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财富问题是贯穿文明时代经济实践始终的根本问题,中西方在财富创造机制的认识路径、理论范式上大相径庭,两种认识论各有利弊。取长补短地将中西方对财富创造的认识运用于我国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实践中,有助于我们认识和解决发展过程中带来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改革开放40年是中国人传统财富观念向现代财富观念嬗变的关键期,财富创造模式从最初的积累过去转向激活未来,财富的保存主要经历了"藏""存""投"等形式,财富积累模式从物质财富积累转向货币财富积累,财富衡量尺度从物质财富、货币财富逐步转向以数据显示的财富。财富观念的嬗变不仅体现着中国现代性发育的轨迹,更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优越性的显现。中共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的一系列政策体现出财富的人民性和共享性,预示着人民财富论的谱写和财富共享时代的来临。  相似文献   

3.
从人类财富实践活动的历史发展来阐明人们财富观念的历史变迁是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在财富问题上的具体应用。人类的财富观念随着财富生产实践活动的发展而发生变化,总体上,财富观念经历了从有用之物、财产、资财、资本到虚拟资本的演变历程。本文认为,从本质上看,财富是有用之物、生产有用之物的能力以及对有用之物的支配权利的辨证统一。对财富观念的历史生成过程进行考察,不仅有助于我们弄清财富的本质,弄清财富观念与人们财富实践之间的辨证关系,更重要的是有助于我们认清当今世界财富运动的基本逻辑,从而树立正确的财富观念,以更好地引领广大人民群众的财富创造实践。  相似文献   

4.
刘志香 《海外英语》2013,(22):308-309
《财富经》向世人阐述财富应如何被恰当管理,以使富人和穷人和睦相处,实现真正的慈与善。安德鲁·卡内基影响了人的价值观与看待财富的方式,身处财富大流之中,创造财富,同时,又能够不假思索的从物质蒙昧中挣脱,释放财富。之于释放财富的方式,卡内基推崇通过"瘦身减负",对财富进行妥善处理,主张在"慈善意识"的基础上,拥有巨额财富的人展开"慈善",将财富资源优化配置,改善财富分配不均,使贫富之间彼此理解,和谐共融。富人只是社会财富的托管者,他们利用社会财富创造最大价值,并能够以妥善的方式回馈社会,这才是财富真正的慈善所在。  相似文献   

5.
【原文】脚印·财富河北—考生脚印是什么?脚印就是走路的人留下的或深或浅的痕迹。脚印是什么?脚印是一种财富。在我们之前,布满先行者的脚印。深的,浅的;轻快的,深重的。沿着孙中山这位革命先行者的脚印,中国革命的事业如日中天;沿着但丁、达.芬奇这些文艺先行者的脚印,欧洲掀起文艺复兴的浪潮,冲破了中世纪神学的桎梏;沿着法拉第这位科学先行者的脚印,人类走进电气时代创造辉煌灿烂的文明……多留心观察一下先行者们的脚印吧,那是不可多得的珍宝.  相似文献   

6.
虚拟经济是虚拟资本的价值运动及其增值的运行系统,其本质属性就是价值的虚拟性。根据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市场经济中财富的本质属性只能理解为是价值的或社会的,而不是物质的。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都创造财富,虚拟经济具有独特的财富创造机制。  相似文献   

7.
将价值创造与财富生产相混淆是经济学理论中的一个误区;我们唯有坚持马克思主义关于价值创造与财富生产的理论,才能为我国个人收入分配制度的改革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我是富翁     
我是富翁,因为我有健康的身体。“有钱难买好身体。”一切的财富都需要双手和大脑去创造。再多的财富也莫过于健康的身体。  相似文献   

9.
论财富形态的演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财富一直是人类关注的主要对象,而经济学研究则更是围绕财富来进行的。迄今的财富研究中,包括了自然财富、人造财富和货币财富三种形态,但都尚未对三者进行过全面的分析,而只关注于其中的一种或两种。为了更好地理解有关的经济问题并制定切实可行的政策就必须对三者进行全面的分析。明确由自然财富向人造财富的演化、自然财富和人造财富向货币财富的演化正是这种研究的起点。  相似文献   

10.
成功     
赵鼐 《八小时以外》2011,(11):28-29
这是一个狭隘的时代,成功似乎只意味着财富和地位;这是一个疯狂的时代,人类狂热于挑战自己的底线;这是一个加速的世界,人们坚信通往成功有捷径…… 在充满机遇和改变的中国,人的欲望随之无限膨胀,对于财富和地位的  相似文献   

11.
想法是财富的种子,一个简单的想法有时能创造出无穷的财富。而我的想法却是……  相似文献   

12.
人的发展在经济生活层面表现为对财富的创造、积累和使用,财富的内容、形式和涵盖的广度、深度反映着人的发展状况.作为经常的和必要的条件,财富的增长有利于人的内涵的丰富、个性的自由和需要的满足.理解财富对于人的意义,其最终目的在于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主要阐述了生态财富和生态财富观的内涵,通过改变经济发展模式、利用行之有效的行政手段和转变公众思想等措施构建生态财富观.目的和意义在于认识生态危机、构建生态财富观、保护自然和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14.
本文针对《政治经济学》中“国民收入再分配”的传统理论 ,分析其成因、弊端 ,说明非物质生产部门虽然不直接创造物质财富 ,但能创造非物质财富。因此 ,非物质生产部门的劳动者的收入是自己创造的价值的一部分 ,而不是从物质生产部门转移过来的。建议对《政治经济学》现有观点进行修改 ,还非物质生产部门分配的本来面目。  相似文献   

15.
反贫困是马克思关切民生、建构科学理论的重要母题.马克思反贫困理论从财富 均衡、财富正道、财富品质、财富梦想等方面体现出丰富的经济伦理特质,它需要通过中国化的创新和发展,实现在当代中国的价值作用.财富均衡增长的反贫困理念,有利于推动当代中国的精准扶贫、共同富裕、"一带一路"及"亚投行"等反贫困的具体实践;财富正道和真正财富等反贫困理念,有利于引导当代中国社会经济生活的经济伦理方向,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养与践行,挖掘传统财富文化的经济伦理元素,强化当代中国财富追求的道德教育;而财富梦想的反贫困理念,也有利于在财富创造与"完善的人"的生产中促成"中国梦"的真正实现.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认为,人类社会的发展以生产力的发展为标准经历了三个历史阶段,他将财富尺度分阶段界定为劳动时间、科学技术和自由时间,并认为"创造财富的能力比财富本身更重要",将人类对于财富观念的认识从"以物为本"引入了"以人为本"的新阶段,前所未有深刻地揭示了财富创造与自由时间即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之间的关系.马克思关于"财富尺度"的论述对于指导高校开展闲暇教育、关注教师发展、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财富观念、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高科技人才以及因材施教、促进学生自由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有人认为人是自然之躯,财富与伦理不可能和谐。实际上二者有内在联系,如车之两轮、鸟之两翼,离则两倾,合则两美,对立统一于共同的主体——人,财富伦理的和谐问题是实现人的幸福和自由不可绕过的问题。我们要坚定信念,在社会实践活动中要善于促进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共同发展,尤其是精神文明的发展不能落到空处,要上升到制度化层次,成为人们在物质财富活动中必须遵守的价值标准和尺度,内化为人们的态度、心理意识、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实现财富与伦理的和谐。  相似文献   

18.
用马克思主义关于“财富”的基本原理,分析了中国历史上农民小生产对财富的价值取向,和建国以来我们党在财富问题上的经验教训,提出了如何“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的具体意见。  相似文献   

19.
财富是人类生存、繁衍、发展的物质载体和追求目标,这个载体和目标,一方面表征着劳动与自然之间的物质、能量、信息的变换关系;另一方面,还表征着劳动者之间在物质、经济、政治、精神等方面的交换关系。正是在这种关系中,自然与劳动这两个财富的初始源泉不断生产出各种人力、资本、制度、科技等派生源泉,使社会财富不断涌流了出来。其中,自然和劳动分别是财富源泉涌流的初始客体受动力量和初始主体能动力量。没有劳动这个财富涌流的初始主体能动力量,自然这个财富涌流的初始客体受动力量和各种财富派生源泉,除了巧合,都无法自动按照人类的愿望涌流增长,所以,财富源泉的涌流必须依靠劳动的积累。  相似文献   

20.
财富问题在马克思主义人学思想中占据重要位置,是马克思主义人学的内在维度.财富的本质与现实的人的主体性存在紧密相连.在人的现实交往关系中,财富不仅是物化的交换能力,而且是人本质力量的发挥和人创造能力的彰显,是人自身全面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马克思正是在唯物史观的视域中,通过政治经济学批判,在现代资本主义劳动关系中剖析和揭示这一过程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