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对武术美的本质进行了探讨。笔者认为:认识武术美的本质必须从本质力量的理解和其内部真善美的关系着手,真实再现客观事物的运动与发展规律,显示人类技击格斗和养生保健的主体意志。  相似文献   

2.
太极拳是我国传统文化宝库中的瑰宝,是华夏大地孕育的一朵奇葩,是中华民族数千年文明史的见证,是历代前辈先贤们的心血与智慧的结晶.它包罗万象,内含先天术后天变化,阴阳相济五行生克之理.它不但具有其外形美的拳术表演,而且又具有其良好的保健功能和技击含义.太极拳结合了中医导引以及养生方面的知识,对人体有鲜明锻炼、保健和治疗作用.它是目前武术运动中,从理论到实践,从养生到技击,最全面、最受欢迎和适应人群最广的一项运动.  相似文献   

3.
武术是中国的传统体育项目,具有中华民族特色的代表性.技击是武术的基本特性,传统武术技击更是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武术技击特性.武术商业化是现代武术发展的必然过程,在当今社会,竞技武术在我国体育体制的影响下和各种政策的扶持下发展迅速.  相似文献   

4.
《滁州学院学报》2018,(4):24-27
武术作为一种致力于将对方致死、致残、制服的技击文化,是如何完成养生思维转型的?包含了哪几个方面的维度?本文通过文献法、访谈法等,分析了武术"由技击到武术、由武术到健身、由健身到健身武术"的演进历程,探讨了武术养生思想中"生命保存、养护、体悟"三个方面的维度。期望能够进一步推动武术在当代社会中的价值实现与责任担当。  相似文献   

5.
技击性是武术的重要特征,对技击性定位过宽,会导致单纯运用"实用性"来衡量武术技术从而限制武术的发展模式;反之,技击性限定过于狭隘,又会忽略武术技术传承而失去自身特色.技击性判断应该限于传统武术范围,传统武术技击性需要理清其定位:传统武术以技击为宗但并非以技击为目的,技击只是通向目标的手段,只是传统武术"打、练、养"中的一个特征.传统武术技击性存在两个限定条件:传统武术技击性以流派武术技术标准为前提,同时负载着武术审美功能.武术技击性受到艺术审美、流派技术标准限定,正是武术可以融入诸多传统文化的重要前提.  相似文献   

6.
张家“枪棍”是一个颇具特色的武术流派,将枪和棍这两种技击和演练风格迥然不同的器械融为一体,本身就是大胆的创新,就体现出一种特色,但它也同其它客家武术流派一样,是在与其所处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的适应过程中逐渐发展和成熟的,社会文化对它们有着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采用文献资料的研究方法,对现代竞技武术运动中的技击性进行了探讨.现代竞技武术是竞技武术套路与对抗两种运动在竞技中的体现,套路主张健身、表演、欣赏,淡化了攻防技击;现代竞技武术运动作为武术的一部分,同样应具有其本质特征--技击性,但其技击性有随着竞技武术的发展而淡化的趋势.为更好地发扬光大中华武术,体现武术运动的技击性特点,就应该在它的本质特征上发展创新,遵循武术是"武",而不是"舞"的基本原则,使中华武术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8.
动静是武术中重要的一对范畴,不仅对于正确演练及实战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而且直接影响着武术动作的快慢、虚实;也制约着技击的胜负,同时也是内家武术技战术原则和基本要求.内家武术动静观主要受庄老道家养生思想的影响,凸现出朴素唯物主义辩证法思想的光彩,为内家武术养生提供了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浙江省2 5所高职院校的调查显示:多半学校有风雨操场,能保证武术教学的正常进行,但器械和辅助练习器械短缺、项目经费不足;授课时间较短;教学由简化套路逐渐向技击性教学内容调整.对策是扩建运动场馆,增添武术器材,改变教学内容与方法,降低技能难度;提高教师知识、学历、科研能力,促进武术教学质量的提升.  相似文献   

10.
由武术与军事武艺的起源、发展与目的、指导思想、内容、武器、搏击、风格、功能等方面的同一性、差异性 ,论证了武术与军事武艺的异同  相似文献   

11.
由武术与军事武艺的起源、发展与目的、指导思想、内容、武器、搏击、风格、功能等方面的同一性、差异性,论证了武术与军事武艺的异同。  相似文献   

12.
剑术是中华武术的一种主要器械运动.圆运动构成了剑术运动的基本特征.剑术的圆运动有着独特的美感价值和技击优势,圆与直也是对立统一的.  相似文献   

13.
把乌鸦作为一种神灵崇拜,并且同武当道教中的导引养生与武术中的动物象形的攻防技击相结合,是武当武术所独树一帜的。  相似文献   

14.
武术是中国的瑰宝,具有悠久的历史传统,也是中国独具特色的体育活动,武术在发展的过程中,形成了各种以实用技击和演练套路等不同的流派.新时期,中国武术界人士为了进一步把武术这国宝推向世界,总结传统武术技术各家之长,吸取世界上其它武技优点,推出了中国散打这一项目.本文将着重阐述传统武术技击的特点及其与现代散打的区别.  相似文献   

15.
武术界一直流传有:"不学武术,难通中医;不学中医,武术难以达到上乘"的说法。看似简单的一句话,却隐含着很深的含义,武术和医学相互融通,武术作为一种技击术流传至今,渐渐的给医学养生、保健提供了很多可供参考的价值。研究武医结合不但能为医学院校学生的就业提供更为广阔的空间,同时也能为我国医学院校体育教学模式的改革提供新的发展思路,解决高校学生喜欢武术但不喜欢武术课的尴尬局面,而且为培养一批能"武"能"医"的复合型人才提供了科学依据,并对武术和医学事业的健康发展培育更多的接班人。  相似文献   

16.
从武术的起源及发展过程中人们对技击价值与表演价值的不同取向,探讨了武术中技击价值和观赏价值之间的关系。通过对二者关系的讨论,认为技击是武术的灵魂,不能离开技击谈论武术。而武术的表演价值也不能忽略。在当今社会做为武术人,把握好"击"与"艺"的关系是十分必要的。武术不管如何创新,都不能脱离武术的基本特点,即要保留动作的技击特点。  相似文献   

17.
《考试周刊》2014,(A5):33-34
"武术",又称国术或武艺,《现代汉语词典》对其的解释为"打拳和使用兵器的技术,是中国传统的体育项目"。具体指把踢﹑打﹑摔﹑拿﹑跌﹑击﹑劈﹑刺等动作按照一定规律组成徒手的和器械的各种攻防格斗功夫﹑套路和单势练习。在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武术具有极强的中国特色和广泛的群众基础,并蕴含悠久的文化内涵,是中国人民在长期社会实践中不断积累和丰富的一项宝贵的文化遗产。作者简要分析武术文化在中国特色文化传播中的价值,并结合高校武术教学经验,分析高校武术课程在武术文化渗透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中国武术继承传统的健身、养生思想,结合技击内容,在历代武术家长期的经验积累下,形成并丰富了武术”体用”健身、养生的理论体系。我国早期的健身“舞”、“导引”、“坐忘”等,从实践上不问程度地影响武术技术结构的发展。有学者认为:“由三国时华佗的《五禽戏》进而演化的少林龙、虎、豹、鹤、蛇五拳,是为僧众们坐禅后的健身操”。在理论上、思想上,《易经》“性命”学说和辩证思想,《黄帝内经》中的养体、健身学说,以及老庄的养生思想,发展到武术与道教、佛教结合后,接受了它们的一些宗教养生思想等,都为武术的健体、养生理论提供了依据。但是,武术的本体实用的“体用”(健身、养生作用)思想还主要在于根据武术的基本技术特征,形成了比较完善的以“舞”养体的技术理论体系和丰富的思想内涵。  相似文献   

19.
武术套路的练习不是一朝一夕就能练出来的,结合自身的训练和多年的教学实践,武术套路的教学可分为六个方面:(1)扎实的专项基本功是学好武术套路的前提和保证。(2)基本动作、基本组合、简单套路的练习是学好武术套路的基础。(3)攻防技击性是武术的最主要特征。(4)在掌握拳术套路的基础上,选择器械套路的练习。(5)武术专项教学和体能发展相得益彰。(6)注意内外兼修,重视精气神。  相似文献   

20.
武术的功能之一就是健身和养生,千百年来深受人民的喜爱.中国传统武术具有技击、强身健体、医疗和观赏等功能在推进全民健身计划中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在高科技的现代社会,如何大力地发展传统武术,进一步促进全民健身运动是我们现在关注的问题之一,也是本论文的出发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