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正确评价天京事变后洪秀全在太平天国革命中所起的作用,是研究洪秀全和太平天国史的重要课题。《李秀成自述》的几段话:“自翼王出京之后,杀东、北王之后,至蒙德恩手上办事,人心改变,政事不一,各有一心。主上信任不专。因东、北、翼三王弄怕,故未肯信外臣,专信同姓之重”;  相似文献   

2.
正当太平天国革命事业蒸蒸日上的时候,发生了天京事变,之后石达开出来主持朝政,但却受到了洪秀全的猜忌及诸王的排挤。在不到半年的时间里,石达开迫于无奈,愤然出走。他出走有多种原因,对太平天国革命产生了极其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这篇文章共一万多字,主要论点是: (一) 出走天京并非石达开本意:石达开从没想到要离开天京。太平天国需要英明统帅石达开。石达开出走是洪秀全分裂主义的结果;(二) 不能以离开洪秀全定分裂:洪秀全逐渐离开了农民阶级的旗帜。洪秀全并没有认识到自己的错误。离开洪秀全不等于离开革命;(三) 不能以离开天京战场论是非:天京已逐渐失去了有利形势。石达开出走有力地配合了天京战场。洪秀全死守天京断送了石达开也断送了太平天国革命。限于版面,本刊仅刊登第二部分。  相似文献   

4.
1851-1864年,中国历史上爆发了一场农民革命战争,力量发展到十八个省,建立了太平天国政权。洪秀全作为这场革命的发起者、组织者与领导者,功不可没。但在定都天京后,洪秀全的思想却发生了变化,使他对太平天国革命的领导发生了一系列失误,从而对太平天国革命的失败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相似文献   

5.
1851-1864年,中国历史上爆发了一场农民革命战争,力量发展到十八个省,建立了太平天国政权,洪秀全作为这场革命的发起,组织与领导,功不可没,但在定都天京后,洪秀全的思想却发生了变化,使他对太平天国革命的领导发生了一系列失误,从而对太平天国革命的失败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相似文献   

6.
1856年9月2日凌晨,太平天国东王杨秀清被北王韦昌辉带兵杀死,造成了“天京事变”之大悲剧.“天京事变”的导火线是杨秀清逼天王洪秀全封他为“万岁”.杨秀清被杀不是偶然的,其责任主要应由他自己来负.东王杨秀清是太平天国第二号领导人物,地位仅次于天王洪秀全,但他有代天父上帝“传言”的特权,实际上总揽了太平天国的军政教大权.建都天京(南京)后,杨秀清把主要精力用于内部斗争,对人惩治过于严厉,“毛细之过,笞且不足”,“辄律以斩首”.“凡东王驾出,如各官兵士迥避不及,当跪于道旁,如敢对面行走者,斩首不留.”绣花女馆一女子,用秽布为天王、东王做帽衬,杨秀清下令处以“点天灯示众”之刑.  相似文献   

7.
太平天国的洪氏集团是以天王洪秀全为轴心(天王死后以幼主为核心)、以洪姓家族成员为主要组成部分而结成的一个农民阶级的宗派集团。洪秀全东乡登极确定的五军主将制度及永安建制使该集团初露端倪。"天京事变"后王长、次兄被封为安王、福王标志着该集团的正式形成。1859年,洪仁被封为干王后该集团势力加速膨胀。洪氏集团的腐败加速了太平天国的衰亡。  相似文献   

8.
近代伟大的农民大起义,洪秀全领导的太平天国运动,1851年在广西金田村树起了旗帜。经过两年奋战,1853年3月19日太平军攻占南京,将南京改称为天京。太平天国定都后,在十年多的时间内,先后在天京兴建了一千多个宫、府、衙、馆。天王洪秀全宫是当时最宏伟的宫殿。天王宫殿是洪秀全作天王时居住的地方,也是“天朝”的象征。太平天国在这里公布了著名的《天朝田亩制度》;1854年东王杨秀清“天父下凡”后回拜天王,洪秀全在这里举行了有团结意义的“金殿议事”。  相似文献   

9.
太平天国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伟大的农民战争。它自一八五一年金田起义,就迅猛发展,其声势之大,进军之速,纲领之完备,都是历次农民起义所不及的。仅二年多太平天国就以排山倒海、摧枯拉朽之势定都天京,建立了与清政府相对抗的革命政权。不久,为了巩固革命政权,向清政府主动进行了北伐和西征。运动方兴未艾,却发生震动中外的“天京事变”,形势急转直下。从此,太平天国革命元气大丧,士气不振,从战略进攻转入了战略防御。解放以后,史学家对此发表不少不同意见,对太平天国领导集团进行了分析,这是非常有益的。我认为“天京事变的发生,如果拘泥于个人责任的话,仅从个人的出身、品质、作风进行分析,就会陷入唯心主义。好象“天京事  相似文献   

10.
洪秀全与杨秀清是太平天国农民运动的两位杰出领袖,大部分的太平天国官方文书都记载着洪秀全与杨秀清在金田起义时期以兄弟关系为主线,同心协力,共秉朝政;在定都天京后以君臣关系为主线,后来矛盾萌发,最终激化,终于演出了骨肉相残的悲剧。  相似文献   

11.
本就天京事变的原因以及洪秀全在这场事变中应负的责任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2.
上帝家庭与太平天国政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上帝家庭在太平天国起义酝酿时期和开国初期,曾经作为重要的宗教、政治制度构件发挥过积极作用。上帝家庭亲属关系凌驾于凡间肉身宗亲关系之上,是天京事变前太平天国宗法制度的主要特征。而后期洪秀全重建的以洪氏胞族为核心的上帝家庭,却因为他试图使其凌驾于权力中枢之上而遭到了失败。  相似文献   

13.
天京事变,是太平天国运动走向衰败的一个关键,谁应该对这场震撼人心的历史大悲剧承担主要的责任?论者多归咎于杨秀清、韦昌辉以及石达开,至于太平天国运动的领袖洪秀全,不是被回避,就是受到庇护。综观这一段历史的事实,笔者认为在天京事变中,起了决定性作用的是洪秀全,负有主要责任的也理应是洪秀全。  相似文献   

14.
洪秀全是太平天国农民起义的领袖.他的思想对于这次起义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经济是立国之根本,他的经济思想对太平天国的建立和发展又有着不可忽视的决定意义.本文试图对洪秀全从早年到1853年定都天京后颁布《天朝田亩制度》这一时期的经济思想作一探讨,以就教于太平天国史研究的专家学者.  相似文献   

15.
韦俊其人     
<正> 天京事变是太平天国农民运动史上的一次最大内讧,它是由农民阶级局限性造成的,是农民领袖们被胜利冲昏头脑的表现.天京事变宣告了太平天国事业从兴盛顶峰转向低潮。除了前不久发生的石达开分裂出走外,一八五九年右军主将韦俊在池州叛变投敌,也是这一悲剧直接造成的恶果。韦俊降清后,对农民革命事业造成了严重危害,这  相似文献   

16.
太平天国东王杨秀清假天父下凡“诏书”这一特殊的宗教形式,打击、压制天王洪秀全及诸将领,肆无忌惮,为所欲为,直至追逼封自己为万岁,以致爆发了天京内讧。这是太平天国作为旧式农民战争的性质和定都天京后逐渐向封建专政的蜕变所决定的。  相似文献   

17.
《甘肃高师学报》2022,(4):29-34
太平天国东王杨秀清假天父下凡“诏书”这一特殊的宗教形式,打击、压制天王洪秀全及诸将领,肆无忌惮,为所欲为,直至追逼封自己为万岁,以致爆发了天京内讧。这是太平天国作为旧式农民战争的性质和定都天京后逐渐向封建专政的蜕变所决定的。  相似文献   

18.
一关于天京事变,至今似乎还没有一个基本一致的或比较明确的概括。通常,有这样两种说法:一、这个事变从一八五六年八月“杨秀清谋篡洪秀全位起”,至一八五七年五月“石达开被洪秀全疑忌惧祸出走止,前后为时共十个多月。”“中间经过洪秀全密命杀杨秀清,韦昌辉乘机扩大事变,谋夺政权,石达开起兵靖难,天京军民齐心杀了韦昌辉,欢迎石达开  相似文献   

19.
1860年夏秋之交,正当第二次鸦片战争之火在京津熊熊燃烧的时候,太平天国领袖洪秀全的宗教老师,美国传教士罗孝全(Issachar·Roberts)终于踏上了太平天国领土,开始了他几年来梦寐以求的太平天国之行。罗孝全(1802—1871年),生于美国田纳西州,就学于南卡罗来纳州弗曼神学院,毕业后任美国南部浸信会传教士。1836年来中国,次年开始在澳门传教,以后转至广州。1847年3月遇到了洪秀全,洪秀全向他学习《圣经》,但他不肯为洪秀全施洗礼,不久又借故赶走了洪秀全。太平天国革命爆发后,罗孝全欣喜若狂,以洪秀全宗教老师的身份,于1852年10月间写了《洪秀全革命之真相》,  相似文献   

20.
鸦片战争后,外国资本主义势力入侵我国,我国人民、特别是广大农民受到更加沉重的剥削和压榨。我国人民和帝国主义的矛盾、广大农民和清朝封建势力的矛盾空前尖锐,终于在一八五一年汇成全国规模的斗争——太平天国革命运动。洪秀全领导的金田起义爆发后,太平军迅速击溃了清军的围攻和地主团练的骚扰,一举攻克了桂林、长沙,夺取了岳州、武昌,接着顺长江东下,不到三年从广西打到南京,由不满一万人的队伍发展到一百万大军,并建立了太平天国革命政权。一八五三年建都天京(今南京)后,太平军继续北伐,扩大成果;同时沿江西征,准备夺取长江中游地区,以巩固下游,保卫天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