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新闻记者》2012,(3):25
传媒大亨鲁伯特·默多克新闻国际集团2月20日宣布,将从本周末开始推出《星期日太阳报》,取代去年在窃听丑闻中关闭的周末报《世界新闻报》。英国媒体认为,这是默多克自去年在窃听丑闻遭受一系列重挫以来,首次发  相似文献   

2.
2011年夏季,传媒大亨默多克的新闻集团旗下的英国通俗小报《世界新闻报》由于曝出非法截取、窃听私人电话信息的丑闻而被迫关停,此事不仅使默多克集团陷入窃听风暴,更将新闻采访如何保护公众隐私的话题推上了风口浪尖。近年来,隐性采访在我国新闻界也悄然流行。隐性采  相似文献   

3.
传媒大亨默多克麾下的英国老牌小报《世界新闻报》因窃听丑闻,被迫于2011年7月10日关张歇业。在英美等西方国家,媒体遭遇新闻官司而受到处罚的事例并不鲜见,但这次却有些不同。7月5日,英国的严肃报纸《卫报》记者尼克·戴维斯爆料:《世界新  相似文献   

4.
默多克窃听门事件引发了国际新闻传播界的巨大震荡,其波及的范围和触及的层面,大大出乎了人们的意料。本文通过对这一事件所涉的西方新闻价值观、西方新闻伦理道德、西方新闻法制与监管等重大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与此同时,本文也将对窃听门事件深涉的西方社会自由、人权等价值标准问题进行剖析。在此基础上,本文还结合中国新闻传媒业改革发展问题,提出重建世界传媒新秩序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吴竞韡 《新闻窗》2011,(6):27-29
现实生活中的隐私泄露事件 1.默多克"窃听门事件"2011年7月,默多克旗下的知名小报《世界新闻报》被曝曾在2003年窃听时年13岁的失踪女孩米莉?道勒的手机语音信箱,并删除了其中一些留言。这种行为误导了警方的判断与侦破工作,以为当时已经死亡的米莉?道勒尚在人世。同时激起了英国民众对于《世界新闻报》窃听普通民众行为的愤怒情绪。  相似文献   

6.
孟威 《传媒》2011,(9):61
"窃听门事件"所暴露的道德底线问题以及监管漏洞,不仅给新闻集团以沉痛一击,也在世界传媒中引起震撼。"窃听门"已导致新闻集团陷入深度危机,即便默多克谙熟于应变之道,仍未能使集团摆脱尴尬处境。美英业界预测,如果拿不出"给力"理由,默多克江山将辉煌难再。  相似文献   

7.
因窃听门事件导致英国默多克传媒帝国《世界新闻报》黯然关门,这无疑在全球传媒界投下了一枚前所未有的重磅炸弹。默多克帝国的这场大地震是不可多得的反面教材,国内外媒体应吸取教训,加强监管和自律,紧守道德底线。  相似文献   

8.
传媒大佬鲁珀特?默多克和他的新闻集团正在经历一场严重的信任危机!因为"窃听门"事件的不断升级,7月10日,英国销量最大的老牌周报《世界新闻报》在运行了168年之后,黯然停刊。但丢卒保车带来的平静仅仅只维持了一天,11日,英国媒体爆出,新闻集团旗下更多的报纸涉嫌窃听电话和盗取个人信息,包括一向以严肃报道著称的《星期日泰晤士报》。  相似文献   

9.
7月10日,传媒大亨默多克在英国拥有的《世界新闻报》发行最后一期之后停刊了,因为该报记者非法窃听数千人的丑闻东窗事发——在欧美  相似文献   

10.
默多克新闻集团窃听丑闻案的发生和被调查,是国际新闻界的一桩大事,它反映了西方跨国新闻传媒滥用新闻自由和媒介的社会责任论之间的较量。本文试图描述并分析默多克新闻集团在英国受挫的真正原因,它不仅仅是新闻道德的问题,更主要是触犯法律以及腐蚀警界及政界的深层问题。从这一案件我们看出,西方的媒体独立和司法独立不过一纸空文。  相似文献   

11.
段豪杰 《新闻世界》2011,(10):222-223
2011年7月窃听丑闻给默多克新闻集团以重创的同时,也引起了传媒业界和学界的反思。本文主要分析了窃听丑闻所暴露出的英国传媒体制的诸多问题,并对媒介权力的规范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2.
"窃听丑闻"让默多克新闻帝国在道德上一败涂地.不过,面对全球媒体和公众的口诛笔伐,新闻集团商业运作总体上依然稳健,经营模式并未垮塌,一些批评家预期的"轰然倒地"或"像多米诺骨牌般倒下"并未出现.这个有着严重道德缺陷的传媒帝国为何遭重击而未倒塌?默多克是如何维持集团内外部稳定的?窃听危机之后,新闻集团又将走向何方?  相似文献   

13.
7月10日,英国传统小报《世界新闻报》因电话窃听丑闻而停刊,在此前后的一段时间里,《世界新闻报》及其母公司新闻集团乃至传媒巨头鲁珀特·默多克都处在了舆论的风口浪尖,作为大众传媒的报纸本身竟然成为全球瞩目的新闻,这对于习惯报忧不报喜的西方媒体来说并不是什么好事,由此引发了一场对媒体力量与报业监管的争论.  相似文献   

14.
“窃听门”背后的媒介政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默多克旗下的《世界新闻报》窃听门事件,是解读英美国家媒介政治的典型案例。随着西方民主政治对媒体的依赖越来越严重,民主被异化为媒主。默多克新闻集团与政治利益集团交往几十年,已经形成了利益共同体,彼此渗透,盘根错节。不良政客与贪婪小报为了各自利益,从对立走向合谋,联手出卖公众利益。这次窃听门事件爆发,对公众、政界以及媒体应是一次深刻的警省。  相似文献   

15.
英国畅销小报《世界新闻报》窃听电话又出大丑闻.警方发现这家报纸曾雇人侵入一名遭杀害女孩手机的语音信箱.并删除部分信息,妨碍警方对女孩失踪案的调查。不仅如此.还有消息爆出该报在2005年7月7日伦敦发生惊天爆炸案后,为取得猛料竟窃听爆炸遇难者亲属电话。《世界新闻报》的老板为传媒大亨默多克.该报曾以打探消息不择手段著称。  相似文献   

16.
英国百年老报《世界新闻报》因窃听丑闻停刊倒闭,在传媒和出版界引起重大反响,成为轰动全球的新闻事件。目前事态正在发展,英国政府和司法部门已介入调查,该报上司新闻集团董事长默多克出席英国议会下院听证会接受质询调查,包括前执行主编等多人已被警方逮捕,新闻集团旗下的其他传媒有的也可能被卷入丑闻事件。为什么有着  相似文献   

17.
众所周知,世界传媒大亨鲁伯特·默多克对亚洲的抱负或者野心。自从1993年以5.35亿美元从“小超人”李泽楷手中购得香港卫星电视以来,他就一直在亚洲开疆扩土,梦想着有朝一日建立一个跨越东西方的传媒帝国。而中国市场是默多克战略目标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中国有13亿  相似文献   

18.
《世界新闻报》爆出窃听丑闻,犹如开启了一个潘多拉的盒子,不仅使默多克的媒体帝国面临空前危机,整个传媒江湖似乎也卷入其中。在民主社会充任第四权力的媒体,受到前所未有的质疑和挑战。默多克帝国走过的道路告诉我们,如果媒体唯利是图,其社会责任意识必将泯灭,独立的防线必将崩溃。藉由此次窃听门事件,人们在检视法律漏洞、行业规范,以及媒体道德界限的同时,也应该清醒地认识到,公众有追寻真相的权利,媒体有报道真相的义务。而追寻真相的要义,即是坚持独立、客观、公正的原则。  相似文献   

19.
默多克新闻集团《世界新闻报》窃听丑闻隐藏着深刻的伦理问题,对这些伦理问题的解读,有利于更好地反思窃听丑闻发生的根源。媒体窃听的伦理问题,依照其内在的逻辑顺序,表现在价值伦理、权利伦理和技术伦理三个方面,本文对此做了分析。  相似文献   

20.
由默多克领导的新闻集团发言人近日宣布,该集团主席、世界传媒大亨鲁珀特·默多克得了“低等级”前列腺癌,将于近日接受放射治疗。发言人说,现年69岁的默多克是在洛杉矶接受例行的身体检查时得知自己的病情的。默多克的医生对他的病情持乐观态度。默多克也没有改变工作的打算。默多克的名字似乎总与收购联系在一起,在七八十年代,他收购英美多家主流媒体,掀起一股默多克旋风,震惊整个西方世界。新闻集团是当今世界上规模最大、国际化程度最高的综合性传媒公司之一,净资产超过400亿美元。它由40年前澳大利亚一家小型报业机构成长壮大起来,目前总部设在美国纽约。报纸业仍然是新闻集团的支柱产业。作为当今世界上最大的英文报纸出版商,集团在全球范围发行175种不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