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 毫秒
1.
教学中,经常遇到这样的学生:不管你如何苦口婆心的辅导帮助,他们依然是成绩单上的最后几名,他们似乎永远是班里的捣蛋鬼。而这些学生也有自己的小天地,有自己独特的生活方式,他们排斥其他同学,故意制造恶作剧,惹老师生气。面对这些学生,老师们逐渐丧失了应有的耐心,对他们采取各种惩罚手段。有的老师当着全班同学的面狠狠地讽刺、挖苦他们,一点点地挖  相似文献   

2.
周荣平 《文教资料》2006,(4):131-132
热爱学生是每一位教师最起码的道德要求,而实际上我们的教师很难做到对所有的学生一视同仁,因为有的学生似乎永远没有出息,无论你怎样批评教育都照样我行我素;有的学生的智商似乎真的偏低,不管你如何苦口婆心地辅导帮助,他们依然是成绩单上的最后几名;有些学生似乎永远是品质恶  相似文献   

3.
提到"特殊"学生,我们工作在一线的体育教师们一定感触颇深,他们既让我们头痛,也叫我们无奈,但是为了维护好课堂纪律和组织好教学,有些老师对这样的学生往往采取体罚或变相体罚等特殊手段进行控制,导致他们的逆反心理越来越重,往往是口服而心不服,表面上很顺从你,但是心里却不喜欢你。本文只是根据自己在教学中的一些积累谈一下自己对"特殊"学生的看法,如有不当之处,请老师们不吝指正。  相似文献   

4.
谈关爱学生     
在反对体罚和变相体罚实践中,部分教师走进了一个误区。他们认为只要不体罚学生就是关爱学生。于是.有的老师在遇到学生犯错误的时候,采取了“踢球”的方式,轻者交给班主任.重者交给级部主任,或者叫家长;有的教师只管教书,不管育人.只要成绩考好了.什么问题都好解决;  相似文献   

5.
由于几千年的“上智下愚”的中国文化的影响,教育在传统的意义 上,主要指教师居高临下的一种赐予,并且这种赐予似乎都是教师通过声音方式,从口里“ 讲”或“说”出来的,声音充斥学生周围,“听”成为学生接受知识的主要途径。现在不能 体罚学生了,教育似乎就等于“叫”:教师的讲课声;校长的教导声;班主任的批评声;父 母的唠叨声,特别是,有的班主任坚信:“说你听、你就听,不听也得听”。学生们大多生 活在一个声音世界,在有的教师眼里,似乎一个个学生除了耳朵,什么也没剩下,这句话对 不对,老师可以扪心自问。一声音在传递…  相似文献   

6.
一天,一个学生向我告教师的状:“因为有点私事,今天我没上课间操,也没请假,班主任老师非得要罚我在操场上跑两圈。我对老师说,这是体罚。老师说,不跑步就别上课。校长,老师体罚学生对吗?不让学生上课对吗?”我回答道:“老师体罚学生不对,不让学生上课也不对。你违纪在先,虽然老师纠正违纪行为的方式不对,但动机是出于维护学校的纪律,也是对你的健康负责,不是和你故意过不去。你没有接受教师的批评,反而指责教师体罚,这就把事情闹僵了。要想解决问题,双方都应该冷静地想一想自己不对的地方。不出操却不请假对吗?如果有错误就应该向老师承认,能够承认自己的错误是勇敢者的表现。  相似文献   

7.
现代教育要求班主任不能再用体罚等手段来教育学生,因为现在的学生越来越懂事,他们有自己独立的思想,不再以老师为权威。老师和学生应该建立起友好和谐的朋友关系,建立起心与心的沟通,用心去关爱自己的每一个学生,这样才是一个合格的新时代班主任。  相似文献   

8.
<正>在办公室里、在家长会上,老师们谈论最多的话题便是学生的学习习惯。每一位教师都深知学习习惯的重要性,可是面对班级中那一部分弱势学生,老师们常常显得束手无策,有的甚至极为生气,采取简单粗暴的方式进行处理,结果落得个"体罚或变相体罚"的罪名,还收效甚微。大多数老师往往把弱势学生的不良习惯归咎于家长和学生,却很少找自身原因,也很少想办法去改变他们。如何培养小学生弱势群体良好的英语学  相似文献   

9.
教师要塑造学生的灵魂,首先要关爱学生。“只有爱孩子的人,他才可以教育学生。”这是前苏联著名作家高尔基的一句名言。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们无私地奉献着自己的爱心,但有的老师将关爱的雨露只是慷慨地洒向了班级中娇艳绽放的“红花”,却降临不到因缺少润泽而几近泛黄的“绿叶”上。  相似文献   

10.
编者按: 他们是一群花季里的少年.然而由于种种原因,他们并没有获得成长的快乐.他们中有的因为缺少父母的关爱而变得孤傲冷漠;有的因为父母离异而变得偏执任性;有的则因为父母对其过于溺爱而变得不通事理.面对这些遭遇亲情问题的学生,班主任教师应该怎样做,才能使他们在学习上有起色,在生活上有快乐呢?这一期我们选编了三位教师对此类问题学生的具体辅导案例,也许会对你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11.
现代教育要求班主任不能再用体罚等手段来教育学生,因为现在的学生越来越懂事,他们有自己独立的思想,不再以为老师是权威。老师和同学应该建立起友好和谐的朋友关系,建立起心与心的沟通,用心去关爱自己的每一个学生,这样才是一个合格的新时代班主任。  相似文献   

12.
毕业的学生聚在一起,不免要谈起自己的老师。其中有两类教师是学生们谈得最多的:一类是学生心存感激的老师,他们在与学生相处中,表现更多的是对学生的关爱、信任、理解、尊重和宽容;另一类是令学生心有余悸的老师,他们在与学生相处中表现更多的是冷漠、讥讽和挖苦。这两类教师虽然对学生一辈子都能产生重大影响,可他们在学生的心灵深处却有着不一样的位置。为什么会这样呢?是因为我们没有做好真正意义上的为学生服务。  相似文献   

13.
黄龙飞 《考试周刊》2013,(98):30-30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的人格魅力、渊博的知识直接影响每位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一旦学生不喜欢某个老师,就不喜欢这些老师所教的课程。所以,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关爱每一位学生,处处以人为本,才能取得良好的教育教学效果。只有教师对学生一视同仁,没有偏爱,以百倍的热心关爱他们,处处以人为本,使每一位学生树立自信心、自尊心、自强心,才能使他们成长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相似文献   

14.
"另类"学生大多喜欢惹是生非,经常给其他同学带来麻烦,同时也让老师们头痛不已。那么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不能因为学生的"另类"而歧视、抛弃他们,而应对所有学生一视同仁。作为老师,我们真正要做的是付出自己的爱心,关爱这些"另类"学生,用"真爱"换"真情",才能转变他们,让他们找到实现自己人生价值的目标。  相似文献   

15.
杨华然 《师道》2002,(12):10
学生受到父母、老师的批评后说:“我被上政治课了。”孩子调皮,有家长会无不痛心地说:“晓得政治老师是怎么教你的哟!”对人们如此看重政治我非常欣慰,可这又真让我感到委屈!从这些只言片语中不难听出,似乎所有对学生思想、品德和行为的教育失误全都归咎于政治老师们。也不知道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人们自然而然地把政治教师和思想品德教师混为一谈。就连许多教育工作者也会犯这样近视的错误。常常听到有的学科老师在教育调皮捣蛋的学生时说:“去,叫你们政治老师好好教育教育你!”我想问,政治教师教什么?———政治。这不是一个…  相似文献   

16.
冯老师走进教室的时候,孩子们一怔。“你们好啊!”冯老师满脸洋溢着真挚的笑意,声音充满了亲切和关爱。正想上课,突然,有个学生举手站了起来,还没等老师问他什么事情,便急急的说:“冯老师,可以给你提个问题吗?”“当然可以了。”冯老师仍然微笑着。“你今天为什么戴眼镜了?”“对呀,你为什么戴眼镜了?”这时很多学生也随声附和起来。冯老师这才想起走进教室时孩子们满脸疑惑的原因。冯老师并没有急于回答学生们提出的问题,而是故意问他们:“好看吗?”孩子们七嘴八舌地说开了,有的说“好看”,有的说“不好看”,有的不说话…  相似文献   

17.
《广西教育》2013,(12):25-25
近期,老师体罚学生的恶性事件频发,恶劣的体罚手段令人震惊,为此不少教育同仁呼吁:要"赏识",不要"惩罚",要多鼓励,少批评。但也有不少学校管理者和老师大吐苦水,表示现在很多孩子娇惯,难管理,连批评两句都不行,教师"动不动就丢饭碗",以至于老师不敢管。《珠海特区报》联合珠海新闻网调查发现,完全支持"教师不准体罚学生"的网友比例仅为18%,其余82%的网友认为是否该体罚,要"根据情况,视情况和处罚程度而定"。支持对学生体罚的网友们还给出理由:"适当的体罚是应该的,有的孩子太溺爱了!"那么,究竟该如何看待"惩罚教育"呢?请关注本期微博看台。  相似文献   

18.
在英语学习当中,我们一般把后进生称为"差生"。这些学生的成因有很多种,比如,有的学生是在英语学习上有障碍,诸如学习基础差,学习态度不端正;有的学生是因为不喜欢某英语老师而连带不喜欢英语课,不愿意花时间和精力学习而成为后进生;有的是因为教师教法欠妥或学生自己的学习方法不当等等造成学生的学习成绩提不上去。而这些学生和其他学生一样,他们有思想、有自尊,他们更渴望老师、家长和同学们的理解、关心、爱护、尊重和帮助。因此,为了所有的学生都能够发展和进步,如何转化后进生成为我们每一位英语教育者在教学工作中不可缺少的一项重要工作。  相似文献   

19.
在日常教学中,有许多老师早已习惯对孩子发号施令,他们往往在自己的愿望和孩子的想法发生冲突时,就对孩子大失所望;更有甚者,当他们发现孩子犯错误时,便常常不问缘由地大声呵斥、责骂,甚至有的大发雷霆,进行体罚,在这些老师看来,厉声训斥及体罚就是对孩子的严格要求。其实,这样做往往是适得其反,  相似文献   

20.
他立志要做一名人民教师;他好像不适宜做教师;他真的当上了教师,而且是全区“希望杯”竞赛获得一等奖的青年教师。一1986年。四十中学高中三年级六班教室里,即将毕业的学生们畅谈着自己的理想。团支部委员赵毅说:“我立志报考师范学院,将来做一名人民教师……”话音未落,同学们就议论纷纷。有的赞同,有的响应,也有的提出不同看法。“你神经性耳聋,听不清学生说话,能当老师吗?”“你学习不错,为什么非要报考师范院校呢?”赵毅深沉地回答:“正是由于我耳聋,从小就得到老师们加倍的爱。他们无微不至地关心爱护我,当我烦躁时他们安慰我,当我苦恼时他们体贴我,12年的学习生活是在老师们的爱河中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