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18 毫秒
1.
西方女性主义在上世纪七十年代与翻译研究的结合进而给传统翻译理论和实践观念带来了强烈的冲击,产生了丰硕的理论成果,解释学方法也成为一种基本的人文科学研究方法论。文章在介绍女性主义翻译。理论的基础上,尝试从哲学解释学的角度来探讨女性主义译论和它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2.
西方女性主义在上世纪七十年代与翻译研究的结合进而给传统翻译理论和实践观念带来了强烈的冲击,产生了丰硕的理论成果,解释学方法也成为一种基本的人文科学研究方法论。文章在介绍女性主义翻译。理论的基础上,尝试从哲学解释学的角度来探讨女性主义译论和它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3.
近几十年来,西方翻译理论空前繁荣,翻译思想异常活跃,各类著述极为丰富。学者们从不同的视角开展译学研究:语言学视角、文艺学视角、文化学视角和功能主义视角等等。本文将主要讨论德国功能派和译学研究的交际途径,即Reiss文本类型和语言功能,Holz-Manttari翻译行为理论,Vermeer功能目的理论以及Nord的更为详尽的文本分析模型等理论的出现及其发展。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对中国翻译理论的历时研究以及中国翻译理论与西方译论的共时对比研究,发现翻译美学作为中国特色翻译理论,与中国传统译论的发展有着密切联系。回顾中国传统译论的发展,翻译美学的形成经历了“文译”“雅训”“达旨”和“美”四个标志性节点。  相似文献   

5.
黄忠廉在世纪之交提出的变译理论从科学翻译的实践出发,经过高度的理论构建和逻辑梳理,自成体系,有着独特的研究视角和很高的理论创新性。变译理论在与西方译论对话及中国特色译论的建立中都有着积极的意义,对于翻译研究的多视角审视提供了新的素材。  相似文献   

6.
孙乐 《华章》2010,(28)
西方语言学理论和翻译理论博大精深,但它们的许多基本观点同样可以在中国古代哲学、传统译论、传统语言学和文学理论中找到.因此,重要的是找出中西方翻译理论和语言学理论的本质差异.在关注西方理论的同时,不要忽略了我们自己传统文化中同样宝贵的东西.此外,中西方语言、文字和思维方式的巨大差异则是我们学习、引进上述西方理论时必须考虑的因素.  相似文献   

7.
张鸿凡  曾薇薇 《海外英语》2011,(10):234-235,243
安德烈·勒菲弗尔是20世纪西方译学巨匠,他的翻译思想包含了对翻译的意识形态研究、诗学研究及文化研究,融合了操纵学派和文化学派的理论观点,打破了传统的译学研究范畴,推动了翻译理论的发展。该文论述勒菲弗尔不同时期的翻译观点,并指出其理论局限。  相似文献   

8.
不论在中国还是在西方,翻译活动大约都有两千年左右的历史。在长期的翻译实践活动中,不论在中国还是在西方世界,都产生过各式各样的理论。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我国引介了大量西方译论。然而,几千年来的中国翻译史,在西方研究者笔下,不过寥寥数笔。作为中国学者,在研究西方翻译理论的同时,有必要了解西方世界的中国译论研究概况,以便加深我们对中国译论的认识。基于此,笔者将对西方世界的中国翻译理论研究进行较为系统地梳理,以期中国学者对此有一个简单的认识。  相似文献   

9.
20世纪50年代前西方翻译理论作为翻译理论发展的初始阶段对后阶段理论发展影响深远。本文从翻译方法、翻译哲学、翻译形式三个方面分别综述初始阶段的西方的翻译理论,总结了影响翻译相关理论的多种影响因素,得出不同视角、不同关注点的分析方法是影响进而促进翻译理论发展的途径。  相似文献   

10.
从东汉时期的佛经翻译到建国以后的现代翻译,我国翻译理论不断丰富和发展。改革开放以后,大量的西方翻译理论涌入中国。本文回顾了我国翻译理论发展的历史,指出对我国传统译论应当继承和更新;对于西方译论,要借鉴吸收,但不能完全照抄照搬,要建立有中国特色的翻译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11.
中国传统译论以其深远的哲学和美学基础在译界占有一席之地,许多影响深远的翻译思想与西方翻译家不谋而合。然而,就其译者的主体性和创造性的关注方面而言,中国传统译论则稍为逊色。德国功能翻译理论突破对等理论的限制,强调翻译的目的,使译者与译文的地位凸显,对中国的传统译论既一脉相承,更有超越之处。将傅雷的“神似”说及钱钟书的“化境”论与德国功能翻译理论进行比较,探究译者地位的提升和主体性发挥的重要性,进而探讨译者由“媒婆”向“千面人”转变的趋势。  相似文献   

12.
后殖民翻译理论关注不同民族,不同语言文化之间的权力不平等。中国少数民族文化需要借助外译进行传承和传播。通过分析该外译活动的现状,以翻译策略、翻译内容、翻译主体与出版途径等方面为切入点,为少数民族文化在西方文化的霸权主义中争取生存权、话语权提供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13.
西方阐释学源远流长,翻译学发展受到现代哲学阐释学的深远影响。斯坦纳所提出的四步阐释步骤在译界更是被广为引用和讨论。本文试结合该阐释步骤,分析本雅明《译者的任务》中英译本的翻译过程,以期验证这一理论是否适用于文学作品以外的理论名篇的翻译。  相似文献   

14.
本文旨在通过对20世纪90年代以来西方译学研究和我国当前翻译研究现状的考察,探讨西方翻译研究新发展的特点,以期对建立我国现代翻译理论提出有益的意见。  相似文献   

15.
变译理论的提出为翻译理论与实践研究提供了一条新的途径。运用变译理论分析《鹿鼎记》的英译,可以看出,变译在翻译时能有效地解决文化缺省问题,促进作品译介。  相似文献   

16.
我国的翻译理论史源远流长,翻译研究对象和翻译标准的视角几经变化。在当前紧迫的学科建设中,要处理好传统译论和西方译论的关系,翻译学和其它学科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受历史主义科学哲学的启发,本文从译史研究与翻译研究的关系出发,将译史研究分为内部历史研究和外部历史研究.前者以理论的发展为研究对象,着重分析理论的变化和发展,理清译论发展的脉络;后者以实践为指向,整理史料,记裁史实,并探讨翻译及相关活动的社会、文化成因;内外历史研究共同构成译史研究的全貌.  相似文献   

18.
徐俊娥 《海外英语》2015,(3):142-144
辜鸿铭是第一位独立完整地向西方译介儒经的中国人,《论语》英译本为其主要代表作之一。该文采用价值哲学中"价值选择"理论来研究辜氏的翻译活动,拟从价值选择目标、价值选择手段和价值选择结果三个方面对辜氏译经活动中的译者主体性进行深入分析,研究发现辜氏采取"以西释中"的翻译策略,从西方读者的知识结构出发,省译专有名词,巧借西方概念,善用名家言论对儒经进行了诠释性翻译。其结果基本达到了翻译目的,不失为成功的翻译。在21世纪的今日,研究辜鸿铭的翻译活动对推动中国典籍走向世界,促进东西方文化交流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翻译研究的语言学批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讨论了翻译研究中语言学理论选择的问题,文章指出虽然语言学理论有很多,但并非都适用于翻译研究,因为不同的语言学理论是因不同的目的而形成的,如人工语言学是以科学研究为目的的理论,而本体论语言学是存在主义哲学对语言与存在关系的反思.作者认为,只有以实践哲学为指导、以现实生活为基础的日常语言学理论才适合于作译学的语言学基础,它可以引导译学研究回归生活世界.  相似文献   

20.
辜鸿铭是第一位独立完整地向西方译介儒经的中国人,《论语》英译本为其主要代表作之一。该文采用价值哲学中“价值选择”理论来研究辜氏的翻译活动,拟从价值选择目标、价值选择手段和价值选择结果三个方面对辜氏译经活动中的译者主体性进行深入分析,研究发现辜氏采取“以西释中”的翻译策略,从西方读者的知识结构出发,省译专有名词,巧借西方概念,善用名家言论对儒经进行了诠释性翻译。其结果基本达到了翻译目的,不失为成功的翻译。在21世纪的今日,研究辜鸿铭的翻译活动对推动中国典籍走向世界,促进东西方文化交流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