程。创新点:1.研制出一个透明潜蚀仪器,可直接观测间断级配土的潜蚀过程;2.建立数值模型,扩展试验参数,在颗粒尺度上解释潜蚀规律。方法:1.采用透明的潜蚀仪器,直接观测间断级配土的潜蚀过程,并记录潜蚀质量;2.通过离散元数值模拟的方法,在颗粒尺度上揭示颗粒的迁移规律。结论:1.随着侵蚀的进行,试样内部形成侵蚀带并逐渐扩大;从力链分析可知,细颗粒在水流作用下逐渐堆积在粗颗粒形成的孔隙中,并被粗颗粒堵塞。2.当侵蚀和阻塞区形成时,流速也逐渐局部化;在侵蚀区,孔隙度增大,流速普遍较快,但在阻塞区,流速较慢。3.参数分析表明,最终潜蚀重量与水力梯度呈正相关关系,且潜蚀重量随K0压力的增大而减小;随着细粉含量的增加,潜蚀重量增加。  相似文献   

11.
目的:建立射孔围岩水力压裂起裂数值模型,提出基于有限体积法的射孔围岩水力压裂破裂数值模拟方法,从而得到流体压力分布和起裂压力等相关参数及其规律。创新点:1.运用坐标转换和叠加原理,推导出考虑孔隙度演化的射孔围岩应力分布;2.提出基于有限体积法的射孔围岩水力压裂破裂数值模拟方法。方法:1.考虑初始地应力、流体渗流和温度传热对射孔围岩的影响,运用坐标转换和叠加原理得到射孔围岩应力分布。2.考虑围岩渗透率和孔隙率的应力敏感性,采用有限容积法对所提出的方程进行解耦确定射孔围岩的流体压力和温度。3.在水力压裂射孔围岩破裂准则的基础上,提出射孔围岩水力压裂破裂数值模拟方法。结论:1.随着射孔方位角的上升,需要更多的注入时间和更高的流体压力才能达到裂缝的起始;井壁不可渗时的起裂压力更高。2.当井壁不可渗时,流体压力在射孔前呈椭圆形分布,且流体压力从射孔到远处逐渐减少。当井壁是可渗时,流体压力的分布沿着井筒向外扩散。3.渗透率和孔隙度的应力敏感性增加了井周区域的流体压力和渗透率,导致流体流动范围更广,且起裂压力和时间都有所降低。  相似文献   

12.
采用RLW-2000M微机控制煤岩流变仪,以砂岩为研究对象,重点分析三轴压缩条件下水压-应变-水压体积曲线演化规律,从水压、应变和水压体积三者关系反映水力压裂过程的力学特征;结合断裂力学观点分析了砂岩的水力压裂裂缝形态及破坏类型.实验结果表明:岩石在水力压裂过程的变形演化规律可分为四个阶段,揭示了孔隙裂隙的注水阶段、弹性变形阶段、体积膨胀阶段和贯通破裂阶段的特征;利用乘幂负指数拟合方程,能较好地模拟ε1-t与P-Vp曲线演化规律且精度较高;孔隙在有效围压剪切、水压挤压张裂和合力的拉伸作用下导致裂缝的发生、发展和贯通.  相似文献   

13.
基于储层地质力学特征,综合考虑压裂液流动与岩体变形耦合作用机制,建立段内多簇同步扩展有限元分析模型.控制方程通过变形转化成以压力为变量的函数,采用离散耦合方法模拟计算裂缝形态与流体压力,从而分析不同敏感因素下多裂缝同步扩展过程中的缝间应力场变化、裂缝转向特性.结果表明:多簇裂缝同步扩展时,应力干扰对于裂缝延伸以及几何形...  相似文献   

14.
在原岩应力,地下水,地质构造和煤层扰动等因素的基础上,根据煤层底板含水层水压不均匀的特点,从渗流场与应力场共同作用的角度出发,建立了底板含水层非均布水压力学模型和倾向条状带的流固耦合模型。根据弹塑性理论求得煤层底板突水的极限水压力的弹性理论解和塑性理论解。运用FLAC3D数值模拟软件对采动工作面底板进行流固耦合数值模拟,分析了采动煤层底板的破坏特征和渗流特性。重点模拟工作面推进过程中非均布水压作用下底板的变形,破坏区域,孔隙水压力的变化等,得出非均布水压力对隔水岩层的破坏影响明显小于均布水压的重要认识。  相似文献   

15.
已知小圆⊙O与两大圆⊙O1、⊙O2分别切于点N、M,且三圆圆心不共线.设⊙O1与⊙O2交于A、B两点,MN与AB交于点K,O1O2的中点为P.性质1 K、O、P三点共线.证明:显然,点O1、O、N,O2、O、M分别三点共线.如图1,联结O1N、O2M,设直线MN与⊙O1、⊙O2的另一交点分别为C、D.联结CO1、DO2并延长交于点Q.  相似文献   

16.
从热力学角度分析C与SiO2反应生成CO而非CO2的原因;指出在实际生产温度下,Si和SiO2均呈液态,理论上不应引用298 K时的生成焓与标准熵;计算了2200 K时反应的热力学函数,并进一步讨论了298~2500 K温度范围内反应焓变与熵变对298 K时相应数值的偏离情况,绘制了较精确的ΔrGmθ-T图;发现对于C与SiO2的反应而言,在此温度范围内,热力学函数对298 K时相应数值的偏离程度较小。  相似文献   

17.
1.(福建南安)目前有关部门做出决定,司机酒后驾车会受到严惩,交警常用一种"酒精检测仪"检查司机是否酒后驾车,其反应原理为C2H5OH+4CrO3+6H2SO4=2X+2CO2↑+9H2O,反应中红色的CrO3转变为绿色的化合  相似文献   

18.
Na2O2是一类重要的过氧化物,也是历年高考命题的热点.现将与Na2O2有关的考点总结如下.一、以Na2O2为载体考查氧化-还原知识Na2O2中氧为-1价,既可以升高为0价(表现还原性),又可以降低为-2价(表现氧化性).故以Na2O2为载体考查氧化-还原知识是高考命题的重点内容.例1在下列反应中,Na2O2只表现出强氧化性的是()(A)2Na2O2+2CO2=2Na2O3+O2  相似文献   

19.
研究开发了微藻固碳制油虚拟仿真实验平台系统,使学生独立进行燃煤烟气CO2的生物法减排转化利用虚拟仿真实训,解决了燃煤电厂现场实验路途远成本高、高温高压设备操作具有较高危险性、制油过程中少量化学试剂有毒有害对学生健康带来风险等问题。学生通过该虚拟仿真实验对生物能源的原理方法形成基本认识,加深对微藻固定烟气CO2制备生物柴油的技术理解,增强了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和实验操作水平。  相似文献   

20.
温室效应是社会关注热点的问题,工业CO2的吸收对实现“双碳”战略目标具有重要意义。有机胺吸收法是目前工业中常用的吸收CO2方法,本文基于有机胺吸收法及酰胺载体在CO2吸收中的应用进行教学设计,在“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决定功能,功能决定应用”大概念统领下,从结构认识胺和酰胺的性质。阐述工业应用中有机胺吸收法的优势及酰胺载体的改良研究应用,从科学、工业技术应用和社会需求三个视角建立气体吸收的认知模型,发展学生模型认知的核心素养,培养学生可迁移的问题解决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