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韩炼 《当代传播》2000,(4):59-60
标题的制作一向被新闻工作者所看重 ,标题被誉为新闻的传神之“眼” ,它对传播信息、吸引受众、引导舆论、表达主旨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当今面对信息技术革命带来的挑战 ,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 ,新闻工作者在制作标题上更是绞尽脑汁 ,力求出新 ,凸现特色。下面就一些探新佳作作些分析。一、大标题的创新大标题又称通栏题、横幅等 ,居于版面的最显著位置 ,突出强调某个时期的中心工作与指导思想 ,往往以口号形式单独出现 ,有很强的指导性和宣传鼓动性。当今的大标题除这一形式外 ,还可以集纳同一类稿 ,或报道同一领域的新闻 ,创造了大标题 +提…  相似文献   

2.
众所周知,标题是新闻的眼睛。所谓“题好一半文”.说的就是标题在新闻写作中的重要性。所以。我们无论是采写新闻或者是做新闻编辑.都应当注意制作好标题。把新闻的“眼睛”擦亮些.以吸引读者,扩大宣传效益。在这里,笔者结合新闻工作实践,与同行们共同探讨一下标题制作的一些技巧。  相似文献   

3.
书刊有封“面”,有书“眉”,由此看来,书的眼睛就应该是标题了,因为,标题即标出来引人注意的题“目”。在编校工作中对标题的编校处理也可谓是“画龙点睛”。英文书刊的标题(含书名)在编校工作中除了与中文书刊标题有共同的要求外,还有其独特之处,譬如:单词字母的大小写、标点符号以及一些应特别注意的问题。目前,我国图书市场的英语图书占据了很大的份额,而大部分为国内版本,尤其在教材和教辅方面。英文读物要给读者一个正确的导向,除了作品本身的思想内容外,编校工作方面也需要有一定的规范性,并不断地完善。在翻阅浏览英文书刊的标题时,…  相似文献   

4.
大气与凝练     
对“大气”二字的认识是基于我们“产经新闻版”的整体风格来考虑的。产经新闻版版面风格凝重洗练,简洁明朗,标题的字号也要比其他版面的标题大一些。因此,我们不可能做一些“花花草草”的标题,也不可能像一些小报那样在标题上玩“噱头”,否则,不仅会失去自己的个性,也会“因题害义”。  相似文献   

5.
作为一名新闻工作,特别是编辑.稿件的标题制作得好不好,是衡量他是否称职、是否优秀的一个重要尺度。何为“好”?当然是准确、简洁、生动。俗话说: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在工作实践中,要做到这一点,是很有些“门道”要讲究的。我认为,其核心的“门道”就是在标题制作中,要把握好“准”和“亮”的统一。下面结合一些不同报纸报道同一新闻事件时在标题制作上的差异,来分析一下这个问题,其编辑制作标题的能力水平可以一目了然。  相似文献   

6.
报刊标题十病姚连学标题是版面的“眼睛”,制作精当编排美观的标题起着画龙点睛的作用。但是,当前一些报纸、期刊的版面上的标题却奇形怪状,“变态”“异化”,容易产生岐义。其表现主要是“十病”:分割肢解。一条标题在文章的开头放几个字,文章中间塞进几个字,结尾...  相似文献   

7.
报刊上新闻和文章的题目,叫标题,通常特指新闻的题目。标题被报人们称为“报纸的眼睛”,并被认为是新闻编辑工作的尖端,可见它的重要。最早的报纸是没有标题的。我国从公元八世纪的“报状”、“进奏院状报”,到宋代的小报“新闻”,到元、明、清的“小本”、“小钞”、“报条”“京报”等,都只是把内容一条一条依次罗列,没有标题。十九世纪二十年代前后,外国侵略者主办的《察世俗每月统纪传》、《东西洋考每月统纪传》等所谓近代化报纸创刊,才开始出现标题和一些署名文章,但也很简单,一般只在正文前加上“新报”、“新闻”、“近日杂报”、“粤东新报”等寥寥数  相似文献   

8.
标题,是新闻的眉目,一条好的标题,犹如画龙点睛,能使读者产生美感,也能美化报纸的版面。但是,一些记者、通讯员在写稿时却忽略了标题的制作,往往错误地认为“只要内容好,标题无关紧要”,把制作标题的责任,推给了报纸编辑。其实,对编辑们来讲,编辑部每天来稿上千,若每篇都细看,恐怕也不太现实。编辑们往往采用“筛选法”,即先看标题,再看内容,如果标题引人,则“另眼看待”,若标题一般,一些内容好的稿子也可能会成为“漏网之鱼”。好标题,对读者来说也是一种诱惑。据笔者对100名军报读者调查,其中72人是先看标题,然后…  相似文献   

9.
8月21日新华社的通稿,首次报道习近平同志“8·19”讲话。但各家媒体主标题的设计很不一样。新华社通稿的标题是“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人民日报》、《光明日报》头版头条采用的是“胸怀大局把握大势着眼大事努力把宣传思想工作做得更好”。受新华社通稿标题的影响,北京的《北京青年报》和《京华时报》的标题为“意识形态工作是极端重要工作”,显然是新华社标题的简化表述。诸如“某某工作很重要”之类的话语,基本等于没有说。因为形式主义的一种表现,就是到了什么地方、遇到什么情形,就说什么是重要的,这没有错,但也没有特别的意义。采用这样的主标题报道习近平的讲话,没有真正抓住习近平讲话的要义。  相似文献   

10.
标题是新闻的“文眼”。标题“有神”、“传神”,才能显出文章的“精神”,才能很好地实现新闻价值。因此,作为语言的艺术,标题的制作一向被新闻工作者重视。在新闻的大干世界里,军事新闻由于报道对象的特殊性,使其在标题制作常常表现出一些特有的语言艺术和魅力。  相似文献   

11.
科技论文标题的编辑加工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李兴昌 《编辑学报》1990,2(1):15-19
科技论文标题的编辑加工是整个编辑加工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今根据有关规定和惯例,结合自己的体会,对科技论文标题编辑加工的要点和要求提出一些看法。 科技论文的标题包括总标题和层次标题,下面分别讨论。1 总标题的加工 总标题(以下简称“标题”)是论文的总纲,“是以最恰当、最简明的词语反映报告、论文中最重要的特定内容的逻辑组合”,是  相似文献   

12.
标题的要求,应当是:片词包孕百意,一语囊括全篇。这就是说,标题的用词造语宜少,而它又应该具有很强的概括力,因而作者在制题时把音节过多的词,词组或句子加以精炼压缩,换言之,“节缩”标题中的词语,充分信赖读者,不把  相似文献   

13.
标题是文章的“眼睛”,生动的标题引人入胜,给人以美的享受。制作好标题,有许多学问,恰当地运用古诗作标题,往往能收到画龙点睛的效果。近几年全国评选出来的好标标题,有不少同古诗“攀亲结缘”,富有诗情画意,含蓄简洁,生动活泼。如何不露斧凿之痕,恰到好处地把古诗运用到标题中去,广大新闻、理论工作者的实践为我们提供了值得借鉴的方法。引用古人作诗,把文词的潜力都发掘出来了,它整齐而不雷同,匀称而不呆板,语言概括力很强,而标题也非常讲究精炼。所谓引用,就是把古诗原封不动地引来作标题。这类  相似文献   

14.
题好一半文     
在新闻作品中,标题的作用是很重要的。读者或听众最先接触的就是新闻作品的标题。所以有人说,标题是文章的眼睛,是让受众“上钩”的“诱饵”。俗话说“秧好一半谷,题好一半文”。写好新闻作品的标题,对于增强新闻作品的表达能力,增强新闻作品的新闻价值,都是有重要作用的。 恩格斯曾经说过,“标题越简单,越不费解,便越好”。制作标题实际上是对新闻内容的高度浓缩。胡乔木曾经说过:“有的时候想一个好标题等于写一篇文章所用精力的三分之一”。标题应该虚实结合,不拘一格,要讲究文采,才能吸引读者。比如同时反映一件新闻事件,标题不同给人的感觉就不一样。请看,反映一家企业如何创建精神文明,有的媒体的标题是“文明出效益”,有的是“发掘潜能出效益”,而有的媒体记者在标题上下了一定的工夫,标题是“奇迹出在软件上”,这给人的感觉就很新异。现在一些媒体的新闻熟悉的词  相似文献   

15.
俗话说:“画龙还须巧点睛。”如果把写文章比作“画龙”,那么拟题就是“点睛”。“标题是文章的眼睛”。一个好标题不仅能牢牢吸引住读者,吸引读者往下看,而且能够增强文章的可读性和艺术感染力,收到意想不到的宣传效果。既然说标题是文章的眼睛,那么怎样才能使这双眼睛具有魅力吸引读者呢?下面就结合自己从事新闻报道工作的实际谈谈对标题制作的一些粗浅看法。一、力戒平庸,活用佳句翻开报纸我们不难看出:除了新闻事实本身不新、表现手法陈旧的问题外,最为突出的是新闻标题制作单调、乏味而冗长,使人读来生涩、费劲,给人以“似曾相识”之感…  相似文献   

16.
提高期刊文章的可读性举例《机电信息》编辑部赵健为了提高期刊文章的可读性,应重视对标题和正文的编辑加工。现就工作中经常遇到的一些问题分述如下。一、加工标题时应注意的重点1标题忌含混不清和模棱两可某文原标题叫做“不回转气缸普通车床用气动夹具”。这个标题...  相似文献   

17.
“题好一半文”,“标题是新闻的眼睛”等俗语,充分说明了标题的重要地位和作用.然而,一些采编者由于不注意标题的制作,因而不能发挥其应有的效益.笔者在此列举出四种标题制作中的常见病及防治方法,供同行们参考.  相似文献   

18.
报纸争取读者的竞争,很大程度上是始于新闻标题的竞争。标题是新闻的“眼睛”,是对新闻最有价值内容的浓缩、概括和提炼。读者对新闻的选择过程,首先是通过对一个个标题的浏览来实现的,标题制作的好坏直接影响着读者对新闻的阅读兴趣。再者,读者在选择媒介时带有较大的随意性,因此要在瞬间激发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并产生购买欲望,就要求报纸标题,尤其是头版头条的标题要精彩动人、引人注目,具有很强的可读性。  相似文献   

19.
“新闻”的特征之一是“新”,也就是说,“新闻”反映的客观事物以及表现手法等都应与一般不同。可惜的是“新闻”的这一特征在我们新闻工作中还没完全得到淋漓尽致的体现。我们的报纸上,不时有一些老面孔、老一套的新闻作品露脸。特别是在县(市)报,这种现象尤为突出。比如说,有关工业、农业一些方面的报道,许多都是今年重复去年。有些作品从标题制作到结构形式、语言表达大致差不多。面对这样的新闻稿件,报社“老总”是“弃之可惜”,又“食之无味”。新闻见了报,读者们或不看,或仅看标题,或为某种需要耐着性子读下去。出现这种问题的原因有  相似文献   

20.
作为电视法制专栏节目,《今日说法》在标题制作上独具匠心,狠抓标题的四定位:重在“普”、根在“法”、淡于“奇”、贵在“引”。在标题的具体制作过程中始终遵循“普及法律知识,弘扬道德风尚,宣扬精神文明”的宗旨,将标题与栏目的相互关系系统地融入节目制作之中,充分地体现了法制节目的特征。本文对《今日说法》部分节目的标题进行分析研究,以期给电视栏目的标题制作提供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