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德国工科大学的博士生培养在全球化背景下进行了改革,并形成了若干显著特征:强调既"专"又"博"的培养目标;纯粹科学与应用科学并重;加强跨学科研究应对全球化挑战。我国工科院校应该借鉴德国工科大学的博士生教育特色,树立起"登高见博"的博士生培养理念,在坚持特色中实现纯粹科学与应用科学的结合,并加强跨学科研究,从而达到提升博士生教育质量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保障研究生培养质量是研究生教育的价值和灵魂所在,而导师的指导对博士生的培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目前博士生培养质量问题引起了业界的广泛关注。文章以"研究生学习与生活"为主要内容,对五所研究型大学的博士研究生进行了问卷调查。研究发现:目前导师对博士研究生的指导比较充分;导师的指导频率和指导程度与博士生学位论文的选题、博士生一般论文的质量以及博士生科研能力有很大关系。  相似文献   

3.
当代大学生强烈地渴望友情,想得到和给予异性爱情,而这些需要的满足依托于交往能力的提高。但事实上,大学生"不知如何与人交往"成为越来越严重的问题。大学生情感需要的强烈与交往能力的不足是德育不得不重视的一个问题。要提高大学生的交往能力,以满足他们的情感需求,高校必须践行"以生为本"的理念,优化教育环境;加强高校组织管理中子系统的管理和建设,增强集体的凝聚力;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高他们的移情能力;加强对大学生的道德情感培养和行为训练,培养他们的"亲社会"行为。  相似文献   

4.
我校自1982年以来,共招收博士生763人,已毕业73人,他们分配去向是:高校及研究所68人,作博士后2人,公司2人,工厂1人。从明年起,每年将约有200名博士生取得学位。为了使培养博士生工作更好地适应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需要,近几年来不断进行改革,取得了一些初步成果和经验。  相似文献   

5.
高层吹风     
博士生培养不能搞“大跃进”出席全国政协十届三次会议的委员表示“博士生培养不能搞‘大跃进’”!他们认为,博士生培养重在提高质量,切不可盲目扩大规模。最新统计表明,目前全国在校博士生数量已超过13万人,规模仅次于美国和德国。预计到2010年,我国博士生培养规模将居世界第一位。全国政协委员、苏州市副市长朱永新说:“创新意识弱是当前博士生培养中的一个大问题,与学生从小就接受应试教育和博士生入学也是以考试为主有关。博士生的培养目标是高层次专门研究人才,招生规模的过快增长不仅会使培养质量降低,而且将带来博士生就业难问题。”…  相似文献   

6.
发达国家博士生教育实践证明:淘汰机制的引入必然可以促进博士生教育质量的提高。鉴于国内博士生教育仍维系着近乎"零淘汰"的教育培养模式,提出了基于教育生态平衡的应然法则,依托风险管理与评估的应然判断,质量观视阈下的应然价值和教育理念回归的应然指向等四个方面的应然考量,意在全面论证引入博士生教育淘汰机制的紧迫性和必要性。  相似文献   

7.
众所周知,在新课程理念下的英语教学中,培养小学生学习英语兴趣是非常重要的;兴趣就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学好英语的前提;那么,如果培养小学生学习英语兴趣,培养他们由"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的心态,他们就会视英语学习为发自内心的一种需要。本文就将自己在实际教学中如何培养小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和大家老师一起交流。  相似文献   

8.
自1981年以来我校共招收博士生715人,至1988年7月共毕业124人。为了总结我校博士研究生的培养工作,并使之更加适应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需要,最近对我校1987年5月以前毕业的53名博士生进行了问卷、座谈及个别访问等调查,通过毕业博士生本人及其工作单位,了解他们的政治思想、工作水平及对我校博士生培养工作的意见、建议等。  相似文献   

9.
曹秀海  王新波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3,(22):214+216-214,216
通过对高职院校学生教育现状的分析,提出了高职院校"职业化"班级文化建设的新思路。班级管理引入职业化管理模式,借鉴企业管理中的先进管理理念,创建班级企业文化实践平台,模拟企业管理情境,实现班级管理制度与企业管理制度的对接,有效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了学生主人翁意识和职业意识,帮助学生实现由"校园人"向"职业人"的角色转换,为他们顺利走上工作岗位奠定了良好的职业基础。  相似文献   

10.
我校自1980年开始招收博士生以来,到1989年8月底已有273人获得博士学位,目前在校博士生700多人。去年,我们对1987年前取得博士学位人员(共53人)的工作情况作了一次调查,结果表明:博士生培养的质量是好的,他们当中97%的人已经成为本单位的高层  相似文献   

11.
法国博士生教育职业化改革以“博士生教育作为一种研究型职业经历”和“基于学术能力基础上的可迁移技能”为逻辑起点,在实践中采取注重博士生可迁移能力培养,构建博士生院的博士生职业化培训机制,加强博士生培养的计划与落实,促进博士生与企业双赢的产学研合作协议等具体举措来推进博士生职业化改革。这对我国进一步改革博士生培养模式、提高博士生培养质量具有一定的启示:政府应加强博士生教育顶层战略规划及相应的政策引领与保障;博士生教育机构需重申博士生培养理念,构建多元化培养模式;博士生要加强自身专业理论自信,提高可持续发展和可迁移能力。  相似文献   

12.
博士生培养是人才培养的最高层次,博士生培养质量直接影响着我国创新型国家建设和人才强国战略的实施。美国北卡罗来纳州立大学将高品质的研究生教育发展作为该校研究生院的使命,建立起相应的博士生质量保障体系,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以人才培养为核心,建立学术管理体系;以博士生发展为诉求,打造多方支撑体系;以质量保障为宗旨,强化培养过程管理制度。北卡罗来纳州立大学博士生教育与质量保障有很多成功经验值得学习和借鉴。当前我国高校的博士生培养要全方位支撑博士生学术发展,强化博士生培养过程质量监督,规范博士生管理制度与流程,坚持以生为本的培养理念。  相似文献   

13.
谈语文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语文教学中,要培养创造型人才,必须及早改变旧的教育观念,致力于学生人格的塑造和习惯的培养,为他们将来成为具有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人才营造有利条件。新课程呼唤创新型教师,为了适应新课程的需要,每位教师要时刻以先进的教育理念来指导教学工作,自觉运用现代教育教学理论,让学生充分地、自主地参与学习,凸显学生的"主角"地位,让学生由"服从者、依赖者"向"独立者、自主者、主人翁"转变。因为每个学生都有巨大的发展潜能,必须要用动态的、发展的眼光去看待学生,既要看到今天学生身上的不足和不完美,更要看到明天他们不可限量的前程。培养创新能力,实践是创新能力形成的唯一途径,人只有通过实践才能获得新的认识。没有实践活动,人的新认识便无从发生,创新更无从谈起。  相似文献   

14.
认为确认博士生身份是博士生教育改革的基础性问题,提出博士生的身份应是高起点的受教育者和科学的探究者,并以此为基础对博士生教育的理念、政策、质量标准和培养机制等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5.
陈韬 《上海教育》2013,(16):42-43
三十年前,他们用自己的勤奋与智慧实现了中国的"博士"梦;今天,他们寄语年轻一代博士生,共谱未来中国梦。1983年5月27日人民大会堂,十八名年轻人依次从中央领导人手中接过印有金色国徽的博士学位证书,其中不少人激动地流下了眼泪。这批被十年浩劫耽误了青春的有志青年万万不曾想到自己能从工厂矿山,  相似文献   

16.
博士生教育质量及增量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回顾近年博士生教育的发展情况,提出博士生准备质量、培养质量、发展质量三段式概念作为博士生数量与质量的统一立足点,进一步提出博士生培养质量增量的理念,认为应以增量为主要参数分配有限教育资源,推进博士生教育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17.
文章从我国一流学科建设的任务出发,对照博士生培养的条件和要求,构建了基于卓越目标的一流学科建设和博士生培养关系分析框架。加之科学研究是博士生培养的不二路径,因此,文章通过对博士生科研体验感受进行实证调查,就我国在校博士生的培养质量和培养状况进行分析。这一分析突出了以"学"为中心的增值性评价理念,从博士生切实感知到的学习环境与科研经历出发,全面了解博士生对于导师指导、资源平台、研究文化、能力发展、培养模式等的认知和体验,检视当前我国博士生培养过程中亟待解决的问题,从而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推进一流学科建设提供参考建议。  相似文献   

18.
教育要符合以人为本的要求。学校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办学理念,以"依靠人、为了人、服务人"为基本出发点,尊重学生、关爱学生、服务学生,发现和培养学生的兴趣和特长,塑造学生大爱、和谐的心灵。  相似文献   

19.
王琦 《教师》2014,(32):111-111
新教育理念指导下的英语课堂教学,要引导学生在实践中由"学会"到"会学",充分开发他们的创造潜能。因此,教师要结合自己的学科特点,以"依靠人、为了人、服务人"为基本出发点,积极策应由"教育者"向"服务者"的转变。  相似文献   

20.
过去我们总是强调图书馆如何为读者服务,这一基本服务理念。随着时代的进步,观念的升华。当今社会每个人最需要、最应该关注的无异是"健康"二字。图书馆作为人类知识文化信息的集散地,更应该塑造起服务"健康"的新思想、新理念、新职能。从图书馆、馆员、读者三方面论述必须加强对他们健康意识的培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