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创新人才培养究竟需要什么样的大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创新人才培养对大学的精神提出了一系列要求。创新人才培养需要有因其"引领社会进步"而有理想与高度、有魂灵的大学;需要有因其"促进学生发展"而有智慧与深度、有眼光的大学;需要有因其"鼓励多元多样"而有活力与宽度、有胸怀的大学;需要因其"拒绝任何依附"而有胆量与硬度、有脊梁的大学。只有具备这些精神品质的大学,才能真正培养创新人才。  相似文献   

2.
大学发展融入中国梦的路径主要表现在以下三方面:大学是实现中国梦的重要场域,大学必须自觉融会到民族复兴的宏伟大业之中,切实提升自己的社会担当意识与服务社会的能力;大学必须以培育年轻人的梦想为己任,大学作为年轻人筑梦的场域,所展现出来的应该是年轻人朝气蓬勃、襟怀开阔的生命气象;大学必须拥有自主发展与自我超越的梦想,主要表现为大学核心价值、实践形态与现代大学制度体系的完善,由此而让越来越多的大学体现出世界一流大学的精神气质。  相似文献   

3.
当前,我国高教界和学术界存在某种程度的混乱。大学部分放弃了“普通教育”的基本使命,大学学者有沦为“未受过教育的人”的危险。要改善这种状况,现代大学需要从以下两方面努力:一方面,需要一如继往地关注并承担起“普通教育”的基本使命,使所有学者从事的高层次研究建立在人类共同的知识体系之上。这样,大学才能真正成其为大学,成其为知识型社区;处于这种社区的学者才能既符合古典理想又达到时代标准。另一方面,随着现代大学与政府、市场关系的日益复杂,大学功能的不断演进与多元化,学术道德沦丧的危机也日益凸显,大学学者必须在“学术真诚”基础上坚守其基本的学术准则。  相似文献   

4.
大学发展融入中国梦的路径主要表现在以下三方面:大学是实现中国梦的重要场域,大学必须自觉融会到民族复兴的宏伟大业之中,切实提升自己的社会担当意识与服务社会的能力;大学必须以培育年轻人的梦想为己任,大学作为年轻人筑梦的场域,所展现出来的应该是年轻人朝气蓬勃、襟怀开阔的生命气象;大学必须拥有自主发展与自我超越的梦想,主要表现为大学核心价值、实践形态与现代大学制度体系的完善,由此而让越来越多的大学体现出世界一流大学的精神气质。  相似文献   

5.
大学教育的目的及任务在于培养出具有广博的知识、独立的人格、良好的道德品质,以及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个体。如今随着社会的变革,大学教育之本逐渐偏离轨道,需要我们重新认清和构建知识经济时代下大学教育之本。大学教育应该着眼于长远,以服务于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本。只有这样,大学才能不断培养出综合素质高、适应能力强、能够担当社会主体责任的"社会人"。  相似文献   

6.
大学气节是大学气概、风骨的体现,是大学品性、风范、节操的精髓。大学主体的自觉、大学理想的坚守、大学之道的体认和大学责任的担当是大学气节的基本内涵。只有进一步回归大学本质、提振大学精神、践行大学核心价值体系、完善大学制度,才能使大学气节得以不断标举和光大。  相似文献   

7.
大学的梦想是大学的希冀与奋斗目标,是一个民族、国家,乃至每个人对大学职责的一种共识性解读和评价;梦想的大学是实现大学的梦想的途径,是大学的梦想的重要载体和根本承担者。大学的梦想和梦想的大学不只是一个思辨的哲学问题,更是一个理性的实践问题:梦想的大学必须以大学的梦想为依托,否则会迷失方向;大学的梦想必须通过梦想的大学去实现,否则只是南柯一梦。  相似文献   

8.
大学新生心理适应问题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由于大学生活与中学生活存在很大差异 ,这种差异表现在教学体制、学习方法、人际关系、生活环境等方面。各种差异带来了心理的变化 ,这需要大学新生积极、主动从各方面调整自己 ,才能适应大学生活  相似文献   

9.
大学精神是大学文化的灵魂,它包括以人为本的人文精神,求真务实的科学精神,着眼未来的超越精神,唯如此,大学才能担当既传播知识,又引导社会发展的职能.  相似文献   

10.
大学社会责任是大学在人类社会发展历程中应承担的独特的使命与责任。大学责任既不同于大学的三大职能(教学、科研、服务),又超越大学的社会义务。大学的社会责任有边界,又是有序的、发展的。大学只有准确把握“社会责任”的内涵,才能担当起大学应有的社会责任,实现“全方位服务和引导社会的发展”的使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