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栾轶玫 《视听界》2013,(2):125-125
新技术带来了太大的影响,印刷术导致复制传播力,无线电技术带来了超空间传播力,影视技术带来了镜像传播力,网络技术带来了全球传播力,手机技术带来了贴身传播力。在融媒体时代,不能仅靠一支笔、一张纸或一个录音笔、一台摄像机完成深度报道,需要运用更多的智慧与更新的理念。  相似文献   

2.
李晓鹏  范静涵 《中国记者》2023,(10):101-107
<正>本文认为,当下媒介深度融合、技术形态迭代升级的同时也发生传播范式的融合:新闻传播从原有传统媒体时代偏重理性传播朝着情感传播方向深度融合发展。情感作为新闻传播中的重要因素,旨在创新报道,与受众“重建连接”,形成情感共鸣的互信亲密关系。“用户意识”成为一条主线,以期建立人际联系。媒体与用户之间的连接,是媒体与人之间的“连接”,情感传播发挥关键性作用,这是融媒体深度发展道路中极为重要的问题,也是全媒体传播体系建设过程中的关键指引。本文提出,融媒体传播注重情感传播,但并非与理性传播相对立,而是在媒介技术进步的支持下,形成共存互补的共融范式。  相似文献   

3.
当今,我们正处于一个多种媒体并存的时代,新兴媒体与传统媒体相互依存。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传统媒体何去何从?各方观点莫衷一是。但就报纸而言,我认为,今后纸媒这种传播形式必定会不断萎缩乃至消亡,可报纸的灵魂——报道,以及报道体现出的思想和观点,肯定会以新的载体来表达。概括地说,就是"死的是纸,活的是报"。  相似文献   

4.
陶然  段吉平 《新闻战线》2023,(17):59-62
全媒体时代,传播媒介、媒体架构、舆论生态发生深刻变化,为主流媒体创新重大主题报道提供了可拓展的新空间,也带来新挑战。四川日报依托“六个一”全媒体传播行动,策划推出系列主题报道“向总书记报告”,强化全媒传播体系建设,推动媒体深度融合走深走实,在塑造主流舆论新格局中展现出新作为。  相似文献   

5.
范莉 《新闻前哨》2010,(10):98-99
电视新闻是以现代电子技术为传播手段,以声音、画面为传播符号,对新近或正在发生的事实的报道。伴随着各类电视新闻的出现,原来在纸媒体发展中占重要地位的调查类报道,在电视新闻中也开始逐渐发展起来。  相似文献   

6.
在自媒体时代,深度报道的信息资源呈现多样化的特点。各种类型自媒体的社会信息互动与交流,客观上为深度报道提供了信息资源拓展的途径。主流媒体的深度报道可以从自媒体传播中获取更多的信息资源。同时,也应当充分意识到自媒体传播信息的不足和局限性,主流媒体要发挥主导作用,坚持一线采访、严格审核的原则,保证进入报道内容的各种信息具有真实性、客观性、正确性、深刻性和良好的社会传播效果。  相似文献   

7.
在自媒体时代,深度报道的信息资源呈现多样化的特点。各种类型自媒体的社会信息互动与交流,客观上为深度报道提供了信息资源拓展的途径。主流媒体的深度报道可以从自媒体传播中获取更多的信息资源。同时,也应当充分意识到自媒体传播信息的不足和局限性,主流媒体要发挥主导作用,坚持一线采访、严格审核的原则,保证进入报道内容的各种信息具有真实性、客观性、正确性、深刻性和良好的社会传播效果。  相似文献   

8.
《新闻战线》2023,(2):7-10
<正>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加强全媒体传播体系建设,塑造主流舆论新格局。这为我们推动媒体深度融合发展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如何推动地市级媒体深度融合发展,是我们一直在努力践行的重要工作。近年来,长沙市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推动媒体融合发展、做大做强主流舆论的重要论述,紧紧抓住“党媒姓党”这个核心,深刻把握时代发展大势和媒体发展规律,摸准全媒体时代的脉搏,坚持内容和技术“两翼齐飞”,全力打造内容生产体系和技术支持体系,不断推动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在推进媒体深度融合过程中,  相似文献   

9.
媒体大脑是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与新型主流媒体深度融合的探索成果,并催生出具有首创价值的"AI合成主播"(人工智能合成主播)。从最初的虚拟主持人到今天的"AI合成主播",人工智能技术不断为新闻播报领域进行科技赋能,实现了新闻播报的信息有效传播与互动性接收的双效推进。探索人工智能时代的新闻播报创新,要通过以MGC促进传受关系的智能进化,以智媒融合提升新闻深度生产,以智慧传播推动媒体深度报道,从而实现智媒的深度融合与生长。  相似文献   

10.
卢迪  陈宇楠  邱子欣 《传媒》2023,(7):46-49
5G是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基石,也是未来媒体智能化发展的必经之路。在全媒体时代,利用5G、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开拓新业务,创新运营模式是媒体深度融合发展的目标和任务。5G消息是5G时代出现的具有技术“原生”属性的一种新媒体业务,其具有典型的全媒体传播特征和基于手机短信“入口”的传播优势。在推进媒体深度融合的重要阶段,传统媒体应重视5G带来的新媒体平台和移动传播新入口,尽早融入5G终端原生业务,积极探索5G创新应用,建立5G时代的全媒体传播体系。  相似文献   

11.
融媒体时代,传播生态和舆论环境都发生了极大变化,受众的内容需求和收视习惯已改变。主流媒体在融媒体环境下主题主线报道存在不足。如何唱好主旋律、提升宣传质效?分析媒体融合语境下主题主线报道的创新路径,做好主题主线报道,对于提升主流媒体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和公信力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自媒体是一种新媒体传播方式,其全新的传播理念、渠道及形式区别于传统媒体,越来越受到关注和广泛运用,也将成为Web3.0时代最主要的传播形式之一。一部深度调查纪录片《穹顶之下》成为了2015年开年最受热议的具有自媒体传播形式特点的代表作,本文探讨了其所体现的自媒体传播的特点,并对自媒体传播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作一分析。  相似文献   

13.
高岐 《新闻世界》2012,(8):57-58
解释性报道作为当今媒体拓展深度报道的利器,受到越来越多受众的关注。面对竞争激烈的市场,只要我们依据电视的传播特性,从整体上把握电视传播优势,电视媒体在做好解释性报道方面就一定大有作为。  相似文献   

14.
记者是一个时代的记录者,肩负着神圣的职责和使命。在全媒体时代,信息传播的速度、广度、深度已经远远超过此前任何一个时期。顺应时代发展潮流,掌握全媒体传播技术,不断学习革新知识,是这个时代记者要面对的课题;居安思危、未雨绸缪、超越自我,是这个时代记者要具备的意识。记者只有不断适应时代传播的特点,才能在激烈的媒体竞争中赢得先机,才能不被这个时代、这个社会淘汰。  相似文献   

15.
在媒体社会与传播时代,对重大灾情的掩盖和封杀,无疑是愚蠢的。中国媒体对这次四川汶川大地震的迅速、全面和立体报道,所呈现的是人性的善良和本真,真实感人,意义非凡。它不仅彻底改变了旧有的灾情报道的模式和负面形  相似文献   

16.
主流媒体是新闻传播的重要内容,在新闻传播领域中发挥着重要的信息传递价值。新媒体时代的来临,对主流媒体传播形成一定的冲击,但与此同时,也冲击主流媒体新闻传播模式的创新、新闻信息的有效性多样性传播注入新的动力。对此,本文着重分析新媒体、主流媒体及社交媒体的概述,论述新媒体时代下主流媒体新闻传播形式的变化,提出新媒体时代提升主流媒体新闻传播力对策。  相似文献   

17.
张蓝戈  刘福泉 《传媒》2021,(2):62-64
典型人物报道是正能量传播的重要形式,但在融媒体时代,典型人物报道的"标杆"作用渐趋于弱化,如何降低传播姿态、优化情感体验、消解传播隔阂,已成为正能量传播创新的关键.本文以《人民日报》微信公众号杜富国先进事迹报道为例,梳理报道的新模式与新特点,探析融媒体时代正能量传播的创新策略.  相似文献   

18.
陈强 《新闻前哨》2023,(4):74-75
随着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打造主流媒体的云服务平台,推动媒体深度融合,对于当前媒体发展来说至关重要。《云传播时代——人类传播与治理的云端化、平台化、泛在化、社交化和智慧化变革》一书在云传播建设方面作了一些探索,为当前媒体融合的纵深发展提供了一些新启发。  相似文献   

19.
当前媒体融合是媒体发展的趋势,也是媒体平台发展的必然。在多媒体融合时代,电视新闻传播发展遇到了诸多障碍,产生了较大的影响。为此,在媒体融合时代下必须提升电视新闻传播的舆论影响力,根据时代发展的特色,寻找电视新闻传播所具有的优势,积极借鉴新兴媒体发展的优势,进而提升电视新闻传播的舆论影响力,带动整个媒体市场的发展。电视新闻传播在新兴媒体的冲击下必须找准自己的定位,从电视新闻报道的选题,到电视新闻传播的时效,再到电视新闻传播的渠道等几个方面进行创新,不断开拓,进而提升电视新闻传播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20.
张志安 《新闻战线》2023,(21):46-50
应用传播领域的实践,需要回应传播业态的结构性转变。2022中国应用新闻传播十大创新案例,从重大报道热点化、视觉传播移动化、用户思维平台化、原创报道深度化四个方面折射出媒体深度融合进程中的创新。身处“生活在媒介中”的传播业态,媒体要在应用新闻传播创新实践中思考权威性、坚守专业性、强化主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