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辛亥百年纪念日倒计时一周年之际,武汉各家媒体拉开了辛亥百年纪念报道的序幕,形成了“建构辛亥百年文化”的集体报道行动.本文以现有的辛亥百年纪念报道文本为例,探讨此次集体报道行动对于城市形象的建构.本文认为,作为媒介关于辛亥百年的集体报道行动,通过寻找有意味的象征符号一一一公共空间,建构“过程(———)事件分析”、“主观想象”和“日常生活视野”的空间话语叙事,对于营造城市的文化氛围、形塑地方主义文化景观、寻求民众的城市文化认同有着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2.
在辛亥百年纪念日倒计时一周年之际,武汉各家媒体拉开了辛亥百年纪念报道的序幕,形成了"建构辛亥百年文化"的集体报道行动。本文以现有的辛亥百年纪念报道文本为例,探讨此次集体报道行动对于城市形象的建构。本文认为,作为媒介关于辛亥百年的集体报道行动,通过寻找有意味的象征符号---公共空间,建构"过程---事件分析"、"主观想象"和"日常生活视野"的空间话语叙事,对于营造城市的文化氛围、形塑地方主义文化景观、寻求民众的城市文化认同有着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3.
王婷 《新闻实践》2011,(10):56-59
1911,辛亥。2011年距离1911年,正好100个年头。从百年的这一端遥望那一端,浙江日报在长期酝酿准备后,于2011年2月9日拉开了纪念辛亥百年的“辛亥这一年”大型主题报道的序幕。这一场新闻报道的“遥望”,也恰如“辛亥”是一个年份一样,从酝酿到推出几乎花费了一整年,而报道的跨度也有半年多之久,至今还没收尾。  相似文献   

4.
周敏  徐银霞 《新闻前哨》2023,(13):31-32
面临特殊的公共事件时,一座城市的应对成为凸显其形象的契机,在武汉城市形象的塑造中,媒体向外界展示出武汉是一个英勇的、有担当的、感恩的英雄城市形象。本文以湖北日报全媒体报道为分析样本,利用慧科新闻搜索研究数据库对关键词进行检索,探究媒体对武汉“英雄城市”形象的建构过程,总结媒体建构城市形象的策略。  相似文献   

5.
靳翠萍 《新闻记者》2006,(12):22-25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中国社会都市化进程的加剧,一批都市类报纸迅速崛起。这一现象不仅反映出中国传媒文化的生产机制发生了转换.而且其媒介产品内容也日益呈现出都市化特征。“彰显市民生活,建构都市文化”成为都市类报纸的主要诉求。以都市生活为表征的“情感讲述”类栏目也应运而生.较早是《北京青年报》记者安顿主持的“绝对隐私”.现在则在许多都市类报纸上“遍地开花”,比如《武汉晚报》的“百姓讲述”、上海《新闻晨报》的“晨报倾诉”等。  相似文献   

6.
"城中村"的媒介话语建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袁艳 《新闻大学》2007,(1):20-27
本文通过对近年来国内核心报纸上289多篇以“城中村”为标题的新闻报道所做的内容分析,试图揭示主流大众媒体在“城中村”这一中国城市化过程中产生的独特社会空间的社会建构过程中所扮演的角色,以及当代中国社会权力关系对于这一媒介建构过程所产生的影响。文章主要回答了中国主流媒介如何再现“城中村”这样一个社会空间、“城中村”如何从一个被忽视的空间演变为一个受人关注的公共问题,不同的社会权力如何影响着媒介对于“城中村”的报道内容、不同的社会权力在“城中村”这个话语场中呈现出怎样的关系,又是如何相互咬合等问题。  相似文献   

7.
吴月 《东南传播》2022,(2):128-131
以互联网技术为核心的新媒体造成了集体记忆素材库内容的急速膨胀和空前离散,极大地冲击了集体记忆建构的传统机制。在记忆符号与物质残片消失之前,美食短视频作为味觉记忆的集体表征,按照“集体记忆的形成—集体记忆的保存和传承—集体记忆的传播与结晶”的路径,在互联网场域中建构记忆之场,通过视听符号将味觉记忆转化为短视频影像,在时间维度上通过家庭记忆、传统节日等仪式保存和传承城市集体记忆,在空间维度上建构城市群体成员的想象空间。  相似文献   

8.
钟胡星 《新闻前哨》2022,(12):73-74
<正>当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审美、情感、知识等精神文化因子逐渐影响着人们的生活,人们在享受丰富物质生活的同时,更渴望追寻“诗意栖居”的城市文化氛围。在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新征程上,武汉作为九省通衢的中部命脉城市,不仅应有提升城市文化软实力的意识,更需要进一步明确前进方向、理清着力重点。本文从新时期武汉城市文化发展的重要发力点出发,思考未来可以从构建城市文化传播的价值导向。  相似文献   

9.
作为华中重镇的武汉是一座有着350年悠久历史的文化名城。在中国近现代历史上,曾经凭借张之洞开创的近代工业跻身一流城市之列,被称为“东方芝加哥”,铸就“大武汉”的辉煌。建国后武汉一度独领风骚,但上个世纪90年代以后.武汉在全国经济政治格局变化中城市地位开始下降。当前,随着国家中部崛起战略部署的推进,武汉正进入发展的重要阶段。2011年武汉提出要建设成为“国家中心城市”。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领域发挥全国性重要影响。而当前我国主流媒介所呈现的社会现实图景中,武汉媒介形象如何?本文以《人民日报》近年来对武汉的报道为例,分析了当前我国主流大众传媒中呈现的武汉媒介形象。揭示其形象的基本框架和具体特征。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对中国两家有代表性的报纸《人民日报》、《文汇报》的内容分析和文本分析,考察它们在有关日本、韩国报道中所建构的两国形象.主要发现有:政治是关于两国报道的重中之重;最为突出的特殊议题是中日之间的战争历史认识问题和中韩之间的“朝核”问题;媒体的报道基本达到了客观公正的要求;但媒体对于日韩两国建构的框架有很大区别,前者倾向于“对立者”、“可疑者”,后者倾向于“合作者”,这在一定程度上可能会影响大众的认知结构和价值判断.  相似文献   

11.
2021年11月24日,在江苏省第十四次党代会开幕之际,新华报业网精心打造的大型融媒体交互式专题“红色寻根致敬百年”重磅上线。本文在厘清集体记忆概念的基础上,运用内容分析法,通过分析新华报业“红色寻根致敬百年”融媒体专题,探究主流媒体对建党百年的集体记忆的建构路径以及意义。  相似文献   

12.
崔明 《兰台世界》2010,(3):9-10
自“世界记忆工程”实施以后,重视城市文化和保持城市历史文化传统的连续性已日渐成为人们的自觉行动,在此背景下,我们有必要对档案在城市记忆的建构及城市文脉的绵续方面的作用和意义进行审视和理解。  相似文献   

13.
《全国新书目》2013,(10):7-9
内容简介:《辛亥革命百年纪念文库》涉及辛亥革命百年记忆,辛亥革命与近代中国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研究,辛亥革命时期的商人、商团和商会研究,辛亥革命时期精英文化研宄,辛亥革命前期清政府的经济政策与改革措施研究,辛亥革命前后的官绅商学关系研究等及张难先、吴禄贞、经元善、刘揆一、马君武、卢作孚、周学熙、雷铁腰、田桐、殷子衡、张纯一、宗仰上人等辛亥人物的文集,详细考察了辛亥革命发生百年来各个历史时期、不同国家地区、不同人群对于辛亥革命的历史记忆和意义诠释,为寸亥革命研究开辟了新视野。  相似文献   

14.
杨发维  徐敏 《新闻前哨》2009,(11):27-28
湖北日报去年推出“带你从空中看武汉城市圈”大型图片报道后,获得好评。今年我们心中一直有一个想法,就是完成“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的航拍.以实现对湖北全境重要城市和重点工程空中影像的完整记录。从策划到报道推出,历时4个多月。今年7月.“俯瞰鄂西生态旅游圈”大型图片报道终于功成。  相似文献   

15.
蓬勃发展的城市社区文化给报纸提供了新的报道空间,有学者说:“哪家报纸做好了社区这篇大文章,占领了社区这个大舞台,也就意味着她占据市场,占有读者,最终将掌握取胜的制高点。” 今年下半年以来,《长沙晚报》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实施社区报道战略,将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最充分地宣传到广大干部群众中去,用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  相似文献   

16.
本研究结合西方文艺理论和吉姆森的框架理论,探讨媒介报道“制造母题”和“建构框架”的能力.大众媒介关于“宝马撞人案”的报道中,特定的“主题思想”、“意象”、“情节行动”反复出现,构成母题(motif).同时,媒介报道通过不同类型的象征元素,建构报道框架,形成对“宝马撞人案”的“诠释包裹”(interpretive package),塑造公众对“宝马撞人案”及社会贫富差距的“集体理解”(collective sensemaking).  相似文献   

17.
随着地方资源的开发殆尽,城市记忆再造成为差异性城市形象建构的重要途径之一。基于历史文化遗产资源进行城市记忆再建构,有利于摆脱传统的城市传播同质化的困境。本文以文化遗产“果城里”为对象,通过田野调查、查阅文献等方式,总结了“果城里”的历史文化建筑群在连云港城市形象传播过程中所传递的空间意象,并根据当前文化遗产空间意象在城市记忆塑造过程中的缺失及问题提出相应的传播路径。  相似文献   

18.
在社会动荡、政局多变的法国近代史上,有一张日报,不管发生战争、革命、罢工、学潮,每天照出不误。今年1月,法国政府总理主持了这家报纸的“官办百年纪念”。这张报纸,就是《法兰西共和国官方日报》。  相似文献   

19.
辛亥革命是百年前发生在中国的历史剧变,两千多年帝制随着最后一任清帝逊位平静地结束。对于这场流血较少的革命,在论述其成功原因时,许多人将之归结为舆论的力量。梁启超在《初归国演说词》中说:去秋武汉起义,不数月而国体丕变,成功之速,殆为中外古今所未有……则报纸鼓吹之功最高,此天下公言也。孙中山多次提及报刊政治宣传对辛亥革命成功的贡  相似文献   

20.
阿米 《传媒观察》2006,(11):27-29
说来惭愧,在苏州办一张新的报纸也有4年多了,这张叫《城市商报》的发行量还在10万份多一点,尚无资格“总结”,本文只想说说这几年之累,在一个中等城市办一张地方性“商报”的一点杂感。市场类报纸,城市的属性太强,有效的城市人口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报纸发行的有效空间,你即便长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