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本文从言、象、意角度,对中国当代十七年诗歌美学特征、美学价值进行了新探索。认为本时期诗歌语言特征表现为民歌化、叙事化、散文化、抒情化、意象特征为自然境象象征光明,人情境象塑造建设者光辉形象,意蕴特征在于张插群体精神,主调是追问新的生命价值。  相似文献   

2.
皮尔士提出的语篇象似性概念为中国古典诗歌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以音韵、字形和修辞三个层面的象似性解读中国古典诗歌,能更好地揭示古典诗歌独特的魅力和美学价值。  相似文献   

3.
弗罗斯特的诗歌不仅给读者以审美的愉悦,而且带来智慧的启迪,充分体现了诗人"诗以喜悦开始,以智慧结束"的诗学主张。辜正坤教授提出的诗歌鉴赏五象美论是诗歌鉴赏领域的理论创新,将其中视象美、音象美和义象美的概念用于分析弗罗斯特的名作《未选之路》,可发掘出诗歌深层的艺术价值与思想价值。  相似文献   

4.
象似性理论揭示了语言形式与内容之间的象似关系,即二者之间的关系根本在于遵循“模仿原则”,即形式模仿意义.文章通过研究诗歌、文字与绘画三者的关系,揭示三者间的“模仿”本质.可以利用象似性原则帮助译者从词汇象似性、句法象似性及篇章象似性三个层面分解并阐释原诗:通过词汇象似性帮助阐释并翻译诗歌的“意象”,通过句法象似性揭示诗歌翻译中形式与内容的重要关系,通过篇章象似性分析诗歌翻译的完整性——歌意象的完整、诗歌形式与内容的完整.象似性理论为诗歌翻译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有助于探讨诗歌意象翻译的原则及方法.  相似文献   

5.
罗伯特·弗罗斯特诗歌中的现代性反思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将以弗罗斯特诗歌中表现的"人在混乱现世中的处境"为线索,试图以一个新的视角--现代性反思--来解读弗罗斯特那看似简单,实则深邃、蕴涵丰富的哲学思想的诗歌.笔者把弗罗斯特诗歌归纳为四类来分析其中所蕴涵的现代性反思,分别是"梦幻诗歌"、"黑色诗歌"、人道主义主题的诗歌和反对战争题材的诗歌;最后,运用心理传记批评方法来分析促成现代性反思的因素.  相似文献   

6.
在现代诗歌越发技术化的同时,讨论一下诗歌的审美特征不是无益的。本文认为诗歌以意象群集为躯体,以情感经验为生命,以境生象外为审美价值之实现  相似文献   

7.
象似性理论揭示了语言形式与内容之间的象似关系,为翻译研究特别是文学翻译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方法.在各种文学体裁中,诗歌的象似性特点最为突出,文章从诗歌中存在的象似性原则入手,探讨了象似性理论对诗歌译者在理解文本、选择翻译方法等方面具有的重要意义,以及在诗歌翻译中再现原诗象似性原则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相似文献   

8.
艾米莉·狄金森是美国十九世纪的著名女诗人,有"白衣修女"之称。在其默默无闻的一生中,创作了1700多首诗歌,其中的500多首以死亡为主体,更多的诗歌主题关乎到爱情和永恒。本论文旨在对艾米莉·狄金森诗歌进行解读,以寻求其理想的爱情,对死亡的超然认识以及所追求的超现实化的永恒。  相似文献   

9.
意象作为现代诗语的核心构件,经历了从浅表意象到深度意象到审智意象的过程,现代诗语言达到了某种“巅峰”状态。然而物极必反,非意象化带着事象化和事态化特征,弥补了意象的不足与缺陷,它大大提升了诗歌处理日常琐屑事物的复杂能力,体现了某种“事实诗意”。而无意象更是把诗歌引入理象与抽象。但事实上,近年崛起的非意象化和无象无法取代意象。意象与非意象化、意象与无象之间既有排他、冲突的一面,也有协调、互化的一面。它们的此消彼长,还得依托于张力杠杆的撬正。  相似文献   

10.
象似性是诗歌创作的重要手段,象似性的运用可以凸显诗歌形式与内容的统一。运用象似性理论分析和解读诗歌,是将符号学和文学结合的有效尝试。本文拟借助象似性理论,从语音、对称、数量和喻象象似等角度,在形式和内容上分析阿尔弗雷德·丁尼生的悼念诗《溅吧,溅吧,溅吧》,探讨象似性理论在构建诗歌的音美、形美、意美等方面起的重要作用,从而更好地理解诗歌文本的深层意义和美学价值。  相似文献   

11.
语言作为社会的一面镜子,反映了社会观念和社会价值。社会中的性别歧视现象也不可避免地反映到语言的使用上。文章从词法方面对英语和汉语中的性别歧视现象进行分析,并认为只要社会中的性别歧视存在,语言中的性别歧视现象就不会消失。  相似文献   

12.
中英文化内涵词差异比较及其翻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词汇是构成语言的建筑材料,承载并传递特定语言的文化内涵与信息。中英文化差异主要体现在词汇层面上,尤其是文化内涵词汇所体现出的词汇意义的不对等、成语典故的文化痕迹、比喻联想的文化意象、及交际价值差异等方面。准确把握词汇的文化内涵是翻译的关键之所在。  相似文献   

13.
文化意象指语言中包含的文化因素。习语是语言发展的结晶,含有丰富的文化意象。从翻译的角度来看,英、汉习语体现出文化意象的缺失和错位两种现象,习语的翻译也相应存在文化意象的丢失和不恰当套用两个问题。  相似文献   

14.
本从各种艺术塑造形象的不同特点入手,分析了语言艺术塑造形象间接造型的特征,以学语言的不精确性、不确定性和相对性为基础,进而论述了学模糊性的特征以及在形象、时空关系上的种种表现。  相似文献   

15.
王易的言意观——王易对语言与思想、思维关系的认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易是二十世纪早期成绩卓著的修辞学家 ,是中国语言学界、修辞学界第一个深入探讨语言与思想、思维关系的学者。他认为语言与思想无必然之关系 :“言语非思想”、“思想非言语”。语言与抽象思维的关系 :语言是形成思想的工具 ,是思维过程的工具 ,是承载思想的容器 ,语言与思想不可分离。语言与形象思维的关系 :形象思维有时不需要凭借语言 ,语言与思想有先后之别 ,语言不是十全十美的表达工具  相似文献   

16.
翻译的任务必须包括忠实地再现原作的化意象,只有实现化意象对接和信息连通的翻译,才是有效的翻译。译的化态度和双语化知识在成功的翻译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语言的转换只是表层,而化意象的传递才是翻译的实质。  相似文献   

17.
艺术语言意象 ,往往以变异的言语形式呈现出来。本文深入探讨了造成艺术语言言语形式变异的外在需要和内在原因 ,强调了艺术语言意象言语形式变异的合理性和必然性。并从接受的角度 ,论述了艺术语言意象欣赏过程的特殊性和需要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论林徽因诗歌语言的审美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徽因诗歌语言的审美特性表现为用音乐性语言建构节奏美意象、用色彩性语言建构感官美意象、用拟情性语言建构情绪化意象,及通过陌生化手法增大诗歌语言所承载的信息量,从而生成了诗歌语言的多义性,同时流露出中西融通的语言风格。  相似文献   

19.
她以女性的视角审视世界,反思社会,反思人类,对社会上的一事一物总是敏锐地洞察,细心地发现,以细腻的情感,展现人生的大爱与社会美的存在以及生命的艰难,道出女性那道阴柔祥静的风景。纵观周芳的散文,虽写小女人事,但却从小女人事中见出大情怀,以小见大,即便生活琐事,也写得妙趣横生,生机盎然。周芳的散文题材广泛,万事万物均有涉猎,一草一木皆有发现,在观察中深思,在生活中悟道。周芳的散文不同于其他散文,她是用诗的语言,用古典诗词美学,以跳跃的意境,给人带来美的享受。  相似文献   

20.
“诗之至处 ,妙在含蓄无垠 ,思致微渺 ,其寄托在可言不可言之间 ,其指归在可解不可解之会” ,“引人于冥漠恍惚之境”。因“言不尽意” ,诗人便将不可言之理 ,不可述之事 ,“立象以尽意”。所以 ,诗词留给读者的往往是一些多棱面的“象” ,鉴赏者只有“辨象以会意” ,才能与作者感情沟通 ,心灵相撞 ,真正体味到诗词内在的无穷思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