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早在阅读《杜甫秋兴八首集说》时已熟悉了叶嘉莹的名字,感觉她是一个极敏锐的研究者,直到后来看了她的许多词学方面的论文更是钦佩不已,她的每一篇文章都试图在解决某个问题,  相似文献   

2.
加拿大皇家学会院士叶嘉莹教授和上海古籍出版社编审陈邦炎先生合撰的《清词名家论集》(下简称《论集》)于1996年在台北中央研究院中国文哲研究所筹备处出版了。《论集》是叶教授1993年接受台湾中央研究院文哲所关于词学主题研究计划中的“清名家词研究”的委托,邀请陈先生合作完成的。全书由8篇文稿和冠之于书首的“叶序”、书尾的“陈叙”构成。文稿大体依时间先后为次第:《评女词人徐灿及其拙政园词》(陈邦炎)、《评介陈维崧及其词论词作》(陈)、《谈淅西派创始人朱彝尊之词与词论及其影响》(叶嘉莹)、《从艳词发展之历史看朱彝尊爱情词…  相似文献   

3.
加拿大华人学者叶嘉莹教授近年来多次归国讲学并把她的三部著作《迦陵论诗丛稿》、《迦陵论词丛稿》和《王国维及其文学批评》(以下分别简称“论诗”、“论词”、“批评”)刊布国内。叶先生在古典诗词和古典文学理论的研究中多所创获引起国内学者和青年的推重与欢迎。从这些著述中,我们可以感悟到叶先生是立足于古典批评而又超越古典批评的;她所指持的一些文学观念和批评方法不止新颖、独特,且具实  相似文献   

4.
叶嘉莹先生有多种词学论著,其《迦陵论词丛稿》更是萃集精华之作。叶先生的词学研究从宏观着眼,从微观入手,为词的研究拓宽了视野。而其研究方法融合中西,既立足于国学传统,又融入了西方现代批评理论,在研究中独树一帜。  相似文献   

5.
正叶嘉莹先生今年九十四岁,距离她回国执教四十年只差一年。这一年里,她完成了两件大事:一是将全部财产捐赠给南开大学教育基金会,设立"迦陵基金",二是个人传记文学纪录片《掬水月在手》终于杀青了。这两件看似毫无逻辑关联的行为实际上都指向她的同一个心愿——"所期石炼天能补,但使珠圆月岂亏"。坚持站着讲课身着紫色开襟长衫套装的叶嘉莹先生在一阵掌声中从舞台一侧走出来。她因为腰腿之疾,由两位  相似文献   

6.
从近代谭献、王国维到今人严迪昌、叶嘉莹等 ,均以比兴寄托的眼光看宋征舆的《蝶恋花·秋闺》词 ,认为它暗示了作者出仕清廷的愧悔之情。其实这是极大的误解。这首词写于崇祯八年乙亥 (16 35 )、九年丙子(16 36 )之际 ,收在明末刻本《幽兰草》中 ,本身就是一首闺怨词 ,没有什么政治上的寄托。  相似文献   

7.
顾随先生是我国现当代著名词人、教授和学者,他主要任教于燕京大学、辅仁大学、天津师范学院等,其代表作是《无病词》、《苦水诗存》等诗词集、《稼轩词说》、《东坡词说》等词学论著和《揣龠录》等禅学著作,培养了如周汝昌、叶嘉莹等一大批著名的文化名人。但是,对顾随先生的研究一直到20世纪80年代初才开始,到2005年,共发表有关文章80余篇,涉及顾随生平著述、思想、人格、文风研究及作品的分析评论。随着顾随作品被广泛接受,随着现当代旧体诗词日益进入现当代文学研究者的视野,顾随研究一定会进入一个高峰期,顾随在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的突出地位也将被最终确立。  相似文献   

8.
冯延巳(903-960)。字正中,五代广陵(今江苏省扬州市)人。在南唐做过宰相,他的词多写闲情逸致辞,文人的气息很浓,名句如“风乍起,吹绉一池春水”,他在中国词史上有比较大的影响。当代著名学者叶嘉莹先生在《从(人间词话)看温韦冯李四家词的风格》一文对冯延巳词有透彻的分析。  相似文献   

9.
冯延巳(903--960),字正中,五代广陵(今江苏省扬州市)人。在南唐做过宰相,他的词多写闲情逸致辞,文人的气息很浓,名句如"风乍起,吹绉一池春水",他在中国词史上有比较大的影响。当代著名学者叶嘉莹先生在《从〈人间词话〉看温韦冯李四家词的风格》一文对冯延巳词有透彻的分析。冯延巳的词作,前人已作了很多中肯的评论。  相似文献   

10.
叶嘉莹是加拿大籍华裔女学者,在国内已出版了《迦陵论诗丛稿》、《迦陵论词丛稿》、《王国维及其文学批评》、《中国古典文学评论集》等著作,并有几十篇论文见于众多报刊.叶先生的古典文学评论——其中主要是诗词评论——在中国古代文学领域独树一帜、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那么,她的诗词评论究竟有什么特点,使得她的研究与众不同呢?在我们看来,她的成就决不仅仅是因为她以纤细的手法和优美的文笔成为一名个性鲜明的诗词鉴赏家,更主要的是她是一位具有独特的理论思想的批评家.她的与众不同之处也正体现在她的理论思想中.  相似文献   

11.
李清照的《词论》是中国词史上第一篇词学理论著作,但历来为人所诟病。对她的批评主要集中在两点上。一是认为她“词别是一家”的主张桎梏了别人;二是认为仅从协律的角度批评苏词是有失偏颇的。事实上,李清照的《词论》是在考察了唐五代至宋词学的发展历史后而总结出来的艺术特性和艺术规律。她对北宋众多词人的评价是实事求是,准确公允的。她对各家词的批评,是和她本人的个性气质分不开的。李清照的《词论》出现在词体地位确立的时候,在中国词史上有着不可磨灭的贡献。  相似文献   

12.
李清照的《词论》是中国词史上第一篇词学理论著作,但历来为人所诟病。对她的批评主要集中在两点上。一是认为她“词别是一家”的主张桎梏了别人;二是认为仅从协律的角度批评苏词是有失偏颇的。事实上,李清照的《词论》是在考察了唐五代至宋词学的发展历史后而总结出来的艺术特性和艺术规律。她对北宋众多词人的评价是实事求是,准确公允的。她对各家词的批评,是和她本人的个性气质分不开的。李清照的《词论》出现在词体地位确立的时候,在中国词史上有着不可磨灭的贡献。  相似文献   

13.
叶嘉莹在现代词学研究领域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绩。作为一名女性学者,其理论不可避免地与以男性为主的词学研究者们有明显的区别。她运用女性批评理论研究词学,显示出独特的女性视角。  相似文献   

14.
丁爱华 《语文知识》2016,(21):16-18
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一词自问世以来,一直备受人们的关注。彭孙遹、梁启超、叶嘉莹等人在古典诗词研究著作中对此词都有专门的评述,王国维先生认为此词的境界为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然经历的第三亦即最终、最高的境界。周汝昌先生甚至说:"此词原不可讲,一讲便成画蛇,破坏了那万金无价的人生幸福而又辛酸的一瞬的美好境界。"这首经典之作已被收入苏教版选修教材《唐诗宋词选读》中。  相似文献   

15.
叶嘉莹先生的《迦陵论词丛稿》收录十多篇关于词人、词作及词论的研究文章,阐发了作者独特的词学理论,建构了作者关于词的理论体系,可以说为读者打开了一扇通往传统文学的窗。读之,可初窥词之景色。  相似文献   

16.
张炎在《词源》中说:“吴梦窗词如七宝楼台,眩人眼目。碎拆下来,不成片段。”这个评论影响颇大,使后代许多评论家视梦窗词为晦涩难懂的形式主义作品,多加贬抑,有的责之为“唯其专在用事和字面上讲求,不注意词的全部脉络。”(胡云翼《宋词研究》)其实,梦窗词的写作方式是很富有创造性的,正如叶嘉莹所说:“梦窗词之遗弃传统而近于现代化”(叶嘉莹《迦陵论词丛稿》)梦窗词的表现手法是暗合意识流的技巧的。意识流兴起于十八、九世纪之交的西方文坛,它是文艺创作中的一种描写方法,专门表现人类不受理性控制的意识流动状态。可以说,吴梦窗的很多词是按照他的意识流动过程组织起来的。这些  相似文献   

17.
由于叶嘉莹《唐宋词名家论稿》的体例之独特,论词方法之新颖,阅罢叫人印象深刻、难忘。故很有必要对其体例和论词方法之多样性进行评述,以期日后便于学习和借鉴。为此,本文仅从体例之创新和论词之方法两方面谈谈自己阅后的感悟与见解。  相似文献   

18.
对于李清照的《词论》,后来的词论者一般认为她的词学理论与苏轼是相互对立的。笔者认为这种认识是不全面的。笔者从李清照的苏学渊源、个人经历角度对《词论》进行分析,认为她的词论对苏轼的词作及理论有着更多的认同。  相似文献   

19.
叶嘉莹教授(号迦陵)几十年来一直致力于古代文学教研工作,足迹遍及大洋两岸。在其古代诗词讲授生涯中,她又以“基督、释迦”的担荷精神,深刻地为中华古典文化忧虑而奔走于大洋两岸,成为中华古典诗词的传道者。叶嘉莹教授之独特魅力还在于她用心灵去感悟、解读中华古典诗词所蕴含的生生不已、固执择善的精神品质,涵养她诗意之人生。其“兴发感动”及词之“弱德之美”审美特质的提出,更是超越于传统道德意识,表现出了对人性之“真”与“善”之品质的体认。“诗词即人生”,是“生命之感发”。这既是叶嘉莹教授对古人诗词的体会,也是她之人生境界与追求。  相似文献   

20.
"歌辞之词"是叶嘉莹词学体系的核心概念之一。它们大多是作者在宴会上的即兴之作,然后交由歌女去演唱。这种词多写美女与爱情,一般不会抒发作者显意识层面的情志,但其中的优秀之作却容易引人产生丰富的联想。尽管叶嘉莹详尽分析了歌辞之词独特风格的成因,但却没有对"歌辞之词"作出严格的属加种差式的定义,导致这一概念内涵模糊,外延不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