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虹影以诗人的身份踏上文坛,她的小说创作也带有诗人的气质。尤其是语言的运用极尽雕琢,追求想象力和诗性的完美结合。她的作品《上海魔术师》被称为"杂语小说"、"复调小说",是各种语调、词汇风格争夺发言权的场地。  相似文献   

2.
李清照是我国宋代一位杰出的女作家,被誉为婉约词之宗。她的词作清新隽永,不假雕琢,感情真挚,形成了独特的风格——"易安体"。明代杨慎在《词品》中称她的词"不独雄于闺阁也",这来源于她的词作在意象选择上的同象异意,情感表现上的自我化抒情和创作意识上的双性意蕴。  相似文献   

3.
李清照是我国宋代一位杰出的女作家,被誉为婉约词之宗。她的词作清新隽永,不假雕琢,感情真挚,形成了独特的风格——"易安体"。明代杨慎在《词品》中称她的词"不独雄于闺阁也",这来源于她的词作在意象选择上的同象异意,情感表现上的自我化抒情和创作意识上的双性意蕴。  相似文献   

4.
拟以刘勰《文心雕龙》中专论文学风格和风骨的《体性》篇、《定势》篇、《风骨》篇为研究对象,并以一些作家作品为例,着重从风格形成的内在根据来探析风格,说明并阐释作家的创作个性与作品风格之间的联系。从风格、文体、风骨三方面分别论述与作品的关系:具体解释风格"吐纳英华,莫非情性";文体"即体成势,自然之趋";风骨"风即文意,骨即文辞"的涵义和对创作文章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陶里作为澳门文学的中坚作家,其短篇小说集《百慕她的诱惑》以虚幻的笔法将现实生活中的人和事进行审美变形,使得作品显现出荒诞不经却有意味深长的风格。以小说《百慕她的诱惑》为例,从"反自然感觉的城市"的构建、流浪的欲望幽灵之描写以及交错、混乱的时空这三个方面作为切入点,剖析其叙事的特点及深层涵义,以此展开对陶里小说创作的解读。  相似文献   

6.
风格学的综合──一种可能性──《文心雕龙·体性》解读千华一《文心雕龙·体性》是中国文论史上第一篇系统的风格学著作。黄侃《文心雕龙札记》:"体斥文章形状,性谓人性气有殊,缘性气之殊而所为之文异状。""体"即文体,指文章的风格;"性"是"才性"之"性",...  相似文献   

7.
2010年龚琳娜以一首《忐忑》红遍大江南北,她和《忐忑》被人们称为神人神曲,人们争相效仿这首神曲,享受神曲带来的视觉和听觉冲击。龚琳娜"新风格"音乐引发了人们的热议,民歌逐渐引起人们的注意,社会各界都对民族声乐的发展有了新的想法,那就是希望民族声乐与流行音乐相融合,促进民族声乐发展。  相似文献   

8.
凌叔华是"五四"新文化运动之后中国文坛涌现出的众多女性作家之一。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是凌叔华创作的高峰期与成熟期,她的创作以短篇小说为主,以描写女性形象与儿童形象见长。她的小说既受到西方小说创作技巧的影响,又完美地融入了自身的才情、生活经验与审美取向,使作品既得西方小说技法之妙,又具有浓郁的本土化风格。其代表作《酒后》鲜明地体现了她的这一创作特色。  相似文献   

9.
文章通过对《诗经·大雅》中五首周史诗与《伊利亚特》经典情节的文本细读,互照互识《诗经》周史诗"壮美"与《伊利亚特》"崇高"风格的同异,以此为中西诗学体系的基本诠释原则分别是"言志"与"模仿"提供一个佐证。  相似文献   

10.
"清"范畴的发展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到了钟嵘《诗品》,完成了向纯文学批评领域的转变。在《诗品》中,"清"有的用以指代一种刚健的风格,接近风骨之意;有的指作品所表现的"清丽"或"清新"的风格;还有一些偏重于雅正这样的内涵。这些都是钟嵘文学思想和主张的体现。  相似文献   

11.
文章通过对《诗经·大雅》中五首周史诗与《伊利亚特》经典情节的文本细读,互照互识《诗经》周史诗"壮美"与《伊利亚特》"崇高"风格的同异,以此为中西诗学体系的基本诠释原则分别是"言志"与"模仿"提供一个佐证。  相似文献   

12.
崔卫平 《教师博览》2012,(12):46-48
一女儿闹闹从什么时候开始阅读的?三四岁吧。一上来她就先读我收藏的书:《人性论》《存在与时间》《艺术与幻觉》,总之,我书桌上有什么她就读什么。当然,我读书里面的内容,她仅仅读封面。我的学生问她:"闹闹,你妈妈爱读什么书?""《野天鹅在行动》。"她毫不迟疑地说。  相似文献   

13.
《献给艾米丽的玫瑰》具有鲜明的"哥特式"风格,也有极强的悲剧性。艾米丽的悲剧人生以南方旧制度的逐步消亡为大背景,艾米丽无法适应内战后南方社会经历的大变革,加剧了她"死人"般的生活状态;从不为自己活着的托布,是一个"已经死去"的人;艾米丽亲手杀死自己的恋人霍默·巴伦,使他成为社会冲突和个人恩怨的牺牲品;艾米丽杀死霍默·巴伦的动机也是多方面的。  相似文献   

14.
名师在线     
《青少年日记》2012,(7):F0002-F0002
何秋荣 中学一级教师,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校园文学委员会会员,江苏省东台市富安中学虎阜文学社模范指导老师,《青少年日记》《日记》等杂志的特约编辑。她说:"既然选择了讲台,就选择了默默奉献。"10多年来,多次被富安镇政府和富安中学评为"先进教育工作者"。她勤勤恳恳,笔耕不缀,先后在《考试》《教学与研究》《理科爱好者》等杂志上发表了几十篇教育教学论文。  相似文献   

15.
在林白的小说创作中,回望是她的惯用姿势,而在她的新作《致一九七五》中这个特征愈加明显。《致一九七五》中林白的"回望"具有片断性、缝隙性、非理性的特征,这些特征强化了林白"回望"的女性言说指征。  相似文献   

16.
弗吉尼亚·伍尔芙弗吉尼亚·伍尔芙,生于1882年;英国女作家、文学批评家和文学理论家,意识流文学代表人物,被誉为二十世纪现代主义与女性主义的先锋;最知名的小说包括《墙上的斑点》《达洛维夫人》《到灯塔去》《雅各的房间》等。关于伍尔荚的传说一直络绎不绝:她的精神病,她的天赋和才华,她在文坛上卓绝的地位,她古怪而独特的个性,她无拘无束的写作风格,甚至是她最后将口袋里装满了石头选择了自杀……这个女人活在文学史上是个傲然的奇迹。她的小说风格很多人不能忍受太久,她  相似文献   

17.
《给樱桃以性别》是温特森写作生涯中风格独特的一部作品。文章通过分析《给樱桃以性别》中"樱桃"的意象和"狗妇"的人物形象,结合酷儿理论的批评方法,探讨温特森的性别思想。  相似文献   

18.
刘姥姥是《红楼梦》中为数不多的老年妇女,形象生动,在《红楼梦》中有着独特的意义。她是慈祥的母亲,为儿女的生存扯下了自己的尊严,勇敢地去乞讨;她是一名知恩图报的农妇,尽自己所能"带着精挑细选的果蔬"来还情;在贾府危难时刻,她善良、勇敢而有谋略,成功救出"大姐"。她的形象塑造衬托了贾府的掌权人,纵情享乐的贾母。  相似文献   

19.
王三阳 《师道》2011,(12):6-8
贺常芬,15年的教龄,山东威海大光华国际学校小学教师,一位执著追寻教育幸福的人。她执教的《两只小狮子》语文电教课获得国家级一等奖。她坚持每天记录自己班的教育故事,出版了生动的儿童文学《班级里的那些事儿》,长篇小说《手心里的雪》。在众多老师里面,贺常芬老师显得很"另类":她每天都将自己打扮得很精致,浑身散发出一股恬静淡然的气息和魅力;贺老师很"个性":在班级管理和教学中,始终保持着独到的见解,她不会被一  相似文献   

20.
鲁迅作品《祝福》中的祥林嫂是权力空间的"牺牲人",现实"家"的空间驱逐了她,让她生不起;超验的死亡空间"地狱"也驱逐了她,让她死不起。空间的命运即是祥林嫂的命运,其悲剧根源在于空间中的权力使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