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本研究中,舆论监督是指新闻媒介代表公众(公民)对权力运作尤其是权力滥用导致的腐败进行的监督。应当指出,“舆论监督”并不是一个严谨的概念,因为它实际上是媒体监督,所谓代表公众则是一种习惯,并非正式授权和约定。国外的类似表述有watchdog role of the media。直译为“媒体的看门狗(监察)作用”。有鉴于“舆论监督”已成为中国最流行的公共话语之一,本文予以沿用。[第一段]  相似文献   

2.
徐一雳 《声屏世界》2008,(12):24-25
舆论监督是公众利用报刊、广播、电视等新闻媒介依法表达和传导具有普遍性的意见和看法,从而对社会权力(包括权力组织和个人)、公共政策以及社会行为进行评价和监督,其重点对象是权力组织和决策人物。应该说,正确的舆论监督对于我们揭露问题、批评缺点、纠正失误、改进工作、防治腐败和抑制邪恶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产生了积极的效果。而媒体自身在开展新闻舆论监督的过程中也密切了同群众的关系,扩大了在群众中的声誉和影响,提高了自己的公信力。  相似文献   

3.
新闻舆论监督和其他权力一样需要进行规范,对其进行有效的规范、制约和监督,否则,就会造成新闻舆论监督的“越位”,导致新闻对舆论监督自身监督的“缺位”,这种“越位”和“缺位”使得新闻舆论监督权力的绝对化,以至权力被滥用,滋生腐败。  相似文献   

4.
舆论监督是新闻宣传的重要内容,也是新闻工作者的神圣职责之一。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要健全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加强党内监督、民主监督、法律监督、舆论监督,让人民监督权力,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地市党报作为地方权威媒体.应牢记职责和使命,勇于和善于开展舆论监督。近年来,南通日报以改进工作、解决问题、促进和谐为出发点,在舆论监督方面既有执着的坚守,也有与时俱进的创新.较好地发挥了地市党报“连心桥”、“监督岗”的作用,受到领导和读者的好评。  相似文献   

5.
新闻舆论监督是公民通过新闻媒介表达和传导有一定倾向的议论、意见及看法,是对社会权力(包括权力机构和个人)、公共政策进行评价与监督。  相似文献   

6.
李南 《新闻窗》2011,(2):115-116
监督对象的配合机制 舆论监督的对象非常广泛.既包括那些代表人民行使权力的各级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也包括那些与公众生活、公共利益紧密相关的社会组织,它们手中“都掌握着一定的社会资源和信息,从而也就有可以支配他人的社会权力”,所以它们理所应当接受并配合公众的监督。  相似文献   

7.
潘振宇 《东南传播》2014,(11):138-139
新闻舆论监督是党和人民赋予新闻媒体的神圣职责,是推动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途径。媒体是社会公德的守卫者。但遗憾的是,缺乏制约的媒体权力在经济利益驱动下,近来不断地爆出权力寻租与新闻敲诈的腐败事件,将担负舆论监督功能的媒体一次次推向公众审判的风口浪尖。  相似文献   

8.
对媒体监督与司法独立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石莹 《新闻采编》2005,(3):33-34
新闻媒体具有传播信息、形成公意、造就舆论,帮助公众实现知情权的功能,并能对公共权力行使者进行监督。司法活动是公共权力的重要组成部分,理所当然被纳入新闻媒体的视野。近几年来,随着新闻媒体的舆论监督在我国社会造成的影响越来越大以及我国司法界公开审判原则的逐步落实,媒体对司法审判的报道与监督也日益加大,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媒体与司法权之间的关系也越来越引起人们的争论。  相似文献   

9.
当代媒介环境是指以报纸、电视为载体,以官方新闻、民生新闻为核心的传统媒体,向以微博为代表的社交媒体的进化和共生。这一环境为各种社会行为提供了大背景,包括媒介本身在舆论监督中的权力制约与权力实现,以及监督主体与监督客体的权力博弈。"主体(权力行使)→客体(权力指向)→效果(权力作用)"是一种立体分析路径,通过这一路径,可以观察在技术进步的背景下,舆论监督权力嬗变的多元视角,并在此基础上寻找实现舆论效率、权力平衡与监督规范的方法,建构理性化"媒介分权"的权力格局。  相似文献   

10.
莫以“无冕之王”自居──谈舆论监督中的媒介行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闻舆论监督,是公众通过新闻传媒对社会生活施行的监督,属于广义的社会舆论监督的一部分。新闻舆论的监督,实质上是人民的监督,是人民群众通过新闻工具对社会进行监督。 然而,毋庸讳言,现在,有少数新闻工作者却借用手中的权力,打着新闻舆论监督的旗号,为自己、为小团体谋私利,或者借用新闻舆论监督达到其它方面的目的,给媒体和新闻工作者造成不良影响,以至于人民群众对某些以“无冕之王”自居的记者很是反感和不满,对某些媒体上刊登的“批评报道”也不屑一顾。综合起来看,目前不正常的新闻舆论监督有以下几种现象: 以舆论监…  相似文献   

11.
舆论监督是我国监督体系中一种独特的公共权力监督机制。国家广电总局之前曾印发《关于切实加强和改进广播电视舆论监督工作的要求》的通知,要求各级广播电视机构要正确开展舆论监督工作,敢于监督,善于监督,加强监督,改进监督。但是地方媒体要进行舆论监督确实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地方报纸和电视媒体的编辑记者因为舆论监督而遭到漫骂、威胁甚至殴打事件屡有发生,[第一段]  相似文献   

12.
新闻媒体具有告知、启迪、监督三大社会功能,有人通俗地称之为“解渴、解惑、解气”。而其中的新闻舆论监督,是新闻媒体非常重要的功能之一。所谓新闻舆论监督,是指媒体代表公众的根本利益,以准确尖锐的曝光揭露,唤起公众的警醒与正视,净化政治、经济和化环境,维系社会机制的正常运行,促进国家快速而健康地发展。  相似文献   

13.
舆论监督是媒体所需要行使的最重要的职能之一。现实生活中,党报如何发挥好舆论监督作用,如何把握好角度和分寸,既宣传政策、解决问题、推进工作,又能做到监督而不添乱,一直是困扰党报行使监督权力的难题。《枣庄日报》开辟的“阳光政务”栏目,创新了舆论监督模式,走出了一条舆论监督的新路子,成为舆论监督促民生的样本。  相似文献   

14.
舆论监督主要是对各级党和政府滥用权力等不当行为进行的批评和制约,它监督的主要对象是权力主体。党及党和国家领导人自觉接受舆论监督,接受媒体批评;各级党组织(包括政府等权力机构)及其领导人应主动自觉接受舆论监督和媒体批评,从而推动和促进我国舆论监督依宪依法顺利开展。  相似文献   

15.
舆论监督是我国已建立的多层次、全方位监督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对监督对象的违规行为,舆论监督仅仅具备口头责备的作用,是一种软监督。媒体单独开展舆论监督,势单力薄,能量有限。媒体与作为硬监督权力行使主体的政府职能部门合作,则可以实现更好的监督效果。  相似文献   

16.
詹细明 《新闻采编》2006,(3):42-43,32
舆论监督,是人民群众依法通过媒体将政府机构等公共权力部门和社会经济生活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反映出来,进行公正恰当有力的批评,以舆论的力量达到约束和监督的目的,具有时效性快、辐射面广、透明度高、震慑力大的特点。而行政权力是对公共资源支配较大的一种权力,是一种“实践的力量”,具有扩张和侵害的危险性。近些年来,一桩桩政府违法事件不断印证:不受监督和制约的权力必然会被滥用。要防止行政权力的滥用,必须加强监督。政府服务得好不好,行使权力正不正当,当然应有第三方来监督,特别是来自社会的监督。随着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不断推…  相似文献   

17.
新闻舆论监督是通过传播媒体表达和传导有一定倾向的议论、意见及看法,对社会权力(包括权力机构别个人),公共政策进行评价与监督。舆论监督是新闻媒介功能多样化的产物,是人类文明的产物,是一种民主的理念,是言论自由的表现.是现代国家民主政治的标志之一。舆论监督的实质是将国家事务置于人民群众的监督之下,将党和政府的工作置于人民群众的监督之下,将从事国家管理的公民置于人民群众的监督之下,它是人民群众行使民主权力的有效形式。  相似文献   

18.
《新闻界》2017,(9):49-54
对权力的监督往往会面临权力的抵制,监督权力成为一个世界性难题。本文从舆论视角探讨我国政治运行中的独特"一把手"权力监督问题:梳理"一把手"监督的制度困境、机制问题和媒体条件;探讨"一把手"监督的社会条件和可行性,进而提出通过舆论监督一把手的重要价值、意义和方法论。  相似文献   

19.
新闻舆论监督是我国现行监督体系中的一种特殊监督形式,是人民群众通过媒体对社会权力、公共政策以及社会事态进行评说、披露乃至批评的一种倾向性传播活动。监督客体主要是权力组织和决策人物,监督载体主要是批评报道。并不是所有的新闻舆论都具有否定性评价特性,只有那些具有传播价值引起舆论普遍关注的否定性事物才可能成为媒体监督的对象。新闻舆论监督是社会主义监督制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20.
舆论监督是我国监督体系中的特殊组成部分,也是新闻媒体的一种特殊职能,更是宪法赋予人民言论自由的权力和参政议政的途径。准确及时的监督,可以抑恶扬善,稳定社会,凝聚人心,推进民主文明建设,构建中国和谐社会。舆论监督不但已是政府、媒体和公众的共同话语,而且正在成为执政者实施“善治”之道的工具。1998年10月,朱镕基同志在视察《焦点访谈》时亲笔题词:“舆论监督,群众喉舌,政府镜鉴,改革尖兵。”民众也冠之以“焦青天”的美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