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动词“打”的论元结构和句法特点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汉语动词“打”的义项繁多。它的主要义项有三:1.“用手或器具撞击物体”;2.“器皿、蛋类等因撞击而破碎”;3.“殴打、攻打”。由于各个义项的论元结构不完全相同,它们的句法特征亦有较大差异,尤其是“打”的第二个义项出现了作格动词和及物动词交替的现象,而作格动词又与被动句中相应动词的句法特点有很大区别。了解这些复杂因素,有助于“词库”理论的建构。  相似文献   

2.
成语“没精打采”,又作“无精打采”;“采”,亦作“彩”。整个成语的意思,没有谁不明白。但有这样一道高考练习题,单单问你该成语中那个“打”字当什么讲。练习题所给的答案是“除去”。《现代汉语词典》“打”有“除去”这个义项。中国人民大学版《现代汉语通用字  相似文献   

3.
日语中的动词“ぁげる”可以表示多种意思,运用语义特征和语义扩展模式进行分析,理清各义项之间的关系及各义项中要求共现的论元,并归纳出语义扩展模式图,结果显示,“ぁげ为”的基本语义特征是[+施事动作][+受事移动][+受事变化][+受事向上核心语义特征是“受事向上”,当这个义项脱落时,“ぁげる”的基本义发生根本改变,引起语法化,为其构成复合动词时的语法化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4.
一、下列成语中加点的词解释正确的义项,请打”√”。 1、积毁锁骨  相似文献   

5.
现代汉语中的泛义动词很多,文章撷取其中比较典型的高频词“打”和“搞”在句法、语义及语用三个方面加以比较,找出它们作为泛义动词的共性与个性。通过比较,可以看出,尽管各个泛义动词泛化路径不同,但作为泛化基础的“基动词”的语义特征是引申至各义项的基础;泛义动词的泛化路径是围绕“基动词”的原型义展开的,是纵向引中与横向兼容的过程。  相似文献   

6.
在研究自汉代起"打"字义项与应用的基础上,以唐、宋、元、明、清等朝代为关键时间节点,介绍了"打"字分别在这些时段产生的新义项,研究了"打"字义项在古代的发展、演变的过程,对"打"字的古代义项做出了全面地叙述。  相似文献   

7.
"打"字是现代汉语词汇中使用频率最高的词汇之一。在参照了大量文献的基础上,从普通话和现代汉语方言两方面对打的现代义项进行了分析。汉语中较为活跃的汉字"打"有五种词性,数十个义项。  相似文献   

8.
上古汉语“终”、“死”、“没”、“人”、“言”等词在特定的语境中词义向积极方面偏移。从这些词的词义特征和语境特征来看,偏移的词义是一种隐涵义,是语用推理的结果,没有成为词的固定义项。  相似文献   

9.
“打”,做动词时,《现代汉语词典》给出25个义项,是在日常生活中用得比较多的一个字。在下列不同的语言环境中,你会“打”吗? 1.外出乘出租车叫打□2.坐着或靠着小睡为打□3.出外干活谋生是打□4.旅途中休息下来吃点东西称打□5.即兴说些可笑的话进行逗乐叫做打□6.想把在饭店吃剩的东西带圆家称打□7.商店晚上关门停业是打□8.从事没有固定地点的工作或活动称打□□  相似文献   

10.
“赞”在《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里有三个义项,均为语素义义项。从现代汉语的语言事实看,这个处理似不合适。①“帮助”较稳定,是语素义义项。②“称赞”已有单独当动词、形容词、名词使用的趋势,已经发生词汇化。③“赞体”应注为词义义项。  相似文献   

11.
《辞源》(修订本,1988年第一版)中,“廛”共有三个义项,其第三个义项为:“束,通‘缠’。《诗·魏风·伐檀》‘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廛兮’。”这里“廛”有“束”这个含义,是因为“廛”通“缠”,而“缠”有“束”这一含义。再看,《辞源》中“缠”这个字的义项共有四个:绳索;盘绕;纠正;日月星等天体的运行;同“躔”。诸多义项中,唯独没有“束”这一义项。由此就出现了一个问题,如果“缠”没有  相似文献   

12.
契约文书是最具地方性特征的文献之一,因此在古代文献词语的考释,特别是方言词的考订中具有独特的价值.洛阳明清契约文书中含有不少方言俗语词,具有重要的词汇学、方言学、辞书学价值,较真实地反映了同时代的口语,对它们进行考察,有助于汉语词汇史研究.通过对洛阳契约文书中“茔”、“取水渠”、“壹垧埤”、“地垅”、“界畔”、“滴水檐”、“畛”、“圪埌地”、“厕坑”、“过割”、“打兑”等10余则方言俗语词的考释,可补充《汉语方言大词典》漏收的词语、义项和语例,为研究洛阳方言、探讨近代汉语词义的演变提供丰富的语料.  相似文献   

13.
“花(huā)”是个多义词,在《现代汉语词典》上有近20个义项,其中第一个义项是指“种子植物的有性繁殖器官”,即“花朵”的“花”;第二个义项是指“可供观赏的植物”,即“花木”的“花”。  相似文献   

14.
“婆”在西昌话中有阴平和阳平两读。文章介绍了西昌话中“婆”的九个义项,并着重考释了现行字词典中未收录的“婆”的“祖母辈非亲属妇女”、“外祖母”、“外祖母的妯娌”三个义项的来源,认为阳平“婆婆”的“祖母辈非亲属妇女”之义是由阳平“婆”的“祖母辈亲属妇女”之义引申而来,阴平“姥婆”的“外祖母”义是西昌人结合南北地域文化特征而采用的称谓,阴平“婆婆”的“外祖母妯娌”之义来源于“姥婆”的“外祖母”义。  相似文献   

15.
多义词是汉语二语者学习的一个难点和重点。通过统计分析汉语二语者多义动词"打"的各义项的使用频率,并与汉语母语者"打"义项使用频率进行对比。发现汉语二语者在使用多义动词"打"时产生的偏误集中在与他词的混淆上,具体分为该用其他词而误用"打"和该用"打"而误用其他词两类,偏误原因有母语搭配关系负迁移、错误类推、辨别不清"打"与同义词的异同等。  相似文献   

16.
周同燕 《文教资料》2009,(12):38-39
依《说文解字》里“老”的解释,“老”有两个特征:一是年事较高;二是出现了须发变白的生理特征。以此为基点,《现代汉语词典》收录的“老”字的17个义项、183个词条有一个庞杂的意义演变轨迹,而这些“老”的性质也是各不相同的。  相似文献   

17.
《鸿门宴》一课中,302面注释②“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意思是,做大事不必注意细枝末节,行大礼不必讲小的谦让。”我认为“行大礼不必讲小的谦让”此解不合文意。此注应释为“行大礼不必避小的责备”。因“辞”在《辞源》、《辞海》和《康熙字典》上都没有“讲”这一义项。用其它义项又对不上号。用“避”释“辞”可以与“离开”“不受”等义项相符。再“让”字,如用“责备”义项,文理也说得通些。  相似文献   

18.
《中国石拱桥》开头“石拱桥的桥洞成弧形,就像虹”一句,有值得商榷之处。这句话,使用了比喻说明的方法,旨在介绍石拱桥的一般特点,但这一比喻存在两点不足: 一、“成”应为“呈”。“石拱桥的桥洞成弧形”是描写桥洞外部特征的,所以“成”应作“显露、呈现”解。然而,查阅各种大型工具书均未发现“成”有这一义项。与此相反的是,《辞源》《辞海》等辞书在“呈”字条下都有与“显露”、“呈现”相同或相似的义项,《现代汉语词  相似文献   

19.
动词义项如何区分,学界有“分布不同则义项不同”的原则。但这一原则仍存在较多问题。本文提出并详细说明了“组合多义、补语鉴别式…并列同现…配价结构”等解决义项区分问题的方法,这些方法操作性较强,可以解决动词义项区分中的许多难题。  相似文献   

20.
释“臻”     
《汉语大字典》 《汉语大词典》中“臻”字所收义项都是七个,但七个意义并不完全一致;另外,所收义项与所引例句有些并不恰当,不能清晰地反映“臻”的意义.鉴于此,本文从“臻”的本义出发,结合其常见的词语搭配情况和构词情况,认为“臻”的义项应为六个,并说明了这六个义项之间的引申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