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由于职业惯性的驱使,一些新闻记者习惯了从过去传统的经验中去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习惯于按一种固定模式去挖掘新闻,渐渐忽视了创造性地寻找新闻线索,探究事件的新闻性所在.要知道,好新闻不会产生在"跟风"之中,这是一个讲求自我和个性的年代,有时,要用"第六感",也就是异化思维去看待新闻事件,打出个性化招牌,才会写出好的新闻报道.  相似文献   

2.
新闻线索是指已经发生、刚刚发生或即将发生的新闻事实的简明信号。这信号相当微弱和隐蔽,等待新闻写作者去搜寻、去捕获。新闻线索虽然客观存在,但并非每个人都能轻而易举地得到它。著名新闻学者卡斯柏·约斯特在他所著的《新闻学原理》中说:“一个不善于辨别色彩的人,不能成为一个画家。……一个没有‘新闻感’的人,也不能成为一个新闻记者。”有无“新闻感”,是能否及时捕捉新闻线索的关键。掌握了新闻线索,采写中就会少走弯路,甚至可能顺藤摸瓜写出重要新闻。“九·一八”事变前,《大公报》记者汪松年听一个当铁路局长的朋友说,东北日军调动频  相似文献   

3.
小记者、小作家的任务是什么?第一是采访;第二是写作。采访是写作的基础。敏锐发现新闻线索采访新闻,首先要有新闻线索。新闻线索就是“新闻苗头”。深山里,有人发现一块铁矿石,循此挖下去,挖出了一座铁矿。这块铁矿石就是这座铁矿的“苗头”,采访新闻也是如此。要想采访到好的新闻,首先要敏锐地发现新闻线索。有一位小记者在放学的路上,听到某班的同学情不自禁喊道:“啊,今天的考试真快乐!”他抓住这个线索,采访了这些同学和他们的老师。原来,这个班里举行了一堂别开生面的考试:把试卷改成了写有题目的彩色纸条。同学们可以任意选择题目,答…  相似文献   

4.
我的生活是不断快乐的累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1988年开始进入电视圈,第一份工作是在台湾华视,最初的职责是一天到晚守在电话旁等新闻线索.4年时间,凭着执著的中劲和热情,我从一名青涩记者成长为华视强档新闻的主播.  相似文献   

5.
校园新闻是大学校报的主要内容.如何挖掘与采写校园新闻是大学校报必须解决的根本问题.文章从校园新闻线索的筛选、如何多角度挖掘、如何采写等角度出发,探讨有效解决大学校报内容匮乏、可读性差等问题的途径.  相似文献   

6.
会议是一座新闻富矿,新闻信息多、新闻线索多、新闻故事多、新闻人物多,只要善找善挖,就可以挖出众多新闻精品。做好会议报道,可以从会议名言流行化、会议新闻凸显化、会议精神解读化、会议细节放大化、会议信息新闻化、会议观点典型化等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7.
马蓉 《华章》2007,(8):208
新闻从业者在长期的新闻实践中,逐渐形成的对社会事物变动情况的职业敏感和对尊重客观事实与真理的职业认识;千方百计追寻新闻线索,揭示事实真相,诚心诚意地服务社会与公众的职业态度以及心向祖国,情系民众,不畏艰辛,不计得失,自觉献身新闻事业的职业情感和职业作风,既是新闻职业道德的核心内容,也是新闻职业精神的集中表现.  相似文献   

8.
作为一名新闻工作,要想捕捉好的新闻线索,首先要把自己打造成眼明、耳聪、脑灵、腿勤、善断、眼观六路、耳听八方的人才,才能写出好的新闻稿件。  相似文献   

9.
本论文对大众媒体新闻"泛娱乐化"的趋向进行了剖析,并对新闻的职业道德、栏目的质量、新闻敏感及新闻线索、社会公信力进行了阐述.指出在现代社会,新闻舆论是否能健康、自由地发展,直接关系着这个社会是否具有自我完善、自我净化、自我更新的功能,并强调了新闻记者及媒体工作者责任感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0.
生命的弹性     
吴小莉 《教师博览》2008,(11):30-31
警惕肥猫状态 我是1988年开始进入电视圈的,第一份工作是在台湾华视。最初的职责是一天到晚守在电话旁,等新闻线索。四年时间,凭着执著的冲劲和热情,我从一名青涩记者成长为华视强档新闻的主播。  相似文献   

11.
由于缺乏新闻敏感,抓不住新闻线索,所以学生们总会抱怨没有题材写不出东西。本文围绕如何培养学生的新闻敏感性问题,从培养学生关注新闻,搜集积累新闻,到自己跑新闻,制作新闻,再到媒体和社会中去实践等几方面,详细阐述了我在实践教学中所采用的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12.
近些年来,随着电视、广播、网络等宣传媒体的不断发展,公众对于新闻的真实性和时效性的需求也在不断的提升,尤其是针对一些突发性的新闻,越来越多的公共希望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得最有价值的新闻内容,而这无疑对现场记者的采访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新闻现场报道中,记者在第一时间赶到现场,面对镜头,采访新闻的当事人、目击者等不同的参与人员,通过有效的问答为观众呈现新闻现场的状况.如何在采访中获得有效的新闻线索,掌握提问的技巧是十分重要的.本文笔者就对电视新闻采访的提问技巧以及相关的经验进行简单的讨论.  相似文献   

13.
生命的弹性     
警惕肥猫状态 我1988年进入电视圈,第一份工作在台湾华视。最初的职责是一天到晚守在电话旁,等新闻线索。四年时间,凭着执着的冲劲和热情,我从一名青涩记者成长为华视强档新闻的主播。  相似文献   

14.
我是1988年开始进入电视圈,第一份工作是在台湾华视,最初的职责是一天到晚守在电话旁等新闻线索。四年时间,凭着执著的冲劲和热情.我从一名青涩记者成长为华视强档新闻的主播。  相似文献   

15.
话语是一种语言文化,而话语这一概念包含了很多种内涵,本文就是针对话语中的内涵来做诠释,从多方面的角度出发研究与讨论。通过在新闻、报纸、封面等信息可以看出话语的作用和影响,有些时候文案或者是作者并非都是新闻线索的主导者,他们只是新闻案件的写作者,充当了解说和代言的扮演角色,对新闻的权威性和可靠准确、真实的来源及有着刻板印象的新闻话语才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新闻采写属于能力型课程,要求教师应以提高教学质量为目标,更新教学方法,开辟各种实习渠道,将课内与课外紧密结合起来,在教授学科知识的同时,更加注重对学生捕捉新闻线索、展开新闻调查、进行跟踪采访和新闻写作能力的培养,积极构建能力型课堂。  相似文献   

17.
高校校报是高校党委和行政的机关报,是高校校园内占主导地位的媒体.校报作为校园舆论宣传和思想政治教育的阵地,是优秀的校园文化传播载体,是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有力工具.校报工作者要通过打造精品栏目,办出特色校报;积极寻找新闻线索,创作出大量优秀作品,同时注重校报记者团队伍的建设,使校报成为培养人、锻炼人的平台,充分发挥校报的服务育人功能.  相似文献   

18.
论新闻线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闻线人是向新闻媒体提供新闻线索以获取经济利益的人员。新闻线人之所以出现在20世纪90年代的中国,缘于商品经济的发展和报业竞争的加剧。目前,我国新闻线人大量存在,但是他们职业化程度不高,提供的主要是社会新闻,其收入有不断攀升的趋势。新闻线人的出现符合群众办报的原则,是百姓干预社会的手段,是报纸触角和通讯员制度的延伸,符合时常分工的原则。  相似文献   

19.
正《江苏教育报》(新闻综合,2014年6月13日)1.重头新闻的时效性大大增强。一版头条《寻找"美德人物"宣传"美德事迹"》、副头条《引导教育舆论服务教育民生》以及新闻图片讲的都是发生在6月12日的新闻事件,对出报纸前一天发生的重大新闻事件有所反映。从编者到作者都有很强的新闻意识,特别是对时效性的把握,值得称赞。2.注意挖掘基层有价值的新闻。一版  相似文献   

20.
采访技巧谈     
对于新闻工作者来说,采访技巧是极为关键的一项专业技能。在进行众多新闻活动的过程中,善于运用高超的采访技巧,能获得更多宝贵的新闻线索与资料。因此,锻炼自身的采访技巧,增加新闻采访的成功率,已经成为新闻工作者最为重要的任务之一。本文从采访的观察技巧、采访的倾听技巧、采访的提问技巧三方面进行论述。建议采访者要掌握采访的不同方式和技巧,在采访不同对象、不同场合、不同目的时,正确加以运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