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反讽作为文学批评术语具有多义性和难解性,从反讽的角度解读鲁迅的小说,在鲁迅研究界只初见端倪。作为鲁迅讽刺艺术经典之作的《肥皂》,可以依据反讽所具有的双重意义结构,从言语反讽、情境反讽和总体反讽三个层面上进行观照。  相似文献   

2.
近几年来,国内学者开始注意从叙事学的角度探讨鲁迅小说,尤其是把西方叙事学中的“反讽”手法运用到鲁迅小说研究中。本文主要从结构反讽、性格反讽、言语反讽三个方面对鲁迅小说进行了解读。  相似文献   

3.
以鲁迅《祝福》为例,阐释了反讽艺术的典型表现:正话反说、情景反讽和主题反讽。这阐述了鲁迅讽刺小说“旨微而语婉”的审美风格,重在引导学生认识反讽艺术的特征,并在写作实践中灵活应用。  相似文献   

4.
景物描写是小说创作中最常见的一种技巧,也是鲁迅非常重视的一种表现手法,鲁迅小说中的景物描写追求简约与丰富的统一,追求融情语于景语的诗性意境,凸显象征色彩,蕴含着反讽意味,具有极高的典范性。  相似文献   

5.
反讽在西方受到许多批评家的重视,而鲁迅的小说无论是內容还是形式都具有鲜明的反讽特色.本文从文章的表层结构与深层结构出发,对鲁迅的经典作品(祝福)进行观照.  相似文献   

6.
在现代艺术中,反讽不再只是一种修辞形式,而是一种认知方式和生活态度、一种世界观.本文由此入手,旨在通过比较分析鲁迅与卡夫卡小说中的反讽艺术特征,探讨其内涵.  相似文献   

7.
1933年初,胡适作为“中国民权保障同盟”北平分会的主席,公然替政府当局掩饰罪责,指责中国民权保障同盟总会。此后鲁迅在《申报·自由谈》上发表了《王道诗话》和《“光明所到”》等一系列文章批评胡适。而台湾个别学者认为鲁迅是公报私仇。其实,通过史料的发掘和解读,可以发现,鲁迅对胡适的批评揭示了某些自由知识分子宣扬的自由精神的虚妄性,揭示出在民族危机的时代,知识阶层思想层面出现的某些更为复杂的方面。其特点是在用“戏仿”的修辞手段和批评策略,在多重反讽中对胡适当时的某些行为及其隐含的思想进行了鞭辟入里的剖析。在第一篇文章中,鲁迅戏仿了胡适的“人权说”、“实验主义”和“鹦鹉对话”,并用诗话的形式对胡适替当局说话、压制民主的言行予以反讽。在第二篇文章中,鲁迅使用了三重戏仿的方式.对胡适关于北平监狱的调查进行颠倒性的讽喻,并对谁代表光明与谁维护黑暗作了有说服力的辩证.  相似文献   

8.
王劼 《现代语文》2009,(6):76-77
“反讽”是文学创作的重要艺术手段,它给文本带来了超越文字的丰富内涵,扩大了文本的张力。鲁迅的作品比较自觉地运用了反讽艺术,《阿Q正传》就是较为成功地体现“反讽”运用的作品之一。无论小说的标题、主题揭示的过程还是小说语言的表达,都具有反讽特点,这种“含泪的微笑”的风格使作品更具深刻的思想内涵。  相似文献   

9.
文章认为鲁迅的《伤逝》表达了一种对自由爱情的反讽,这种反讽意义是通过两个要点来完成的:一是小说叙事与其语境的对立;二是《伤逝》主题内涵中所表达的自由恋爱与传统婚姻的殊途同归。  相似文献   

10.
反讽作为一种文学技巧,主要分为言语反讽、情景反讽、结构反讽和模式反讽四种类型。在简.奥斯丁的小说《傲慢与偏见》中,不同类型的反讽灵活地运用于四桩婚姻大事之中,以评判当时以追求金钱为目的的婚姻观念。  相似文献   

11.
《儒林外史》是“讽刺小说”的说法始于鲁迅先生 ,并得到广泛认同。但这种分类并不科学 ,既不符合吴敬梓的主观创作意图 ,也不符合作品的实际情况。这种说法的提出 ,和鲁迅先生的创作个性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鲁迅之所以与高长虹构怨,传统观点认为:一是因《莽原》一事高长虹对鲁迅有过中伤;二是鲁迅听信了高长虹对许广平单相思并对自己有讥刺言词的传言。其实另有第三种原因,即由于鲁迅有不能离异的前妻朱安,因而鲁迅对许广平在爱情上的立场心存疑虑,这种疑虑与前二因纠缠又加深了鲁迅对高长虹的反感,遂以其人之道予以嘲讽与攻讦。  相似文献   

13.
"彩虹"是贯穿于劳伦斯的小说《虹》中的一种结构性意象,展示了主人公布兰文一家三代人之间的人生追求。以存在主义文学理论对该小说加以解读,指出"彩虹"是工业化社会里人类追求美好人生的悲剧性结果的象征,是人类自我奋斗虚无性的总结性阐释,展示了作者文学创作的社会反讽情绪。  相似文献   

14.
《儒林外史》杰出的讽刺艺术让鲁迅拍案惊奇,使其受益匪浅。鲁迅不仅继承了《儒林外史》的讽刺艺术,将之打上个性化的印痕,具有“同而不同”的特色,而且超越了吴敬梓的讽刺成就。  相似文献   

15.
从全新的视角出发,采用同/异性直接/间接、赞美/讥讽的评价方式对评价作出全新的分析与探讨,结果表明:在日常交际中,人们更多地赞美他人,而更少讥讽他人;相对于同性直接赞美,人们对异性直接赞美感到更高兴;相对于同性的间接赞美或讥讽,人们倾向于对异性间接赞美感到更高兴,对异性间接讥讽感到更痛苦.这对于人们日常人际互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我国古代优秀讽刺小说之一的《儒林外史》,其讽刺艺术特征是多方面的,我们学习它、欣赏它,对于提高讽刺文学的写作水平,掌握文学作品的讽刺艺术都有一定的意义,本文旨在对《儒林外史》的讽刺艺术特征进行初步的探析。  相似文献   

17.
鲁迅风是现代杂的一种独特流派,是指鲁迅、瞿秋白等人创作的鲁迅式的战斗杂。其风在“左联”时期已经形成,后经“孤岛”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唐弢、巴人、聂绀弩等一大批杂作家的丰富与发展,进一步走向成熟。其主要特征是以讽刺、幽默的笔调,以形象化说理的表达方式,进行社会批评和明批评。  相似文献   

18.
从《关雎》的阐释史看先秦两汉诗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上博简《诗论》用“以色喻于礼”评论《关雎》一诗 ,揭示了一个因情制礼的主题。其所运用的引申譬喻、联想感悟的阐释方式 ,体现了自由独立的文化创造精神 ,是对西周王官之学的突破。西汉三家诗派鉴于西汉初期后妃干政的史实 ,以说诗干预时政 ,释《关雎》为刺诗 ,他们对《关雎》的阐释是对《诗论》的不断引申发挥 ,逐渐将其意义确定在帝王后妃上 ,同时还显露出历史化的阐释倾向。毛诗学派不采用刺诗说而用历史化的方式解诗。《毛诗序》理论和资料来源广泛 ,但其阐释观点与学术精神却与先秦儒家越来越远。《毛诗序》应是东汉的作品。  相似文献   

19.
「いい」是日语口语表达中出现频率非常高的一个词,多表示"好""佳""合适"等积极意义。但是,在一些特定的语境中,它同样可以用来表示拒绝或者反语等消极意义。「いい」所表达的拒绝意义其实是其本意的延伸,并符合Leech提出的礼貌原则中的"一致准则"。而「いい」的反语用法则可以看作是Sperber&Wilson提出的"回声引述",即引用道德标准、行为规范或者人们的正常期待来讽刺、批评一些不当的行为。同时,这一用法亦符合礼貌原则中的"得体准则"。  相似文献   

20.
《鲁迅思想三题》序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鲁迅思想三题,指根柢在人是鲁迅思想的元点;立人是鲁迅思想的核心;一要生存———不是苟活,二要温饱———不是奢侈,三要发展——不是放纵及自他两利是鲁迅思想的纲要。以上三题,构成了鲁迅思想的要义与根本特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