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知识边界的建构是学科形成的重要机制,本文在知识边界的视角下考察并分析了近些年国学学科化的边界策略及其困境.为了将国学建构为一级学科,国学学科的倡导者提出"新国学"和"大国学"的知识策略,以消解国学与外部政治环境之间的潜在冲突.此外,倡导者在学科建构中一方面突出了中西方学术的差异,另一方面又以西方汉学作类比,以期建构作为整体之学的"国学学科"的必要性.这些策略和努力并没有实现国学学科化的目标,其重要原因在于国学研究在很大程度上嵌入中国文学、中国史学以及哲学等学科之中,国学与文史哲的知识边界模糊,其学科建构缺乏来自研究实践的支撑.国学的学科化进程为反思既有的学科治理制度提供了启示.  相似文献   

2.
考察中外具有悠久历史传统的国度,在近代化或现代化过程中,都有过传统丢失、国学重振的过程.中国近代的国学运动也是如此.本文回顾了自19世纪末期以来中国“国学”运动的历史,检讨种种有关“国学”的定义和范畴,认为迄今为止,虽然说法多样,见解殊别,但都缺乏完整的概括和精确的表述.笔者认为,今天谈“国学”应当包括知识学术体系、道德伦理体系、信仰价值体系等三大领域,只有从传统文化的固有词汇中去寻找固定的概念组合,才能有效而又亲切地概括和把握“国学”的基本内涵,也才能构建起传统“国学”的系统体系.  相似文献   

3.
刘成圻是中国近世学术史上罕见的天才,他承传家学,以史学见长,又吸收了西学,长期志于国学的研究和著述,建立了一个宏伟的学术体系。他认为国学与科学不同,具有综合的学术性质,四部书相连,不可划疆而治;并指明“事实考证”与专门学科的关系。他认为国学的目的是“以事明理”,用于指导人们的社会实践。他长于史学与思辨相结合的方法,故著述以史学本体研究和理论探索为特点。刘成圻吸收了新学,但本质上仍属于旧学的范围,虽然他在探索着国学研究的新道路。我们从其著述的广博和所达到的学理高度来看,刘咸圻不愧为蜀中的国学大师。  相似文献   

4.
本文着重就国学教育和西式教育的异同进行了系统的理论研究,并对如何辩证的看待国学教育和西式教育谈了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5.
近日读了两篇讨论国学概念的文章,分别是姜义华先生的《不应漠视国学概念的非科学性》和陈文新先生的《不能用非理性的方式批评国学——与姜义华教授商榷》。两位教授对于国学概念内容为何、国学学科是否成立各执一词。姜义华教授从学科划分的角度入手,认为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北京大学人文学科建制的发展为例,由"中学"到"国学"两个时期的学科化历程,梳理了清末民初学者于大学体制内保存中国传统学术的努力,以期阐明中国特色的人文学科体系作为一种知识格局是如何历史地建构起来的,并探讨中国传统学术与现代学科制度之间存在的张力以及重建国学所面临的组织结构问题。  相似文献   

7.
孙永庆 《初中生》2017,(9):11-13
孙永庆:您经常到学校讲授国学,阐述国学的概念,我认为非常有必要.我们天天把“国学”挂在嘴上,却不知什么是国学,这不是很可笑的事吗?请您为同学们简述一下国学是什么. 郑千山:这几年,到处勃兴“国学热”,这是一个好现象.但到底什么是国学?换句话来说,国学的概念应该如何正确地表述?这是一个常识性问题,也是一个基础性问题.所谓“国学”,就是中国学术的简称,也是中国一切学问的总称.它纵贯中华五千年的历史,涵盖神州三山五岳的人文与生活经验,是华夏民族智慧的结晶,是东方文化奇峰上的明珠.  相似文献   

8.
国学教育发端于清末民初,几经波折,于20世纪回归大众视野,其价值重获社会的肯定与认可。国学及国学教育是新时代树立文化自信的力量源泉,是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的力量之基。当代,以国学专门人才培养为目标的国学教育发展成绩斐然,渐成气候。但成就与危机并举,国学学科化争论造成了当代国学教育发展的二重困境。复兴国学,推进国学教育现代...  相似文献   

9.
国学的发展和重振是一个需要深入探讨、反复尝试、长期坚持、不断改进与完善的过程,总的原则应该是在创新的基础上重建,做到积极借鉴汲取前人经验与不断开拓创新的有机统一。发展和重振国学要以人为本,贯彻“修身、齐家、平国、治天下”的精神;要以现代的理念指导国学的研究与发展;要加强学科建设,实现学术研究与人才培养的有机结合;要从人才选拔方式、课程体系设置、教材体系建设、学位体制确定等方面积极筹措。  相似文献   

10.
从学科规训的视角看我国高等教育管理学科的建设与发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与“学科体系说”和“学科机构说”相比较而言,学科规训理论是一种相对完整的学科理论。按照这一理论,认识一个学科要从知识层面和制度机构等方面来全面进行考察。学科是由专门的知识、保护专门知识发展和独立的制度规范及组织机构共同组成的一个完整体系。学科就像一个细胞,知识就是细胞核,而学科制度和机构则是包被在细胞核外面的细胞质和细胞膜,这几部分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细胞,缺一不可。本文以学科规训理论为视角,对我国高等教育管理学科的建设的历史和现状进行了审视,并对今后高等教育管理学科的建设和发展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