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太空取样2006年1月15日,历时7年飞越了48亿公里的“星尘号”探测器的返回舱,在美国犹他州沙漠中成功着陆。返回舱进入大气层时的速度达到了每小时4.6万公里,比子弹的速度还快10倍,这使得它就像一颗红色的火球划过夜空。在降落伞的帮助下,它最后仅以每小时16公里的速度触地,在地  相似文献   

2.
2006年1月15日,美国“星尘”号探测器结束了历时7年、跨越46亿千米的太空旅程,重达46千克的返回舱携带着彗星微粒和星际尘埃样本安全返回地球。返回舱进入大气层的速度为每小时46444千米,是音速的45倍,这是迄今人造物体的最高速度。高速摩擦所产生的返回舱表面温度达3000摄氏度,多次减速又造成了返回舱剧烈震动, 而返回舱则始终经受住了这些考验,完好地带回了人类首次从彗星采  相似文献   

3.
2005年7月22时52分左右3日太平洋时间22时52分左右,美国宇航局的“深度撞击”号撞击器以每小时3.7万公里的相对速度在距地球约1.3亿公里处与坦普尔1号彗重成功相撞,完成了人造航天器和彗星的“幕一次亲密接触”。  相似文献   

4.
新地平线     
探访冥王星 2006年1月19日,在“尘星”号彗星探测器返回舱成功着陆两天后,美国宇航局的“新地平线”号冥王星探测器,发射升空。它将最早于2015年7月飞抵冥王星,揭开这个太阳系“边缘山村”的神秘面纱。天学家们期待着它能在遥远的边疆为人类发现“新大陆”。  相似文献   

5.
《科学课》2004,(2)
在经过长达5年、历经20亿英里的飞行后,美国“星尘”号无人探测器于2004年1月2日成功接近了“怀尔德-2”彗星。探测器成功收集了彗星的样本,为科学家们今后研究太阳系的起源提供了线索。同时,探测器还对彗星进行了拍照,这是历史上探测器设备与彗星距离最近的一次接触。美国宇航局的科学家介绍说,这次相遇发生在距离地球3.9亿公里的空间,探测器通过彗星核心部分用了8分钟。彗核周围的尘埃颗粒以6倍于子弹飞行的速度撞向探测器,为了对付这种撞击,“星尘”特意安装了两个缓冲装置。“星尘”号抓住这难得的8分钟相遇时机,伸出一个网球拍状的尘埃…  相似文献   

6.
2005年7月4日13时52分,美国宇航局发射“深度撞击”号探测器,以每小时3.7万千米的速度,在距地球约1.3亿千米处,与坦普尔1号彗星成功相撞。太空中绽放出美丽的“焰火”。科学家猜测,彗星上很可能存在最早的生命物质。这次撞击的目的是探究太阳系的诞生和地球生命的起源,同时为防止小行星撞击地球进行了一次演习。“焰火”在太空绽放@刘青红  相似文献   

7.
2005年7月3日,人类第一次深度撞击彗星,取得预期效 果,获得成功。这是人类挑战宇宙、剖析彗星又一次开拓性 的成果。 什么是彗星呢?彗星在我国民间叫“扫帚星”。不知道 是什么原因,国内国外都认为它的出现,预示“天下不太 平”。当然这是不科学的,其中的原因,也许是它的外貌有  相似文献   

8.
金秋 《科学启蒙》2022,(Z1):2-5
<正>2021年11月12日,彗星67P搭载着两名神秘客人飞掠地球,离地球最近时仅相隔约6300万千米。神秘客人的真实身份是什么呢?2004年3月2日,菲莱登陆器(简称“菲莱”)和它的搭档罗塞塔号彗星探测器(简称“罗塞塔”)携手飞往丘留莫夫-格拉西缅科彗星。这颗彗星又称67P,“67”代表它在已登记的周期彗星名单中的编号,“P”代表确认回归1次以上的短周期(轨道周期小于200年)彗星。众所周知的哈雷彗星被称为1P。菲莱和罗塞塔用了十多年,三次借助地球引力,一次借助火星引力,绕太阳5圈,航行了64亿千米,才得以“追星”成功。菲莱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登陆彗星表面的太空飞行器。  相似文献   

9.
1999年2月,美国发射了“星尘”号飞船。2004年1月,该飞船近距离飞过“维尔特二号”彗星时,飞船上的尘埃捕捉器成功捕获到了“彗星灰”——彗星物质粒子。今年1月,装有“彗星灰”样本的“星尘”号飞船返回舱成功返回地球。如今,这些“彗星灰”已经在美国宇航局喷气推进实验室接受“解剖”并进行了“身份认定”。科学家初步分析了6个捕捉器上的“彗星灰”。结果发现,这些尘埃确实来自彗星,而且确实是45亿年前太阳系刚刚形成时留下的原生质,它们一直保留着45亿年前的“本色”!这些“彗星灰”非常微小,有些灰尘的直径只有4微米,25粒“彗星灰”的…  相似文献   

10.
科技之光     
返回舱“隔热衣”当返回舱在距离地面 80公里-40公里的高度以数千米每秒的速度穿越稠密大气层时,返回舱表面温度会达到摄氏  相似文献   

11.
土星,是太阳系中最美丽的一个星球,有绚丽多姿的五彩光环,有群集而绕的多颗卫星。而土卫家族中的老大——土卫六“泰坦”,是土星最大的卫星,也是太阳系中惟一拥有稠密大气的行星卫星,科学家对它非常感兴趣。1997年10月15日,人类派赴土星的使者 “卡西尼”号飞船从美国肯尼迪航天中心发射升空。经过近 7年35亿公里的长途跋涉,如今,“卡西尼”号飞船终于抵达目的地,成功进入土星轨道,当上了土星的新臣子,在土星下方160万公里处,以每小时21312 公里的速度跟随土星一起运行,成为人类派赴土星的第一颗人造卫星。 使者概况 “卡西尼”号飞船的…  相似文献   

12.
新地平线     
探访冥王星2006年1月19日,在“尘星”号彗星探测器返回舱成功着陆两天后,美国宇航局的“新地平线”号冥王星探测器,发射升空。它将最早于2015年7月飞抵冥王星,揭开这个太阳系“边缘山村”的神秘面纱。天文学家们期待着它能在遥远的边疆为人类发现“新大陆”。由于离太阳实在太远,无法依靠太阳能驱动,“新地平线”将利用放射性钚作为主要动力来源。因此,它所携带仪器均为历次太空任务中最小巧最节能的设计。此外,在长达9年半的飞行途中,“新地平线”大部分时间将处于“冬眠”状态,以尽可能减少能源消耗。它将每周向地面控制中心作一次运行情…  相似文献   

13.
7月4日,“深度撞击”探测器将撞击“坦普尔一号”彗星。“深度撞击”是美国今年1月12日发射的,价值3.3亿美元。这是人类历史上史无前例的“炮轰”彗星太空实验,也是人类第一次实际接触并探索彗星的空间活动。为什么选“坦普尔一号”撞?“坦普尔一号”彗星是在1867年被发现的,绕太阳运行一圈需5.5年。之所以选择“坦普尔一号”是有理由的:首先人类对它已有100多年的了解,比较熟悉它的轨道特征、自转特征等情况,而且目前它正处于中年时期,比较具有代表性;其次,它距离地球比较近,飞船到达它的彗核所需时间仅为半年。它不是新进入太阳系的活动型…  相似文献   

14.
2006年1月15日凌晨,随着一道亮光滑过天际,满载彗星尘埃样本的“星尘”号飞船返回舱稳稳降落在美国犹他州的沙漠中。遨游太空近7年后,美国宇航局(NASA)的“星尘”号首次为人类从遥远太空带回了彗星样本。令我们骄傲的是,这个计划由华裔科学家邹哲设计。他兴奋地说:“为了这一刻,我等了25年。”极速安全返航科学家对“星尘”号回家充“星尘”号回家示意图邹哲“星尘”号回家示意图1.1999年到2004年,“星尘”号一直在追逐“狂野二号”2.在距地球约3.9亿千米处收集“狂野二号”慧星微粒3.在距离地面30千米时,它将释放出降落伞,进行着陆满期待…  相似文献   

15.
2005年10月17日凌晨4时33分,“神舟六号”飞船在近5天5夜、约325万公里的太空飞行中,两名航天员(费俊龙、聂海胜)经历了76次日出日落, 成功进行了穿越轨道舱与返回舱、工效学评价、医学实验、轨道舱飞船设备操作等一系列空间科学实验, 并各自睡了5次觉,吃了15顿饭后(期间还与家人、胡锦涛总书记进行了天地间的通话),返回舱缓缓降落在内蒙古四子王旗主着陆场。随着在太空飞行了 115个多小时的航天员离开船舱,我国首次真正意义  相似文献   

16.
叩问金星     
2006年4月11日,欧洲“金星快车”探测器飞抵金星,并传回了第一个讯号。这标志着人类对金星的第23次叩问正式开始。5月7日“金星快车”进入与金星最近距离为250公里的最终轨道。5月13日起,探测器上的所有设备都被激活,以每24小时绕金星飞行一圈的速度,进行一次长达486天的全方位探测。既然人类的探测器如此频繁地拜访金星,为什么不在金星着落进行一番实地考察?不是人类的航天技术不到位,而是因为金星的环境实在太恶劣:金星的大气有极强的腐蚀性,经常下着毁灭性的硫酸雨,而且这雨是“无根之雨”——在离地面数公里处就蒸发完了。金星上经常有…  相似文献   

17.
叩问金星     
2006年4月11日,欧洲“金星快车“探测器飞抵金星,并传回了第一个讯号。这标志着人类对金星的第23次叩问正式开始。5月7日“金星快车”进入与金星最近距离为250公里的最终轨道。5月13日起,探测器上的所有设备都被激活,以每24小时绕金星飞行一圈的速度,进行一次长达486天的全方位探测。  相似文献   

18.
我在讲完“比和比例”,出示了这样一道题给学生练习:“甲用3小时走完的路,乙要5小时才能走完。甲与乙的速度之和是每小时行16公里。甲乙每小时各行多少公里?”解题时,有一个学生列出了独特的算式:3+5=8甲每小时行:16×(5/8)=10(公里);乙每  相似文献   

19.
新地平线     
探访冥王星2006年1月19日,在“星尘”号彗星探测器返回舱成功着陆两天后,美国宇航局的“新地平线”号冥王星探测器发射升空。它将最早于2015年7月飞抵冥王星,揭开这个太阳系“边缘山村”的神秘面纱。天文学家们期待着它能在遥远的“边疆”为人类发现“新大陆”。由于离太阳实在太远,无法依靠太阳能驱动“,新地平线”将利用放射性元素——钸作为主要动力来源。因此,它携带的仪器均为历次太空任务中最小巧、最节能的设计。此外,在长达9年半的飞2006·78、行途中“,新地平线”大部分时间将处于“冬眠”状态,以尽可能减少能源消耗。它将每周向地…  相似文献   

20.
走近彗星     
彗星向来让人类着迷.几个世纪前吸引人的,是它们划过天际时的发光尾巴;如今更令人着迷的则是彗星给地球带来生命的“种子”这一可能性. 最著名的彗星 作为一名中学生,你肯定不会再像我们的先辈们那样,把彗星看作是不吉祥的“扫帚星”了.如果有人问你最熟悉哪颗彗星,想必你会脱口而出:“哈雷”彗星.这颗由英国天文学家哈雷在1705年首先测定其运行轨道,并准确预言它将于1758年回归的彗星,确实曾引起地球人极大的兴趣;在地球上用肉眼就能看到它,也使千千万万的地球人相信,彗星只是宇宙中按照一定轨道围绕太阳运行的天体,与祸、福没有关系.“哈雷”彗星最近一次回归是1986年,你肯定没看到,不过没关系,2061年它再次光临时,你肯定能见到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